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615部分

中华野史-第615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辄上姚督书,劝其缓攻。事虽不行,然于故国之义,亦已尽矣。附舟人遥示书稿,署其函曰“叶六腐气”受而展之,滔滔万言,不可穷竭,其意气之盛,固与罗生同其壮哉! 



   
   
卷十 



○黄斌卿 
黄斌卿,字明辅,福建莆田人。其先以御倭功,世千户。 

父奢,死崇明之难,又晋世袭。崇祯末,为舟山参将。福王时,升九江总兵,改广西征蛮将军,未赴。唐王即位,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鲁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治兵舟山,王御门亲饯,郑鸿逵解玉带以赠,敕书曰“一统未全,即朕不孝;三吴未复,即卿不忠。”斌卿乞周崔芝自副,至舟山,益募丁壮,营田。故臣遗民南来者,皆护导入闽。凡北方出兵,及吴中有建议,辄先奏消息,一时倚斌卿为重镇。然性贪墙,而崔芝慷慨得士,由是二帅不合。崔芝去,别领水师。 

是年八月,斌卿败于崇明,以周瑞救还军,夺伯爵。会定西侯张名振,自钱塘归石浦,斌卿与昏,为通表福州。及名振奉鲁王如舟山,不纳。既又诱击定海总兵王鸣谦,并其众。张国柱因是藉言为鸣谦复仇,攻舟山,大战三日夜,斌卿不胜。 

名振裨将阮进,以四舟冲国柱,乘涛举炮,所向糜碎,国柱大败以身免。斌卿得其楼船,军益振。 

阮进者,故海中小盗,名振拔领水营。斌卿计间进,取战艘数十,军资数万,脱归闽海,名振以故望斌卿。鲁王次长垣,封进荡胡伯,与名振并列五等。进亦薄斌卿暗大义,复与名振 

合,松江吴胜兆谋归,以蜡书请援岛上,斌卿犹豫未决。时斌卿已晋威鲁侯,其肃鲁伯印故在,名振议即用封胜兆,率舟师抵崇明为援。值海啸,踉跄归。胜兆事泄,及陈子龙等皆死,远近失望。其冬,宁波诸生华夏,使人走舟山,约内应,斌卿不时发,事又泄。岛师泊桃花渡,闻宁城举炮,遽退。夏等被杀,收及亲党,甬人皆咎斌卿。 

斌卿故无攻取图,徒以嗜利诺夏约。既返,悔其一出,愈急计保聚。配民年十五以上皆为乡兵;男子死妻不得守制,田即入官;六十无子,收其产,别给口食;内地大户,不敢渡海,尽籍其田为官田。合计舟山之田,二属官,一属民,并欲收其一如土司法,为不侵不叛之岛民。而已喜戕贼气类,内无亲信。 

初年,杀荆本彻,是年,贺君尧来自温州,利其赀使盗杀之中途。名振丧师归,每事侮之,又失欢于平西将军王朝先。名振去屯南田,朝先屯鹿颈,两人皆恨斌卿,以孥帑在舟山,未得间。 

戊子秋,鲁王自沙埕还泊健跳,令阮进以百艘叩舟山,告乏食。斌卿不应,亦不使人诣健跳,于是名振、进,朝先上疏,合军讨舟山。斌卿累败,求救于安昌王恭枭及大学士张肯堂,上表谢罪。又谋和诸营,曰“彼此王臣,无妄动。”九月二十四日,会于海上,各敛兵待命。斌卿部将陆伟、朱玖,背约出洋。进谓斌卿遁去,遂纵兵大掠,斫斌卿,投之海中,二女皆死。王始移跸舟山,赏名振等有差。 

○周崔芝 

周崔芝,字九元,福清榕潭人。少年读书不成,去为盗于 

海,尝往来日本,以善射名,与撒斯玛王结为父子。日本三十六岛各有王,如诸侯,其国主曰京王,在东京,而大将军主国权。撒斯玛雄诸岛,首尾大将军。崔芝既熟日本,故在海中,无不如意。微行至家,为有司迹捕,系狱三年,贿吏得解,变姓名为盗如故。 

久之,就抚,授黄华关把总,稽察商舶。乙酉秋,以水军都督副黄斌卿,屯舟山。其冬,即遣入人撒斯玛,诉中国丧乱,愿假一旅,以齐之存卫,奏之存楚,故事望之,将军许诺。约明年四月,发兵三万,一切战舰军资器械,自取其国之余财。 

