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颜为什么自古多薄命 >

第4部分

红颜为什么自古多薄命-第4部分

小说: 红颜为什么自古多薄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在六年以后的1896年,已经被人称为“赛金花”的傅彩云便被户部尚书杨立山看中,将其留在了北京。自此,她又很快成为了红极京都的风月翘楚。

不久后,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而八国联军也在此时攻进了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仓皇西逃,联军士兵开始在北京四处烧掠。赛金花在逃难中不幸碰上了德军,可是由于她会讲德语,因而得到了联军统帅瓦德西的看重和保护。其实瓦德西早在赛金花随洪钧出使德国时就见过她一面,现在二人在中国相见,自然便有了更深的交情,以至于瓦德西竟然把她接到了清宫之中。

因为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的统帅,所以赛金花就趁着自己用女性魅力征服这个男人的难得机会,要求瓦德西尽力阻止联军入侵后更大规模的烧杀虏掠。早已被她迷住的瓦德西为了继续自己和这位美人的关系,当然也就一口答应了心上人的请求。这样一来,几乎是没费吹灰之力,赛金花就成了整个北京城的救星。而一些被抓的无辜百姓和官员,只要是赛金花指认的,便可以得到联军的释放,人数前后竟总共多达一万多人。杀人减少了,生意可以做了,许多人前来找她帮各种忙。一时间,赛金花成了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她的事也被传成了“九天护国娘娘下凡”一般的神话。

后来,就在清政府与联军议和的关键时刻,德国公使克林德却被义和团杀死,这再次激起了外国列强对中国清政府的极度仇恨。万般无奈之下,赛金花在接到了李鸿章的秘密旨意后,通过瓦德西的关系平定了这场可能演变为灭顶之灾的风波,不仅为最终的议和扫清了道路,也成功地挽救了早已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直到光绪皇帝在《辛丑条约》上盖上了玉玺之后,这次由外国列强发起的历经了两年之久的浩劫才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随着议和的成功,京城恢复了平静,而瓦德西等入侵者在志得意满后也陆续回到了各自的国家。

按说清政府之所以能够得到重新回到北京城的意外结局,赛金花在这件事上的功劳不小。可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却丝毫不念赛金花的大功,当然也没有给她任何的一点点好处。于是,失去了靠山的赛金花只好重操旧业,再次回到了风月场中。此后不久,因为她的手下有个叫风玲的妓女服毒自杀,所以作为主人的赛金花就被以虐待罪的罪名收审于刑部,并最终在散尽家财得以脱身后又被赶出了北京。就这样,一度风流绝顶、富比千侯的赛金花不得不辗转回到了上海。

历经数度沧桑、几番起伏的赛金花,终于看破人世,也厌倦了这种无所依傍的风尘生活。于是回到上海的她很快就嫁给了一个只是下层小官的沪宁铁路总稽查官曹瑞忠,过起了平平淡淡却充满温馨的寻常人家生活。这显然是赛金花盼望了许久的一种日子,她收起了一切艳丽的东西,包括衣服、首饰等物品,她还放弃了“赛金花”这三个字,恢复了自己“赵彩云”的本名。这一切都表明了她的决心,那就是与过去的生活永远告别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包含着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渴望与向往。




然而就在这时,巨大的不幸却再一次降临到这位本已在生命中品尝了太多苦难的女人的身上。一次突如其来的轮船爆炸事故,使得赛金花的丈夫曹瑞忠不幸遇难。而这一打击带给赛金花的那种悲痛,简直可以用“无以复加”这句话来形容。

虽然经过了这次变故之后,赛金花还曾在民国初年嫁给议员魏斯炅。可在不到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魏斯炅又死了。这位丈夫去世后,赛金花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艰难了。一来是因为魏斯炅在死后并未留下什么遗产,二来是因为赛金花在早年积蓄的那几百块钱也很快就被花完。已经失去了妓院的营生的她,早就没有了任何的收入来源,甚至不得不把手中值点钱的首饰、衣服也一点点地相继典当,来换取主要的生活费用。

然而,虽然为生活所迫的赛金花确实过得比先前简朴了许多,但并不能完全改变她固有的习气。比如说她在吃饭时依然喜欢江南口味,出门时还要坐洋车,见朋友时也不能空手等等。至于吸食大烟的毛病,赛金花更是无法在一时间内改掉,至少当她头疼病发作的时候,就一定要抽上两口。

于是乎,赛金花的生活越来越严重地陷入了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当中。虽然偶尔也有一些名流的慈善救助和新闻出版界人士的热心赈济可以缓解暂时的窘迫,但她依然不免要为温饱这种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忧愁。再加上她上吐下泻的肠胃病一直因为无钱而没有得到诊治,所拖欠的房租更是无力缴付。这些都让赛金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与绝望。

