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游龙戏凤之混在大宋 >

第19部分

游龙戏凤之混在大宋-第19部分

小说: 游龙戏凤之混在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的身边,一来可以随时向他老人家请教学问,二来也可以随他行走于朝廷官场之中,方便进一步了解当今官场情况,历练官场经验,结交官场朋友。日后如图大事,必将于你有所增益。只是有劳凌兄多费心了,不知凌兄是否愿意为此辛苦?”
见赵恒如此说,凌霄握了握赵恒的手,郑重地说:“寿王如何安排,我觉得非常妥当,这样一来可以掩人耳目,二来可以熟悉情况。请寿王放心,日后我会见机行事,陪在吕相爷身边,尽快熟悉朝廷和皇室的情况,以助寿王早日完成登基大愿。”
“好,凌兄你答应了,这真是太好了,我看这样吧,改日我陪你到吕府和老师说明此情,在此之前,我们先处理一下其他事务。上次从清风寨回来时,柴寨主一再嘱咐我们要去大相国寺看望一下他的皇兄,我们来京城也有好几天了,依我看,下午我们就去看望一下吧,你回去和嫂夫人商量一下,如果合适,你派人通知一下我,我们就下午去,礼物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我来准备就行,你看如何?”
“恩,好的,那我回去和你嫂子商量一下,咱们就下午去大相国寺吧。”凌霄说。
凌霄回去和倩倩说了下午要去大相国寺的事情,倩倩也很高兴,凌霄便差仆人去告诉了赵恒,赵恒马上派人下去准备下午到大相国寺的礼物和马车。
吃过午饭,稍微休息了一会,赵恒便陪着凌霄和倩倩从寿王府出来,直奔大相国寺而去。
在路上,赵恒向凌霄介绍了大相国寺的情况。他说:“在整个汴梁城,寺院很多,有开宝寺、天清寺、东大寺、清真寺、孝严寺、延寿寺、观音寺、宝珠寺等。然而,最为有名的要数大相国寺了。寺院分有额和无额,经皇帝题额的身份就高,名气就大。大相国寺从来都属于有额,倍受历代帝王的青睐。大相国寺的前身为建国寺,建国寺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后遭兵火烧毁。唐初,此地是歙州司马郑景的宅园,内有池沼。唐景云二年(711年),有个叫慧云的僧人,自称在夜晚见城中有异气出现,天明后又在郑景宅内池中看见殿台楼阁的影像,于是就借此募购郑景宅园,准备改建为寺院。在改建过程中,人们从地下挖出了北齐建寺的古碑,才知道这里是建国寺的旧基。慧云非常高兴,便将募铸的高一丈八尺的弥勒佛铜像安置其中。当时,唐朝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他在做皇帝以前,曾被封为相王。为了纪念他从相王坐上皇帝的宝座,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下令把这座建国寺改名为相国寺,并为这个寺院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的匾额。这就是大相国寺的来历。我大宋建朝后,对大相国寺也是非常重视,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是“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相国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和藏经楼。寺内建筑金碧辉煌,雕塑壁画巧夺天工,中外佛教弟子经常在寺内活动,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长安学习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太祖时,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为僧,后来到中国,也在相国寺居住多年。太祖皇帝和我父皇都经常来寺内游幸祈祷,庆祝生日,纪念忌辰以及新赐进士的题名礼仪也经常在此举行。每逢海外僧侣来华,皇帝多诏令大相国寺接待;四方使节抵汴,必定入寺巡礼观光。对大相国寺来说可谓皇恩盛隆。”
听赵恒这么一介绍,凌霄和倩倩对大相国寺有了基本的印象,也充满了期待。
大相国寺在城南,从寿王府到大相国寺约有半个时辰的路程,需要穿过大半个东京城,大家一边说着话,一边欣赏着路两边的景色。
上次从清风寨到京城时,走的太匆忙,没有能够好好欣赏一下东京汴梁的景色,这一次走的比较从容,凌霄和倩倩便四处眺望,好好欣赏了一下东京汴梁的景色。果然是好一座东京去处,真是“黎庶尽歌丰稔曲,娇娥齐唱太平词。坐香车佳人仕女,荡金鞭公子王孙。天街尽列珠玑,小巷内遍罗绮。霭霭祥云笼紫阁,融融瑞气罩楼台。”皇城里殿宇巍峨,城郊外风景如画,汴河上百舸争流,街巷中店铺林立,京城汴梁的繁华富贵,人民生活的富足安逸,都已经尽收眼底。凌霄没想到,东京汴梁居然有如此的繁华。


