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罗斯福王 >

第2部分

罗斯福王-第2部分

小说: 罗斯福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金利逝世的消息传遍全世界,熟悉罗斯福的人们曾多次期盼他有朝一日能入主白宫并对这个期待已久的愿望终成事实表示满意。在德国德累斯顿,他的家庭教师率先表达了崇敬之意。她记得曾对罗斯福的母亲说过“他将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教授,”“谁知道,或许有一天会成为美国总统的。”    
    在奥尔巴尼,曾是罗斯福女友的芬妮·帕森斯追忆往事时说“西奥多身上有一种奇特、先知般的气质”。当初爱上罗斯福时,她曾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他将领导这个国家走向世界强国。在北达科他州的迪金森城,一份牛仔报刊的主编回忆说,当有人预言年轻的罗斯福将注定成为总统时,他竟没有丝毫的意外与吃惊。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已故总统本杰明·哈里森的儿子在其父的备忘录中发现这样一句话“如果罗斯福想要成为一位总统的话,相信他会成功的。”在伦敦,一位议员在罗斯福当选为副总统的当天日记中写道,“这只意味着一件事——上帝将使好人麦金利告别眼泪。”正在靠近北极挪威旅游的亨利·亚当斯,凝视着从美国发来的电函道“特迪当总统了,这没有什么特别的,我没有什么可说的。”    
    那些不太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罗斯福的职业不过是一个疯狂轨迹的开始,如同蜜蜂经过不断地嗡嗡碰壁,最后飞向天空。在一些小政客的眼里,当初这个年轻贵族曾担任过纽约州议会议员,随后又因家庭悲剧而只身闯荡西部,政治机遇又使他重返东部;古巴战役使他一夜成名,随后跻身为纽约州长;随后又明升暗降地成为不具晋升之阶的副总统,而麦金利的遇害却为他开辟了道路,一步登天。。。。。。    
    然而西奥多·罗斯福无疑最具资格成为美国人民的总统。很少有人具有他那渊博的知识和坚毅的性格。只需随意而粗略地点评一下他的业绩,就会发现:他精通德语、法语以及两种截然不同的地方方言——哈佛语言(象牙塔语言)和达科他语言(印第安人语言);能以古人类学家的技巧拼装一具化石骷髅;敢于挑战业余拳击冠军的金腰带;把鸟儿的歌唱转换成特殊的语韵;追赶盗贼时胸前挂的是勋章,口袋里装的是托尔斯泰作品;建立了金融俱乐部、股票人协会和打猎与对话社团;阅读了2万册书籍,撰写了15本;攀登了马特合恩山峰;传播着飞行器的知识;是公认的北美捕猎权威。任何研究罗斯福的人都能对他的成就开出大量的、不同的清单。假如把他个人的阅历清单组成一个几何体可能还会有鲜为人知的其他人生平面,这一个摞一个的不同平面反映的只是不同视角的不同经历,只有罗斯福本人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立体的多边型。    
    当罗斯福的列车于下午1点30分到达布法罗〃交易大街〃火车站的站台时,成千上万的人已排成长队在此等候。但由于事先接到有关安全方面的指示,火车司机不但没有减速,反而开足马力向西行使。4分钟后,火车停在〃特雷斯站〃站台,一辆私人马车和12名骑警正在等候。车轮尚未完全停稳,罗斯福便走下火车。一小时的休息已驱散了一脸的疲倦,但他的双眼还没有完全休息过来。一些过路行人认出了他〃哇,这不是特迪吗!〃罗斯福不作声地看着他们,一头钻进了等候在一旁的马车里。一名警察追了过来〃上校,能同我握握手吗?〃罗斯福一眼认出此人曾效力过他率领的骑兵团,于是互相拥抱寒暄。很快马车又上路了。    
    陪伴罗斯福乘坐马车的是他在布法罗的好朋友安斯利·威尔考克斯。早前罗斯福访问该城市时两人一见如故。威尔考克斯建议先到他家简单地吃个午饭。住宅坐落在达勒威尔大街641号,而麦金利的遗体目前正安放在城北一公里处的墨尔本豪宅中,由内阁的几名成员看护着。马车在达勒威尔的大道上疾驶,两旁的行人来不及围观,车子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在罗斯福的记忆中,威尔考克斯的豪宅曾是布法罗最幽雅的建筑,但如今白色的门柱已严重脱色,出现了块块黑斑。厚重的窗帘把把所有窗户遮蔽得严严密密,一根根褪色的紫藤漫不经心地犹如柳条般的依附在墙壁上。为了掩饰吃惊,罗斯福赶紧走了进去。    
    午饭时,罗斯福选定了即将宣誓就职的地点。但威尔考克斯反驳说,内阁已将地点安排在墨尔本,楼上是灵堂,楼下举行就职仪式。“按照内阁的安排不是更好吗?”罗斯福坚定地否决道:“不,反而感觉更糟。”    
    


