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国大典6小时 >

第30部分

开国大典6小时-第30部分

小说: 开国大典6小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考虑防备敌人的空袭方案时,建议上级特准P—51机中的4机带弹受阅,一有敌机
来袭,即从空中前往拦击。这是特殊情况的特殊处理,按通常惯例,检阅飞行的飞机是
不准带弹参加的。
    为显示军威和实力,飞行队又精心制定了这样一个计划:
    p—51机9架,最先通过天安门上空后,再直飞并右转弯,沿北城墙外侧飞行,正好
接上第六分队,再次通过天安门上空,使人们看见天空的飞机是一个整体编队,前后都
有9架p—51机受阅。
    在开国大典正式进行空中检阅那天,在场的外国记者,见状发出电讯,惊异中共空
军一夜之间,竟有如此实力,真是奇迹。
    这消息也威慑着国民党空军。据说就在开国大典结束之后的一天夜里,62岁的蒋介
石忽然放下手中的报纸,问身旁的儿子蒋经国:“苏俄人说,除在莫斯科外,从未见过
这样宏大的阅兵,是真的吗?他们的空军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
    蒋经国正在喝茶,他用杯盖将飘浮在上面的茶叶赶了赶,然后放下茶杯没有回答,
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图上作业完成之后,为检验飞行方案和各种计算是否准确可行,又进行了总领队和
各分队长机的多次试飞,证明方案可行,各种航行计算也准确,符合飞行实际。最后还
组织了一次全部参加受阅飞机的预演。
    在准备开国大典飞行队参加空中检阅的预演时,发生了一个值得一提的插曲。
    这天正值怀仁堂里新政协开大会,周恩来副主席在会上发言。
    忽然,传来了隆隆的飞机声。
    代表们忽听隆隆的机群轰鸣声,由远而近,以为是国民党的飞机来轰炸北平城了,
心里不安起来。
    周恩来见状,面带笑容地告诉大家:请不要误会,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他们是担
负防空任务,是保护我们的,这是他们在进行飞行演习。
    代表们听后,顿时反忧为喜,止不住心中的喜悦,热烈鼓掌和欢呼,久久才平静下
来。
    要圆满地完成防空和受阅任务,保障飞机不出事故,是关键之一。队里分工由队政
委和机务部门领导组织大家研究,制定出措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报队里批准组织实施。
    当时全部飞机都是缴获后经拼凑修理而成,又加上器材缺乏,给保证飞行带来异常
繁重的检修任务,机务人员们的辛劳可想而知。
    他们常常是夜以继日地工作,飞机不准备好就不吃不睡。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极端
负责的精神也感动和激励着飞行员们,大家说,只有尽心尽力飞好,才对得起搞机务的
同志。机务人员还将所有飞机精心擦拭,使破旧飞机像新的一样。
    眼看新政协会议即将正式开幕,开国大典空中校阅也日益临近,飞行队担负的防空
任务也更加吃紧。为了加强警戒值班和增强战斗实力,飞行队除每天有4架P—51机值班
外,又将所有能作战的P—51机和能作战的飞行员都组织动员起来,做好战斗准备。一旦
敌机大批来袭,就将凡能升空作战的人机全部出动,打击来犯之敌。
    这一时期上至中央军委领导,下至飞行队所有人员,都非常重视防空作战任务,没
有丝毫的疏漏和怠慢。
    9月下旬的一个凌晨,飞行员比机务人员稍后来到了机场,忙着尽快做好战斗准备,
以防备敌机拂晓来袭。
    忽然,值班参谋跑来叫邢海帆接电话。邢海帆拿起电话听筒,里面传来了“我是聂
荣臻”的声音。
    邢海帆骤感骇然,怎么聂代总长直接来电话了?聂代总长继续说:“刚才下面向我
报告说,他们听见远处有轰隆隆的声音,好像是飞机的声音,我怕是敌机来袭,所以问
问你们,得到有敌机空袭的情况没有?”
    邢海帆当即回答,这里没有收到敌机空袭情报,也没有听到轰隆隆的声音,我们飞
行队已做好战斗准备,以防意外。
    过了一会儿,代总长办公室来电话说,经查原来是一场误会,是下面的人听见老百
姓早起推大磨的声音,误以为是远处敌机的机声。
    一场误会,一场虚惊。这个事情也足以说明当时刚解放了的北平,上上下下的人们
对防空是多么的重视与关心。
    飞行队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就憋着一股劲,急盼着受阅时刻早些到来,可这时
好像时间有意过得很慢似的,大家都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10月1日凌晨五点,天刚微亮,太阳还没有出来,飞行队的空地勤全体人员就来到了
南苑机场,整队集合。两架担负一等
    战斗值班的飞机停放在起飞线上,严密警戒着蒋介石的飞机可能的破坏和骚扰。
    17架银色的、绿色的、灰色的飞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跑道旁。所有的飞机都油饰
一新,机头是红色的,机身和机翼上一律饰以镶金黄边的红星,机尾是红白相同的条纹。
在此之前,苏联顾问派人把这里的飞机都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跑道旁,飞行人员单独站成一排。他们穿着飞行队自己新设计的前克式飞行服,凛
凛大方。他们谁也不会想到,中国空军就是从那时候起,穿着这身飞行服一直飞了40年,
而且还要飞下去。
    飞行员们谁也不说话,谁也不想说话,谁也说不出话来。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飞,飞出人民空军的威武气势。
    下午2时,受阅机群的6个分队,17架飞机依次滑到起飞线上,引而待发。
    飞行员杜裕明站在他的“野马”旁边。两眼望着天空飞逝的流云。
    刚才,所有的飞行员都对着新中国的国旗立下了誓言,并在誓词上签上了自己的名
字,那场面是肃穆壮观的,激动人心的。
