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些远古的汉子 >

第9部分

那些远古的汉子-第9部分

小说: 那些远古的汉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之愤。
辛在小时候喜欢眯着眼,看着天边的太阳发呆。近侍都好奇地问他:“王子啊,你在看什么呢?”
辛回过头,天真地一笑:“我在看这太阳什么时候落下去。”
近侍们都打了个寒战,似乎预感到了这话里透着的不祥之兆,退下去缩在高大宫墙的阴影里沉默了。
这时辛的父亲——天子帝乙正躺在病榻上不住地咳嗽,每用力咳嗽一次就在雪白的地毯上溅出一朵艳烂的血花。帝乙的两个弟弟,比干和箕子都跪在床头,静静地等待帝乙那最后一下咳嗽声的传来。
帝乙没有再咳嗽,鹰一样的眼睛深陷在干瘦的眼眶里,注视着两个弟弟。忽然他裂开嘴,发出一阵尖利的干笑:“等不及了?哈哈,等不及了!”
比干和箕子相互对视一眼,又慌乱地埋下头,把心底的那点欲望也深深地埋藏下去。面对这个从小就威严的王兄,他们还是打心底有几分惧怕的。
按殷商皇位继承的惯例,“兄终弟及”是最普遍的方式,除非帝王没有弟弟,或者弟弟的年龄已经不适合担任领导工作,才会选帝王的大儿子继承王位。而比干和箕子其时都不过20出头,而且政绩比较都出色,无论如何都属于可提拔的干部那一类的。事实上他们最后也确实得到了提拔,不过不是他们想要的位置。
史载,比干和箕子分任太师之职,辅佐王位。对于帝乙临终时这样的安排,今天看来也很是让人迷惑。如果是担心比干和箕子两个弟弟为王位纷争影响国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立长子微子启为王呢?《史记》说微子启的母亲出生低微,所以不配为王母。但比《史记》年代早的《吕氏春秋》却说:“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可见,纣上头有两个哥哥都是一奶同胞出来的,不管怎么看,这王位怎么轮也轮不到八杆子都打不着的纣的。可事实就是纣不光当了天子,还很happy的在这个位置上一直混到殷商灭亡为止。或许这世界上真有天意这东西吧。
辛成为了商纣王,这也是个偶像级的帝王。史书上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这段话很白话的,应该都能看明白,总之又是个能文能武的好男儿登场了。其实聪明的人从这里就能看出,这孩子不是殷商的种,怎么看怎么像夏桀的后世。可当时距离夏桀灭亡已经过了600多年了,人们早已忘了夏桀的往事了。
关于描述商纣是如何混蛋的语言我就不转述了,反正以前的写手都很逊,修辞手法也贫瘠得很,写来写去就四个字:“醇酒妇人。”好象不喝酒不近女色就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似的,从来不从技术环节上去找问题,总是纠缠于男女作风,实在是无聊得很。对商纣的淫行有兴趣的可以参考前文《超男夏桀》,这些帝王混蛋起来都差不多的。唯一比较有创造性的,是商纣修建了“酒池肉林”,召集了一群男女在里面光着屁股乱跑,开启了中国第一代的天体运动。
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历史上的混蛋天子其实都是很钟情的。和夏桀一样,商纣也非常钟情于当时的一个美女妲己,为了让她开心,做了很多不懈的努力。后来的人诅咒妲己说都是因为她殷商才亡的国,其实这样的观点也是不对的。就像后来的一个著名美女花蕊夫人写的诗一样:“君在城头竖白旗,妾在深宫哪得知。三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那不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年代,女人只是玩物而已,没有政治上的话语权。非要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妲己的身上,这是不道德的,这些文化人的这样卑劣行径简直让人发指,比商纣还不如,商纣至少还知道爱护美女。
书上说因为商纣的残暴统治,所以诸候都开始不鸟他了,这其实还是犯了惟道德论的错误。莫非你很有道德就天下归心了吗?这都是文人编造出来骗人的屁话。看看今天的伊拉克惨状就知道了,大家服不服你其实跟你道德几何没有任何关系,只看你实力如何。其时殷商的实力已经非常地虚弱了,把一个国家的兴衰寄托在一个天子贤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是世袭制度结下的恶果。当然这道理是泡在酒池肉林里的商纣当时无法理解的,或者这本身就是转世成为商纣的夏桀最乐意看到的结果。
照耀了天空六百年的太阳,也终于要落山了。
第二十四话:从农耕世家革命家庭
