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

第38部分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38部分

小说: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仿佛集聚了京城的所有热闹,门楣上方的红灯笼是一个比一个挂得端庄,歌声笑声嬉闹声声声撞击着人的耳鼓。好像一家赛似一家红火。    
    曾国藩进京赶考点翰林的时候和几个高中的进士们来这里喝过一回酒,以后的几年因一直忙于治学、治政,加之癣疾反复发作,长相既不倜傥人又不风流,就再也没有来过。现在的八大胡同,和那时比起来,显然是规模大多了。    
    在一家最大的,字号叫“洞天源”的妓院前,曾国藩让御史们带着戈什哈守住前后门,自己则带上三个随从,当先从大门走进去。    
    当时京师欢乐场的规矩,头半夜吃酒、叫局或打茶围,后半夜才是留宿之事,那自然要另算银子。    
    曾国藩等四人一在大厅露面,早有姑娘们笑盈盈地迎上来。    
    “几位爷,怎么这会儿才来?”姑娘们长相一般笑得却都很甜,说起话来银铃一般。    
    曾国藩知道这是娼家拉客的一贯手段,便道:“在下是受朋友之约,不知可曾开席?麻烦姑娘头前带路——”    
    姑娘一愣神,鸨娘这时走过来,笑道:“一猜,这位爷就是户部官大人请的贵客。——杏花,快领爷去找官大人,在桃花的房里放席。”    
    曾国藩摇摇头,道:“还有席吗?”    
    鸨娘抢着道:“有啊!刑部的李大人、工部的季大人,都有席啊!您老莫不是赴李大人的宴?”见曾国藩不言语,马上又改口:“——那一定是季大人的东!——杏花快带爷去找季大人,季大人的席设在菊花的房里。”    
    曾国藩就决定先从姓季的身上下手,便答道:“正是。——姑娘请带路。”    
    被称作杏花的姑娘极欢快地走在前面带路,边走边跟曾国藩撒娇,嘴里甜甜地说:“老爷就叫奴家的局吧。——奴家从生下来就喜欢像老爷您这样的呢!”    
    见曾国藩没有言语,杏花便停下脚步,不肯再往前走,只用手往里面一间挂着一枝菊花的房间指了指道:“季大人就在那房里设席。”便嘟着嘴转身离开,一脸的不高兴。    
    曾国藩干咳一声,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到了门首,掀开帘子便走进去,举目一看,却原来是工部从五品员外郎满人季桥在这里设席作乐。席间一共坐有六个人,每人的旁边都有一个姑娘斟酒夹菜,好像开席不久。    
    曾国藩看了又看,只认得一个季员外,另外五人,则眼生得很,又都着便服,不知是官是民。    
    曾国藩不敢唐突,只对季桥点一点头,一个戈什哈便近前一步,小声道:“季大人把官照交出来吧。——等小的动起手来,事情就闹大了。”    
    季桥望了望曾国藩,一句话也没讲,便从贴身处把官照拿了出来,递给戈什哈,礼也没施一个。    
    曾国藩知道这是满人一贯的习性,也不计较,便带上戈什哈直奔标有桃花的房间,看看是户部的哪位官员在此寻欢。    
    掀帘走进去,却原来是赏三品顶戴的户部郎中满人官文官大人。    
    曾国藩先就一愣,他没想到皇族的人也要来这种地方,尤其像官文,世袭的军功,以侍卫晋身,是大可在府邸叫局取乐的,他怎么——?再看席间的几人,却原来都认得,依次为:兵部郎中朱全太、兵部员外郎表中、国子监祭酒江依、翰林院侍读巩生。    
    官文几个正谈得高兴,猛抬头看见曾国藩走进来,官文先就把坐在腿上正大耍其娇的姑娘一推,站起来忙施礼,口里道:“曾大人来巡夜,老哥先向大人问安了。”    
    曾国藩忙道:“本官没有穿官服,不敢受官大人的大礼。——不过奉差巡夜倒是真的。官大人哪,您老往这里一坐,本官可就犯了难了!”    
    其他几位官员这时也都站将起来,红着脸不发一语,满脸窘态。    
    官文连连道:“老哥该死,老哥该死!——老哥情愿交出官照,听候上头发落。    
    ”说着就摸出官照递过来。    
    曾国藩把官照接过来递给戈什哈,口里道:“本官这里谢过官大人。——官大人出身名门,前途非一般官员可比,望大人好自为之。”    
    官文被说得诺诺连声,汗流满面。    
    戈什哈这时对另外几人道:“几位大人也把官照交给小的吧?”    
