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独霸三国 >

第136部分

独霸三国-第136部分

小说: 独霸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我也有这样的打算,但是兵力该如何分配呢?”王奇问道。 
“主公!请再给徐庶一万兵马和一员上将,只要吕布还在汝南境内,我保证将他擒来见主公!”徐庶请命道。 
他本部兵马现在只剩下五千人了,再加一万兵马,也不大可能是吕布军的对手,不过他熟悉汝南的地理,加上汝南城中的两万多人,想击败吕布还是很有可能的。 
“好!元直果然有胆略!这样好了,我给你一万五千兵马,让你凑成两万士卒,再让汉升将军随你追击,以防吕布!” 
王奇军的训练度和装备都比吕布军要强上很多,这两万兵马,即使正面交战的话,也不见得会输给吕布的三万兵马。何况徐庶还占了地利和人和的优势,所以王奇到不是很担心他会打不过吕布。 
“诺!”徐庶和黄忠齐声领命。 
稍待休整,这两支部队就再次开拔了。现在士气高涨,虽然天色已经不早了,但众人还是决定再赶一阵。 
一支由徐庶率领,大将为黄忠和龚都,目的是向东追击吕布军;另一支部队则由王奇亲自率领,人数为三万,直接进攻南阳的治所,也是袁术伪政权的皇宫所在地——宛城。 
本来王奇还准备派出自己的五百亲卫骑兵,沿途骚扰孙坚军。但郭嘉觉得,现在虽然双方正式翻脸了,但毕竟没有正面的交战过,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真的没有再合作的可能性了。还不如留个颜面,将来好相见。 
王奇最后还是听从郭嘉建议,只派出了一名使臣,假惺惺的对孙坚包庇钦犯的行为进行了指责,要求他尽快向地方官员自首,不要再误入歧途。 
先不说追击吕布军的徐庶,单表那率军前来围攻宛城的王奇。 
徐庶他们是快速追击行军,王奇的行动可就不是那么迅速了。 
王奇从这次的来途中看出了一点迹象,那就是南阳的乡人子弟都不是很支持袁术称帝,所以在快到舞阴时,王奇派出了拥有汉室宗亲头衔的军祭酒刘晔,让他前去联络南阳附近忠于汉室的人员,同时尽可能的游说那些袁术的官吏,让他们弃暗投明,效忠自己。 
这样的安排能起多大的效果王奇不知道,但是能拉拢到一批人那是肯定的,所以王奇并不是很急的向宛城进军,反正攻城器械也还在后头,自己就算能快速的感到城下,没这些器械也根本没法攻城。 
有时候期望的东西收获不大,不报期望的东西却往往收获极高。在去宛城的途中,王奇竟然再次没有经历任何交战,就和平的到达了宛城墙下。 
一路上,除了夹道欢迎的人群,就是那些被忠于汉室的人所俘虏的袁术军了,当然,大多数袁术军也都是直接投降的,被抓的只是顽固站在袁术这一边的人物。投降的大部分都是当初被袁术强行征兵去的矿工,现在看到王奇带着王师打了过来,不但举械投降,还纷纷要求投效王奇,参与攻击袁术的行动。王奇也不好拒绝这些勇士的要求,只得答应,只是这一路接收下来,加上很多积极投靠的乡勇,竟然又让王奇的部队数达到了四万人。 
王奇在欣赏刘晔成就的同时,对于他擅自的决定进入宛城城中,去游说城中守将的行动感到极为不满。 
到不是因为刘晔没有听自己的命令,实际上,当初出于游说方便的考虑,王奇是准许刘晔便宜行事的。只是没想到他竟然会只身犯险,独自进入袁术的老巢,去游说袁术的亲信大将。游说成功了当然好,游说不成功的话,那刘晔就有生命危险了,对于王奇来说,这可比游说到几个敌将来投降要坏多了。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王奇也没办法,只得尽快的将部队开到宛城,摆出一副攻城的架势,给刘晔的行动创造便利。 
袁术实在是被王奇打怕了,在收拢了上次从乐就军逃回来的的近万人马后,城中的士卒已经超过五万,但面对打上门来的四万王奇军,他就是不敢有所行动。只是准备凭着城中充足的粮草和高大的城墙坚守城池,等到冬天来了,王奇自然会退兵了。 
不过他不行动,并不代表别人不行动,实际上,现在的袁术军内部,已经非常不稳定了。 

