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 >

第2部分

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第2部分

小说: 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丧事的场面极大,白色灯彩从大门一直到大厅、边厅。一条通道上吹鼓手几班,不停地吹奏丧乐。来凭吊者有跪拜的、有鞠躬的。边上有一个人是赞礼的,孝子们都跪在里面地上还拜。哭声这时不能断,必须哭出声来,否则外面凭吊者听勿到。哪有这么多的眼泪?当然只好叫叫了。祖母真能干,哭调特别长,叽叽咕咕一连串的不知什么话,拖得很长。她手里拿块手帕,遮一只眼,另一只眼从孝帷缝里往外看着,要知道来凭吊者是什么人。什么事都由她主权,她有左右二“臣相”(账房和师爷),平日每天日夜要为祖母算家里的账和往来的信札、财产的进款。他们虽然疲劳,但回到自己的家里,他们还在算,算计盛家的财产,只要算盘子拨一下,盛家财产又流入他们手中。所以他们有了不少的家产了。    
    贵宾来吊唁,有随员递进帖子(即名片),接待者是我的堂弟平荪,堂叔我彭、我京,他们见帖便知何人,如显要的尊长,便命赞礼人陪一位孝子到客厅当面跪拜答礼。    
    祖父入棺后,每七天做一次七。平时厅上披大红袈裟(法衣)的和尚念经不断。到了做“七”,亲戚朋友必来吊丧上祭。祭是用爵杯跪着献三杯酒,再拜。晚上和尚放“焰口”,超度亡灵。祖父母信佛,修庙宇,吃斋,不知捐了多少钱给和尚。据说玉佛禅寺的地皮和建造大殿的木材都是盛家捐献的。又据说祖父临终遗嘱,将来家产作十份分拆,以五份留做善举,五份分给五房。在这点上,作为中国第一任红十字会会长的祖父,尚能以身作则。    
    放“焰口”,小辈要磕头捻香,每次都要花不少锡箔和纸扎东西,从房子到马车、汽车、包车、家具、衣服、鞋袜、被褥等等,书桌上文房四宝,凡是人用的东西样样俱全,式样和真的一样。并且扎了纸人,是作为佣人去侍候用的。所以难怪皇帝的陵墓中有殉葬的东西。纸扎这些费了时光,又要烧掉,真是浪费,等于烧钞票!断了七,便不要小辈守灵了,小辈们身上轻松了,各走各的路,各奔各的爱好走了。    
    我这一年里穿孝。衣服素色的,辫子上扎黄头绳,一件蓝白花的衣裳,我倒很喜欢。记得那一天穿着它,立在天井里,忽然天下起冰雹来,如小石子,大的如鸭蛋,将窗上的玻璃打碎不知多少。幸亏下的时间不长。我听说祖父楼上那间玻璃房碎了好多的玻璃呢!直到现在我没有再见到过这样的大块冰雹呢!故人已逝,人去楼空,窗碎魂飞,心里很不好受。