第一部分:序遗体告别

    罗斯福去墨尔本豪宅为的是向遗体告别。首先他得好好穿戴一下。幸运的是,威尔考克斯的身材与他相仿,这样罗斯福可以全套借来:从礼服大衣到背心马甲,从条纹裤子到衬衣领带,即便是他那粗得像桶似的脖子也不成问题。但罗斯福的脑袋实在是超大号,威尔考克斯的任何一顶丝绸高沿礼帽都有点紧。约翰·斯盖彻德,一个脑袋奇小的邻居,却借给了罗斯福一个宽大的礼帽,他也因此被写进了总统佚事的历史。丝绸领带、精致的链表、洁净的手套和顶端镶金的手杖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罗斯福。擦鞋匠为他掸去了从阿迪龙达克山脉带来的最后一缕尘土。下午2点30分,罗斯福从头到脚衣着考究地出现在门廊里。    
    即使是这个时辰,达勒威尔大街的观众也只有两队骑警、一小群记者和一个十几岁的少女。罗斯福看到全副武装的警察有些不高兴,便生气地对监察长喊道,“我告诉过你不用护送!”显然,他过于神经质,最后在大家的哄骗下只好同意留下几个人为他保驾。    
    “罗斯福来啦!罗斯福来啦!”伴随着人群的欢呼,马车继续北上,直奔墨尔本小楼。到达后,他匆匆跳下马车,镇定片刻,穿过草坪,边走边点头致意。麦金利的秘书——身材矮小的乔治·克尔特尤——出来迎候。罗斯福脱帽回礼。他们严肃地交谈了几句。克尔特尤这位四十开外、保养得滋润优雅的秘书,此时的面容却明显地刻有过度悲哀和精疲力尽的痕迹。他向罗斯福解释,目前仍无法见到遗体,因为正在楼上进行剖检。麦金利的夫人由于悲伤过度无法见他。哪也找不到参议员汉纳——他曾有气无力地嘟囔着,如果他参加就职典礼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国务卿约翰·海和财长盖奇目前仍在华盛顿,料理国事。内阁其他成员都在客厅里等候。    
    罗斯福手持礼帽随着克尔特尤走了进去。    
    六位显赫人物起身迎接罗斯福。其中还有人在喊“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一次听到这是在喊他自己。但他提醒自己,现在还差最后一步,一定要保持适当举止。    
    一系列正式的握手之后,罗斯福伫立在陆军部长埃利胡·卢特身旁,聆听着他那熟悉、沙哑的声音。多少次这个权威人士,顶着蓬乱的头发,板着冷漠的面孔,弯着腰给予他一些长辈般的建议!卢特“是我最在乎的较为蛮横的朋友”。17年前,卢特曾是纽约市重量级人物,曾积极支持罗斯福步入政坛。卢特,作为一个无与伦比的律师,曾篡改了〃萨拉托加法规〃,使之适应了当地选举的形势,从技术上放宽了对选票的要求,使卢特终于赢得了提名。为此,许多冉冉上升的政客强烈要求对选票进行复查,但最终的赢家总是卢特。尽管卢特的做法有损形象,但罗斯福对他的机敏佩服得五体投地。    
    总而言之,目前的罗斯福地位在卢特之上,但他婉转地回绝了卢特关于就在此地举行就职仪式的建议,说“别的地方将更合适”,卢特连连点头称是。    
    再次回到马车里,罗斯福顺着来过的路线往回走,卢特和其他内阁成员分乘几辆马车跟在后面,记者们则一路小跑地在后面紧追不舍。    
    在安斯利·威尔考克斯绿色的图书馆里,罗斯福独自走了进来,里面立即出现了奇特的热烈场面。从现在起,无论走到哪儿,他都得适应这种气氛。阳光透过斑驳的玻璃照了进来,他选择了一个最亮的地方,注视着内阁成员鱼贯而入地走进来。克尔特尤按半圆形状从左至右地安排着队形,联邦大法官约翰·黑泽尔站在最中央。卢艾贝站在门口,负责挑选一些当地的达官显贵入室,罗斯福从中认出了参议员乔塞·德普,他看上去有些低三下四,此时他肯定后悔以前经常拿“特迪”取笑,笑他想当总统。接着进来的是三大报社的代表,最后进来的是几位女士。    
    有人把一沓宪法文件递给黑泽尔法官,黑泽尔便忙着按次序整理文件。罗斯福四处打量着图书馆,眼神里露出了不满的神色。卢艾贝急忙上前询问原委,两人虽在窃窃私语,但记者和“足够的空间(指女士)”却说得很响亮。卢艾贝又匆匆跑到门外,带进了20多个兴高采烈的记者。他们将以最详尽的、史无前例的形式报道这次即将举行的总统宣誓就职仪式。    
    图书馆的大钟敲响了3点30分。埃利胡·卢特急忙向罗斯福小声嘀咕了几句话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一时间,万籁寂静,偶尔听到窗外松鼠的唧唧喳喳声。罗斯福微微地侧着头,羡慕地望着窗外,如同一个男孩被扣在学校里。卢特的声音把他拽了回来。    
    “副总统先生,我——”    
    这位陆军大臣哽咽着、啜泣着,用了足足一分钟来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罗斯福面部表情严峻,但随着气氛的紧张,他面部肌肉开始搐动,右脚开始焦躁地蹭来蹭去。终于卢特又开口了。“受委托,我谨代表已故总统的全体内阁成员,请求您,以政府利益为重,即刻接管美国总统的法律职务。”    
    罗斯福深深地鞠了个躬。他清了清嗓子,用颤抖的声音说:“我将即刻宣誓”。此时的罗斯福似乎也在努力克制眼眶中的泪水,逐渐地,他的声音恢复了正常:“在此时举国上下万分悲痛之时刻,我将履行神圣职责,继续贯彻前任总统麦金利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我们的祖国充满和平、昌盛与荣誉。”    
    


