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第35部分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第35部分

小说: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阴似箭。1980 年大选中,卡特竞选连任败于共和党候选人里根。圣诞节前,罗莎琳开始收拾行装,准备第2 年1 月新总统就职后即离开白宫。最难办的是他们收到的礼品。美国政府的“礼品法”规定,总统从外国政府官员那里接受的任何价值100 美元以上的礼品,必须上交国家档案馆,成为政府财产。送礼者挖空心思,均将礼品标为100 美元以内,以便总统夫妇能够据为己有。例如希腊大主教赠送卡特的一只古色古香的坛子,标价99 美元,实际价值25 万美元。卡特能留下这只坛子吗?暂且按下不表,单说小艾米和母亲的一次辩论。
按照母亲的要求,艾米在仆人帮助下,收拾自己的东西。在白宫4 年的生活,艾米的房间快成了博物馆,琳琅满目。起初,她为自己的丰收感到高兴,渐渐地她似乎发觉了什么,开始不言不语,显出不快。一天,女仆只得向夫人报告,艾米已经不正常吃饭,整天抱着几件东西发愣,如此下去会生病,请夫人关照一下。
罗莎琳急忙走向艾米的房间,推门一看,女儿正坐在地毯上,面前摆着一尊耶稣头像,手里还拿着一个金手镯。她明白了,便亲切地问女儿:“亲爱的,你在和它们告别吗?”
“不,妈妈,”艾米一双泪汪汪的眼睛看着母亲,“我要把它们带走,全带走。”
“艾米,你是知道的,这办不到。”
“为什么?它们不太重。”
“因为不允许。这些东西不是送给你的,是送给国家的。”罗莎琳话音未落,艾米抢上来嚷道:“谁说不是给我的?这只手镯上面刻着我的名字,在意大利时,佩尔蒂尼(总统)先生说是他专门请人为我做的,你看,它很小,只有我能用。还有这个耶稣像是保罗二世教皇亲自给我的,他还说要耶稣保佑我一辈子幸福。如果交出去,那谁来保佑我?妈妈,我求你,把这些都留下吧,反正也不是给你和爸爸的。”
罗莎琳望着女儿渴求的神态,一串串泪珠向下淌,着实心痛。她把女儿搂过来,轻轻抚摸着她的脸,耐心地说:“艾米是个好孩子,你还记得这些礼品拿回来时,我们不是说好了吗?
在我们离开白宫前,你可以暂时保留,所以就放到你的柜子里了。但是,现在我们要回佐治亚去了,就必须交上去。给你的礼物也不例外。”
“那什么可以例外?妈妈,小孩的东西都不可以吗?”
“有例外,100 美元以下的东西可以不交。”
“那太好了,妈妈,我记得这些东西上面带的牌价都是99 美元。太好了!可以不交了!”
“亲爱的,听我说,”妈妈不得不向她解释一些规章制度,“所有的礼品都写着99 美元,甚至更低。送东西的人出于好心,想让我们得到这些东西。可是,艾米,我们是第一家庭,要按国家规定办事才对。其实,每件礼品都经过政府礼品部门的专家鉴定,他们能说出这些东西的真实价钱。你看,这尊耶稣像是用珊瑚雕刻的,价值连城。这只手镯是纯金的,也很贵。你再看我现在戴的这个精致的项链,是萨达特总统和夫人送我的,这个小垂环是手工一锤锤敲出来的,我当然想留下。可是不行,我再带一次就交上去。”艾米明白再求也没用,伤心得大哭起来。罗莎琳对她说,他们家收的几百件礼品将和他们一同回到佐治亚,摆放在亚特兰大的卡特图书馆里,如果艾米想看,可以随时前去。这时,艾米才感到一些安慰,随即将她的礼品一一放入盒内,交给母亲。艾米的礼品尚且如此处理,卡特那只希腊坛子自不必多言了。
1981 年初,卡特卸任返回家乡普兰斯。他感到如释重负,格外轻松。第一件事便是打开一套木工工具,布置他的木工房。这套新工具是他离开白宫时,内阁成员和工作人员赠送的临别礼物。大家都知道做木工活是他的嗜好。卸任后,卡特为许多人义务做工,他是民间慈善团体“人道主义住宅环境”的成员,专门为贫困家庭建设住宅。在他退职后的11 年间,他参与建造了150 栋住宅。他还在花园里种植蔬菜和瓜果,常以新鲜果蔬招待来客。他撰写了回忆录《保持信心》,帮助筹建“卡特图书馆”,自己筹款支持罗莎琳出版回忆录。此外,卡特还经常活跃在讲坛上,他常就国内外重大问题发表见解,为现政府提出建议。