第三十八章 亲人相见
更新时间2011…5…20 22:03:15  字数:3052

 一行人一边走着一边观赏着路边的繁华景象,不觉间已来到大相国寺门前。
临行前,赵恒已差人先到大相国寺通报了一声,所以,凌霄他们到达大相国寺时,该寺的方丈智宏大师等人已经等候在寺前。
寿王的马车一停,智宏大师便急急来到车前拜见赵恒,赵恒和智宏大师比较熟悉,简单寒暄了几句,说明了今天的来意,便把凌霄和倩倩介绍给智宏大师。
智宏大师知道了寿王的来意,听说倩倩是柴宗训的亲侄女,这次是受父母委托特意来看望她伯父的,便对倩倩说:“你伯父现在身体很好,他已皈依佛门,法号为智明,平时主要是负责管理寺院的藏经楼,他嗜书如命,天天都泡在藏经楼上呢,是我寺学问最高的人,寺里按照朝廷的旨意,对你伯父照顾的非常好,还专门为他安排了一个小僧尼负责照顾他,他现在一定在藏经楼上读书呢,我们一会就能见到他了。”
智宏大师一边说着话,一边把赵恒等人请到方丈室稍作休息,吩咐小童给各位泡了最好的龙井茶,摆上了几样精致的点心,寿王亲自到寺,自然是贵宾待遇。
安排妥当后,智宏大师对随从的执事僧人说:“快到藏经楼请智明大师过来,就说是他的侄女过来看望他了。请他到方丈室来一趟。”
见智宏大师这么安排,倩倩忙起身说道:“大师,这样不妥,我是小辈,自然应该前去看望伯父才是,怎能让伯父亲自过来呢,还是烦请大师带我们前去藏经楼看望伯父吧,有劳大师您了。”
凌霄也附和着说:“大师,在下内人说的对啊,我和倩倩应该前去看望伯父才是。”
赵恒也觉得倩倩说的有道理,便对智宏大师说:“既然凌兄和嫂子有此意,就有劳方丈领着他们到藏经楼去吧,我也一起陪着去看看。”
智宏见此,便点了点头说:“这样也好,那我现在就领着各位前去藏经楼吧。”
智宏大师领着各位蜿蜒穿过寺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等几大建筑,来到位于大相国寺最后面的藏经楼,果然是皇家寺院,这藏经楼气势非凡,这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雕梁画拣,富丽堂皇,是珍藏经卷之处,内藏大量的古籍珍本,还有很多皇家赠书,可谓是卷帙浩瀚,而且还有大相国寺传法手卷八帧,是镇寺之宝。
大家来到藏经阁一楼,看守的僧人告诉说:“智明大师最近钻研《易经》,甚是着迷,自早上到二楼看书至今还没有下来呢,连中午饭都是我们给送上去的,现在还在二楼。”
为了不惊扰智明看书,众人便在方丈的引领下,踏着木梯来到二楼,二楼是主要的藏经之地,只见沿着楼壁四周都是一排排的松木书柜,上面堆满了各色线装的古籍珍本,在二楼正中间摆放着一方木桌,桌边是四个方凳,对着楼梯的方凳上端坐着一位身穿黄色袈裟、身体微胖的僧人,这就是智明大师了。他正入神地看着手中的书卷,桌上一杯清茶正徐徐冒着热气,古书、老僧、清茶,宁静而又祥和。
或许是看的过于投入,凌霄等人上来后,智明大师居然都没有觉察,依旧在入迷地看着书籍。
看到他如此入迷,大家都不忍惊扰,但没有别的办法,今日来就是为了见他,总要说几句话才行。见此,智宏大师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智明大师啊,哈哈,什么好书看的这么入迷啊,快起来吧,你的侄女来看你了。”
听见智宏的声音,智明大师方才从书中醒过神来,放下手中的书卷,惊讶地转过身站了起来。
凌霄此时才看清智明大师的长相,真是亲兄弟啊,简直与柴寨主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长的真是太像了。
突然间见有这么多人上来,智明大师有些疑惑和惊讶。忙问到:“方丈啊,你们这是?”
还未等方丈智宏回答,倩倩已上前拉住智明大师的手哽咽地说:“伯父,我是您的侄女啊,我受爹爹的委托,前来看望您了,我爹爹一直挂念着您,您身体都好吧。”
听倩倩这么一说,智明大师很是吃惊,忙拉着倩倩的手问:“你说什么?你是说我弟弟柴达还活着?你是他的女儿?”
倩倩哽咽着点了点头,答道:“是的伯父,我爹爹就是您的弟弟柴达,他还活着,自与您相别后一直住在清风寨,这些年,我父亲也认为您已不在人世了,我们也是不久前刚知道您在大相国寺,因他不方便前来,便让我和夫婿前来看望您。”
听说自己兄弟还活着,又见到了自己的亲侄女,智明大师不禁老泪纵横,倩倩也是泪雨滂沱。一隔四十年,亲人相见,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啊。
待智明大师情绪稍安,方丈智宏向他介绍了赵恒和凌霄,凌霄也过来拜见了伯父。见到凌霄,智明大师高兴地对倩倩说:“侄女有眼力啊,找了个这么好的夫婿,我当伯父的替你高兴啊。”
“伯父真是过奖了,我娶了倩倩是我的福分呢。”凌霄客气地答道,一边深情地看了看倩倩,倩倩也娇羞地望着凌霄。
家人相见,是人间至情,自是有千言万语要说,寿王和方丈智宏便知趣地来到楼下聊天,二楼只留下智明、凌霄和倩倩三人。
见没有外人在,倩倩忙问:“伯父,这些年您都好吧,他们没有难为你吧,我爹爹很担心您,以前以为您已经被他们给杀了,一直想着为您报仇呢。”
智明长叹一声,说:“倩倩啊,真是让你爹爹担心了,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惦念着你爹爹,先皇只有我和你爹爹两个皇子,当时,我们都还小,赵匡胤兵变时,我和你奶奶被掳到这里,你爹爹被八大侍卫救了出去,从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我也以为他已被他们给捉住杀了呢。现在看来,我们兄弟都还健在,也是老天开恩啊,你爹爹在清风寨过的怎么样,都好吧?”
倩倩向伯父介绍了清风寨的情况,智明知道柴达过的还不错,也就放心了,当听说柴达差点为了替他报仇而杀掉赵恒的时候,不禁为柴达捏了一把汗。智明对凌霄和倩倩说:“世事难料,自有天命,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恩恩怨怨何时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啊,我们柴家和赵家的恩怨以后不要再提了,都过去了,这是历史大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只要天下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我也就放心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大相国寺读书诵经,已皈依佛门,六根清净,也顿悟了许多道理,历史的车轮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只要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再颠沛流离,忍饥受饿,我等即可安心了。自古黎民之福,天下之要,在于有个仁厚开明的好皇帝,能以德抚天下、安黎民,我虽对大宋朝没有好感,但大宋建朝四十多年来,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如今已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这是好事啊。不过据我推测,近年大宋还会有一些波折,需要明君强臣安抚天下,造福百姓,凌霄啊,依我多年钻研相术之得,你是大富大贵之相,能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日后必将是国之栋梁,重担在肩,你一定要尽力保国安民,造福天下,而且,从寿王在处理清风寨的事情上的态度和我刚才对寿王的观察,觉得这寿王虽然才华胆识略欠,但宅心仁厚、心胸宽广,应该是个能够让天下黎民安心生活的明君,值得辅佐,他身边需要一个能力强大的人好好辅佐他,为了天下黎民,有些责任一定要承担起来啊,凌霄,时势造英雄,时事也需要英雄啊,一切事在人为,你明白吗?”
这些年来,智明一直在藏经楼广阅书籍,自是学富五车,颇有心得,能上观天象,下观人心,虽未出大相国寺半步,但一直心忧黎民、胸怀天下,他已隐隐感觉到了朝廷的紧张气氛,从天象观察,近几年恐有重要事情发生。而且,他对相术很有研究,今日一见凌霄,便觉得凌霄英气逼人、宅心宽厚,日后必将大有作为,所以才提醒了凌霄一番。
对智明大师的提醒和教导,凌霄铭记在心,他郑重对智明大师说:“请伯父放心,为了天下黎民,我必将尽力而为,纵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好,真是太好了,有你为国出力,这是黎民之福啊,我就放心了。”智明大师高兴地说。
智明又详细问了倩倩一些柴达的事情,一别四十多年,兄弟情深,智明恨不得能够知道这些年来一切的事情,说到动情处,智明和倩倩又有些伤心。
就这样,他们爷三个谈了足足有一个多时辰,见时候不早了,赵恒便派人上来催促他们,倩倩才依依不舍地和智明道别,和凌霄、赵恒等人一起回到寿王府。


