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些远古的汉子 >

第28部分

那些远古的汉子-第28部分

小说: 那些远古的汉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驩到了薛邑后,比魏子还要过分。他把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得到利息十万钱。拿到了钱,他又没把钱送回去,却酿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召集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都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随即让大家一起参加宴会,当日杀牛炖肉,置办酒席。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欢就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接着对大家说:“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款,就是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行业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请各位开怀畅饮吧。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怎么能背弃他呢!”在坐的人都非常地高兴。
可孟尝君不高兴了,他把冯驩叫回来大骂一通,冯驩辩解道:“是这样的。如果不大办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时,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如果催促紧迫,不仅终究没办法偿还,而且上面会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则会有背离冒犯国君的恶名,这可不是用来鼓励平民百姓、彰扬您名声的做法。我烧掉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让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孟尝君想想也无话可对,就只好作罢。
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造孟尝君的谣言说:“孟尝君将要发动叛乱。”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为避免殃祸孟尝君出逃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湣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为之震惊,便追查考问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阴谋,便召回了孟尝君。孟尝君其时心下大骇,深感对不起魏子。原来当时无意布下的闲棋在关键时刻竟然能成为妙手。
及至回到了薛地,薛地的人们都敲着锣打着鼓,欢天喜地地来迎接主子归位。孟尝君看到这样盛大的欢迎场面,眼眶湿润了,深深地感到了民心所向,自己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骄傲。是的,这就是孟尝君的封地。这时候他才真正理解了冯驩的所作所为,他向冯驩作揖:“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其实公正地说,孟尝君这个人没什么大的才干,唯一的优点就是舍得花钱,当然这也在于人家有那个基础花得起钱。孟尝君门下固然出了几个有才干的人帮助他脱离险境,但是几千人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吃闲饭的。孟尝君经常很苦恼地说:“我知道我的钱起码有一半都是被白白浪费掉了,可问题是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
告示:明天因为鄙人考驾校要去医院体检什么的,所以无法更新,请相互转告。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六十一话:二X亚圣
    曾经有人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二X比傻X更加可怕。因为傻X什么都不懂,我们还可以帮助他、教育他,而二X仗着自己还懂那么一点点东西,非得梗着脖子跟你犟。基本上孔子是被弟子们包装成了一个装X的圣人,那么作为亚圣的孟子,则是当之无愧的装二X了。
孟子跟孔子是一个地方出来的,都是鲁国。看来鲁国果然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落后的复古之国,特产圣人。当孟子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妈妈就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传说中的“孟母三迁”就是说的他高瞻远瞩的妈妈。
其实孟子小时候是个很聪明顽皮的孩子,有样学样的。孟子很早就死了父亲,他妈妈带着他住在墓地附近,守灵。从前的人死了直息亲属要在墓地扎茅屋住三年的,不像现在开个追悼会打两场麻将就算完事了。小孟子住在墓地,天天看人家来出殡,就学会了。没事他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不满意了,觉得孩子这样长大很危险,就搬家了。其实孟妈妈还是太迂腐了,孔子小时侯玩得最欢的就是办丧事的游戏呢,后来不照样当了圣人。或许孟子也可以当圣人的,但是就是由于孟妈妈这么一捣乱,所以他只能当亚圣,还是逊了一筹。后来搬家到市集,孟子又学着人家做生意。当时社会落后啊,不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还看不起商人,所以孟妈妈又搬家。后来搬家到一个学校,孟妈妈才彻底放下心来,因为儿子终于可以学好了。这样,在孟妈妈的严格管制下,孟子度过了自己的不愉快的童年。
孟子认了个好师傅,叫子思。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孙子。甭管这孙子学问怎样,但是这血脉开始纯正的,孔子的孙子啊。不过话说回来,子思的学问也做得很好,他的《子思》一书也被列为经典传诵,中国人习惯的“中庸之道”,就是由他来发扬广大的。通常有个好导师的话,学生也比较受重视,孟子就这样带着满腔的治世热情和信心上路了。
问题是孟子的师傅是子思,宗师是孔子,而不是鬼谷子。鬼谷子的门人那可是金字招牌,走哪里都是倍受重用,国君们趋之若骛的,而孔子的再传弟子嘛,就没那么好的命了。孔子自己一辈子想当官都不成,更别说荫及弟子或弟子的弟子了。所以孟子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都没能出仕。其实公正的说,国君们还是很喜欢他的,不过其作用不外就是一个御用文人而已,没事叫来聊聊天,扯扯闲篇,好玩而已。至于孟子一心宣扬的治国之道,大家伙都嗤之以鼻。