卡特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在任时,完成了由尼克松开创的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美国于1979 年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此外,在他执政时,中美在科技、文化、教育、经济、贸易等领域进一步发展了双边关系,共签订31 个条约和协定。
1981 年8 月,卡特夫妇及其子女冒着酷暑来中国访问。中方的邀请是在他任内发出的。卡特考虑到要带艾米来华,又不耽误她的学习,只好选择暑假来华。他们一家人在北京、西安、苏州和上海进行了10 天访问,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然而,卡特最为自在的是骑自行车出访,他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交谈,说自己对种棉花、玉米的经验,在农民家就餐。他还到自由市场买水果,选购中国木工用具。他们夫妇喜欢一早去公园观看人们打太极拳,有时还在一旁比划几下,但他们从不惊动别人。西安的大街小巷每天早上都飘浮着炸油条的香气,卡特决定骑车去看个究竟。一天早上,他骑车来到一个小铺门口,如同一个熟练的骑车人,将车撑好,锁上,走进门去仔细观看如何制作油条,然后买了一条,用手拿着就吃,边吃边说“真香,真香”。翻译示意要告诉店主他是谁,他立刻阻止,说明天还来吃。第2 天,他自己吃饱了不算,还买了好几根油条带回宾馆给夫人和艾米。店主直到后来在晚报上看到消息和照片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极普通的外国人是卡特总统,真后悔收了他的钱,也没能与他留影。
令罗莎琳惊奇不已的是,回国后的第2 天,卡特便自己动手,将家里的几辆自行车全装上了中国的转铃,他不无得意地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你看这小小转铃,比咱们的电池喇叭好听多了。我要让普兰斯大地上响彻这种悦耳的铃声。”那些日子,他赠送老朋友的礼物都是转铃。
人们都说,卡特在任时治国无能,治家有方。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离任后反而更得人心,报刊评论他卸任后所作的贡献,在历任总统中首屈一指。今天,美国人给卡特的美誉是“最有能力的前总统”。
正是:人走茶凉却未必,大公无私美名传。
1980 年总统大选中,击败卡特的不是别人,正是共和党候选人罗纳德·里根。欲知卡特为何下台,美国又发生了什么丑闻,且至下回再详。
第二十五回 人质危机丧国威 神机妙算亦无术轮流执政两大党,花言巧语四处扬,明争暗斗白宫里,国家责任谁担当?
话说美国伴随着里根的幽默步入80 年代。人们经历了70 年代水门事件的紧张和压抑,见到里根演讲的风趣,自然都备感亲切和轻松。晚间电视黄金时间,凡有里根出场,家家户户必看,不时报以发自内心的笑声。
一日晚间,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吃着爆玉米花,欣赏着里根的仪表。由于他特别善于利用电视媒体,故荣获“伟大的通讯员”称号。此时,他衣着时髦,面带微笑,风度翩翩地出现在银幕上。他亲切地问候观众之后,便开始抨击政府的官僚作风。他没有严厉的言词,更无谩骂粗语,而是以他特有的奇闻轶事一下就抓住了人心。里根言道:“现在有250 万联邦雇员,天知道他们都在干些什么。有一天,发生这么一件事,一位不大不小的官员坐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接过秘书送来的一堆文件,一份份翻阅,与往日一样签字画押,例行公事,然后秘书再转给有关部门。可是,下午临下班前,秘书又把一份他上午签过的文件送了回来,上面附有一张纸条:这份文件不该由你签阅,请涂掉你的名字,并在涂改处签上你的姓名。大家可以想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分发的责任?还是这位官员批阅文件时视而不见?”
