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

第11部分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11部分

小说: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住了口。
由于他们二人都擅长数学,考着考着就进入了学问的深层,并最终走到督学官所不知的地方。这时,他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唉呀!真是超过了我的学者!”
我想这下坏了,立即给泼冷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督学官还不死心,又对我儿子说:“你再考虑这道题,这道题欧拉先生考虑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听了这话我担心起来。我并不是怕儿子做不了那么难的题,而是担心如果儿子真的把那道题做了出来,而由此骄傲起来。但我又不好说“请不要做那道题了”。因为他不太了解我们,怕引起他的误会,以为我害怕儿子做不出那道题才这样说的。我只好故作镇静地看着。那道题是一个农夫想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分法是要把地分成三等份,而且每个部分要整块地形相似。他把问题说明后,就问我儿子有没有听说过,或者是在书上看到过这个题,儿子说没有。他说:“那么给你时间,你做做看。”说完就拉着我的手退到房间的里面,对我说:“你儿子再聪明,那道题也很难做出来,我是为让你儿子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难题才出的。”
可是,督学官的话音刚落,就听儿子喊道:“做出来了。”“不可能。”督学官说着就走了过去。儿子向他解释说:“三个部分是相等的,而且各个部分都与整块地相似,对吗?”
这时督学官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事先知道这道题吧。”儿子一听就感到很委屈,含着眼泪反复声明说:“不知道,不知道。”
看到这种情形,我再也不能沉默了,担保说:“因为儿子做的事,我全都清楚。这个问题的确是第一次遇到,更何况儿子是从不扯谎的。”这时督学官说:“那么你的儿子胜过欧拉这个大数学家了。”我掐了一下他的手,立即说:“瞎鸟有时也能捡到豆,这也是偶然的。”
督学官这才领会到我的意图,点着头说:“是的,是的。”然后就附耳小声对我说:“唉呀!我真佩服你的教育法。这样的教育,不管你儿子有多大的学问也绝不会骄傲。”儿子也很快同其他人高兴地谈起别的事,这一切也使督学官十分喜欢。
老威特非常了解孩子的心理,自己的孩子实在太优秀了,太优秀的孩子往往经不起表扬,表扬过多往往会导致孩子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因此,他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避免表扬孩子。父母应该注意表扬孩子本身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一味表扬,而且,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注重表扬孩子的某种行为,不要表扬孩子本身——这也是表扬的一个技巧。
做人的习惯
第9种习惯 宽容(1)
理解是为了宽恕,理解一切也就是为了宽恕一切。——斯达尔
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阿萨吉奥利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恕,懦夫绝不会宽恕,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福莱
曾有人问过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让他谈谈对小时候打聋他耳朵的那位列车员的看法。令人意外的是,爱迪生并没有大肆地辱骂那位列车员,他不以自己的声望去压倒列车员,而是幽默、机智地回答道:“我感谢他,感谢他给我一个无人喧嚣的环境,使我能够专心致志地完成更多的试验、发明!”爱迪生不仅宽容地对待了这位列车员,而且从这次不幸中找到了发明创造的动力与源泉。
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化解矛盾的良药,利己利人的法宝。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
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
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
接着,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孔子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的这种精神就是宽容他人的典型。事实上,这种宽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明知是对方无理,或者是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大损。这种宽容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有一天,歌德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个曾经对他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语的批评家,他站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
歌德却答道:“我正好相反!” 歌德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在一旁。
歌德以幽默和宽容的方式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他的大度和忍让。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像催化剂一样,能够化解矛盾,使人和睦相处。诸如“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古笑今,笑古今可笑之人”这种不重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的行为是高尚的。正如有位哲人所说:“宽容是需要智慧的。”宽容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与气度,表现了人的思想水平。善待他人的短处,可以使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对待他人的长处,可以使我们不断进步。只有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会学习在心中留出一片天地给别人。
现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别人做错了事,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往往逮住他人的缺点不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当你讨厌的同学需要你的帮助时,而且你能帮助他,你会帮他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表示愿意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是59。8%,41。7%和37%。由此可见,虽然不少孩子对于他人的主动求助表示愿意帮助,但是,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表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数是递减的。在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过去欺负过你或严重伤害过你的人,你会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只有29。9%的学生表示会原谅他,有近24%的学生表示很难原谅或绝不原谅,其余的学生则表示原谅但不忘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能够主动宽容别人的孩子实在太少了,而事实上,宽容是一种重要的美德。
做人的习惯
第9种习惯 宽容(2)
《养育好孩子》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利考纳认为,作为道德美德的宽容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尊重,也就是要尊重所有人基本的尊严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他们做出道德选择的良心自由,只要他们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尽管我们不认同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习俗或信仰,但宽容这种美德让我们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或不公正地限制他人的自由。
第二个方面是欣赏,也就是欣赏人类丰富的差异,欣赏来自于各种背景、人种、宗教、国家和文化的人们的许多正面品质和贡献。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一个人都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引导孩子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接受这种差异,认识到他人的优点,努力在他人身上寻找美好的特点。
作为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宽容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待人准则,而且是一种保护心理健康的习惯。现代科学揭示,宽容有利于一个人的健康长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当人们想要报复他人时,血压会明显上升;而在宽容他人时,血压则显著下降。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
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宽容的习惯呢?