    誓词铭刻在心,有如铭刻在历史桥头的碑文。40年后,坐在办公室里的空军副司令
杜裕明中将仍然清楚地记着那段誓词。
    这段誓词是:
    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
    也不让飞机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杜裕明中将当年在背诵誓词的时候,声音是颤抖的,亢奋的。“精神问题是最大的
问题”,他说,“年轻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精神生命,要有‘谁主沉浮’的魄力和勇气”。
    下午4时整,检阅飞行预定的起飞时间到了。
    机场,3颗信号弹冲向天空。
    点火。一下子,机场上响起了雷霆万钧的引擎声,17架飞机开始咆啸。
    6架教练机、运输机在跑道上滑出,疾驰,继而升空,直飞双桥。它们将在那里盘旋,
等待着P—51战斗机和蚊式战斗轰炸机前来集结。
    10分钟后,9架P—51战斗机和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也滑向跑道。
    “这是跨越时代的飞行。”刘河坐在驾驶舱里,向两侧飞机上的战友伸出两个表示
胜利的手指。
    他渴望胜利,他相信胜利之鸟一定会与自己比翼齐飞。
    飞机在跑道上疾驰,仪表的指针在不断上升,上升,他慢慢拉动驾驶杆。
    11架飞机一飞冲天。
    4时35分,当战车师行进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时候,天空中响起了轰隆隆的飞机声。
    “是我们的飞机!”
    人们突然欢呼高叫起来,广场又沸腾了。
    毛泽东兴奋地举起左手,他把手心朝向天空,有力地挥动着。
    26架次的飞机组成“品”字队形,依次通过了天安门。
    17架飞机的飞行员们不敢下看,他们都在极力保持着队形。
    只有几位飞行员经过广场上空时偷偷地向下瞥了一眼,除了红旗的海洋外,他们什
么也没有瞥到。但是他们满足了,完完全全地满足了。在这千载难逢的时刻,他们到底
还是瞥了一眼,这一眼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秒,也足以回味一辈子。
    整个空中受阅过程仅有7分半钟,这7分半钟将被载入中国
    空军的历史史册。
    当9架P—51战斗机机群第一次通过天安门检阅台的时候,姜勇的飞机左磁电机出了
故障,飞机总是发出“呼呼呼”的响闷,力量不够,速度也上不去。
    勉强地通过了天安门后,他向地面指挥室报告了这一情况。
    “坚持,坚持到检阅后。”
    姜勇听出来了,这是石伟的声音,这声音是焦急的,又是严厉的。
    飞机不是人,怎么坚持?但飞机是由人来驾驶的,人能坚持,飞机也能坚持。姜勇
想起了他的誓词,他准备拼了。在飞机第二次通过天安门检阅台时,他把速度加到极限,
终于跟上了编队。由于左磁电机停止工作,右磁电机的负荷陡然增大,刚通过天安门,
右磁电机也停止了工作。姜勇随机应变,甩开机群潇洒地向左急转弯,在空中划了个弧
线,径直飞向南苑机场,安全迫降。
    飞机滑向停机坪,姜勇打开座舱盖,长长地吁了口气。他的衣裤,早已被汗水浸湿。
    后来,石伟见到他,把大拇指竖得高高的,对他说:“高,高!”
    “高什么,我的命都差点交代了。”姜勇不无幽默地回答。
    那年,他仅24岁。
    飞机安全降落以后,邢海帆等9名受阅飞行员代表,很快匆匆驱车进城,赶到北京饭
店参加开国的第一个国宴。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一下飞机,他们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
匆匆赶到天安门广场。
    飞行员们想从密集的人群中挤进去,却无隙可乘;他们只能远远地望着伟大领袖,
听着他的声音,泪如雨注。
    他们随着人群放声高喊毛主席万岁!
    宴会厅里,灯火辉煌。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高岗、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薄一波、聂荣臻、
杨成武等党政军领导人都在那里。
    被邀请的人士也很多。
    刘少奇是个稳健的政治家,在今夜,他的话却格外的多。他高兴地举着酒杯,向所
有的人祝贺。
    周恩来也在讲,他讲革命的意义。他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讲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讲到新中国的解放。
    “现在请总司令说几句话!”
    一个坐在朱德身旁的海军战士喊道。他刚接受了总司令的检阅,他对总司令钦佩得
五体投地。
    朱德早就为一句话所兴奋着,这句话从阅兵那时起,就一直
    缠绕着他。他站起来,轻轻地呷了一口酒,然后面向飞行员们说:“今天是历史性
的一天,我过去是一个军种的总司令,现在不同了,从今天起,我才是陆海空三军的真
正的总司令了。”
    掌声雷动,海军和空军的同志带头欢呼,经久不息。
    宴会后,苏联文艺科学工作者代表和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中山公园音乐堂里,
举行庆祝建国演出晚会。
    飞行员们也来了。他们穿着皮茄克,坐在第一排,引人注目。
    “他们就是今天飞行在天安门上空的飞行员。”
    不知是谁“揭发”道。
    群众先是惊讶,随即沸腾起来。
    “真神气哟。”
    “唱支歌吧,小伙子们。”
    “对,唱支歌吧!”
    小伙子们很不好意思,他们成了关注的中心。
    杜裕明毫无拘束,他当过一年的宣传队员,能歌善舞。他毅然站出来,边打拍子边
带头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飞行员们跟着唱起来。
    欢乐充满了国庆盛典的夜空。