孟子看看没法,只得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学术上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后来为害中国2000多年的以道德标准来衡量官员是否称职的做法就是孟子这里提出来的,他把道德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人心都是善良的,只要大家遵循一定的道德行事,那么就自然天下太平了。今天看来,这简直是屁话。西方政治制度都是先把大家假设成坏人,然后用完善的制度来限制,预防他们犯罪。而孟子是先把大家设想成为好人,没有任何制度的制约,全靠自己的觉悟办事。而对于坏人怎么办?就让他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不过孟子还是一个民本主义的人,他提出了一个很超前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很不爽,以至于到了明朝的洪武大帝时代,朱元璋愤怒地把孟子逐出了圣庙。
所以说孟子自己的思想出现了混乱,你要坚持儒家的立场,那么就必须树立起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君臣父子的关系才能得以成立,你没事又搞什么君为轻,本身就跟儒家的传统对不上了。还是那句话,当了婊子就千万不要立牌坊,要立牌坊就好好守寡。最烦就是这样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二X了。孟子如是。
第六十二话:潇洒的蝴蝶&;#8226;庄
    相比板着脸装那啥的儒家,我在内心深处实在是无法掩饰对于道家的喜爱。老子之后,道家又出了个猛人庄周,把老子消极避世的思想发挥到极致,演化到了颓废的境界,直至今日,仍成为众多艺术文学青年竞相效仿的对象,堪称一大奇观。
庄周是宋国人,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条件下,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讲究道德礼仪的鲁国出了孔、孟,那么苦苦挣扎的小国宋国产生道家思想,出了老子和庄周也是有道理的。宋国是一个小国,夹在诸侯强国家间,左也得罪不得,右也开罪不起,苟且偷生着。国家积若至此,国民之无奈和悲哀可想而知。一个弱小的人,面对一个混乱无序的时代,他还能做什么?
庄周只是宋国这个小国的一个小官吏——漆园吏。如果按宋国的行政级别划分,无论怎么划,都划不到他这个级别上去的。作为这么的一个小官吏,他一生都穷困潦倒,但他总是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不为日常的生活琐事迷蒙了心志。《庄子&;#8226;逍遥游》开篇就写出:“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样气势恢弘的诗篇,实在是让今人汗颜。
庄周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认真,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认真。他说:“两个人争执,你赢了我,你就是正确的吗?我赢了你,我就是正确的吗?可能两个人都对了,也可能两个人都错了,没有人能公正的判断。让赞成你的人判断,既然他赞成你,怎么能公正?反之亦然。既然我们连谁是谁非都不知道,怎么能判断是非?”
既然不能判断是非,那么也自然没有善恶,所以也就不存在扬善惩恶的问题,在庄周眼里,一切都是空虚的,他甚至否定自我的存在。他说,某天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十分地快乐。醒来后他就感慨,真不知道是我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里变成了我啊。传说楚国请他当宰相,他打死也不愿意去,他说:“我宁愿当一个在烂泥地里爬的活乌龟,也不去当一个被敬奉在神庙里的死乌龟。”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个率性而为的真汉子,跟儒家那些个满世界找官做的书生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用寓言的形式驳斥儒家和墨家的学说,即便是当世的那些学识渊博的人,也免不了要受他的攻击。所以道家跟儒家其实骨子里是势不两立的,至于后来又怎么又被善于折中组合的中国人给活活弄成了每个中国人性格里不可或缺的征帆两面,这实在是一个迷。
庄周的代表性文集《庄子》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者要阐述的虽然是玄虚的天道,由于大量地运用了寓言,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在文学上影响很大,其后历代大作家几乎无一不受到他的影响。在思想上,或取其愤世嫉俗、不与统治者为伍;或随其悲观消极,自解自嘲。在艺术上,或赞叹,或效仿,或从中取材化为己意。从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等文学大家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庄子思想和庄子文学风格的影响。
通常盛世谈儒家,乱世讲道家,道家风行社会的年代,通常都是中国最积贫积弱的年代。自从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被当时的左丞相陆秀夫背负着在肇庆投江以来,那个曾经自信的、骄傲的民族就此消沉了。面对元清两代异族的铁蹄,以修齐治平为己任的儒家传人们或者乖乖地依附新的朝廷以谋出路,或者就干脆地投入到老庄的怀抱,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道家文化最为兴盛的时代,其中也夹杂着无数的辛酸和悲哀。
总的来说,庄周的思想就是跟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与全世界对着干。这点就深受非主流人群的喜好,比如画家、诗人什么的,总喜欢留着长长的头发,很多天也不打理,油腻腻的,身上的衣服也破了几个洞,然后一张嘴就跟你开始喷你听不懂的话。其实这些打头都是跟庄子学的,不希奇,2000多年前就已经风靡过了。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六十三话:这个太后不简单
    秦惠文王有个老婆,小名叫芈八子。看过前面书的朋友都知道,芈是楚国王室的姓氏,可见这个芈八子乃是楚国的媳妇。至于八子的这个名,经过考证,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所以说这个芈八子在秦惠文王的后宫里也就是一般般的地位。可就是这么个一般般的女人,做出了一番不那么一般般的事出来。
芈八子在秦惠文王活着的时候估计还是有点得宠的,因为秦惠文王一死,秦惠文王的正妻秦惠文后就想尽办法要收拾芈八子,她和继位的儿子秦武王合谋,将芈八子的心肝宝贝儿子嬴稷,送到燕国去当了人质。既然要被人这样整,那么想来芈八子肯定是对皇室的继承权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宠爱自己的老公也死了,宝贝儿子被弄去当人质了,眼看芈八子的人生将要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