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 >

第8部分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第8部分

小说: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遣皇枪ゴ蛄橹菀菜闶撬降陌倮锿饽兀俊泵缏呐隽艘槐亲踊遥缓勉厮嫱跷恼癯龇⒘耍还诮故侨衔聵P过于谨慎,“然诸君远讨之意犹在也”。
 西夏见宋军出动,有些措手不及,但还是竭力调动了六州精锐十余万,由名将阿埋和妹勒带领,来到没烟峡,企图阻止宋军筑城。宋将苗履仍然想着杀个痛快,就怂恿王文振深入讨杀。王文振头脑一热,也把章楶交代的战术纪律扔到了脑后,下令大将慕化,折可适为前军出击没烟峡。没多久慕化就和西夏军遭遇,折可适经王文振同意,当即带着曲充等武将赶往赴援,宋夏两军激战持续到了中午,西夏人被击退,折可适追击四十里后返回,宋军损失了一百三十人,斩获西夏军首级一百六十级。但由于“熙河兵骄而贪功主将不能制”,苗履未经请示已经派出两千骑兵赶去增援,这边折可适回军了,那边熙河军还在前进,结果进了夏人埋伏圈,宋军被一断为二,由于烟尘弥漫,宋军一千多名骑兵视线受阻,慌乱之间跌入了山崖。西夏军乘胜掩杀,宋军大败后退回驻地,夏军则占据了一个高地,监视宋军筑城,等待机会。
 事后苗履为了逃避责任,就推说熙河军派人到折可适那里求援,折可适不肯赴援,先行逃跑,王文振也胡说深入讨杀都是折可适的主意,且未请示就出兵援救。宰相章惇开始不明真相,下令章楶将折可适斩首。但折可适是章楶在环庆路的老部下,章楶自然不愿意失去这样一名智勇双全的爱将,坚持要求朝廷仔细审查,并且写信给章惇陈述情况,当时信件达到了“四五返”。章惇要求章楶仿效诸葛亮斩马谡,最后甚至在信中发怒训斥章楶毫无将略如同老妪,章楶也不顾亲戚的面子据理力争,最后折可适得以昭雪,当然苗履、折可适众将还是降了职,章楶也被罚二十斤铜。
 没烟峡一战,宋军战败后,泾原军第六将郭景修向护军种朴提议:“夏人彪悍,空国而来,宜持重以待之。”宋军遂退回战壕后坚守,看护平夏等城寨的修筑。五天后西夏军终于发动了总攻,“以人马十余万,分头暴至,铠仗精明,纪律严整”,每人带着一把铁锹和一把茅草,山崩地裂一般杀向战壕,把茅草投入壕中企图借此冲过。宋军拼死抵抗“锋镝既交,各尽死力鏖战”,夏军几次冲锋,终于突破了宋军防线,来到平夏城下,“过河逼寨,奔突杀人”,并且用铁锹破坏尚未完工的城池。就在危急时刻,宋军熙河军大将姚家军的姚雄,带领七千名士兵赶来增援。姚雄奋不顾身冲在一线,流矢中臂却越战越勇,宋军上下深受感动,士气大振,终于击败了西夏军取得大捷,此战宋军斩俘近三万。宋军虽然获胜,死伤也颇大,阵亡几近三千人。这一战后,宋军成功地修筑了平夏城和灵平寨,建立了对夏作战的桥头堡。西夏人纷纷哀叹“唱歌作乐地,都被汉家占”。
对于宋军咄咄逼人的攻势,西夏人无奈之下,一方面加紧备战,企图夺回失地,另一方展开外交攻势,派人游说辽国,要求辽国干预,或者对宋朝施加压力。辽主令涿州牒雄州:“西夏本当朝建立,两曾尚主。近累使奏告,被南朝侵夺地土,纵兵杀掠,有害和好。请追还兵马,毁废城堡,悉归所侵。如尚稽违,当遣人别有所议。”宋朝对此毫不理会。
西夏军看到外交攻势毫无进展,决定用武力解决。于是在次年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十月,再次大规模征集全国军队三十万人,准备攻占平夏城。西夏军为了迷惑宋军,没有轻易暴露攻击目标,宋朝枢密院认为西夏军虽然在泾原路附近驻扎,但攻击目标很难确定,要求各路人马不要轻举妄动。泾原帅章楶深知西夏人报复心很强,而且泾原路杀敌最多,平夏城又是战略要地,此次攻击目标十有八九就是平夏城。接下来章楶面前的问题就是派谁去坚守平夏重地,这个人选至关重要,一有差错就可能前功尽弃,重演永乐城的悲剧。章楶征询了幕僚,大家推荐泾原第五将副将郭成,此人曾经参加过交趾战争、灵州战役,称得上最懂军事。章楶召见了郭成,面谈后就提拔其为新编第十一将正将,镇守平夏。
 谁知道郭成刚上任,就有一名军官写信件给章楶,检举说郭成喜欢喝酒会误事。章楶看了也有点担心,但他不动声色按下信件,突然一天召集众将宴会,大家一起痛饮,郭成也果然爱喝酒,每次都是一口闷,一杯见底。宴会持续到了半夜才结束,此时章楶把郭成单独留下,然后两人畅谈军事,令人吃惊的是郭成虽然喝得比谁都多,却“貌整肃,语有伦,论边事条陈慷慨”,章楶这下才放下心来。
