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国安谍战纪实:北斗之魂 >

第18部分

中国国安谍战纪实:北斗之魂-第18部分

小说: 中国国安谍战纪实:北斗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测站门口,一辆黑色轿车悄然停住。

    控制中心的胡处长、保卫科徐科长,林建和黄晓川,还有一名侦查员跳下车,他们来到保安身旁,低声说了几句话,然后林建与黄晓川悄然跟上楼,胡处长、徐科长等人进入值班室,打开监视器开关,监视器屏幕上出现了楼上各个楼层的画面。

    画面中出现张文勇的身影,他蹑手蹑脚地登上三楼,一步步挪到一扇蓝漆防盗铁门前,他很小心地拨动门上的密码盘,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把结构复杂的防盗门钥匙,插进锁孔轻轻旋转了几圈。

    “喀嚓”厚厚的钢门应声弹开!

    监视器前,胡处长气忿地说:“这可是信息综合传输处理中心机房啊,高度机密,他怎会偷偷复制了钥匙?”

    又向徐科长瞥去一眼,低声问:“密码怎么也没有更改呢?工作这么麻痹!”

    一旁侦查员对着衣领麦克风通知林建:目标进入三楼机房,机房位于西侧第四间、蓝色防盗门。

    林建和黄晓川快步跟到正缓缓关闭的防盗门外,都抓紧闪了进去。林建一个侧滚翻躲到一张电脑桌后面,黄晓川则隐在一台电脑服务器的立式柜后面。

    这是一个很大的机房,里面虽没开灯,但一台台开着的大型电脑显示器闪出一片片碎雪般的白色亮光,张文勇的身体就伏在这片白光里。机房里还有一排排立式的大型仪表也在嗡嗡低鸣,只是这些错落排列的仪表之间却隔离开一个个黑黝黝的间隙。林建缓缓向前凑近,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微型摄录装置,轻轻放在一台仪器上面,又蹲下身子,继续观察正趴在一台电脑前的张文勇。

    监测站办公楼不远处的小树林里,一辆没有标志的深色子弹头面包车隐在夜色里,王处长正坐在电视屏幕前。画面中,张文勇小心翼翼地伏在一台近似中央处理服务器的大型电脑前,操作了一阵子,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移动硬盘,又用一根黑色接线插在电脑的USB接口里,绿色指示灯闪烁起来,张文勇静静地等待着。

    等数据拷完,张文勇伸手拔除移动硬盘,肩头一耸似乎就要站起身来。林建急向黄晓川打个手势,黄晓川伏下身子隐入一台仪表后面的黑影里,林建迅速退回防盗门口,侧身出去。张文勇并没有马上出去,他走到一台台仪表前面,对准仪表的闪着微光的数据显示屏,用一个像火柴盒形状的夜拍照相机拍照。折腾了好一会,他看看表,走出铁门。一出门,他抓着把手轻轻将门推上,“喀嚓”一声轻响,厚厚的钢门应手锁上。

    林建隐在三楼走廊正中央的穿衣镜后,张文勇从穿衣镜旁走过,然后径向楼下走去,林建急急尾随下楼。张文勇走到地下室门外,同样很轻松地用钥匙打开铁门,林建趁黑紧随闪入。

    张文勇打开一个小小的强光手电筒,雪亮的光柱指处,林建才看清这是个地下通道交错密布的庞大空间。张文勇进入一条狭窄的长长通道,然后一阵左绕右拐。终于,张文勇停在一个被铁栅盖住的圆形混凝土竖井口旁,井口一米多点见方,井内一条悬空铁梯竖直向下通往漆黑的深处。张文勇小心地套上一幅软皮手套,然后把井口的铁栅栏门锁打开,把手电含在口中沿铁梯向下攀去。

    林建听胡处长介绍过监测站下面就是海底光缆的集成转换机组所在地,平时很少有人下去,只有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时才派人下去。下去本可以通过电动吊梯,只是电梯的电闸装在控制室里面,张文勇可能没钥匙,也考虑到一旦乘坐电梯,一方面会发出电梯的轰鸣声,另一方面会在控制室里面留下图像和启动记录,因而他深思熟虑后选择了这条很少会使用到的应急通道。过了一会,林建听到张文勇跳到地面的回音。

    林建思忖片刻,向王处长低声报告后,摸黑找到铁梯,慢慢攀援下去。一股阴冷的寒气扑面而来,他打了个寒噤,越往下寒气越重,冰冷潮湿的扶手将寒气透过手掌钻入全身的骨骼和神经,林建紧紧咬牙克制住身躯的战抖,凝神贯注、小心翼翼向下攀去。爬了一阵子,向下可能有个二、三十米的样子,终于看到下面的手电亮光。

    下面空间很大,张文勇趴在一个巨大的机器下面捣鼓着什么。

    林建小心地先用脚尖触到地面,然后轻轻落地,紧贴着钢筋混凝土墙壁向前靠近。

    在这个巨大的地下空间里面有无数条粗大的光缆、电缆纵横交错,盘接在一座座大型的机器里面,恍然进入一个机器林立、线路密织的地下迷宫。林建很容易就找到一个隐蔽点,然后将红外成像摄录装置架上。

    夜幕下的子弹头面包车中,画面里出现正趴在机器下的张文勇,他好象在拆卸什么,然后又将自己包内一个小型设备装到里面。王处长不解地看了身边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凝神注视,突然说哦,他是在主要机组里安装数据截取装置!

