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33部分

中华野史-第33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邑考闻得此言,大喜,乃受琴置于膝上,十指尖尖,拨动丝弦。 

自思君王无道,因在琴中寓音以谏之。其词曰明君作兮布德行仁,未闻忍心兮重敛烦刑。炮烙炽兮筋骨粉,虿盆惨兮肺腑惊。万民精血竟入酒海,四方膏脂尽悬肉林。 

机杼空兮鹿台财满,犁锄拆兮秬桥粟盈。我愿明君兮去谗逐淫,振顿纪纲今天下和平。 

妲己闻其曲音,奏纣王曰“伯邑考所操,专刺时君,诽谤王非。若不除却此子,必助西伯为乱。” 

伯邑考闻言,唾面詈曰“淫妒贱妇,蛊惑我王。我死青名不朽,但可惜成汤社稷矣。” 

欲以琴击妲己,妲己越席而避。纣王大怒,喝令斩之。 

妲己曰“妾闻圣人不食其子,西伯素称先知,可将伯邑考醢为肉酱,作羹送与西伯。西伯不食,必是先知圣人,斩而勿放。 

倘其不知而食,则亦常人而已,放之西归。” 

纣即令醢伯邑考。 

伯邑考骂不绝口,顷刻死于乱刀之下。后人钟伯敬有诗叹曰孤身抱忠义,万坦里探亲灾。 

末入羑里城,先登纣王阶。 

抛琴刺孽妇,顷刻怒心摧。 

可惜青年客,魂随动运灰。 

纣王乃令人赍肉羹入羑里城。时西伯囚系七年,杜门不出镇,日独演伏羲之卦。忽一日,有怪鸟鸣于庭前,西伯即演卦象,便知当损一子。顾谓从者曰“数日以来,心惊肉颤,吾惧长公子入朝告赎吾罪,必中苏妃之计。” 

从者对答未终,忽报王使至。西伯迎接入堂,使者呈肉酱曰“主上以侯伯无甚大过,拘于僻城数年,故特赐奇味,不日将复诏西归。” 

西伯接肉在手,心知是子之肉,又知是妲己试挟之谋,不得已,乃对使者尽啖其肉羹。使者辞回,以报纣王。纣曰“世谓西伯有先知之圣,子肉尚不知而啖之,何足为圣哉!” 

于是遂有释囚之意。 

话分两头,却说伯邑考从者直奔西岐,入见群臣,将伯邑考之事告知。举朝哀哭,或议出兵攻纣,迎还西伯者。散宜生曰“长公子多因不守父训,故得大祸。今主公厄数已满,只宜具表赎还,不可兴兵以生他变。” 

群臣曰“然则用何物可赎主罪?” 

宜生曰“吾闻商王荒废朝纲,酒色是务,可选精丽美人、良马、金宝等赂之。” 

乃求得有莘之美女,骊戎之文马,有戎氏之九驷,及奇怪之物,遣闳天赍入商。闳天领贡物直抵朝歌安歇,访得朝中政柄皆在费仲之手,乃以良马八匹、金宝二车、美女二名,先见费仲。费仲延入府中,闳天曰“吾主陷囚七年,国中政事尽废。今以微物敬献,愿司寇赞一美言,则西伯君臣感德不没。” 

费仲忻然受其金宝曰“大夫次日进上贡物,下官力当保奏。” 

闳天相辞出府。次日,即上表进贡物。 

纣王览罢,宣美人上殿。大悦,曰“只此美人足以释西伯矣。” 

遂遣使赦出姬昌。妲己谏为不可,费仲进曰,“姬昌虽有罪过,然已囚七年。西方百姓无主,若不释归,必然生变。” 

纣乃纳费仲之言,赦出西伯。西伯即日受诏出羑里,百姓鼓舞大悦,相送出城。西伯入朝谢罪,纣王曰“朕念卿为西方民主,颇闻德政。今赦尔前罪,赐尔白旄、黄钺,得专伐征。”曰“谮汝者,崇侯虎也。” 

姬昌又奏曰“臣请得以正平之国地方千里献之于王,愿王解炮烙、慰斗之刑。” 