 不出章楶所料。西夏梁太后亲自率领全国三十万大军出没烟峡,进抵平夏城,布下连珠大寨,东抵葫芦河,西连石门峡,绵亘百余里。西夏名将阿埋负责攻城,妹勒负责阻击外援。为防止宋军乘虚而入,派遣驸马罔罗屯罗萨岭御熙河路,大首领咘心屯梁柽台,嵬名济驻白池,御鄜延、秦凤诸路。
 平夏被包围后,泾原帅章楶胸有成竹,马上写奏章给宋哲宗说已经安排妥当,确保万无一失。宋哲宗接到章楶奏报后略感宽心,同时下令宋军各路集结援救平夏城。一支各路精英组建的援军迅速开拔,援军主将是泾原路副都总管王恩,环庆军和秦凤军分别由种朴和王道率领,熙河军仍然是苗履领军。王恩此人,甚至在契丹也是威名远扬,号称泾原王骑将,此人作战勇猛,在兰州战役中尤其突出,不过王恩刚入伍那会却很胆小,一见敌人就跑,曾经差点被上司苗履斩首正法。这次王恩被任命为主将,苗履自然感觉很差,写信给大帅章楶,表示自己不想参加这次行动。章楶回信劝解说:“王恩犯法而不斩,说明主将有恩于部下,王恩一定感恩戴德,怎会怀恨在心呢!”苗履经过开导,终于欣然领命。
 宋军援兵抵达后,王恩见西夏军兵势旺盛,对众将说:“贼倾国远寇,难以争锋,不如趁其退兵时,进行伏击。”于是驻扎在古壕门与西夏对垒,并派出万人在敌人归途上埋伏。但有一位大将名叫郭祖德,是郭成结拜兄弟,见宋军止步不前,感到焦急,于是当面责问王恩、姚雄、种朴等人道:“平夏存亡所系非轻,平夏失守,泾原危矣。公等奉命拥精锐赴援,怎么能临敌怯懦按兵不出,况且我大哥郭成一旦有危险,诸君忍心坐观吗?”王恩和姚雄被他一激,顿时热血沸腾,当即表示就要出兵和党项人拼到底,只有种朴却异常冷静
 道:“兵不可动,可令郭统领登高探明虚实,才可进兵。”郭祖德就带领千名骑兵来到东山窥探,发现敌军“充满川谷不见前后”,突然西夏人如潮涌而至,将他们团团围住,郭祖德奋力厮杀,才勉强突围回到营地,诸将上前询问情况如何,郭祖德说:“敌人非常强盛,即使这样,我还是愿以数千骑突围而入,与大哥一起死生与共!”种朴马上说:“我们不战并非胆怯,如今我们寡不敌众,就算打赢未必能解围;不幸小败,敌人用缴获的物资以示城中,守城士卒必定军心涣散。而且有郭公在,肯定能守住。”大家觉得种朴说得有道理,就按兵不动。平夏城之战后郭成对王恩等人说道:“敌人不能把我怎样,我担心的就是你们和西夏军决战。”大家对种朴和郭成异常佩服。
 西夏军见宋军援兵没有动静,就疯狂地展开了对平夏的围攻,“建高车,称‘对垒’以临城,中载数百人,填堑而进,飞石激火,矢石如雨,昼夜不息”,还在城墙上开凿洞坑。郭成“沛然若平时,随机应变,方略不穷”,还下令副将寇士元不时派人夜间骚扰敌军。西夏一连十三天的攻击毫无所获,反倒“死者数千,伤者倍之”,最后西夏粮食耗尽,又遇到大风,攻具被毁,全军狼狈不堪而退,梁太后痛哭着散发掩面。王恩诸将乘机截杀,西夏军损失多达两万余人、牛马羊数万,而宋军损失微乎其微。西夏军平夏惨败后,又突然转攻突袭镇戎军,企图来个出其不意。但可惜的是老天不帮忙,人困马乏的夏军遇到了大雪,人马冻死不计其数。
 西夏军第二次平夏城战役又告惨败,他们惊恐万分“遣首领嵬名咩布至辽乞兵,犹恐汉兵深入,于诸州分掘窖粟,点集诸监军司兵,践踏沿边食用,为清野计。”不过坚韧的西夏军没有放弃夺回平夏城的企图,阿埋、妹勒、仁多保忠将继续计划明年发动一个春季攻势,摧毁平夏城。
一天,章楶的营帐里来了一名归顺的西夏军官名叫药宁,自称是阿埋和妹勒的亲随,他带来了一份重要的情报,那就是天都山附近西夏将军们具体驻扎地点。章楶召集众将商议,折可适、郭成马上提出发动奇袭,端掉西夏人的指挥部。章楶认为西夏人知道自己用兵谨慎,很少发动纵深攻击,如果这次反其道而行,西夏人肯定不会有备,当即批准了这个军事行动,抽调一万名精锐骑兵,由折可适、郭成、李忠杰等人带领,分为六路潜兵至天都山锡斡井。宋军骑兵长途奔袭,犹如神兵天降,阿埋、妹勒当时正在喝酒作乐,见宋军来了,顿时傻了眼,只好俯首就擒。不过很快西夏军大批援军赶到,把宋军团团围住,双方展开激战,折可适战马因为疲惫不能再战,郭成马上要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折可适,并以家事相托,要折可适突围,自己断后,折可适却表示要和郭成并肩作战,以死报国。宋军将士见此深受感动,人人争先,奇迹般地把西夏人击溃。这一战,俘获三千多人、
 羊十万多,还俘获西夏公主一名。这时,另一批宋军在李忠杰的带领下,突击了西夏名将仁多保忠(当年仁多零丁儿子)的指挥部,也获得了大胜,全歼敌军,西夏名将仁多保忠仅以身免。
这是中国军事史上教科书般的经典骑兵突击战例,宋军骑兵长途奔袭,一举打掉了西夏人的指挥部,使得西夏人酝酿的春季攻势宣告失败。章楶俘获到阿埋、妹勒后下令除去二人身上的刑具加以善待。阿埋、妹勒在西夏威望极高,很多族人看到宋军善待两人,而西夏连年穷兵黩武,纷纷内附投降宋军。
