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独霸三国 >

第133部分

独霸三国-第133部分

小说: 独霸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考虑写出麻烦,其实徐庶只在一句话间就考虑好了。心中计议已定,只得强压住满腔的怒火,缓缓的道: 
“如果孙将军真的要这样做的话,那徐某也无话可说,将军请回吧,徐某会安守营中的!” 
“唉!”孙坚叹了一口气,本来还想说点什么,但看看徐庶的脸色,还是放弃了。 
对徐庶抱抱拳道: 
“孙坚知道元直先生忠心为主,也就不强求先生了,但是先生将来如果有何困难,尽管来找孙某,孙某定当竭尽所能,报效前几日的救命之恩!告辞!” 
孙坚本来还有点心思想招揽徐庶的,只是根据这两天的相处,知道他不是那种会轻易背叛的人,看了刚才徐庶的表现,招揽的话自然也就说不出口了。 
也不管旁边虎视眈眈的卫士,手按腰间的短刀,仰首挺胸,径直走了出来。 
看着外面已经清朗的天空,孙坚心头一阵舒坦。 
自己这样做不管是对还是错,但既然做出了,那就得毫不停留的走下去。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成就一番事业,那还有什么意思。大丈夫行事,就应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现在对不起徐庶,但并没有对其造成直接的伤害,反而是救了他的性命,真正要说对不起的,那也就只有王奇了。不过当初王奇曾经故意拿程普要挟自己,后来虽然放了,双方还结成了联盟,但这完全是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础上的。真正的战争,基本上是由自己的人马在完成,王奇只不过在后面出出钱粮而已。自己完全是被王奇当枪在使,这次违背约定,那也算是自己报复对方的一次行动吧。 
乱世争雄,仁义只能给自己人,至于可能的敌人,哪能跟他们讲这些东西。不挖空心思陷害你就不错了。既然对方也不是诚心相待,那自己当然就有理有踢开这个不负责任的依附对象了。 
就在吕布的使者回营后,围在城外的吕布军马上有了动作,先是根据约定,派了一小队士卒将吕范等人送到城中,然后就直接拔营起寨,绕过舞阴城向汝南开去。吕布之所以将吕范送给孙坚,到不是因为不想招募他,而是吕范誓死不肯投降吕布,偏偏他在军中还颇有威望,杀了他对吕布控制军心很不利。于是就做做顺水人情,将这个累赘送给孙坚处理。 
那孙坚接到吕范,顿时大喜。他在袁术军中时就对这个吕范的才能颇为欣赏,彼此的关系也还不错,此时见到被押解来的吕范,立刻下阶相迎,请他辅佐自己。对吕布的撤军行动,根本就没有加以理睬。一则是现在还不想和吕布翻脸,再则也是怕吕布军有准备,反而会伏击自己。 
吕范对于袁术的称帝行径,心中早就有所怨言,看到这个昔日的江东猛虎如此礼遇自己,也觉得十分感动。现在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对于孙坚的前程,他还是比较看好的,很干脆的表示了效忠之意。并且在了解孙坚所处的情况后,马上建议,应该尽快起军,准备在吕布和汝南军交手时,趁乱返回扬州。不然等王奇的救援兵马来了,很有可能会优先攻击自己这一方。 
听到吕范建议的孙坚不敢怠慢,马上下令全军集结,准备尾随吕布军行动。他的这一行动,到让正准备悄悄偷跑的徐庶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的行动被识破了,马上放弃了这一举动。 
王奇并不知道舞阴城内发生的事情,此时他的前锋离舞阴还有一天多的路程,而徐庶放出的信鸽,此时也没到他的手里。这一切都是王奇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就算他本领再高,也不可能做出及时的反应。 