1936年,赛金花积欠的房租高达百元之巨,于是房主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她务必于第二年的端午节前迁出当时所居住的房屋。这个判决意味着赛金花将面临着流离失所的悲惨命运,可是还没等到那一天的到来,赛金花就在当年因病逝世了,享年63岁。对于这位曾经身历两朝、闻名中外且几度大起大落的一代名妓来说,也许这就是上天给予她的最后恩惠吧。一生饱经世态炎凉的赛金花,最后被街坊邻里凑钱草草下葬。

命运剖白:

都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造物本来给予文中女主人公过多的恩赐,俊美的容貌和天然的灵性。但是,由于她只靠着颜色去做事做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一枝金花,最终也只能成为一枝败柳,含恨而终。 


上一页 。。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 美丽王妃,魂归故里 
美丽王妃,魂归故里

出生于1961年7月1日的戴安娜·斯宾塞,是奥索普子爵夫妇的第三个女儿。她的父亲曾做过英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的宫中侍从。

尽管戴安娜出身平民贵族,但她们家与王室有着几辈子的交情。早在15世纪,斯宾塞家族就是欧洲最富有的羊商。后来,斯宾塞家族成员逐渐介入权力机构,而且经常出入白金汉宫、华盛顿宫和威斯敏斯特宫。虽然斯宾塞家族并未到达权力的顶峰,但在通往权势的道路 


上,却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家族的显赫,祖荫的浓郁,舒适的物质生活并未给童年的戴安娜带来过多的幸福。相反,父母婚姻的破裂在幼小的戴安娜的心里留下了永远的创伤。那一年,她只有六岁。之后,母亲再嫁,每一个周末和假日,戴安娜都要与父母平摊分开过,这简直成了一场永远也做不完的噩梦。

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她和弟弟都与继父相处融洽。继父彼得是个慷慨大方、感情外露、容易相处的人,他像一个大朋友一样与戴安娜相处。戴安娜的个性之所以不像那种被宠坏的上流社会的娇小姐,无疑,与继父的这段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戴安娜九岁时,父亲将她送往另一所寄宿学校。在学校里,戴安娜是一个受欢迎的伙伴,她热心于各种活动,但她内心深处总觉得与每个人都有一段距离,总有一天,她会走向与众不同的方向。

在她16岁时,姐姐莎拉与查尔斯相识,且亲密交往达九个月之久。那时,英舆论就莎拉和查尔斯的关系一度认为她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王后,但后来由于她太过抛头露面,遂与查尔斯的关系渐渐冷了下来。不久,戴安娜被人介绍给查尔斯王子,而查尔斯也觉得戴安娜很招人爱,于是在1978年11月,戴安娜便受邀出席白金汉宫为查尔斯王子举办的30岁生日晚会。

戴安娜与查尔斯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戴安娜是个连补考都不及格的高中辍学生,她生性好动,迷恋芭蕾,喜欢流行音乐,喜欢打网球,乐于与人交谈,煲电话粥;而查尔斯王子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他喜静,通常情况下愿意坐下来读书、画画,特别热衷马球和狩猎,爱听歌剧,喜欢钓鱼,而这一切戴安娜都不喜欢。查尔斯在戴安娜之前,曾先后与三任女友正式谈婚论嫁。可是,稚嫩的戴安娜却带给了查尔斯从未有过的新鲜感,他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相比之下,戴安娜几乎可以做他的女儿,她感情的经历一片空白,是个根本还没长大成人的孩子。

英王室对于查尔斯的婚姻已表现出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心理,伊丽莎白女王整日忧心忡忡,在这样的条件下,戴安娜·斯宾塞小姐成了首选人物。

1981年2月6日,度假回来的查尔斯约戴安娜在温莎堡见面。天色渐晚的时候,查尔斯表达了对她的想念,之后就直截了当地向她求婚。戴安娜觉得像做梦一样,她难以置信地傻笑着。可王子的态度却十分热切,他提醒戴安娜总有一天她会成为王后的。戴安娜接受了他的求婚,可她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悄悄告诉她自己不会成为王后的。与查尔斯交往以来,戴安娜就奇怪而固执地有着这样的预感。然后,戴安娜与母亲和继父一起飞往澳洲度假,享受最后几天宁静而隐蔽的平民生活。但查尔斯一直没有打电话给她,戴安娜设想过无数的理由为他开脱。

1981年2月23日,正式宣布订婚的前一天晚上,戴安娜收拾好行装,告别考勒赫恩60号,由一位警长护送她进宫,这是她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一夜。