自长崎岛至东京三千余里,驰道桥梁,驿递公馆,重为修葺,以待中国使臣之至。崔芝大喜,益备珠玑玩好物,遣参谋林籥舞为使,期以四月十一日东行。 

籥舞将解维,斌卿止之曰“大司马余煌书来,此吴三桂乞师之续也。”崔芝怒而入闽,斌卿秦崔芝多盗火器舟楫南来,有诏趣还舟山,归斌卿军实,诸镇皆不平。会张肯堂复荐崔芝善用海,有兵千人,船五十余号,乞隶臣麾下自效。乃如崔芝平海将军,分统水师,以赵玉成、朱永祐监其军。 

大清兵入福州,郑芝龙将降,崔芝泣谏曰“崔芝海隅亡命耳,无所轻重。所惜明公二十年威望,一朝堕地,为天下笑。 

请得先死公前,不忍见公之有此也。”抽刀欲自刎,芝龙起而夺之。 

丙戌正月,鲁王次长垣,崔芝以兵来会,封平鲁伯,复镇东海口二城。以籥舞及总兵赵牧守海口。四月,海口陷,籥舞牧死之。崔芝退保火烧岙,更遣义子林皋,从安昌王恭枭,如日本乞师。秋,从鲁王攻福州,张名振、阮进等已破黄斌卿,迎鲁王居舟山。崔芝亦引而北,与周瑞率楼船三百艘,分屯温州之三盘。二将不协,王命杭人吴明中往解之。明中返,益构 

隙,瑞遂南依郑彩、崔芝去北依进。崔芝,进怨瑞,乃会名振击破彩于沙埕。舟山既陷,诸从鲁王者多溃散,崔芝不知所终。 

○张名振 

张名振,字侯服,□□□□人。崇祯末,为石浦游击。从鲁王战钱塘,加富平将军,命率兵规取海宁。不进,竟归石浦。 

因黄斌卿拜表福州,加捧日将军。后以舟师扈王,投斌卿,不纳,乃更与斌卿有隙。王南入闽,次中左所,名振留舟山。丁亥正月,自舟山引兵朝王于长垣,封定西侯。大学士熊汝霖等以舟山指崇明,当金焦北门之管,非名振不可,趣还旧镇,再出兵援松江。值海啸,亡失楼船。翰林张煌言,御史冯京第,间道得脱,斌卿因其败,侵侮之,名振去,移军南田。会郑彩杀熊汝霖、郑遵谦,闽地尽陷,名振与阮进共迎王至南田,寻复健跳所居王。 

大清兵围健跳,进率楼船数百至,金鼓动天,大军解去。 

九月,名振、进及鹿颈屯将王朝先,会师同讨斌卿,沈之海中。 

斌卿据舟山凡五年,自以福州所授,不禀奉王约束。既与名振为儿女婚,更怀虞诈,故及于难。 

朝先故土司,尝受调立功塞上,后从王之仁出海,斌卿留之麾下,失职郁郁,自请南询地。至奉化之鹿颈,聚兵得数千人,请命健跳,封平西伯。 

斌卿喜收海盗,资其剽掠。有王大振者,善掠,获番舶数万金以馈斌卿,未餍,逃匿朝先营,用危言悚朝先,其谋始合。 

名振等于是合疏,奉鲁王居舟山。寻周崔芝前议,复乞师日本。 

遣澄波将军阮美,载普陀山寺慈圣李太后所赐藏经为质,卒不 

定约。 

郑彩与朱成功争中左所,大败,泊沙埕,具表舟山请援。 

名振以彩杀汝霖,遵谦,罪大,且欲结欢成功,遂击破彩之余兵。庚寅,名振袭杀朝先。初破斌卿,阮进收其水师,朝先收其步卒,独名振无所得。及伐郑彩,朝先不会,至是,名振由南田猝至舟山,值朝先散兵居民舍,不及集,手格杀十余人而死。 

秋,大清兵攻舟山,松江张天禄出漴阙,金华马进宝出海门,陈锦出定海。名振南御进宝,使张煌言等断北洋,当天禄。 

北军势盛,名振度不支,乃与煌言及英义伯阮骏,扈鲁王发舟山,舟泊道头。阮进诣海门求和,北军欲诱之,进以数舟脱归。 

值大帅金砺之舟,火球投砺,风反转击,进创甚投水,大兵刺取之。进骁捷称飞将,舟山所恃惟进,进死,城遂陷。大学士张肯堂,礼部尚书吴锺峦等皆殉。名振以先出,得免,如朱成功营。成功居王金门,名振别屯嵓头。 