经过两次平夏城战役,西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据说西夏人战败后一连三次派遣使者,要求辽国出兵干预,没想到辽国不肯出兵,西夏梁太后对此心怀怨恨,颇有怨言。辽国看到西夏不听话,老是惹麻烦,就派人毒死了梁太后,西夏国主乾顺只好上表宋廷谢罪。章楶考虑到宋军也极为疲惫,而且连年进筑,财用消耗很大,也建议宋哲宗暂时停战。这时辽国见西夏形势窘迫也遣使者也来到宋朝施加压力,和宋朝进行了激烈的谈判,出于内外各方面的考虑,宋哲宗暂时停止了进攻。
 平夏城战役奠定了宋军对西夏军的战略优势,宋朝以后又不断蚕食夏国领土,经过反复拉锯宋朝逐渐控制了横山、天都山一线,西夏日渐困窘。纵观宋夏战争初期,西夏占优,中后期却慢慢落下风,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国家的综合实力难以和宋朝相比。李元昊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是在国家的大战略上却显得十分盲目,四面树敌,和吐蕃、宋、辽轮番大战,和辽国一战损失了上百万畜牧,可谓惨胜。和宋作战,损失消耗也很大,却没能攻占宋朝的任何重要战略目标,夺到的土地也非常有限,不能做到以战养战,最后只能在不断消耗中偃旗息鼓。李元昊死后,西夏内部纷争加剧削弱了实力,而宋军通过整军经武,锻炼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西军和一批优秀将领,在战略战术上经过反复实践也日渐成熟,找到了对付西夏的一整套有效措施,这么一来,宋朝在中后期的战争中逐渐取得优势,也就不奇怪了。章楶善于用兵,知人善任,并培养了诸如种师道、折可适等优秀将领,为北宋西北边防作出了杰出贡献,可称得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章楶的词也写得非常好,但流传的作品不多,当年曾和苏东坡对词一首而轰动天下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章 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参考文献: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元、脱脱:《宋史》
宋、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所载《折渭州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宋、王之望:《汉滨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清、吴广成:《西夏书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宋、王允中:《郭景修墓志铭》
 帝国的末路——夕阳下的种家军
读过《水浒传》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那些梁山好汉们嘴里常常提到两个宋朝将军,“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那么这两个老种和小种是何许人呢?其实老种就是指种师道,小种就是指其弟种师中。北宋一朝,将门现象屡见不鲜,不少都是世代为将。大家较熟悉的就有杨家将,不过相比种家而言,其人数、影响和战功均是望尘莫及的。
和杨家将不同,种家最初并不以战功闻名,而是家族中一个隐居在终南山豹谷林中的隐士种放为天下人称颂。史载种放“七岁能属文,沉默高洁,与其母偕隐豹林谷中,以讲习为业,学者多从之”。种放后得到太宗皇帝的恩宠,其侄子种世衡也因此荫补做了官,开始也是文职,后来陕西用兵被任命负责修建青涧要塞、并成为此地守将,走上了武将的道路。种世衡因善于用兵以及同当地边疆各族搞好关系,还用反间计除掉了西夏李元昊大将野利兄弟,被公认为当时名将之一。种世衡去世后,其子种谔、种古、种珍均为陕西名将,尤其种谔更是战功赫赫,三人被号曰“三种”,第八子种谊也善于用兵,在洮州战役中生擒青唐大酋鬼章。种师道字彝叔,种师中字端孺,两兄弟是种世衡第七子种记之子,两人青年时代就跟随叔叔种谔左右在军中效力。种师道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