婚礼过后,查尔斯带着整套钓鱼工具和半摞哲学书,与戴安娜登上“布里塔尼亚”号皇家游艇,开始三星期的地中海蜜月之行。没过多久,聪明的戴安娜就明白:要想和谐,她就必须无条件地迁就查尔斯。由于查尔斯有王室职责在身,经常不在她的身边,所以,戴安娜想利用蜜月时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丈夫。可是,他们仍然没有什么单独相处的机会。王室生活并非像戴安娜想象的那样。丈夫的已婚女友卡米拉、令人窒息的公众曝光,以及一时幸福如上云端,一时沮丧如坠深渊的极端使她的蜜月之行恰似火上浇油。婚后的查尔斯还与情人卡米拉有所往来,这更加令她心酸。

1982年6月21日,戴安娜生下一个儿子——王位的继承人,取名为威廉。两年之后的9月15日,亨利王子(哈里)也出生了。

现实变得更加残酷:他们夫妇始终都是陌生人。她只能永远孤独而绝望地躺在丈夫身边,就像查尔斯也永远只是孤独而冷漠地躺在她身边一样。这个她曾深爱的男人,她曾以为会一直小心呵护她的那个男人,却连碰都不想碰她,这使她伤透了心。世界越是疯狂地为她欢呼,人们越是想伸出手触摸到她,查尔斯也就越加快脚步离去。她越是想引起他的注意,也就把他推得越远。戴安娜想要的并不是全世界的关注和爱慕,她只想查尔斯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她,她渴望依偎在他怀里,得到他的拥抱和爱抚,渴望他告诉她,她多么可爱。可是无论她怎样努力,都难以与查尔斯沟通,更不要说其他王室成员了。戴安娜爱查尔斯,只是无法令查尔斯对她的感情持久弥坚,查尔斯的日渐疏远令年轻的戴安娜饱尝孤寂之苦。不久,更加残酷的现实灼伤了戴安娜的心,她发现查尔斯与情人卡米拉旧情复燃。无助的她既愤怒又绝望,当查尔斯拒绝与卡米拉一刀两断时,戴妃哭着去向女王求助,没想到女王竟然对她说:“我不知你应该怎么做,查尔斯已经没有希望,无可救药。”

1985年,查尔斯与戴安娜在公开场合明显疏离。当时,王储夫妇与孩子们一起在西班牙所属梅扎卡岛度假,但他们之间却形同陌路。五年的婚姻,至此已经完全死亡,用不着官方宣布,谁都可以下这样的定论。此后,查尔斯和戴安娜达成默契。私下,除非事关两个儿子,否则他们绝对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谁也别管谁。但公开场合,如王室职责,出访任务,他们还维持工作伙伴的关系,但也是貌合神离。




1986年安德鲁王子婚礼之后,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婚姻也走向了分水岭。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后,戴安娜重又精神焕发地献身于各种慈善事业,她开始一点点地重建自我。

1991年7月的一天,戴安娜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一同探访了一家医院的艾滋病病房。在与病得起不来的患者聊天时,戴安娜勇敢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总统夫人和其他在场的人都被深深打动了。在1991年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她一直不为人知地帮忙照顾艾滋病患者艾瑞·杰克逊,度过她有生以来情感最波澜起伏的日子。可王室并不欣赏戴安娜的所作所为,他们觉得她的做法有失皇室的尊严。

戴安娜日日夜夜在进退两难的矛盾中煎熬,王室的责任感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撕扯着她的心。可她一旦离婚,就可能失去孩子们,而孩子是她的命根子。她彷徨、迷惘,问题却周而复始,永远没有答案。

戴安娜以她对公益事业不懈的努力,赢得“圣人戴安娜”的美誉,使她的声望超过女王和查尔斯,跃升“王室最受欢迎人物”民意测验榜首。

1992年6月,记者莫顿所著《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一书出版,此书的发行无异于火上浇油。8月24日,《太阳报》独家披露二手车经纪人詹姆斯·吉尔贝和储妃戴安娜的内容极其暖昧的感情对话。公众几乎承受不了这样的刺激,童话公主戴安娜,圣洁天使戴安娜,深宫怨妃戴安娜,一夜之间成了丑闻的主角,她竟然与王子以外的男人亲密交往达两年半之久。

可是,公众显然低估了这位童话公主的魅力,其实,早在1986年,戴安娜就结识了王室近卫骑兵队的詹姆斯·希维特,并且彼此之间产生了感情。苦恼的戴妃在他那里寻求丈夫不能给予的呵护。到了1989年下半年,随着希维特调到德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明显冷了下来。

1992年12月9日,英国首相梅杰在众议院宣布,威尔士王储和王妃决定正式分居。戴安娜在高格罗夫生活过的每一点痕迹都被查尔斯彻底清除掉,他雇室内设计师重新装修高格罗夫和圣詹姆斯宫的新居,室内点缀着家人照片和画像,但绝没有戴安娜的影子。王妃也更换了门锁和电话号码,并重新粉饰睡房。她的起居室成了威廉王子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