    这一夜,曾国藩共收缴官照十七张,收获颇丰。    
    回到都察院后,他连夜把这十七名官员记录在册。至于如何处分这些官员,那就是吏部的事了。    
    回到府邸,已是半夜时分,敲门倒把周升吓一跳。    
    第二天,他到太常寺便给道光上了个“都察院值日巡夜有名无实”折。有理有据地指出都察院历年积弊,折中写道:“我圣祖始设都察院,专为整肃官纪,是因事设院。我都察院官员自当勤勉奋进,断不可枉费我圣祖之一片苦心。”折中对改变都察院目前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这是曾国藩入京以来第一次单衔奏事,心中有说不出的愉悦。    
    三天后,吏部咨文到案:官文降一级在户部留任,同席巩生降二级并罚三个月的薪俸。余下的十五人,有罚一个月薪俸的、有罚两个月薪俸的,全部受了处分。    
    在违纪的这十七人当中,官文的顶戴最亮,处分却最轻,这一是因为他是户部的官员,二是沾了他是皇族的光,三是占了品级大缺份小(三品官位任着五品官的职)的优势,加之官文平时官声的确不错。    
    但巩生的处分却最重,不仅被降了二级还被罚了三个月的薪俸。巩生虽是汉官,却专门结交满人贵族,对汉官则横竖不放在眼里,吏部的汉官们早就瞧他不起,一直在寻找机会整治他。翰林院的汉翰林们对他都嗤之以鼻。这一次,他平空受了这个处分,黄子寿先就乐个不得了。


第三部分 文庙的修缮和扩建第56节 让张也狗官害死了

    第二天,曾国藩告了一天假,带上两名戈什哈去了报国寺。    
    一真长老已回来多日,一见曾国藩及随带的戈什哈,一真长老就知道曾国藩又升了官,自免不了一番寒暄,午间又摆了桌素席算是给曾国藩贺喜。    
    席间,一真先大谈一路的风光和五台山文殊院的变化,哪知曾国藩是有备而来。    
    话题很快便谈到贾仁叫局夜宿报国寺的事上。    
    一真自知躲不过,便道:“想那贾仁是满京师都公认的道学先生,天下士子也是依了样子把他做榜样来学的,谁会料到他竟然糊涂到带了局子背着自家娘子来我报国寺混闹!——    
    老衲是惹他不起的,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曾国藩道:“晚生也知道他有些圣恩,京官们也都有些怕他。——可晚生就是不明白,像他这样的朝廷重臣是大可在自己府里叫局吃酒的,哪里又敢管!”    
    一真道:“大人糊涂了。贾大人是京官心目中的老虎,你可知他的夫人是什么?    
    ——是武松呢!你看他在外面道貌岸然不可一世的样子,回到家里连丫环都不敢正视一眼哟,他还敢叫局!——除非他不想活命了。”    
    几句话,把曾国藩说得一口茶水喷到地面上。    
    一真又谈了一会儿五台山盛会,曾国藩忽然道:“大师,晚生此来一非度假二非养病,是有一事相求的。——那贾大人如来进香,能否着人通知晚生一下?晚生想当面规劝贾大人几句话。”    
    一真连连道:“大人万万不可如此!贾仁这件事非比寻常,受害的可能是老衲。    
    何况,贾仁不是一般官员,如果恼将起来,大人又如何收场呢?”    
    曾国藩笑道:“大师多虑了,晚生与贾大人同朝为官,晚生是以正言相劝,他如何能恼呢?何况这件事晚生也知道与大师干系太重,晚生想个法子把大师撇清就是了。”    
    傍晚,曾国藩的轿子离开报国寺,一真送到山门方回。    
    一进门,见自己的厅堂里有几个人在高声谈话,曾国藩就问周升:“谁来了?”    
    周升垂手答道:“是左孝廉,来了一天了,几个翰林老爷来访大人,大人不在,就陪左相公拉话。”    
    曾国藩急忙走进厅堂,见左宗棠一身簇新的袍子,正大模大样地和黄子寿、李鸿章、郭崇焘谈论兵书战策,左宗棠满嘴唾液横飞,显然正在兴头上。    
    “哎呀,季高!”曾国藩不及更衣当先去拉左宗棠的手,“如何不让周升去报国寺知会一声,累你苦等!”    
    左宗棠先端详一下曾国藩的顶戴,又看了看身上着的九蟒五爪官服,这才道:“怪不得家乡事也不问了,原来是升了官了!——再不是以前的曾涤生了!”    
    翰林们一见左宗棠言语唐突,便都讪讪地起身告辞。    
    曾国藩知道左宗棠的爆豆子脾气,也不怪他,只解嘲似地笑了笑。戈什哈走进来替他更衣,又沏了一壶一等的湘妃茶,这才退出去。    
    曾国藩坐下来,这才笑道:“季高啊,哪个又惹你了?”    
    左宗棠瞪起大眼睛道:“都是你惹的祸!”眼圈一红:“把个好端端的知府大人给断送了!——那刘向东是你的进士同年啊!无冤无仇,你害他作甚!”    
    曾国藩一愣:“刘向东咋了?”    
    左宗棠顿了顿足道:“让那张也狗官害死了!”    
    “什么?”曾国藩大吃一惊,“好好的,如何便把他害了!”    
