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1016部分

中华野史-第1016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至日后贸易交涉一切事宜,应由各国择定如何办理。 

或照旧约,或另立专条,将旧约略为增改,或将旧约全行作废,另议新约,可即由中国照行,复将善后章程分别酌定办理。 

四、此次所定之专约,系中国与各国通行之大纲领。俟此大纲领定妥后,各国大臣在总署各处所加之封条均可起去,一面由办交涉之大臣照旧赴署办公。此外另由各国将此事详细与中国分定某国之分约次第妥议。俟应赔之各事各款全行办妥,或定有如何办理之法,即由各国陆续退兵。 

五、此次各国派兵,专为保护使臣起见,并无他意。现既彼此开议和约,各国应先行停战。 

再第四条内之各国分约,与第三条内之各通商条约无涉,各有各办法。至专约首页,各国衔名次序应如何书写,列定一切,即可于会议时面定。 

◇随文信函底稿 

迳启者开议一事,本王大臣本日已备文照会贵领袖大臣,并分行各国大臣大案。兹拟于本月二十七日两点半钟面商一切,应请贵领袖大臣转知各国,请其届时同临贵署,或请贵大臣等移玉亮鹄厂总理衙门公所齐集会晤。即请示覆,以期两便,为祷。专此布达,顺颂日祉。 

○和议十二款译文原稿 

西历十二月二十四号,即华历十一月初三日,由北京领衔钦使日斯巴尼亚钦差葛君,会同各公使面交中国全权大臣庆王李中堂和议大纲十二款,备有法,英,德,汉,四国文字各一分,以法文为凭,汉文则为译文。其译文原稿如下本年五、六、七、八等月,即光绪二十六年四、五、六、七等月间,在中国北方省分,酿成重大祸乱,致成穷凶极恶之罪,实为史册所未见之事,殊悖万国公法,并与仁义教化之道均相牴牾。兹将其情节尤重者,开列于左一、西历六月二十日,即中历五月二十四日,大德国驻紥中华便宜行事大臣内大臣男爵克,因公前赴总署之时,被奉令官兵戕害。 

二、同日京师各使馆被官兵与义和团匪勾通,遵奉内廷谕旨,围困攻击。直至西历八月十四日,即中历七月二十日,联军救至,方止。而彼时中国国家,乃令使臣向各国政府传担承保全使馆之旨。 

三、西历六月十一日,即中历五月十五日,大日本国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奉差公出,被官兵在城门戕杀。又客居都中及各省之诸国人民,均被拳匪官兵惨加戕害,凌虐或被围攻;仅赖竭力抵御,方获保全。而其各项房舍,无不毒遭焚劫。 

四、各国坟茔之被污渎,在京者为最甚。至坟茔被掘,骸骨暴露。 

因以上各节,遂至各国为保卫各本国使臣以及人民之性命并戡定变乱起见,遣派军队前来。乃当此各国联军赴京之时,遇中国军队抵敌,只得奋勇击败。而中国既自表明悔过认责,并愿挽回因此事变所生情势,于是诸大国公定允如所请。但由各国酌拟惩前毖后必须定而不移之要款施行。今将各款胪列于 

左 

第一款原任德国克大臣被害一事,钦派亲王专使前赴德京,代表中国皇帝国家惭悔之意。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极相配,用辣丁,德,华各文列叙中国皇帝惋惜此等凶事之旨。 

第二款西历九月二十五号,即中历闰月初三日,上谕内及日后各国驻京大臣指出之人等,皆须照应得之罪分别轻重,尽法严惩,以蔽其辜。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 

第三款因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害,中国国家必须用优荣之典以复日本国政府。 

第四款中国国家须在各国坟茔曾遭污毒发掘之处,建立铭碑,以昭涤垢雪侮之意。 

第五款凡有各国各会各人等以及为他国执事之中国人民,因近来各事,身家财产所受公私各亏,中国均认公平赔补。中国国家须筹定各国所能允从之理财办法,以为耽保如何赔补以上所开□□□及如何措还国家借款之地。 

第七款各国应分自主常驻兵队保护使馆,并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第八款京师至海道,须留出来往畅行通道。凡与其有碍之大沽炮台,一律削平。 

第九款为京师至海道畅通不使有断绝之虞,由诸国应分自主酌定数处备兵自守。 

第十款中国国家务须在各属厅州县,将声明上开两端之谕旨张贴两年,俾众周知。永禁军民人等仇视诸国各会,违者问死。至开列各犯所定罪名,及杀害凌虐各国人之城镇停止考试,亦在此列。中国皇帝务颁谕旨一道,通行布告各省督抚文武大吏及有司官,于所属境内皆有保持平之责,如复肇伤害他国人民之乱,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借端开脱,别给奖叙。 