小小一段故事引得电视观众捧腹大笑,还有不少人拍手称快,都说这是对官僚作风绝妙的讽刺。人们还在回味刚才那位官员是否在梦中签的字,却又传来了里根又一段精采评论:“我以为,如此这般传递文件,秘书恐怕都要换成运动员才行。我在尤里卡学院‘红魔’足球队当过右卫,又当过学生会足球俱乐部主席,那时我跑得很快。如果早知腿脚快可以当秘书,我一定报名,何至干今天需要通过竞选才能坐到华盛顿。请各位计算一下,每年这种转来转去的文件、报表如果连接起来,恐怕要绕赤道上百圈;如果平铺在地上,也会把哥伦比亚特区覆盖上厚厚的五六层。”
从每幢住宅传出的笑声已经汇成一曲交响乐,划破夜空,回荡在美国大地。第2 天一上班,人们的第一句话定是:“昨晚真带劲!”我太喜欢看里根先生演讲啦,真叫过瘾!”女士们则怀着仰慕的心情称赞道:“他的风度实在迷人!我简直要妒嫉里根夫人南希。”“我喜欢他的谈吐,我一定投他一票。还要说服我认识的所有人都选他。”
1980 年11 月,里根果然当选总统,获得51%的选票。对手卡特只得41%的选票,而另一位独立于两大党之外的候选人安德森仅获得7%。如果说里根获胜是由于出任过8 年加州州长,还不如说主要是靠他那三寸不烂之音和动人的仪表,因为卡特也当过州长,而且是在总统职位上败于里根的。卡特虽然有甜密的微笑,善良的人品,但他永远不可能如里根那样吸引百姓。这便是好莱坞的魅力所在。美国人并不都有政治头脑,他们欣赏的是跟着感觉走,对谁好感,喜欢谁,就选谁。在众多人眼里,里根是位美男子,衣冠楚楚,说明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说会道,说明他思路敏捷,智力超群;爱开玩笑,说明他有生活情趣,充满乐观。他当总统,会给国人带来欢快,仅此就足够了。尤其是当人们看够了尼克松那副哭丧的面孔之后,深感在世人面前丢尽了美国脸面,里根上台一定会重振国威,令美国人挺胸抬头。卡特在任内实行的一些措施本来颇得民心,可是,1980 年在争取连任的竞选中他却败下阵来。其实,事出有因,一个突发事件给卡特当头一棒,使他丢失了不少选票。
1979 年1 月,伊朗国王巴列维携家眷以休假为名,离开首都德黑兰,流亡国外。从此,伊朗国内沸腾,人们高呼着“自由了”的口号上街游行,焚烧巴列维模拟像,推翻一尊尊前国王塑像,将其头部砸得粉碎。卡特旋即表态支持巴列维临行前任命的新首相,称伊朗仍旧是美国的盟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伊朗危机并非国王情愿,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称“是美国人推翻了我”。本书姑且不谈美国如何策划这次事件,单说卡特得意之余却未及始料,他想支持伊朗新首相从而控制这个石油大国的美梦,一夜间被半路跳出的“程咬金”所扼杀。
2 月,长期流亡国外的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凯旋而归,受到德黑兰成千上万人的欢迎。随即,在他领导下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举行全国公民投票,宣布废除君主制,将伊朗国名改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让穆斯林拜倒在他的脚下,将他奉若神明。他提出反对美、英、苏殖民统治的口号自然一呼百应。
无巧不成书。正当伊朗人反美情绪高涨之时,巴列维辗转几国,最后停留纽约治病。而伊朗国内宣判了前国王夫妇的死刑,并悬赏刺杀他们。此刻,霍梅尼的矛头便直指美国政府。11 月4 日,风云突变。在霍梅尼支持下的一批大学生占领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扣压60 多名美国人作为人质,要求美国交出巴列维。后来,学生们释放了妇女和黑人,将其余52 人长期扣留。一向满脸笑容的卡特此时忧心如焚,为自己和国家蒙受的奇耻大辱夜不能寐。卡特召集紧急内阁会议,众人个个怒火中烧,一致表示必须立即大杀霍梅尼的威风。卡特宣布,拒绝交出巴列维,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冻结伊朗官方在美国的80 亿美元财产。此后,美国驱逐伊朗驻美大使馆人员,断绝外交关系,并对伊朗进行全方位经济制裁,除记者外,不允许任何美国公民前往伊朗。
直至1980 年4 月,双方始终僵持不下,释放人质依旧无望。就连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必须立即释放人质的决议也未能生效,联合国派往伊朗的调停小组的工作也均告失败。
卡特如坐针毡。已经开始的总统大选已见不利之势,共和党抓住旷日持久的人质危机对卡特展开猛烈攻击,指责他使美国失去了伊朗。在民主党内,前总统肯尼迪的弟弟爱德华·肯尼迪也批评卡特对伊朗软弱无能。而且,这位名门出身的参议员竞选总统的呼声一浪一浪高过卡特。
经过周密计划,白宫和国防部终于煞费苦心地拿出了行动方案,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以武力解救人质。卡特视此方案为上策,计划一旦成功,他的威望将大增,竞选连任等于胜券在握。卡特祈祷上帝保佑。他自1967 年首次竞选州长失败后,强迫自己成为虔诚的基督徒。从此,竟真如有上天保佑一样,他的政治生涯一帆风顺,地位扶摇直上。人算不如天算,事实却给卡特一记响亮的耳光,使他一败涂地。
4 月24 日,卡特焦急地在白宫总统办公室等消息,他一反常态,吸烟不止。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 点半,即伊朗时间当天下午7 时,卡特派遣的秘密部队正在前往德黑兰执行代号为“蓝光”的待殊任务。计划美军夜袭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用直升飞机将人质解救出来,运往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美国航空母舰。军事突击队约由90 人组成,分乘8 架直升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另有一队负责为直升飞机加油的后备运输机组配合。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直升飞机飞行在去德黑兰的路上,沙漠地区特有的“沙暴”突然铺天盖地而来,3 架直升飞机当即损坏。余下的5 架直升机的实力不足以解救人质,指挥员立即请示白宫。卡特明白事态的严重性,下令迅速返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