 
*****************************************************************************
第一百四五章宣传攻势



第一百四五章 宣传攻势
“南阳父老乡亲们!现在开始广播!”
“南阳父老乡亲们!现在开始广播!”
“南阳历来是汉室领地,现在却有乱臣贼子袁术谋逆称帝。此等叛乱行为,实在是天理难容,国法难赦!逆首袁术,世受皇恩,如今国家多事之秋,不但不思报国,竟然还敢行此无君无父之事,真可谓忘恩负义,寡廉鲜耻,十恶不赦!南阳本是汉皇室中兴之地,光武帝扬名之所,南阳父老当以………………”
一阵响亮的呼声在宛城城门外响起。
却是王奇军的一个特战小队,拿了个巨大的漏斗状扩音器,对着宛城在进行广播,劝说宛城内的平民百姓出来反对袁术,支持王师。
“唉!真是可恶!”
张勋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看了城门内侧,下面正有一队士兵在驱逐前来聆听的百姓呢。
今天刚好是轮到自己当值守城,知道昨天王奇军已经兵临城下,本来都已经做好准备了,如果王奇军前来挑战,就按照主公的吩咐,紧守城门, 避不出战;如果王奇军攻城,则带兵进行防守。想不到王奇没有任何正常的进攻,反倒是拿了这个不知道什么东西做的东西来给城内喊话。声音竟然能让城门附近很大一片地方的人都听得见。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出来聆听了,脸上还是一腔的激愤。为了防止受城外那些王奇军的鼓动而真的发生叛乱,张勋只得下令士兵将这些向城门涌来的百姓驱散。
但这只能阻止一时,想要解决根本的问题,还得将城门外那几个讨厌的王奇军士兵赶走。不过袁术有出城禁令,即使张勋想要出城行动,也要得到袁术的许可。无奈之下,只得一面派人将下面的百姓赶走,一面差人去向袁术请示。
当士卒们将下面的百姓驱散开的时候,去向袁术请示的探子也回来了。正在皇宫中醉生梦死的袁术并不了解城门出的情况,他也没出宫来察看的打算。大致的听了一下探子的汇报,不了解事情严重度的他就下令张勋不得出城。
张勋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其实他内心也并不是很想出城作战,深怕中了王奇的计策,向袁术汇报,也仅仅是尽尽义务而已。王奇军能不进攻他就已经很高兴了,那里还会真的愿意主动出击呢。
等到接替他的桥蕤来了,就将军务移交给他,自己带着亲兵就回府了。
刚到府中,就听门房说有一个青衣秀士来访,已经将他带到客厅中等候。
张勋还算比较好客,对文士也比较尊重,所以换了一身便装后,就独自前去客厅会见客人。
“张将军!别来无恙呀!”刘晔笑着对惊讶的张勋作揖道。
“刘,刘……先生禁声!”张勋慌乱的道。
想不到竟然在自己府中看到了名士刘晔!张勋大为慌乱。自己对刘晔仰慕已久,只是对方当时年纪虽小,才名却已经极响。多次见面,却还没有结识的机会。早就听说对方现在已经入朝为官,这次随王奇征南阳的众臣当中就有他,现在怎么突然出现自己的府中了。
看望自己?张勋自觉还没这么大的面子。如果是来使,那也不应该出现在这里。难道是……张勋心头一动,慌忙的让刘晔小声,深怕被人听见了。
“哈哈!张将军为何如此慌张呀?这可是你自己的府中!”刘晔对张勋的行动却不领情,反而出言笑道。
张勋一阵苦笑,心道,你这个敌军的谋臣突然出现在我的府中,我能不慌张吗!不过你说的也对,府中都是自己人,我到也不必担心今天的事情会外泻。心中一定,久在官场混迹的张勋立刻恢复了镇定,摆出袁术军大将军的威势。
一拍腰间宝剑,对着刘晔傲然道:
“子扬先生为何来我府中呀,难道不怕我将先生押送到主公哪儿去吗?”
“张将军,刘某此来特为救将军性命而来,如果将军欲将我押送去见袁术小儿,那算是我有眼无珠!不管你也不必送我去见袁术了,干脆直接一剑杀了我得了!”刘晔比张勋更傲。
双手往后一甩,胸膛一挺,摆出一副慷慨就义的样子。
“先生说笑了!”张勋慌忙将手从剑柄上挪开,对着刘晔作揖赔罪道:“还望子扬先生教我!”
张勋是一个比较识时务的人,他自从被袁术从王奇哪儿赎回来以后,就察觉到袁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重视自己了,所以在袁术询问称帝的意见时,虽然他内心是对这件事持反对态度的,但根本没直接表示反对。而这样配合袁术的后果,就是他得以因为拥戴有功,被袁术封为了大将军。
在郭嘉营中见识过王奇军厉害的张勋,当然清楚这次和王奇对战的后果,一听说王奇兵临城下,他就已经吓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了。现在听王奇军的刘晔说可以救自己性命,自认朝不保夕的张勋怎么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即使内心已经隐隐料到刘晔是来说降的,但心急逃命的他也不会去考虑逃命的方式。
“张将军,若想逃得一命,关键还在你自己呀!在下官职低微,只能给将军作一下引荐而已!”刘晔笑道。
同时却把眼睛向桌案上的笔墨那边示意了一下。
张勋善于揣摩上意,立刻会意。对刘晔作揖道:
