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些远古的汉子 >

第23部分

那些远古的汉子-第23部分

小说: 那些远古的汉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该怎么样去感谢那位函谷关的官员尹喜,一种伟大的哲学思想险些就要远出大散关向西而随风飘散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在《道德经》里得到了系统的展示,主要表达的是对强梁世界的消极反应,是人类遇到不可理解,又无力抗拒的压力时的一种自解自慰的心理状态。套用前几年流行的那比喻,生活就像强奸,当你无力反抗的时候……儒家的做法就是拼死一搏,道家的做法就是躺那儿什么也不做,装尸体玩。老子强调的是不要刻意去进取,不作为就是有所作为,自然演进就是纳入规律。只要哥哥你耐心的等待,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喂。道家讲究的是自然,对于名利一向都是当做不存在的。就像《少林足球》里那个猥琐的打手球队老大说的:“那些虚名,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
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在各个方面,比如中国的古代建筑,讲究的就是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平等相处而不突兀,人工的和自然地融为一体。当然,这样的建筑思想自从梁思成之后就已经消散无踪影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天安门边上的大蛋壳横卧广场,黄浦江边由三个蛋串起来的东方明珠直冲霄汉,居然还被列为经典建筑而四处传诵。不是说建筑本身不好,而是完全和周围的环境不搭界,看上去大是奇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话是老子所有思想的核心。换做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天王老子制定的规则,实际没有那么复杂,人人只要用心观察周围,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就能悟出这个“玄而又玄”的道。但是不要忘记,世界上所有道,都不是永恒的,所有事物都有生,自然也有死。老子的这本道德经也不是真理的化身,早晚也会被推翻取代。而实际上,这种世间无恒道的道理,就是天地万物之道。
变即是不变,不变即是变,这就是天地间的大道。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五十二话:外交史上的奇迹
    基本上我们看历史,春秋与战国时代的分界线出现在“三家分晋”。曾经强大的晋国忽然间分裂成了3个相互看不顺眼的小国,让整个中原大地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为秦最终能一统中原扫除了最重要的一个障碍。
前面我们说过,盛极而衰。太阳升到中央,最炽热的时候就是它开始向下落的时候,事物往往在最强盛的时候就藏有隐患,只是没几个人能看得清楚罢了。晋国的危机,其实在晋文公重耳称霸的年代就开始了。
晋文公依靠一帮跟随他流亡的大臣取得了晋国长期的辉煌,那帮大臣也自然形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统治阶层。当然,大臣们的不肖子孙因为没有像祖辈那样共过患难,相互间自然就看不顺眼,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斗争、侵吞。经过百余年的争斗,到公元前6世纪的50年代,形成了范、中行、荀、韩、赵、魏,这就是所谓的“六卿”,而晋国的国君,大权已经旁落。这样又过了一百年,在公元前5世纪的40年代,六大家族又发生火并,最后范家和中行家在政治斗争中彻底失败,六大家族变成了四大家族,各自拥有强大的私人武装和赋税领地,政治权利也更加集中。当时在位的晋出公姬错完全无法忍受这样的局面,秘密求告齐国和鲁国,企图借用外力来解决内患。四卿得知详情后很慌恐,于是先下手为强,出动私人武装联合攻打晋出公。晋出公不是对手,逃亡齐国,在半路上死去。至此,晋国基本上成了4家联合执政的政治格局。
四大家族只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内部的纷争其实也很激烈,当共同的目标晋国国君已经彻底沦为傀儡,那么四大家族内部的纠纷就提上了台面。荀家是四大家族里势力最庞大的,族长荀瑶是个非常聪明而且也自命不凡的人物,仗着自己兵多将广,就起了吞并其他三家的念头。荀瑶派使者去直接找其他三家人索取土地,韩、魏两家畏惧荀家势大,就忍气吞声地答应了。而赵家的族长赵无恤却断然拒绝了这一不合理要求。荀瑶哪丢得起这面子啊,当下就发动了三家联军,攻打赵家,并约定事成之后三家平分了赵的土地。