第一部分第2节 百人抬棺大出殡

    祖父的灵柩照会一年到期了,棺材要放到苏州去,在苏州要再停放二年。不懂为什么不直接去下葬呢?到苏州要用船送,子孙当然要送。前几个月便准备大出丧了,这不简单。上海有钱的很多,出殡也有很大排场的,当然祖父的是最大的了。    
    先要开吊,亲朋齐来,酒筵不断,灯彩又加了几倍,桌椅上都铺了绣花织品,吹鼓手乐队几班轮流吹打,排列成行从大门、中门直达灵堂。又在花圃中定制了很大的松柏和鲜花扎的虎豹狮象、仙鹤孔雀,各种东西下面都做好轮子,用来推着走。还扎了两个又高又大的“加冠大人”,叫开路先锋。官府、租界当局、祖父办的有关的学校、工厂和企业,各处送来的绣花的伞(万命伞)和旗、纸扎亭子等等。最大的伞比圆桌面还大,下面用粗竹杆撑,圆顶及周围是绸缎的,绣上花草飞禽走兽。未出殡之前,便排列在大门里两侧,经常有人来看,好奇的外国人也很多。    
    出殡那天,又加了不知多少的祭帐和挽联等等,所以行列之长真是可观!送殡者胸上都别着一个特制的铜质的祖父像章。送丧来的交大学生很多,亲朋又多,排了队走,孝子穿了麻衣走,用白布围在腰里。女的都坐马车,周围也用白布遮着,里面要有哭声,直哭到苏州河边上的灵柩船旁。    
    我也坐马车,当然有大人陪。车走得不快,也排在队伍中,一会儿停,一会儿走,向前一冲冲的,又气闷,我欲吐了,真受不了。看出丧的人多极了,天勿亮便在街上等着,一路的商店楼上也挤满了人,路角上人像堆起来似的,连外省的也闻风而来。灵柩船和孝子们乘的船均用白布围着。子孙亲戚一家人都要去,朋友可乘火车去。所以有廿多只船,一连串的排成船队。船走得慢,要过一夜才到苏州。灵柩仍是一百个人抬,这一百个人是专门抬柩的,是从北京请来的,听说这班人为慈禧太后抬过棺。为了好看,从头到脚一色的白底蓝绣花的装扮。大红扛棒直横架起,有好几十根,抬得很平稳,龙头龙尾中央一根直轴,分作横轴支轴,好处就在抬得平稳吧!    
    到了苏州,仍有出殡仪式。队伍当然少多了,换了苏州的乐队和吹鼓手,从岸上到祖传宅院留园附近的停棺屋里,都挤满了人。我们走进去也勿容易。我是忍不住吐了,因为一路上人这样多,又是停停走走,真难受。每个孝子贤孙要有人扶着走,我家里的人找到我,扶进去了。    
    人总是喜欢扎闹猛,看个不歇,说这样大的出殡没有看到过。在我八岁的时候,我母亲带我去看过宋教仁的出殡,仪仗威严,乐队很多,士兵掮枪而行。我祖父出殡的仪仗,花花绿绿,掮旗打伞,好像出会。    
    12初见洵美在姑苏    
    祖父的灵柩抬到了苏州,放在事先筑好的一个厝——用红砖砌成的圆顶的小间,此圆顶如南京明孝陵的无梁殿。棺材放进小间中央。小间不大,棺材四周有空隙,下面有铁轨,可以推出推进。有一扇门,这是防火灾的,因为要放二年呢!    
    安置好了,又一次开吊,当然来人不多了。我们住在隔壁一座洋楼上面,住了十多天。这次大家住在一起,房子小,我们小辈互相之间也开始变熟悉了。叔叔的儿女和我是堂兄弟姊妹,姑母的子女和我是表兄弟姊妹。还有很多远房的叔叔、姑母、阿姨,他们的子女也有来苏州的。因为平日不住在一处,也就不相熟,可以说见了面也不招呼呢!    
    云龙(洵美)和我是表兄妹,也就是这次的相处,才第一次见面相识的。    
    祖父在苏州有一座很大的花园,叫“留园”,我们便走去游玩。园子很大,有亭台楼阁,戏台不很大,假山很多,树木很高,花草不多。有人告诉我说,有棵树是很少见的,名骨牌树。我便摘下一片叶子,果真叶子一面上有凸出的点点,很像牌九里的“天牌”、“地牌”、“长二”、“板凳”,真有这等巧合!    
    苏州还有一个西园也很有名,可以去玩,不远。好像是个庙宇,地方很大,有池塘,大得如湖;有亭子、九曲桥,桥很长,下面湖里有很多很多的大鼋,大的比八仙桌还大,它不出水面,在水里拱来拱去,好像波浪起伏着,人要看它就得抛下些馒头、烧饼。那里有人备好可以买了去抛的食物。它会伸出头来接食,便现出大半个身子来,颜色、样子像只大甲鱼。有人说从前有个小孩跌下去,它便张开嘴来一口吞下去了,说得很可怕。    
    我们这次在苏州的这件大事总算告一段落,紧张扮演的一套,可以完全解除了,精神心情也放松了,好多人便一起乘火车回上海。大娘和几个姑母约好,过一个月后到杭州去玩一次,那时天气未太热,旅行是很好的时光。