“在下马上将所知道的军情写一封出来,还请子扬先生代为转交,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匆忙就来到桌案边执笔书写起来。
稍顷一封书信已成,但张勋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悄悄的从书架上杂乱的书籍中再抽出一封信,同时递给刘晔道:
“子扬先生,这是张勋的效忠书和所知道的全部情报,请先生将其转交给王大将军!张勋虽然失身从贼,但是心中还是拥戴大汉的,只要大将军攻城,张勋愿意在城中进行配合!请先生多给张勋美言几句!”
“哈哈!好!想不到张将军早有此心呀!好,请将军等刘某的好消息!”刘晔笑道。
这封效忠信是早就写好的,说明张勋的确是很想投效王奇,看来袁术军不是上下一心的事情已经很明显了,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应该会很顺利吧!
张勋看到刘晔将两封信收了起来,本来还有点彷徨的心也终于定了下来。
主公称帝,自己升官,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以袁术的实力,再看周边的诸侯,那根本就是自寻死路的行动吗。如果没有吕布的存在,刚开始时袁术军就不可能坚持的住,等到王奇军再加入战斗,就算袁术征的兵再多,也不可能是三方的对手。这种情形只要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张勋虽然没多少才能,但看出这一点还是没问题的。既然肯定会失败,那当然得早做准备了。
在正式被袁术拜为大将军以后,张勋就开始着手写降书了。第一个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当然就是代表汉室朝廷的王奇。上次张勋被俘,对王奇军的印象就很不错的,当初郭嘉也有招降自己的意思,后来因为袁术的赎款来得及时,才没有考虑。现在适时的投降,反而能保证自己在王奇军中赢得一个较高的位置,当然愿意投降了。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怕到时候有别人早于王奇来攻打,张勋还写了另外一封降书,对象是南面的刘表。至于孙坚,张勋可是牢记着他当初偷袭自己的仇呢,死也不会投降这个曾经的手下将领的。
刘晔对于张勋的心思到没有多加考虑,判断出张勋的行为是真心的,就带着这两封书信离开了。把这两封信送走,他还得继续找守备宛城的另外一员大将桥蕤。
宛城外的王奇接到刘晔送来的书信很高兴。
他本来就没准备强攻宛城,而是结合一些南阳当地反对袁术称帝的义军,将四座城门团团围住。每天不停的拿那个巨大的漏斗状扩音器,对着宛城进行广播。
宛城的城墙比不上洛阳,但也比普通的城墙要高大很多,王奇军想要强攻的话,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打下来的,而且王奇的兵力也不足以支持对宛城的持续作战,那些各地聚集过来的义军,其实就是拿了锄头钉耙的农夫,涨涨声势还行,打仗可指望不上。
刚好这时候有几个刚刚投效的南阳名士报告,说宛城城内的大多数人其实也是反对袁术称帝的,如果能拉拢这些人,由他们里应外合,宛城就不难被攻破。
能不强攻当然好了,王奇毫不犹豫的决定用宣传攻势来代替强攻。而宣传方式自然是由王奇这个受过后世舆论教育的人来制定。
首先是叫工匠制作了一个特大号的扩音喇叭,用来喊话;再是亲自执笔,写了一段很有鼓动性的话;找来几个嗓门特别大又识字的士兵,让他照着稿子喊话。后来又做出决定,让军中那些投降的军官士兵,还有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起轮流上前去讲话,甚至还让军中说话鼓动性强的谋臣也上阵去讲几句。
其次则是准备射程超远的弩箭,将一些由部分守城士兵亲人写的劝降书信射进城去。
当然,也少不了叫那些潜伏在宛城的情报人员,偷偷的散发一些劝降的传单。考虑到现在识字的人不是太多,还让他们在时机允许的情况下,亲自现身说法,给百姓们讲道理,说服他们投诚。
接到张勋的情报后,王奇一面叫人继续宣传游说,一面却叫人偷偷的准备,伺机进攻。
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就在王奇忙着和张勋联络时,城中士兵的战斗意志已经明显下降,普通老百姓也纷纷关门闭户,不支持袁术军。
刘晔劝说桥蕤的行动稍微有点麻烦,到不是桥蕤不愿意投降,而是找不到机会前去游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张勋那样仰慕名士清流的。
连续几天没找到机会,眼看王奇都已经和张勋约好进攻的时间了,刘晔正准备放弃这次行动,突然就听说桥蕤在找相士算命。
刘晔不敢错过机会,马上扮作一个相士上门求见。
桥蕤在上次被王奇俘虏时,本来几乎是死定了,那想到不但没有被杀,反而被王奇好心的派军医进行救治,如果不是袁术及时的派人将他们赎回,桥蕤都已经准备主动请降了。这次被王奇为在城中,兵无战心,将无战胆,心中也对自己今后的结局产生了恐惧,这才决定找个相士算算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