    其实这周文王的祖上也不是等闲之辈,仔细排排辈分也该算是王祖,他们的始祖后稷是正经八百的是帝喾的正妃姜原所生。姜原倒是说后稷是她在野外踩到个巨人脚印生下来的,不过估计这话不是那么可靠。因为后稷刚一出生,就被他妈姜原弄去扔在小巷里,扔在树林里,扔在沟渠的冰上……从后来的肥皂剧里我们得知,通常只有这孩子来历有问题,当妈的才会使出这样的手段。所以,这后稷的来历一直成了一个谜。
后稷是一个种田的能手,由此看来,他的生身父亲极有可能是个优秀的农夫。后稷种植的麻啊、豆啊,跟催了化肥似的,长势都相当的喜人,所以尧、舜都安排他做了农业部长。分了块地给他,从此,这个农耕世家就蓬勃兴起了。这一传,就一直传到了姬昌一代。
姬昌跟他的祖上可不大一样,过了上千年土里刨食的日子,姬昌过烦了。姬昌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同时也是个很好的算命大师——易经当时只有八卦,是姬昌活活把它演变成六十四卦的。那天他坐在树下,掐指一算,哎呀,这殷商的气数可是要到头咯,于是赶紧一溜小跑回到房里,开始谋划起这天下大势来了。
不知怎么的,这姬昌暗地里招兵买马谋划造反的消息给一个叫崇侯虎的大内密探知道了,于是马上传到商纣的耳朵里去了。商纣勃然大怒,二话不说,立马把姬昌逮捕了,羁押在羑里。为什么说这商纣简直就是夏桀的翻版呢?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了。当年夏桀把成汤羁押在夏台,也是拘而不杀,后来不明不白地给放了。今天这商纣也是把姬昌抓起来又不杀,后来也是不明不白地就把他给放了。这两人犯的错误都是那么惊人地相似,可历史是容不得你犯任何错误的。
要把姬昌放了也就放了,可这商纣又做了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把自己最忠心的密探崇侯虎给出卖了,他给大家伙说:“告发西伯的就是崇侯虎这混蛋啊。”职场的原则其实是宁可得罪老板,不可开罪下属,对一个连自己下属都要出卖的家伙,汗……我实在是无语了。也不知道姬昌当时给商纣灌了什么蜜汤,后来商纣又赐予姬昌弓箭斧钺,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姬昌的待遇跟原来的成汤差不多了?这历史可真是有趣,绕了600年绕了个轮回。在这里我真的有点怀疑原先说商纣才智过人的那帮人是不是脑子进屎了,从这一系列的白痴举动中我实在是看不到商纣的聪明才智在哪里。这样的事通常的处理方式都是放人前叫来敲打一番,对于你的情况组织上是有掌握的,也一直关注着你的举动的,至于这次的事,可能是有些误会,但无风不起浪,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己给我当心点。从这件事上我要慎重考虑对商纣和姬昌两个人的判断,要么是商纣太天真善良,要么是姬昌过于老奸巨滑,没有第三种可能。
我不知道拿到这尚方宝剑的姬昌回到自己的领地后是不是像中了500万大奖一样开心,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是个什么概念?基本上就是商纣在鼓励他坐大,支持他去构架起一个造反的战略态势。所以我一直说商纣是夏桀转世的报应啊,这哪里是姬昌自己要反,这完全是商纣一边把磨得锋利的剑递到姬昌手里,一边伸长了脖子:“来砍我啊,赶紧来砍我啊!”这连诸侯都看出来了,纷纷说:“这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受天命的君王啊。”
既然天子都那么客气,姬昌就不必再客气了,完全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他在位50年,征伐犬戎、密须、耆国、邘,还征讨了那告密的崇侯虎,并营建了丰邑——这就是长安的雏形——把战略中心和前敌指挥部从岐下迁都到丰,完成了对殷商作战的最后准备。而这时候商纣在干什么呢?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在姬昌打下邘的时候,殷朝的祖伊听说了,非常害怕,赶紧把这些情况报告给商纣。纣却说:“我不是承奉天命的人吗?他这个人能干成什么!”
姬昌还没有完成他的革命理想就死了,之后是太子姬发即位,有了老子给他打下的好底子,又有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大臣追随,他如果还不造反,那才是天理不容了。姬发即位9年,即手捧着他老子的灵位发兵了。大军到盟津,800多名诸侯都带上自己的军队来朝拜,纷纷表态坚定地站在姬发的一方,一起讨伐无道的商纣。姬昌是中国算命事业的前驱,他的儿子姬发也不赖,肯定偷学过两招的。他掐指一算,摇摇头说:“你们是不知道天命的,现在讨伐殷商的时机还没到,大家散了吧。”于是又率领军队回去了。经过这盟津会盟,姬发对于自己的号召力有了充分的信心。而商纣呢?他在干什么呢?答案还是三个字:不知道。如果一定要我再加两个字的话,那就是:等死!