第一部分:序精神的象征

    演讲是简短的,人人都能倒背如流,但效果是巨大的,他的讲话“集誓言、纲领和政策于一身”,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在场的人。罗斯福那充满激情的语调,抑扬顿挫,清晰刚毅,似乎在以力量、真诚和尊敬去追忆他的前任总统。一位观察者描绘他是“平衡国家道德与精神的象征。”他的演讲“立即化解了政治与商业危机”。对主管金融的约翰·墨尔本来说,他感到平静了;对主管工业的乔塞·德普来说,他感到宽慰了;对内阁的集体成员来说,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大法官黑泽尔手里攥着带有刻字的羊皮纸对罗斯福说道,“请举起您的右手,重复我的话:我,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高举起右臂。在自始至终地宣誓中,他的手始终固定在一定高度,犹如出自一尊大理石雕像。他的眼里闪着光芒,异常认真地复述着每一个字。但即使是在如此忠实地复述宪法条文的重要场合上,罗斯福还是禁不住在结尾处增添了个人色彩:“为此,我宣誓”,字字句句仿佛是从口中射出的子弹。最后,罗斯福低头鞠躬向大家致意。    
    秒钟滴答滴答地走了两圈,屋里的寂静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罗斯福的眉宇上方凝固着一注汗水,直到第三分钟过去后,他才抬起头。    
    “总统先生”,法官递上宣誓证书,“请签上您的姓名”。    
    罗斯福的签字笔在羊皮纸上娴熟地飞舞着。在场的43个人一直拘谨地站在那里,罗斯福善意地向他们点了点头,示意可以退场了。人们带着梦幻般的神情,犹如刚刚观看完一场完美的节目,排着队走出了房间。参议员德普事后说〃我一生亲历过多次盛典,有舰队,军队,音乐和礼炮。。。。。。但与在布法罗威尔考克斯图书馆里举行的小型就职典礼相比,那些实在显得花哨而庸俗〃。    
    罗斯福留下来与他的内阁成员一一握手并通知他们立即准备开会,而他自己又走进大厅与散场的客人告别。“上帝保佑你,总统先生”,“举国上下都将为你祝福,总统先生”,许多客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而罗斯福的表情却依然如故。    
    内阁会议在秘密地进行着。稍后,罗斯福走上阳台宣布6名内阁全体成员一致同意继续留任,〃至少是在目前〃。他的另两位在华盛顿操持着政府工作的内阁成员约翰·海和盖奇也做出了同样的〃保证〃。的确,两人都发来了表示支持的电报。然而到了华盛顿,罗斯福才真正明白了这种〃保证〃的真正含义。    
    完成公务,罗斯福戴上借来的丝绸礼帽,对卢特说“我们散散步吧”,“这对我俩都有好处”。警察4人一组地排成队,跟在后面,罗斯福火了,把他们撵走了。〃我不想开创走到哪儿都得有人监护着的先例。〃警察们只好后退了几步,仍然紧紧地跟在后面。罗斯福如同一头逃跑的公牛直奔大门口,却发现达勒威尔大街上已人满为患。他不得不在大街上告别了卢特,神情沮丧地径直返回威尔考克斯豪宅。    
    第二天下午4点钟,有人报告,汉纳的马车正等候在外。罗斯福匆匆跑到阳台上看着这位老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手杖走下马车。汉纳无疑是由于他所崇拜的〃威廉〃突然离开人世而受到沉重打击,他面色苍白,弯腰曲背,步履蹒跚。一位在场记者感慨道,〃参议员在过去的24小时里似乎老了10岁〃。出于礼节,罗斯福立即跑下楼伸出双手迎接,汉纳有些吃惊和感动,他挥舞着软软的白帽与手杖,以示还礼。〃总统先生,我祝愿您功成名就,祝愿您的政府兴旺发达。总统先生,只要您需要,我会为您效力。〃罗斯福微笑着并说了几句同情麦金利的话。他搀扶着汉纳上楼,然后说道,〃我希望得到您的友谊〃。    
    坐下后,汉纳开始言归正传:只要新政府还是麦金利政府的延伸,他将全力支持,至于1904年的共和党总统提名人,〃将留着以后再做定论〃。罗斯福的回答是〃我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