 
*****************************************************************************
第一百四十二章好人刘备



就在孙坚有所举动时,远在成都的刘备也有了决断。 
刘备的祖父,父亲,都是郡内的一时名人,其实有没有才能也不很重要,当时的刘姓子弟,你只要不是太无能,又懂得结交,生活就不会太困顿。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自小是孤儿的那种。刘备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他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而且关键的地方就是,他老爹死的时候,还没将他入汉室的族谱,这让他年幼时的生活很清苦。 
直到他十几岁的时候,意外的赖上了前来涿郡任职的汉室宗亲刘虞。好心的刘虞不但把他的名字报上了族谱,还按照惯例,送给了他一笔钱财,让刘姓子弟能够求学致用,不使目不识丁。 
得到钱财的刘备在母亲的要求下,乖乖的和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一起拜了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为师。刘备为人还是非常孝顺的,对于母亲的话很遵从。不过遵从去读书的命令,并不一定代表了他是真正会努力学习。 
几百年下来,宗师子弟的不少劣迹都在刘备身上都有所体现,从这一点来看,他到还真是刘姓子弟。实际上,到了卢植那儿,刘备根本就没有好好的读书,整日的走马遛狗,偶尔还喜欢听听音乐,穿穿漂亮衣服什么的,根本就没有从卢植哪儿学到什么东西。在众多的弟子中,刘备无疑是最不受卢植喜欢的人。每每回想起当日的情形,刘备就是一阵后悔,就是因为自己学识不多,这才没法得到那些文化人的赏识投效呀! 
刘备这样行动的结果,就是当他草草结束学业的时候,身上的钱财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就连接下来的游学,都是草草的收场。如果不是刚好到了好友公孙瓒的地盘,恐怕连回来的路费都城问题。 
回家没事做的刘备,只好重操旧业,继续过贩履织席的日子。 
但是刘备在经历了短暂的奢侈生活以后,已经不在再安于过这种平凡的日子了。在他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趁势而起,建立一番事业。 
好不容易等到黄巾起义,让他有了一展能力的机会了。想不到却在京师中了王奇的暗算,弄得身败名裂。其实这也和他不安于平凡的心思直接相关,在他看来,当时自己三兄弟是必死无疑的,如果能活得一条性命,那苟且偷生再图报仇又如何。也就是从那时起,刘备学会了一个忍字。 
但是很不幸,他遇到了正在算计他的王奇,忍字功没发力,反倒让别人给当面拆穿了,弄得身败名裂。 
当然,刘备就是刘备,他既然领会了忍字功的要诀,就不会因此而轻易倒下,对于忍辱负重这一概念,他还是深有体会的。 
机遇往往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当刘备忍辱负重的在卢植府中苟且活命时,他命中的幸运星刘焉再次找上了门来。深具战略眼光的刘备很快就看中了这位潜力巨大的族叔,马上抱住他的大腿不放,准备在他身上东山再起。 
目标很好,只是他没想到王奇并没准备就这么放过他,刚到益州,他就接到了益州士族不欢迎他的消息。 
对于这一点,其实刘备还是能够理解的。这次随同刘焉前来益州任职的人员众多,本地人当然会有所不安。如果仅仅是要几个重要的从事职位,刘备还是准备劝刘焉接受的。只是他没想到,这些益州豪门望族,竟然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自己。 
本来还指望那位“叔父”能够看在自己曲义迎奉的份上,保住自己的别驾位置。那里想到,刘焉不但解除了自己的别驾职务,还将自己远远的支到剑阁去了。 
当时刘备是真的准备反抗的,但是当他看到那个向刘焉进言的张松,目光中竟然流露出一丝目的没达成的失望时,他就突然冷静了下来。几次刻意观察,发现那张松在看向自己时,竟然有意无意的经常流露出一股杀意。此时刘备终于知道了,这,应该是一个针对自己的阴谋。 
当刘焉再次提出要让自己去守剑阁的时候,刘备很乖觉的接受了。现在成都都是倾向张家的势力,如果留在成都,绝对会小命不保。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去偏远的剑阁,那个地方远离成都,张家的势力应该不可能这么轻易到达。只要自己有恒心,难道还会怕收伏不了一个小小的剑阁吗。 
当时的汉中张鲁,名义上已经脱离了益州管辖,甚至还被刘焉称为“米贼”,作为不向朝廷进贡的借口,实际上,张鲁的一切行动却基本上是受刘焉的控制。张鲁的母亲擅长鬼神之道,张鲁驻守汉中时,她还经常出入刘焉府中,在刘府很有影响力。 
刘备对于这件事情还是很了解的,因为负责和张鲁联络的,就是驻守剑阁的刘备。 
刘焉虽然没有重用刘备,但是对于他还是比较信任的。刘焉认为在远离中原的益州大地,刘备只能依靠自己,所以一些秘密的行动根本不瞒他。刘备正是在负责联络张鲁的过程中,开始慢慢的和张鲁拉上关系的。 
刘备眼光很辣,他看得出来,张鲁是一个真正为平民老百姓考虑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有些是很不得汉中豪门人心的,但他还是决然的在做他的基层工作。米贼米贼,其实就是豪门因为他救济平民的行为而产生的一个称呼。汉中的张鲁,其实严格来说,就是一个乱世中的平民政权。 