九、踩掉鞋子的大游行

    晚6时许,夜幕低垂,欢腾的群众游行队伍接二连三地点燃了灯笼火
    把,星星点点燎原成七彩灯海,天安门广场和城楼上下一片通明。群众大
    游行开始了,成千上万的脚步奏响了一曲欢乐的颂歌……
    群众游行把开国大典推向了高潮。

    本世纪以来,天安门广场迎接了许多盛大的群众游行。
    1919年5月4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在这里爆发;l926年3月18日,北平群
众在这里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35年12月9日,震惊全国的“一二·九”
运动在这里燃起熊熊烈火;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的反饥饿反内战反美军暴行的学生运动,
也以天安门为中心。
    所不同的,这一切游行均带着愤怒而来,愤怒的呼喊,愤怒的声讨;而开国大典的
游行,不仅参加人数空前,而且每个人均带着喜悦而来,欢呼新中国的诞生,欢呼人民
当家做主。
    天安门广场从未拥有如此众多的观众,从未拥有如此热烈的情感,从未拥有如此欢
乐的场面,世界第一大广场第一次显得异常拥挤起来。

    1.《入场须知》

    没有想到的开国大典上的群众游行队伍总计约为三十万人,如果没有严格的组织,
要保证秩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必须预先演练游行队伍。
    开国大典的方案中,既有阅兵典礼,也有群众队伍的游行。随着大典的一天天临近,
参加阅兵的部队在加紧训练,参加大典游行的群众也要进行演练。
    军队是训练有素的队伍,如果说他们的训练很不容易的话,那么群众队伍的演练就
更难了。
    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筹委会决定抽专门时间演练参加游行的群众队伍。
    第一次演练时,参加者虽然远不及开国大典那天参加的多,但也有十几万人聚集在
天安门广场夜晚的光线很弱,虽然广场已安装了三排24盏普通灯,围墙的几个门洞也装
上了吊灯和弯灯,甚至还有探照灯,但十几万人一练,队形很快就乱了套,人与人乱挤
在一起,谁也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呼喊声此起彼伏,各单位的领队急得不知所措。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见到这种局面,有些发愁。
    发愁自然解决不了问题,而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聂荣臻对负责组织群众游行的肖松说:“这样太乱了,不行,还要另想办法才行。”
    语气没有任何回缓的余地。
    肖松是个工作十分热情卖力的干部,在这次演练前想了许多办法,可结果乱成一团
糟,大出意外,心里压力很大。他感到图纸上设计的队形确实有点纸上谈兵,拿到实际
中行不通,必须另谋出路。
    还是群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