建议一:学会宽容你的孩子。
在生活中,你要有宽容的态度,不仅是对他人,尤其对待孩子。你的宽容能让孩子效仿。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过:“是父亲那崇高的宽容态度挽救了我。”
甘地出生在一个小藩王国的宰相之家,从小就爱撒娇,性格也不开朗。他对父母十分顺从,对周围的事物也特别敏感,自尊心很强,一旦被人奚落,马上就会哭鼻子。在学校一挨老师批评,就难过得受不了。
少年时期,由于好奇,他染上了烟瘾,后来发展到偷兄长和家里的钱买烟抽,而且越陷越深。渐渐地,他觉察到自己偷别人的钱,背着父母抽烟的行为太可耻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无脸见人,内心十分痛苦,甚至还想过自杀。
当他终于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时,便把自己的整个堕落过程写在了笔记本上,并鼓足勇气交给了父亲。甘地以为,父亲会狠狠地批评他,甚至惩罚他。但是,事实却出乎他意料。父亲看后,心情十分沉重。他不但没有责备甘地,反而自己留下了伤心的眼泪。甘地是个上进的孩子,他看到父亲痛心的样子,觉得自己太对不起父亲了,从此,他痛下决心,彻底改正了错误,走上了正道。
宽容是被禅学所崇敬的一种品质。许多禅师都擅长用宽容来感化弟子,让他们得到禅的真传。
古时候,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有一天晚上,老禅师在院子里散步,发现墙角那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越墙出去溜达了。
对于这种情况,老禅师没有产生惩罚弟子的想法,而是走到墙角把椅子移开,自己就地蹲在那里。
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进来了,他顺墙而下的时候正好踩着老和尚的背跳进了院子。当学生落地后,看到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时,吓得惊惶失措。谁知,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平静地对他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裳。”
事后,老禅师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而且所有的弟子都不知道这件事。从那时起,却再也没有弟子越墙到外头闲逛。
正是老禅师的宽容,给了弟子改正的机会,并从中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帮助其他人也改正了不良行为。他的弟子们更是学会了宽容他人。
建议二:不要把世俗的毛病传染给孩子。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其他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不要使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以己为中心的思想,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
父母尤其不要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偏见,更不要把这些偏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从而让孩子在潜意识里也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而对这些人和事物有偏激的看法。
当孩子的小伙伴来自己家里时,父母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不要过分冷落,也不要过分热情,尤其要教育孩子尊重小伙伴,让孩子平等地与人交往。
做人的习惯
第9种习惯 宽容(3)
建议三:教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
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可以教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让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见,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多元化的活动。无论孩子年纪多么小,都鼓励他接触不同种族、宗教、文化、性别、能力和信仰的人,这有利于孩子与不同的人坦诚相待,遵从规则,平等竞争。
建议四:教孩子善待他人。
有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回声是什么回事。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笨蛋!”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笨蛋”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气冲冲地回家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