    左宗棠长叹一口气,细细讲起来。    
    曾国藩离乡回京的第二天,左宗棠才访友归来,一见案上有曾家的讣告,知道老太君没了,就急忙赶到湘乡,还是晚了一步。只好由国华、国荃陪着,到老太君的坟上哭了一场。    
    当晚,左宗棠和罗泽南、刘蓉会在一处。三个人在酒桌上,罗泽南便把曾国藩临走时说的话对左宗棠讲了一遍,讲不全的地方由刘蓉在旁边补充,左宗棠也赞成这样做。第二天,三个人便伙着到知府衙门去找刘向东。刘向东这日偏没什么公事可办,正一个人坐在签押房里闷闷地想心事。    
    闻报,急忙把三个人迎进来。    
    礼毕升炕,当差的一名小厮捧了茶进来,摆好,又退出去。    
    不待左宗棠讲话,刘向东道:“三位肯定是为张也的事而来,曾涤生是把我给缠上了!——其实,张也残害百姓本府又何曾不想参他,若闹到京里,不要说本府,就是穆中堂怕也脱不了干系!只是,没有证据,你让本府如何参起!——见过曾涤生,本府一直思量来着。”    
    左宗棠道:“只要府台大人有这句话就可以了,证据由我们搜集,随便三五天,搜集十几件很容易。”    
    刘向东这时又道:“请三位回去后务必小心行事,万不要让张也那厮知晓。参禀上去,就算抚院不准,我等也有回旋余地。——我这衙门里也有张也的内线,为保得这事成功,我就不让公差参与了。”    
    罗泽南道:“此事何须公差参与。——府台大人只要把张也的劣行具禀上去,总算能为自己洗刷些干系!就算我等进京告御状,也与府台大人无关了。说不定,因为府台大人揭劣有功,皇上还能放个实缺呢!”    
    刘向东苦笑一声,道:“做官难难做官,能保得隔三差五有个缺份就知足了!”    
    用过午饭,三个人离开知府衙门。左宗棠径回湘阴,罗泽南和刘蓉转回荷叶塘。    
    第二天,罗泽南便让门下的十几位弟子在湘乡搜集张也的种种劣行和残害百姓的证据。不出三天,便搜集到强买良家女子、赈银不放却私放高利贷、引诱富家子弟吸烟赌钱等六七件恶行。罗泽南挑紧要的一一写上,又联络了十几家乡绅具了名,这才送进知府衙门。刘向东更不敢怠慢,急忙写了参禀,连同罗泽南的控状,着一名贴身的小厮,打着探亲的旗号,连夜奔赴远在长沙的巡抚衙门。真个是神不知鬼不觉。    
    第五天,去长沙的小厮风尘仆仆地赶回来,言明已将密函亲自递到衙门文案师爷的手上,刘向东这才把一颗悬着的心落下来。从具禀和控状到巡抚衙门的那一天算起,刘向东便日日盼夜夜盼,整整盼了一个月,望了一个月,巡抚衙门却一丁点儿动静都没有。刘向东的一颗心再次提起来。    
    左宗棠这日到知府衙门来探动静,正赶上刘向东和家人在内室用饭。刘向东一见左宗棠,急忙又让厨下添了两个荤菜。    
    左宗棠当下也不客气,更衣升炕。刘家娘子及两个半大孩子已用完饭,都随娘进卧房去了,剩下向东、季高两个也好放开嗓门儿说话。    
    酒至半酣,当班衙役忽然通报,说湘乡县张父母的管家在签押房要见大人。    
    刘向东只好放下碗筷,和左宗棠说一句“季高啊,李师爷先陪你”,便走出去。    
    一会儿,胖胖圆圆的李师爷便走进来。一见左宗棠,却是认识的,便施礼问安,然后就一屁股坐到炕上,拎起酒壶先给左宗棠斟满,自己也斟了一杯。    
    李师爷一杯酒刚下肚,刘向东走进来,把个帖子往左宗棠面前一摔,道:“这个张也,真不知耍的什么把戏!——没理没由的,明日要请我去吃什么螃蟹!——我替罗相公给巡抚上的控状,也不知什么地方出了差错,眼看着四十天过去了,竟一点反应都没有!——咳!”刘向东当着师爷的面,没敢把参禀的事露出来。    
    左宗棠沉思了一下,忽然放下酒杯道:“该不是张也闻到什么风声了吧?敢是要和你套    
    交情?”    
    李师爷道:“左孝廉哪,不要说东翁替人递了个控状,就算东翁亲自参他,他也未必怕东翁。”    
    左宗棠一拍桌子道:“你明日就走一趟湘乡,当到属地视察,看他能把你怎样!    
    ——说不定,还是好消息呢!”    
    “好!”刘向东终于咬咬牙道,“我一个两榜出身的人,不信他能吃了我!——本府明日就走一趟湘乡!”语毕,张开大口喝干酒杯里的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