第十一款凡通商行船各约,以及关乎通商各他事宜,各国以修改为有益者,中国认与商议更改。 

第十二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必须革故更新,及诸国钦差大臣觐见中国皇帝礼节,亦应一律更改。其如何变通之处,由诸国酌定,中国照允施行。 

以上各款,若非中国国家允从足适各国之意,各本大臣难许有撤退京畿一带驻紥兵队之望。 

穆齐姚葛康毕萨萨西克格德奥比日美法英义日本荷俄) 

(以上系照外国字母次第画押) 

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附记 

南洋大臣刘岘帅接到条款后,即就十二款酌商数条,又拟增一条,告诸某国领事。其辞如左第二款惩办祸首一节懿亲不加刑,各国通例。中国政府允将各王公分别远戍圈禁,并永远革爵,子孙不准承袭。其余各员,除毓贤获咎最重,应明正典刑外,余仍分别惩办。惟内有一时碍难遽办,应暂缓办。 

第五款禁运军火照料一节中国既认保护商教之责,不能不购制军械,严防土匪。能将此条删除最妥。否则不禁料物,仍严禁私售济匪。 

第六款赔偿费用一节中国入不敷出,患贫已久,此项偿款,各国酌定数目不宜过多,庶免中国筹措为难。 

第七款使馆留兵应酌定数目,务宜从少,以期宾主相安。 

第九款由各国酌定数处派兵驻守一节兵数亦宜从少,尤不可干预地方行旅,以免兵民猜忌。 

第十一款更设约章,务使妥善,无碍商民生计,中国利权。 

拟增一款。各处教堂,应申明旧章不预词讼,并妥定专条,务求永远相安之法。 

鄂督张香帅则以和议条款内有禁止运入军火一节,于中国大为不便,且又更改觐见仪节,亦有碍中朝体制,已电请酌量删减。其余各款,据香帅意,似可从权应允。而傅相则以此为二十年前拘执之见,未可施诸于今日也。 

○全权大臣与诸国钦差往来文稿 

◇中国全权大臣致各国驻京钦使和款说帖全分 

十一月初三日,接读各国钦差全权大臣公议条约十二款,足见各国与中国真心和好,曷胜欣感。所开各款,业经本爵大臣电奏,现奉中国大皇帝电旨“所奏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 

钦此。”旋于十七日,接各贵大臣送来条款,并葛大臣照会,内开“所有要款施行,其详细条目应请贵王大臣议妥,以便当面答覆而免迟延”各等因。本爵大臣当即遵照前奉谕旨署名画押。查诸大臣开来条约共十二款,中国业经允从,足适各国之意,自应照条约末节所称,撤退京畿一带驻紥兵队。未撤之先,自应停战止兵,不可派兵分往各州县城镇四出骚扰,致令民人惊惧,是为至要。其余详细条目,欲商各事,开列于后第一款德国钦差克林德事应照办。 

第二款西历九月二十五日,即中历闰八月初二日上谕,业将该王大臣等治罪。既据贵各国大臣条款,仍请严惩,自应照款内所称分别轻重,治以应得之罪等语,奏请严加惩办。又载诸各国人民被戕凌虐之各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考试,查各府厅州县所管城镇甚多,应查明何城何镇地方如有戕害凌虐诸国人民之事,自应照办。此项自指学政岁科试而言,至乡会试系各直省合考之事。其有戕害凌虐诸国人民之城镇,应仍照前项查明办理,其他处城镇并无干涉者,仍应照常考试,以分良莠而示劝惩。 

第三款日本书记生杉山彬事照办。 

第四款各坟立碑事照办。 

第五款运进中国之军火暨专为制造军火之各种器料,照诸国后定之款,仍不准运入中国。查中国内地,土匪随地皆有,且均执有洋枪火器,中国防勇若无精利枪械,难资弹压。设纷出滋扰,中外商民均不免受害。应请酌定年限,限满仍可购买。 

至制造军火之各种器料甚多,其有国家必需应用者,应由总署随时知照,准其购买。 

第六款中国国家须筹定各国所能允从之理财办法,以为担保如何赔补。查赔偿各款,须量中国之力,或宽定年限,或推情量减,必须通盘筹画。中国岁入岁出各款,为诸贵国所深知,此次赔款,尤属额外加项。凡中国筹款,有可设法增益之处,如加关税,加矿税,通行邮政印花税之类,现已各国通行,望诸邻邦一律照允。 

第七款各国驻兵护卫使馆,并使馆境界,自行防守,中国人民不准在界内居住。查此项驻兵,务请酌定数目,详订约束章程,庶可兵民相安,不致越界滋事。至使馆境界,系由何处起,何处止,应将内有公所衙署划出,并须先行勘定界址,以便转谕该处居民迁徙。 