纣从之。 

姬昌谢恩出朝。遂与闳天西归。后冯犹龙有诗云商德滋昏周德昌,脱囚羑里系兴亡。 

神龙独为样云起,灵凤多因瑞气翔。 

他日飞熊频入梦,此时文豹早亡商。 

戎衣不举传孙子,八百苍姬作肇光。 

西伯车驾回至岐州,群臣鼓舞而迎曰“今日复见父母孔迩矣。” 

西伯入朝,先谒宗庙,再受朝贺。诸子群臣问安已毕,右班一人奋然奏曰“臣观商辛失政,殄绝人伦。吾主无辜而受七年囚系,今日全归,何不举西歧之众,打入朝歌,与民除害?” 

众视之,乃将军辛甲也。 

西伯大惊曰“卿何妄发此言?商王乃君父也,孤实臣子也。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岂有君而可叛乎?” 

于是,诸侯以西伯能敬上恤下,遂率归西伯。 

西伯广行仁政,厚恤下民,使耕者什一而税,仁者世食其禄。画土为牢,刻木为吏,不动刑罚而民自劝。百姓有男不能婚,女不能嫁者,则出公钱而嫁娶之;有老而无子,幼而丧父者,皆给钱帛而赈恤之。由是,西方百姓家给人足,歌颂太平。 

又令辛甲率兵二百名,建高台深沼于都城,以观灾样。辛甲领命出朝,将要兴工,百姓争先去搬泥运木。西伯闻知,乃遣上大夫太颠以酒食亲赏百姓,劝其暂停休息,不须急就。百姓闻命,愈加用力,此台不日而成。即便凿为池沼,深至五尺。 

忽见枯骨一付,百姓将抛于沼外。西伯急止之。问“是何人骸骨?” 

军吏曰“远年枯骨,不知何方人氏。” 

西伯忙令埋之。军吏曰“此无主守,何必埋掩。” 

西伯勃然变色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今此枯骨,寡人即是其主,又安所非主乎?” 

遂命裹其骨葬之。天下闻之,皆曰“西伯恩泽及于枯骨,况于人乎?” 

于是,归者三十三国。 

话说百姓效力,不日沼圃皆成。周围七十里内,有麋鹿、鸿雁、鱼鳖、鸟兽在沼圃中。西伯大宴群臣于台上,又以金钱散赏百姓。百姓欢悦而指其台沼曰“此吾王之灵沼也。” 

后人钟伯敬有诗云沼凿深深圃僻开,经营不日万民来。 

要知商丧西周振,须察灵台与鹿台。 

西伯自葬枯骨,仁政驰于四方。时虞、芮二国百姓相争界上之田,积年不决。虞侯乃遗书与芮侯曰“我等有此疑狱,难以判决。当今西伯乃仁人君子,泽及枯骨,西方鳏寡孤独不致失所。若不朝西伯则不明决,敢约大驾相期西入。” 

芮侯得书快然,便与从者会虞侯人于崤山。至歧州界上,见农夫耕于陇上者,相让而遗其畔田。二候召而问之,农夫曰“西伯以仁让为教化,我等焉肯争畔?” 

二侯乃喷称羡,遂驱车马沿路遍察。但见耕者皆相让畔,行者皆相让路。及至都中,百姓往来者男则行左,女则行右。年至五十以上者肩不负重,手不提挚。二侯访问乡民,曰“此西伯之教化也。” 

虞、芮二侯乃自相告曰“我等不能躬率教化,使民积年争讼,诚乃小人。 

不若今都城以及山野皆有君子之风,我等既为小人,焉可轻践君子之庭乎?” 

即便抽身东回,相辞各归本国。虞侯以所争之地送还芮侯,芮侯不受,又送至虞。二国相推不已,遂让为闲田。天下闻之,咸曰“西伯教化,使人迁善而不自知,真圣人也。” 

相率而朝于歧者四十余国。时有彩风鸣于歧山,以昭仁政之瑞。后冯犹龙有诗云教化默融远国民,风行草动总归仁。 

朝鸣彩凤岐山下,灵瑞须昭大圣人。 

当时西伯日行仁政,民争归顺。纣王日行暴虐,民多背叛。 

时商都城中有民姓姜,名尚,字子牙,年过七十,家道寂寞。 

有经天纬地之才,排兵布阵之术。但时未遇,甘守清苦而不仕。 

及闻纣王恣行暴虐,浩然叹曰“吾闻君子不处乱邦,今商家殄灭人伦,焉可再居!” 