对于这样的人,刘备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不过在谈及自己的野心时,刘备讲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在游学幽州时,见到的普通老百姓的穷苦生活。言语之间,也更多的是在说自己准备如何为百姓做一番事业的话。 
相对站在豪门势力这一边的刘焉,刘备的言论无疑更容易得到张鲁的赏识。这样的结果,是刘备根本不需要什么金帛财物,就顺利的结交到了张鲁这一个地方豪强。如果蜀中发生意外的话,张鲁无疑会成为刘备的一大臂助。 
而作为代表平民势力起兵的马腾韩遂等人,差不多也是抱着同样的思想。一般来说,同样思想的人更容易站在一起,所以本来没什么关系的张鲁和远在西凉的韩遂马腾,也在刘备这个有心人的促成下,关系颇为不错。如果王奇想攻击汉中,就还得问问韩遂等人的意思。 
王奇的本心,只是觉得在益州富庶之地生活一段时间后,刘备的野心应该会泯灭。但是现在意外的让刘备去驻守生活艰苦的剑阁,不但没有让他泯灭野心,反而坚定了他不甘平凡的心思。 
在驻守剑阁的日子里,刘备并没有因为民少兵寡而有所懈怠。反而是更加用心的管理剑阁这一亩三分地。剑阁本来就只是一座军事要塞,根本就没多少人,所以本身政治才能不高的他,在多花了点心思后,也就管的井井有条了。特别是对于民心这一块,戴着汉室宗亲这一顶高帽子,再不避嫌的和乡井小民们亲热的处在一块,很容易的就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誉。对于过往的才能之士,刘备也是极为礼遇。 
只是这些才能之士的态度就有所不同了,一般的武夫走卒,对于刘备的礼贤下士极为赞赏,很快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纷纷愿意和他交往;但是那些豪门大户,特别是那些豪门的士子,他们就不是非常乐意和刘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交流了。 
当时流行的除了王奇的小五经外,就是传统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了。刘备作为当世鸿儒卢植的学生,又是大儒王奇的师兄。在那些士子们认为,他应该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交谈之后大为失望。王奇的小五经不能说也就罢了,对于传统的老五经也毫不精通,刘备很快就被益州的豪门士子们列入了“不学无术”之辈。 
但就是这样,刘备在益州的影响力还是很强的,特别是在外来的那些官员中,隐隐有以他为首的趋势。 
当刘备被刘焉召回新治所成都时,刘备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他认为,刘焉这次召回自己,很有可能将要重用自己。 
因为刘焉的几个儿子中,当左中郎将的刘范和当治书御史的刘诞,都已经在李郭之乱中死在京师了,只有当奉车都尉的刘璋跑了回来。 
刘备是见过这个刘璋的,不但本身没有才能,更缺乏作为一个人主最基本的魄力,象他那样优柔寡断的性格,只适合在家当当公子哥。刘焉虽然才能也不见得有多强,但是他拥有作为人主的魄力,所以应该能看到刘璋的这一个缺点,现在既然召自己回成都,那就很有可能将会委以自己辅佐刘璋的重任。 
只是有时候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他来到成都后,除了刚开始时刘焉还在病榻上,和刘璋一起热情的接待了自己一次,随后就一直没召见自己。对于这样的结果,刘备感到的是失望和无法理解。 
但是他在成都并没有什么势力,那些所谓的朋友,此时也根本使不上力。其余的那些豪门士子,不尽量的拦着自己就不错了,哪里还会给自己传递消息。 
这一天,就在刘备坐在成都的府中一个人郁闷时,门房突然来报,中郎将吴懿来访。 
刘备虽然不受刘焉重视,但毕竟在名义上还是刘焉的侄子,一座府邸刘焉还是不会客气的,只是由于刘备常年不回,府邸早已经破落了,虽然已经请了几个下人来打扫一番了,但还是显得有点寒碜。 
吴懿刚一进刘府的大门,就是眉头一皱。 
刚刚打扫过的泥土气息让他有点受不了,但是看到已经走出大厅前来相迎的刘备,吴懿马上摆出一副笑容。 
“啊呀!子远兄上门,刘备有失远迎了!”刘备笑着作揖赔礼。 
“玄德兄客气了,劳烦玄德兄降阶相迎,就已经是吴懿的荣幸了!”吴懿也是笑着对刘备作揖。 
两人同是随刘焉一起入川的,关系还不错。就算刘备被遣到了剑阁,两人也常有往来。 
“子远兄此来,可有什么事情指教刘备!” 
刘备就是刘备,两人在官阶上还是刘备高一点,但是说出来的话就是亲热。让吴懿觉得自己和他是差不多的,人际关系搞的就是没话说。 
“呵呵!玄德兄不要客气!我的确是有事而来!”吴懿笑道。 
刚好下人已经提了一壶茶出来,吴懿顿时住口不说。 
刘备会意,马上上前接过下人手中的茶壶,让下人下去,自己亲自上前给吴懿满上一杯茶,笑道: 
“这茶就属我们益州出的才是上品!北人好茶,现在过剑阁输送到汉中的货物中,茶叶可是占了三成以上呀!” 
“唉!玄德兄,益州的茶虽然好喝,但府上的茶可是不那么的如人意呢!”吴懿悠闲的喝了一口茶,淡淡的道。 
他听出刘备的意思,对自己并不是那么的信任,所以干脆拿茶叶来做比方,对刘备进行提醒。 
“这!”刘备自从被王奇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