第一部分第3节 洵美偷拍我照片

    到杭州分成三批人去。第一批是大姊夫为主,因为叫他先去订旅馆房间,他和四姑母盛稚惠及两个大表哥云龙、云鹏,还带了一个打烟大姐一起去。四姑母吸鸦片。他们住在尼姑庵里的。第二批是大娘和两个姊姊,还带了两个大外甥并我。最后一批是五姑母盛关颐和五姑父,他们的侄子也来了。侄子已廿多岁了。所谓玩杭州,其实第一为的是吃,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要开五个多小时,有很好的西餐供应。我们的座位当然很好,可是伙食车就挂在这一节上。我嗅到油腻味便不好受,再加上开车震颠,连话也不说了,闭着眼睛,路边田野风景也不想看。吃饭先点菜,有穿白衣服的服务员带了菜单来点,便当极了。她们每人点了几只菜,有鲍鱼奶油汤或芦笋汤,猪排、牛排、铁扒鸡、鱼、火腿蛋炒饭、香肠鸭片饭等等。她们是有说有笑地吃着,我看了已饱,只要了火腿吐司。    
    到了杭州,出火车站门便有轿夫拉生意。一人乘一顶轿子来到西湖边延龄大马路上“清泰第二旅馆”,是中式房子,二层楼。我们住楼上,看得见西湖美景。最好的是房门前就有长而宽的走廊,放着很多藤椅,还有摇摇椅。我常坐在这种摇椅上。云龙偷为我拍了张照,以后我才晓得。    
    我是属蛇的,直到很久以后,我读了洵美写的《偶然想到的遗忘了的事情》才明白了我们早就有缘分:    
    家人时常对我说,我和蛇是有缘分的。那年我还没到一岁,奶妈把我放在摇篮里推到后园去玩,我睡着了,她恰好手里做鞋子的线没有了,于是乘我熟睡的时候,跑回屋子里去拿。拿了线走进园子可把她吓坏了,一条六七尺的黄蟒蛇圈盘在我的摇篮周围。她不敢走近,也不敢做声。于是又拼命跑回去叫了许多人来,一个最老的女佣轻轻地说,千万不要惊动,这是家蛇,是保护主人的,不要紧。她又对蛇说道,奶妈回来了,你放心去吧。那蛇竟似乎懂得她的话,慢慢地游走了。家人对我说,我问祖母,祖母说是的,我问母亲,母亲说真的。从此我更爱蛇了。    
    我和大娘睡一床,她是很大的块头,我先睡上她再上床,还对我讲:女孩子睡觉要有睡相,要侧着睡,不好朝天睡。其实有她这样大的身子睡着,当然没有多少余地了,我也不得不侧睡。我小时候,母亲要我裹小脚,是大娘反对的,所以我免了受这个痛苦。她思想一向很新派。她没有说立要像棵松,坐要像只钟,睡要像支弓。我也不能像弓呀。玩了几天,就是睡觉这件事受点罪呢。    
    预定杭州八天游,故每天要抓紧时间出去玩。先玩西湖边,后玩山。叫了专游西湖的小船,有船夫划船,有三支桨,也可自己划。大娘体重,上下船不便,手中拿了支手杖。    
    我们先停靠到湖边几处玩,有放鹤亭,这里有些假山、树木,靠湖边有座大方亭,可以喝茶。大家到这里的目的是听“空角回声”。在这里,面向对面高叫一声什么话,便立即听到回声。对面其实是一座山,回声好像在这山上有喇叭广播出来的一样。    
    船又到了“三潭印月”,近岸边的湖中,是三根石头柱,如塔形,石头柱边上有三个孔。我们是日里去的,或许晚上会有月亮通过圆孔印到湖里,这便名符其实了。    
    西湖有外湖和里湖,隔开它们的是长堤,堤岸上种着两排柳树和桃树。有一座桥名“断桥”,位于堤的顶端。多少年前桥上有扇门,后来新建便看不到这扇门了。有个故事是说许仙和白娘娘在断桥相会的。    
    西湖边有许多山,不很高,有两个山上有塔,一名雷峰塔,一名宝俶塔。雷峰塔是胖圆形的,宝俶塔则是瘦高形的,面对面立着。传说白娘娘是条白蛇精,有位法海和尚用了法术将白娘娘压在了雷峰塔底下。不知是故事造了风景,还是因风景而编了个故事。    
    “楼外楼”有四只名菜,我们去吃了。先来了盆鲜活百跳的大虾,用菜碗将虾盖在盆子里,我想看看,掀开一些碗,虾便跳到桌子上了,不知怎么吃法。大娘说要用酱油、酒并大量的胡椒粉,放好佐料要盖一会儿才可吃。我先将虾尾放进嘴里,如果头先进嘴,怕它冲进喉咙里去。另一只菜是鲈鱼,肉细嫩,又鲜,放一些酱油,是清蒸的吧。第三只是火腿,名“排南”,切成长方块,不厚,用文火蒸的,很名贵。还有杭州有名的火腿肉丝莼菜汤,莼菜生长在西湖水面,滑爽可口。    
    里湖有很多荷花,白的、红的。船就在荷花边上划过,嗅到荷花的浓香和荷叶的清香。    
    又去了岳王庙——岳飞的坟。旁边用石头雕了个秦桧跪着。    
    最后又去玩了两个庄子,有钱人家造的别墅,主人预备着来游玩时住的,有假山树木等。