第八款大沽炮台事,凡有碍畅道,议公平毁。 

第九款京师至海边畅道,诸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查此项驻兵,共计若干,分紥几处,应先行商定,并由各国酌定约束章程,以免附近居民惊惶。驻兵专为各国保护官商之用,于中国地方及行旅均无干涉,中国国家并力任保护各国人民由京师至海边决不使有断绝之虞。如一二年后各国查明中国保护得力,亦可酌量情形撤去各处驻守之兵队。 

第十款各省文武大小官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护各国人民之责,如复肇伤害他国人民之乱,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查中国地方官屡奉严旨,本有保护各国人民之责,如再有伤害各国商民等事,自应按律重处。 

惟此次肇乱,实由民教不和,惩前毖后,自当筹永远相安办法。 

应公同妥议和平详细章程,立为专条,以免教案日繁,民不堪命,官不胜参。 

第十一款凡通商行船,以及关乎通商各地事宜,以修改为有益者,中国认与商议更改。查各国以修改为有益者,自系为中国与各国均有利益起见。凡有损中国利权及商民生计税科款项等事,当非诸贵国所愿。其通商各地事宜,以修改为有益者,中国自应认与商议更改。 

第十二款各国觐见中国皇帝礼节,如须变通更改之处,自应临时彼此商酌定议。 

以上各款,均系就诸贵大臣开来之款最为□□,参以鄙见,详细申明,并非另有更改。如诸贵大臣公同商酌应将□□,□□以上各节附注于开来各款之后,即为将来议约底本。□吏部所称末节撤退京畿一带驻所兵队,除在京保护京使馆,及由护□□□□酌留屯兵外,其余在京及保定天津等处地方兵队,应请从速酌定日期全数撤回。其占据北京,天津,保定等处宫禁,城垣,衙署,仓库,均应交还中国国家。想各贵国与中国共敦睦谊,定荷照允施行。 

◇各国索赔章程 

一、失毁物产,果系因去夏拳匪所致者,始可索赔。 

二、索赔之款,计有三种一为各国赔款;二为各行及各西人赔款;三为华人曾经西人雇用者之赔款。 

三、所有失毁物产,应开列详细章程,以便索赔。 

四、索赔清单,须交呈其本国公使,如事关各国者,则交呈资格最深之公使。各公使既将交呈索赔清单验过,如一切悉按此次定章开列,即送交中国政府索赔,不再另列细单。 

五、各物理合索赔者,均须照实价开列。 

应赔之款,亦许给息。平民以五厘,商家则以七厘行息。 

息钱未付之前,不得以息生息。至被毁之物,能与以下所列第七款章程相同者,始可给息。息即自被毁之日起算。 

六、如各行各西人经带兵官饬令将其所属之货物供给军营 

以为保守之需者,则其所属之国或兵官必有字据承认,不向中国索赔。 

被毁物产,须有实证即按照其本国国律开单,交呈其所属之公使验明,并无可疑之处,始代向中国政府索赔。 

七、被毁之物,须将未乱前本有此物之实据,交呈其所属之公使照验。如该公使以为毫无疑窦,即能向中国政府索赔。 

失主所业何事,以及其平时进款若干,其所失之物亦可按之估价。 

八、应赔之款,俱照关平估出。 

九、无论何国何人,俱当按照以上所列各章开单,方能索赔。 

◇各国钦使照会全权大臣请旨惩办罪魁及昭雪被祸诸臣公 

文 

为照会事。照得在京肇乱行凶各事,昨经诸国全权大臣将专责较重,异常获咎之王大臣姓名陈述,并将各该犯照所得罪戾应如何严惩之处,逐一指明在案。贵王大臣于此节持论名通,诸国全权大臣均已聆悉,亦皆考查。是文即系以此事如何由诸国全权大臣核定,特为奉达。其日后由诸国大臣指定外省犯罪之员,不能援引此情偏袒辨驳。贵王大臣所拟庄亲王载勋令其自尽,诸国大臣照允。至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诸国大臣核定,均必应斩监候,如蒙上裁,似应即行加恩贷其一死,极轻当发新疆极边,永远处监禁,决不得再行递减。英年必当斩立决。刚毅亦当定以斩立决罪名,既系已死,其干系地步例应与生罹斩罪者同。赵舒翘应斩立决。至贵王大臣所称毓贤一犯必当斩立决,与诸国大臣意见相同。至董福祥一犯,日后如何定罪之处,贵王大臣所许各节,诸国大臣已经纪录存案;照诸国大臣主见,莫若从速先行夺其兵柄,则照许施行,岂不较易?李秉衡,徐桐均当定以斩立决罪名,既系已死,其干系地步应与生罹斩罪者同。徐承煜,启秀二犯,应均定以斩立决。颁发此次核定罪犯案由之上谕,诸国大臣皆以为应立即抄示。其处决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