乃携家属徙居东海之滨,钓鱼为生。 

毕竟后来如何,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六回 姜尚避纣隐磻溪 子牙代武吉掩灾 



却说子牙之妻马氏见其老而不遇,终朝求去,道“姜子牙今七十以上,竟无显大,吾请与子诀别。” 
子牙曰“吾年八十位至封侯,尔且暂守目下之贫,富贵之乐终有在也。” 

马氏快快不悦。 

一日,垂钓海滨,马氏馈饷,子牙迎而受饷,恭敬如宾。 

子牙乃按竿垂钓,坐石矾而啖饭。马氏私视篮,并无片鳞。及以钓视之,则其钓不曲钩,但直针而已。乃怒曰“吾以子为时未遇,甘守贫穷,然不知子乃嗤嗤之士,何足怪其贫落?” 

子牙曰“何谓也?” 

马氏曰“丝不投饵,钓不曲钩,其鱼从何而得?子将穷困至死,又何尚望封侯乎?” 

子牙笑曰“吾丝不投饵,钓不曲钩,不钓鱼鳖,独钩王侯,此非妇人之见所能知也。” 

马氏曰“虽钓王侯,亦必曲钓而得,焉有直钓而能取者乎?” 

子牙又曰“吾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尔且归家,再过数年不遇明王而取富贵,誓不立于天地间。” 

马氏不对而归。 

子牙终日垂钓,只见民有扶老携幼担囊挈饷,纷纷西行,接踵不息。子牙怪而问之,行者曰“商王无道,苦虐生民。 

今闻西伯侯以仁政施于四方,鳏寡孤独各得其所,为其民者,老则衣帛食肉,幼则不饥不寒,四民乐业,草木沾春,所以吾等欲避商而西投也。” 

子牙闻言,浩然叹曰“西伯既善养老,吾盍西归乎?” 

遂收纶竿,挚妻孥,奔往歧州。 

至潼关下,但见老幼男女数千,悲号不得过关。子牙问其何故,众民曰“关主以我等为逃亡之民,不肯放开关。” 

子牙问“关主是谁?” 

众民曰“正主太子殷郊,副主乃国舅姜文焕也。” 

子牙遂直扣关门,求见关主。关主问曰“汝何方人氏?” 

子牙曰“小民乃商都之民姜尚也。” 

殷郊曰“求见为何?” 

尚曰“吾闻良禽择木而栖,良民择地而主。方今商王失德,苦虐百姓,民不堪命,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故民欲弃暴归仁,以求自活。今殿下以此等为逃躲之民,不肯开关,罪其去商。民死不足惜,然民亡财竭,国家岂能独安? 

且商王宠妲己,嬖费仲。姜皇后无罪见投,东侯伯因谏被醢。 

太子遭废,国舅被谪。此乃三纲殄绝,伦理乖违。公等名呼君父,实皆仇敌也。” 

太子默思不语,姜文焕不觉放声大哭曰“昏君实我杀父之仇,如何更为守关?” 

即令开关放其流民。又说殷郊曰“殿下有君父之义,不可弃职,吾愿西投求兵伐商。” 

殷郊曰“我母因妲己而死,梅伯因我而亡,我亦同母舅西投,借兵除此妖妇,以雪母恨。” 

子牙曰“二公皆商家臣子,岂可背叛? 

况当今未有明王出,公等必欲报父母之仇,不如暂守潼关,俟后有兵东伐,会兵助阵,生虏妲己,以雪前恨可也。” 

殷郊喜纳其言,欲留子牙。子牙辞曰“尚本细民,不足奉承左右。 

且商王闻知,必以殿下招亡纳叛,得罪反重。” 

殷郊然之,放子牙下关而去。 

却说子牙将至歧州,遥见二士蛾冠博带,状貌非常,端坐息于道旁树下。子牙进前长揖曰“二公何方人氏?” 