公元前456年,三国联军全力攻打赵家根据地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太原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巍峨的大城,城高墙后,戒备森严的,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攻打得下来的。这三国联军打啊打啊,打了足足2年都没能打下来。后来这三国联军就想了一个狠招,刨开汾河的防洪大堤,用大水冲淹晋阳城。这水势可不得了,浩大得很,冲垮了晋阳厚重的城墙,只剩下三两块板子的厚度就灌到城里去了。其时晋阳的形势实在是危如累卵。
外交史上最伟大的奇迹出现了。赵家的老大派密使潜入三国联军的的驻地,密会了韩家和魏家的老大,仔细给他们分析了当前形势:“与虎谋皮知道么?你们跟着荀瑶混想瓜分我赵家的地盘,那就是与虎谋皮!荀瑶是什么人?你们两位比我更清楚吧。现在就敢叫你们割地,试想,要是把我赵家灭了之后,你们呀,别说染指赵家的地盘了,还是多操心下自己的地盘不要被荀瑶搞过去了吧。当务之急其实该我们三家联手,把荀家给除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一番游说准确地打中了韩家和魏家的心,于是在一夜之间,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当晚,韩、赵、魏三家联军就联手向尚在睡梦中的荀家军队发动了攻击,不可一世的荀瑶在睡梦中就掉了脑袋,而且这脑袋还很不光彩地被赵无恤拿来做了尿壶。至此,三家分晋的局面形成,已经不是任何势力能够阻挡的了。晋的国君甚至堕落到要去这三家朝拜,这完全不是当年英明神武的重耳能想象得到的了。
尽管三家分晋已经成了事实,但是名上还是不太顺。公元前403年,那个躲在废纸堆里睡大觉的周天子得了这三家的大礼贿赂,欣喜地把这三家的族长都擢升为国君,在实际控制地盘上建立封国。至此,韩、赵、魏三个强大的新封国出现在历史舞台,而晋国,随着历史的风飘散而去吧。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五十三话:混蛋名将吴起
    吴起是一代名将,以他的名字为名的吴起镇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1935年中央红军就是陕北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合,从而掀起了新的革命高潮的。可见,吴起一生果然与军事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即使是在他死后的2300年后。
吴起是一代名将,但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他原来是在鲁国为将,我们都知道鲁国是个小国,一直以来都在仰齐国的鼻息生活,陡然出了这么一个名将,自然是要好好利用起来的。将军的风采只有在战场上才能体现,所以说没有一个出色的将领不是好战分子,吴起也莫能外。公元前412年的时候,机会来了。
其时鲁国大概又因为什么事惹得齐国不高兴了,就发兵攻鲁,吴起做好了一切准备,迎接鲁国的召唤,要在那铁与血的战场上去赢得自己不朽的名声。可问题是鲁国迟迟不召唤吴起,这让吴起很纳闷,怀疑国君是不是脑进水了。鲁国的国君脑子可没进水,他算计得清楚得很。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这一事实让鲁国对于吴起很是忌惮。不用他吧,放眼全国,还真没那个将领能像吴起这么出色堪当重任;用他吧,万一他在前线背叛了鲁国怎么办?当时鲁国可是把全国的军队都交在他手里了。
吴起当时狠下决心,做了一件很是混蛋的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杀妻求将”。没错,就是把自己老婆杀了以表对鲁国的忠诚。不管后人如何粉饰这位名将,起码这事直到现在看起来也很是令人气愤。不过追究吴起的历史经历,我们发现这人能做出这等丧尽天良的事也绝非偶然,此人早有前科。
吴起是个官迷,很早的时候就梦想当大官。他早年其实家境不错,但是为了要当官,就到处去游说贿赂,把家境搞垮掉了。后来乡亲就嘲笑他,结果这人干脆提把刀,一口气杀了30多人,然后潜逃了。临走时告别他的母亲说:“不为卿相,不复人卫。”大意就是说要是我不当大官的话,就再也不回祖国了。过了不久,母亲死了,他也懒得回家去奔丧。这点看来他比《黑冰》里的大毒枭王志文还不如,没有存着一颗良善之心,做事完全不合人伦常情。由此可以看出,吴起是个目的性功利心很强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即使是杀掉自己的老婆也毫不手软。这样的人为将,实在是个很可怕的对手。