这商纣生怕传递给周部落的信息还不够明确,干脆把殷商的家底败得更彻底一些,以增强姬发的信心。他加紧迫害两个皇叔,把比干开膛剖心,把箕子给囚禁起来,太师疵、少师强吓得都抱着心爱的乐器逃奔到周国来了。这一下就彻底激化了殷商部落的内部矛盾,各势力在内部开始纷争不休,他们嚷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斗争得你死我活的,全然不顾周的大军压境。这时候姬发向全体诸侯宣告说:“殷王罪恶深重,不可以不讨伐了!”于是遵循文王的遗旨,率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披甲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灭商之战一触即发。
第二十五话:牧野!牧野!!牧野!!!
    在中国象棋里有枚很厉害的棋子,横冲直撞,锐不可挡,是的,就是车。在远古时代,由于马镫还尚未被发明出来,骑兵作战还只停留在纸上,骑兵在战场上的运用要再往后等到汉时代才成为可能,当时大规模的战斗都是靠步兵完成的。而战车的出现是当时最重要的军事技术变革。
由两匹或四匹马拉拽的战车速度奇快,能瞬间冲至阵前,而战车四周是坚实的木版,车上有士兵三人,中间的一人负责驾御马匹,旁边的两人负责攻击防御。战车这玩意皮厚肉粗,耐打,而且攻击力奇高,最早出现在战场的效果就像一战期间出现的坦克,完全是惊艳。而牧野之战,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车集群作战,在军事学上的价值就相当于后世有坦克绞杀战之称的莫斯科保卫战。
武王姬发能动用的战车数量并不多,只有300辆,但是再加上800诸侯支援的,那数量就颇为可观了,竟达到了4000辆之多。在盟津会合了诸侯的军队之后,姬发冒着小雨,日夜兼程迅速东进,只用了6天时间,就抵达牧野。其时殷商的军队因为刚对付完东夷——还是东夷在添乱——的叛乱,所有重兵都放在东南一线,对于周师进攻的牧野方向则没有任何防备,显露出极大的空挡。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武装起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司马迁老儿说是70万,打死我也不信——由自己亲自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公元前1027年——也有的说是1057年——二月甲子日的黎明,武王姬发一大早就来到商郊牧野,举行誓师。他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有旄牛尾做装饰的白色旗帜,用来指挥。“辛苦了,西方来的勇士们!”武王说:“哈!我的友邦的国君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各位卿大夫们,千夫长、百夫长各位将领们,还有庸、蜀、羌、鬃、微、纑、彭、濮等部落的好汉子们,请高举你们的戈,排齐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让我们来发誓!”武王说:“古人有句老话:‘母鸡不报晓。母鸡报晓,就会使家毁败。’如今殷王纣只知道听妇人之言,废弃祭祀祖先的事不加过问,放弃国家大政,抛开亲族兄弟不予任用,却纠合四方罪恶多端的逃犯,抬高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任用他们,让他们欺压百姓,在商国为非作歹。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今天我们作战,每前进六步七步,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大家一定要努力呀!刺击过四五次、六七次,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努力吧,各位将士!希望大家威风勇武,像猛虎,像熊罴,像豺狼,像蛟龙。在商都郊外,不要阻止前来投降的殷纣士兵,要让他们帮助我们西方诸侯,一定要努力呀,各位将士!谁要是不努力,你们自己就难免被人所杀戮。”战斗动员令发表完了,战斗纪律宣布好了之后,4000辆战车列好战阵,静待决战一刻的到来。
当殷商的军队开过来,武王姬发做了一个最正确的决定,他让自己的最高军事长官姜尚亲自带领周部落的百名勇士作为精锐部队的先锋,猛扑向殷商军队的阵脚,作为牵制。他自己一骑当先,从侧翼冲入殷商的大军中。下面的士兵一看急了,为了保证统帅的安全,周部落的主力部队一拥而上,跟着姬发抢入敌军阵中。原本想着打打秋风分享胜利果实的诸侯一看姬发这不要命的架势,也不大好意思出工不出力,急忙调集自己的部队,配合周的军队作战。
两军厮杀正酣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后世很莫名的事,殷商军队的大批奴隶跟约好似的,忽然纷纷倒戈杀向商军。我对于此事的判断是:
1、一个人倒戈有可能,十个人倒戈有可能,甚至上百个人倒戈也有可能,但是成千上万人不约而同的共同倒戈断无可能,必然事前做了充分的秘密的地下联络工作。
2、就算是百人的集体倒戈,在双方兵力超过20万以上的战场上也是微不足道的弱小力量,不会对战局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此次的倒戈绝对是早已预谋好了的。
3、如果不是预料到有倒戈的情况,那么先前投入战场的百人特种部队在十余万的大军面前完全是送死,不可能让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