其士曰“吾等乃孤竹国君之二子伯夷、叔齐也。” 

子牙忙拜于道,曰“公子何以至此?” 

伯夷曰“吾弟兄因让国而出,欲投于商。 

商王失政,故处北海之滨,亡世三邱。今闻西伯发政施仁,尤善养老者,故徒步而来,拭目西方太乎?” 

子牙叹曰“得天下者,得其民,吾知商德丧矣!” 

遂相辞而别。夷、齐竟隐岐山之西,不在话下。 

且说子牙既人歧州,遍游都内山川,无一可栖之所。一日,游于城外,见樵夫,问曰“吾乃远方细民,渔钓为生。今闻西伯行仁,是故挈妻孥来投。路僻人生,不知何处可垂钓,敢烦指引,使渔樵皆在春风之下,有何不可?” 

樵者曰“此去西南五十里,有地名曰‘磻溪’,原从渭河而出。此处石室深邃,林下苍苍,兼有石室清幽,波涛汹涌,乃鱼鳞所聚之处。 

子欲钓鱼为生,非磻溪不能以为长久之计。” 

子牙谢曰“子试为我指引,何如?” 

樵者辞曰“吾有老母在堂,采樵为活,不能远出。今邻友亦是渔者,可令引子而行。” 

子牙曰“感承子厚意,愿乞姓名,以为他日相逢之志。” 

樵者曰“吾家住歧山之西,姓武,名吉是也。” 

子牙辞谢武吉,遂携妻子与渔者溯水而上,次日行至磻溪。果见石室清幽,波涛汹涌。浩然叹曰“不缘渔父引,岂得见波涛!” 

遂谢渔者,安居石室。 

却说磻溪上有大石,子牙终日立于石上,垂竿而钓。不觉三年之间,须眉皓白,并无贤士往来,独有樵牧之夫相为邻友。 

然子牙甘守清苦,以仁义之风化诸樵牧。磻溪前后村中民户皆服其化,亦有清高气象。独其妻马氏不乐贫困,一日又诘子牙曰“子言年至八十位已封侯,今日东迁,明日西徙,寂寞如故。年光屡换,如之奈何?” 

子牙慰曰“吾观西北有祥云瑞气,三年之后,必有明王来此。汝宜暂守清寒,富贵指日可得矣。” 

马氏郁郁不乐。 

一日出钓磻溪,见一樵者扣歌而至。近前视之,乃故人武吉也。姜尚曰“子何至此?” 

吉曰“吾乘间访亲于前村,因来谒子。” 

尚即收钓,延入茅,一煮鱼酌酒以叙故旧。姜尚熟视吉之相貌,惊曰“子何神彩俱散,昏黑障天庭,非伤他人,则为他人所伤。” 

武吉泣曰“吾死不足惜,但有老母无养,子有何术,幸为我图之。” 

尚笑曰“死生祸福皆系于数,固非人力所能迁改。然子倘有事变,即来磻溪,吾当与子谋议。”武吉辞谢而归。 

一日,采樵卖于城中,门吏拦索钱物。武吉曰“西伯之政,关隘城市俱察往来奸细,不收商贾之税,鱼梁水利与民共而不禁。今吾卖柴之夫,钱物仅足保身,尔敢背上而欺下乎?” 

门吏大怒,即欲欧吉。吉拔樵斧便打,这也是他合当有难,姜尚合当发迹。门吏措手不及,竟死于樵斧,伤下马绑。武吉来见西伯,西伯令其供招,武吉即具始末以上。西伯曰“噫,此吾教化未孚,以致奸吏欺压下民。本当赦尔归家,争奈人命为重。亦不治尔偿死,但囚系三年,以赎死罪。” 

卫士即押武古人于土牢。只见门无镇锢,不设监司,惟有木刻吏人而已。 

武吉怪问其故,卫士曰“西伯德教,不以(纙)絏坚狱以拘罪徒。但有顽民不遵教化,只画土为牢,刻木为吏。罪徒虽欲逃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