第三十九章 朝廷内幕
更新时间2011…5…21 22:14:38  字数:2345

 众人回到寿王府后一起吃过晚饭,在饭桌上,赵恒与凌霄约定,第二天一起到吕府拜见吕端。
第二天吃过早饭,赵恒便和凌霄来到吕府,吕端知道赵恒此次前来的目的,便径直将赵恒和凌霄领到自己的书房,吩咐书童说:“今日,我们有要事相商,任何人都不让进来。如有人问起我,就说我出去了,不在家。”
书童知趣地退了下去,书房里只有吕端、赵恒和凌霄三人,吕端来到书房右边角上的一个书柜旁边,用手把最上边的一本书往里推了一下,只听“吱呀”一声,书柜右边居然往外旋转了一下,闪出一人宽的一条缝,吕端领着赵恒和凌霄迅速闪了进去。原来里面是一间密室,约有十几个平方大小,摆着一张桌子和四把靠背椅。
进到密室,吕端对寿王说:“我知今日寿王前来一定是有要事相商,上次见面匆匆,有些话一直没有详谈,此次来是为此事吧?”
赵恒答道:“老师英明啊,自上次我接到您的密信,一直未有机会当面向老师请教,此事我已与凌兄说了一些,凌兄是个靠得住的人,也很有能力,所以今天我也把他带来了,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