    地下室里温度很低,林建已经冻得瑟瑟发抖,只能紧咬牙关与寒气抗衡,冰冷的身体像一块僵硬的石头贴在墙角纹丝不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伏在机器底部的张文勇却已大汗淋漓。约莫半个多小时后,张文勇站起身把包内的工具收拾妥当,然后又攀上悬梯向上爬。林建仰头望去,才发现张文勇的鞋子外还包着两个布套。

    好狡猾的家伙,真是不留痕迹!

    林建吃了一惊。

    第九章

    张文勇回到值班室时,值班人员仍在昏睡,张文勇脸上浮出一丝得意的笑。他把两个纸杯拿到洗手间,拧开水龙头放到最大,用力地冲洗干净,然后把残剩的茅台酒倒进杯子里,用力搅荡后把酒液倒掉,再把杯子重新放回桌上。又蹑手蹑脚走进值班室里间,重新打开监控器,然后费劲地把值班员拽到床上,盖上了被子。他仔细地把周身的灰尘拍打干净才转身离去。

    大门口值勤保安还站在那里,张文勇好象喝多的样子踉跄着从保安身边走过。离开的一瞬间,他嘴角露出狡黠的笑,只是他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个他放了催眠药粉的杯子早已被侦查员换走,而他今晚的一切掩饰,在侦查员眼中只是穿了戏装的表演而已。

    夜深了,一阵阵挟着寒气的冷风轻轻鼓动着玻璃窗户,发出不可捉摸的穸穸簌簌的声音。监测站大楼静静伫立在夜色里,那亮着灯光的值班室、黑黝黝的办公楼,还有一旁稀疏的小树林依旧在风中沉默无语。寒风所过,掠去了地面上的浮叶和碎屑,一道宽宽的长街越发显得清静寂寥,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呜呜低鸣的风声渐渐平息下来,夜终于归于宁静。

    胶源国家安全分局的一处驻地,马局长带领“靖海行动”核心专案组一行亲临指挥,在侦查部署会上,马局长很高兴地说,经过参战干警的共同努力,已经获取张文勇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接下来就看他要把情报交给谁了,大家沉住气,等待交接情报的嫌犯目标出现。

    他从座位中起身,拿起一支闪亮的金属指挥杆,然后指向身后的那面塑料板,上面已用兰色彩笔绘制了一些文字和图表。

    马局长用指挥杆轻轻敲击板面,“通过这段时间以来的缜密侦查,火种的间谍网正浮出水面。目前,我们已发现的间谍有李武宇、许明达、陈伟沪、张文勇,此外还有从未露面的对张文勇进行指挥的男子,另外就是医院里无线信号的收发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指挥者代号叫做‘火种’,他是不是就在上述各人里面,尚不确定。”

    马局长顿了顿,环视大家一圈,“现在我决定,指挥张文勇的男子命名为1号对象,隐藏在医院里的信号收发人为2号对象。”

    他把手中的指挥杆再拉长一节,仍指向板上的图表,“大家来看,这个间谍情报网络的组织结构和分工是很严密的。从事具体情报搜集任务的有许明达、陈伟沪、张文勇三人,这三人所处位置覆盖了我海洋集成控制系统的大部分领域,有基础数据,有科研技术。在组织上,这三人互不相识,彼此独立。在指挥体系里面,李武宇是许明达的指挥者;张文勇的指挥者是1号;承担情报报送任务的是2号,他的指挥者是谁呢,会不会也是1号?种种迹象表明,1号和李武宇有所类似,是不是就是同一人?而李武宇是不是就是火种呢?”

 第28节

    “是啊,火种经营的这个间谍网应该是煞费苦心的,分工很明确,又互不交叉,从严密性、安全性、针对性来说堪称为高超的间谍艺术。上线间谍如李武宇和1号对象都有很强的反侦查技能,在情报交接前的联系方式以及时间、地点的选择上都煞费苦心,令我们无法提前预知和有效布控,即便下线间谍暴露,仍不足以影响到上线的安全。从间谍作业常规来说,不太可能有太多的纵向层级,所以我怀疑1号对象和李武宇可能为同一人,也就是火种本人!”王处长接着说。

    “所以盯住张文勇,从而诱使1号目标上钩,将是我们捣毁间谍网必须要下好的一步棋!”