对齐一战,使得吴起一战成名,他以老婆的生命为自己换来了后半生荣华富贵的基础,这笔买卖究竟是合算还是不合算?各人算法不同,我只能说如果是我,那是杀了我也做不到的。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骄其志,懈其备,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这一仗不仅震动了鲁国朝野,也让整个中原诸侯国对于吴起这个名字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一代名将,就此发迹。
尽管在鲁国取得了不朽的功绩,但是我们都知道鲁国是周公的后裔,是出了孔子的国度,是最讲究仁义道德的国家,吴起这样的虎狼之辈,自然是不可能坐得什么高位的了。所以吴起毅然别鲁而去,这时候的吴起已经不愁没人要了。
离开鲁国后,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就去毛遂自荐了。文侯问大臣李悝说:“吴起为人如何?”这个李悝可是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在新兴的封国魏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李克说:“吴起贪荣名而好色,但是,他用兵连从前的名将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魏国很实际,不像鲁国这样老朽,没有过多纠缠道德人品问题,这样魏文侯就任命吴起为将军,率军攻打秦国,一下就攻克了五座城邑。
吴起在魏国为将,简直就是秦国的噩梦。刚看到三家分晋,以为日子能过得松和点了,结果又来了这样的一个煞星。吴起为西河的守将,主要职责是抗拒秦国和韩国。传说在这一时期他与诸侯国打了76仗,当然最主要的是和秦国,而大胜了64仗。也就是说胜率起码超过了84%,这是个让人膛目结舌的数字,而还是大胜,还没有计算那些小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这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吴起肯定是个混蛋,但是他也肯定是个天才,不折不扣的军事天才。
吴起对老婆不好,但是对士兵却很好。他清楚地知道,老婆不能为自己带来功名利禄,但士兵能。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己的名声,是建立在无数士兵舍生忘死在战场场拼命的基础上的。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跟士兵们同甘共苦。这点上其实我军的很多优秀将领都能做到,所以我军的战斗力历来都是让人乍舌的。看来古今中外的优秀将领都能想到一处去的。
传说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这是位聪明的母亲,他清楚地看到了官兵一心后的结果是什么,对国家,对将领来说,那自然是善莫大焉,可具体到自己的亲人身上呢?
历史上所有的优秀将领都不是政治家,都缺少政治人物身上的那种洞察世事的明彻和隐忍不发的耐心,将军从政,多是悲剧。吴起确实是一个天才的将领,但是他永远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魏国的一些垃圾政治小爬虫们只用了一个很拙劣的计谋,就成功地把吴起逼迫走了。其手法之拙劣得我都不屑花时间打字来详细描述,所以将军的舞台永远是战场,而不是朝堂。
从魏国逃亡的吴起到了楚国,在这里他真正实现了自己为权相的理想。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国相,赋予了他很大权力,让他能按自己的意愿推行政治方针。吴起行政六年,确实使楚国慢慢变得强盛,但是他也触及了大多数王公贵族的切身利益,反对集团都静静地等着复仇的那一天。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贵族作乱,追杀吴起。最后吴起是被射杀在楚悼王的尸体之上的,带着不甘之心,吴起与这个帮助他实现了梦想的君王一起去了另一个世界。
吴起在铁马金戈中走过了大半生,毫发无伤;在政坛上只呆了6年,就被杀身亡。看来从军比从政要简单得多了。真正可怕的敌人绝不是战场上明刀明枪的对手,而是躲在你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结下梁子的同僚。军人从政,戒之再戒。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