第一部分第4节 洵美直对着我笑

    第二天我们在一家饭馆里吃早饭,有面,荤的素的都有,有小笼馒头、千层糕。吃过早饭坐了小船到“上善庵”看四姑母。这庵不大,在湖边上,进大门便见到很多尊佛、烛台、香炉、大木鱼、地上蒲团等等。两个尼姑在诵经,这是她们早晚必做的功课。再走进去有楼梯上去,几个不大的房间,很清洁又安静。庵里师太苏州人,年纪不老,脸蛋很清秀,光头,头上虽有香洞,并不难看。四姑母身子矮小瘦弱,虽然来到杭州,但不大出去玩,只是来这里清静一番而已。四姑父别有所爱,那是一个老小姐。    
    两个表哥怎肯等在那里?当然已划船出游了,他们自己会划船。    
    后来我们也划船到湖心亭。那是一个小岛,岛上有平房、走廊,里面是个庙,地方不大,佛也不多,只有一个老人看守。有一尊是月下老人,主管婚姻的,他面前有签筒,可以问婚姻,当然要磕头、跪着祷告。我们只上前看看,小姐是羞于做这件事的。男女婚姻要他老人家牵红线的。这时,大表哥云龙和二表哥云鹏也来到湖心亭,云龙见了我,直对着我笑。    
    我们又上了雷峰塔,这塔是红砖砌的,四周砖缝生了野草,是个不能上去的实心塔。山路不好走,费了力只能在塔下面看看,我不敢靠近塔,怕传说中的白蛇精出来呢。    
    后来又到了净寺,是个很大的寺院。寺比庙大,庙比庵大。大娘和五姑父坐轿子去的。五姑父身体太大了,像电影演员殷秀岑,他长方脸,下巴很厚,眼睛大,耐心很好,很庄重的。他身体太重之故,每次出去玩只好坐轿子,还要多加一个轿夫抬。    
    我们是坐船去的,上了岸还得走些路,到净寺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