    马局长朝大家看了一眼,加重语气吩咐道。

    有人在外面敲门,进来的是侦查处的一名侦查员,他附在王处长耳边说了句什么。王处长急忙对马局长说,晓川来专线电话了,我去接一下。

    黄晓川显然刚从看守所回到海东局办公室,还是气喘吁吁,他喘了一口气接着说,许明达提到他以前在G国时李武宇不是这种嗓音,但是他回国后李武宇与他再见面以及打电话就变成这种嗓音了,李武宇告诉他说生了场大病把嗓子搞坏了,这几年下来,许明达反而不记得李武宇本来的嗓音了。我猜测是李武宇考虑到在中国进行情报活动的危险性,故意变了嗓音好隐藏他的真实身份。

    王处长挂了电话,心中暗想好个狡猾的李武宇!

    王处长急急回到会议室,向马局长汇报了黄晓川报来的消息。

    马局长高兴地说好呀,1号对象就是李武宇,这只狡猾的狐狸终于出现了,各位同志,都打起精神来,齐心协力,让我们来看张文勇接下来要演一出什么戏。

    接下的几天,安全局出动技术人员和XX部驻海港市海洋管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把张文勇安装在地下室中心转换机组里的间谍器材拆了下来,原来是国外间谍机关研制的一种特殊监控装置,可以记录一定时间段内,中心转化机组对通过各条光缆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后处理的工作状态,从而测定出中心机组的各项技术参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看着安全局将间谍监控装置封存扣押。

    同时,局技术处理中心就把一个外型与拆除的监控装置相同的器材装进机组底部,上面同样显示出监控数据,当然是假的。

    同时,根据安全局和管制中心的商定,监测站的防盗门锁及密码暂时不要更换,只是综合机房里的中央服务器进行了调换,将另外一台巨型电脑进行了技术处理,冒充服务器放在原来位置。

    这样以来,张文勇即便是再次“光临”,他获取的数据和技术参数也是假的,这也许是G国间谍机关总部研发单位万万想不到的,这些假造的数据将会把他们的“赤色火焰”计划引入歧途。

    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平静宁谧的沿海小城——胶源,此时居然成为中国反间谍机关与G国情报机构对决的主战场,一场没有枪炮轰鸣,却同样硝烟弥漫的战斗就在这里展开。智慧、坚毅与狡诈、阴鸷在这里无声交锋,正义之剑闪耀着眩目的光芒刺向那片被间谍黑网编织的乌云,势必将这黑网的阴霾撕裂、劈碎!

    林建一直就在胶源市呆着,他和外勤组一起对张文勇实施全方位监控,一切都非常顺利。侦查员发现张文勇此后的几天里,对他从中央服务器窃取的数据和通过与控制中心研究人员聊天获取的技术细节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整理出大量信息数据,然后刻到两张大容量的DVD光盘中,看情形在等待时机与1号目标李武宇进行交接。

    林建已两个多礼拜没见到夏雨凌了,想起夏雨凌就如同冬日的暖阳一般温暖甜蜜,然而温暖的想象毕竟不是现实的切身体验,于是就越发激起对心上人的刻骨思念,这思念当然远远超出寒冬中对煦暖阳光的渴求,就如同那出门可望见的海浪一般起伏连绵、无休无止。

    在执行特殊任务的时候,根据工作纪律,林建必须把手机关掉,因此夏雨凌打给他的许许多多的电话听到的只是关机的提示。夏雨凌开始惴惴不安,心中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惶惑……

    而林建呢,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当他终于可以休息时,往往已是夜深人静,又不忍心吵醒夏雨凌,只能发几条表示关心和歉意的短信。在那段时间里,阅读彼此的短信是两个人排解思念、倾诉衷肠的唯一方式。

    周五中午,林建从胶源返回海港市,周六他可以休息一天。他刚在办公室坐定,就很兴奋地给夏雨凌打去了电话。

    夏雨凌也很惊喜,急问什么时候回来啦,很累吧。

    林建嘿嘿笑地说这不刚回来吗,马上就向你汇报。然后又调侃,你过得还好吗,胖了还是瘦了?

    夏雨凌嗔道,胖了又怎样啊,等你见了我,吓死你。又问林建是不是很累,要多注意休息。

    林建也想说几句关心的话来,正琢磨哪些话既不肉麻,又暖心窝的,苏可佳急火火地就冲进办公室。林建一转眼就瞥见苏可佳似笑非笑,大大的眼睛诡秘地眨巴着,显然有侧耳偷听林建下面措辞的企图。

    就这一转眼的分神让本来已经蠕动在唇边的体己话忘个精光,林建只好温声说我这有点事,晚上再打给你吧。

    放下话筒,林建没好气地白了不识事务的苏可佳一眼,苏可佳顽皮地吐了下舌头,急急扭过身趴在桌上。

    快下班时,林建在楼道上碰见吴童。

    吴童有些意外:“咦,回来了?怎么出差这么久?”

    林建站住,笑说:“刚回来。怎么样,最近你也忙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