郑芝龙之北也,遗书戒成功曰“众不可散,城不可攻。 

南有许龙,北有名振,汝必图之。”及名振至,成功不为礼。 

袒背见“赤心报国”四字,深入肤寸,乃呼老将军,下拜,与兵二万,承制诸军,期以收复南京。 

壬辰九月率大 宗过舟山,逼金堂,获逃卒金许彦,斩之。 

祭死事者,将吏皆哭。进屯崇明沙,破镇江,登金山,题诗而还。癸已,成功以谗撤名振还厦门,因煌言及宁靖王和解,益兵,刻期北伐。抵洋山,飓风失亡,勋镇多溃归福宁,名振一军独全。冬,再驻平沙,崇明步骑万余,乘冻涉平洋,名振欲避其锋。煌言曰“此用步地,急击勿失。”旦,王善长、姚志卓以数百人冲其左,煌言统裨将以数百人冲其右,鸟铳火器犯其中,塘如矢,左右皆深沟,骑不可退,北师大败,免者止 

一骑。江东响震,成功终忌浙人,以事执善长,杀之。 

甲午春,名振再入镇江,观兵仪真,留壁六日。五月,逼吴淞关,获级四百,战艘三百七十,告捷于金门。乙未秋,成功取舟山。十二月廿八日,名振卒于军,或云“成功■” 

先是,舟山之陷,名振母兄妻奉其父主俱赴火死。比复舟山,名振缟素入城,求母尸行恸。既遇毒,遗语煌言曰“吾于君母恩俱未报,若母尸不获,毋收吾骇。”起坐击床而卒,军中怜之。自是浙中建义者皆尽,惟煌言以文士科得免。东海由是不直郑氏。 

论曰“浙海之事,以舟山为终始。崔芝之乞师日本,名振之三抵金焦,皆所以存舟山也。古之思保江南者,必北守淮,西守襄;都成都者,必趋祁山,争长安;况区区悬岛如舟山哉!崔芝泣阻芝龙,最有奇气,惜不得尺寸之柄,肝胆无所用。 

名振扑斌卿,歼郑彩,掩朝先,或以为趋利转圜,挟诈背本。 

然事鲁王始终一节,出入环卫,夷脸无贰。比于郦寄之卖友,义存君亲,非阿论也。 



   
   
卷十一 



○郑芝龙 
郑芝龙,字飞黄,福建南安人。父绍祖,为泉州库吏。库接太守官舍,芝龙十岁时,戏投石子,中知府蔡善继额。捕治,见姿容丽秀,笑曰“孺子贵而封”释之。不数年,流入海岛颜振泉党中为盗,颇桀黠。振泉死,代领其众,屡抗官军。会闽洊饥,芝龙截商民船,多得米粟,求食者竞往投,贼众至数万。天启七年六月,遂犯铜山,人中左所。然芝龙故与他盗异,常念求抚。所过戢麾下,禁侵掠。放还所获军将。每战胜,追奔,辄止兵。 

崇祯元年九月,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时方征天下兵,聚辽东,不能讨芝龙,用抚羁縻之。芝龙复入海物奇珍,赂中贵人及福省达官,多为之言,授游击将军。流寇起,中原多事。而刘香、李魁奇等弄兵,横海外,芝龙始皆与深好,既假朝命讨之,俱授首。芝龙兵益盛,独有南海之利。商舶出入诸国者,得芝龙符令,乃行,八闽群不逞归之。后又承诏讨红夷,累功升总兵,由是起降将如小诸侯,权倾督抚矣。 

松江兵败,大学士蒋德璟言于朝,欲令芝龙以海师援辽。 

有言其人庸鄙不可遇大敌而芝龙亦恋闽惮行,复辇金京师,议遂寝。 

芝龙有弟三人芝虎、鸿逵、芝豹。芝虎勇,前与刘香博战死。而鸿逵亦积劳得总兵。福王嗣位,宿将皆例封,芝龙为南安伯,鸿逵为靖鲁伯。鸿逵会师京口,明年,奉唐王聿键奔福州,卒立唐王。以乙酉七月为隆武元年,谕翊戴功、晋南安伯为平鲁侯,靖鲁伯为靖鲁侯,封芝豹为澄济伯。未几,复晋平鲁侯为平国公,靖鲁侯为定国公,并掌戎事。而封芝龙子森为忠孝伯,赐姓名朱成成。又有永胜功伯彩,彩弟联,郑芝龙支族。 

芝龙距泉州五十里筑城安平镇,置第,海稍直通卧内,积财宝甲兵,充实其中,人物丽盛,专务丰殖。至是,开府福州,坐见九卿,人不揖,出不送。尝与大学士黄道周争班,嗾诸生劾道周。又逐左都御史何楷,使盗道截其耳,朝士噤喑。唐王为坛,拜彩、鸿逵分道发兵,芝龙辄辞无饷,行数里罢。蒋德璟告病去,道周竟死徽州。杨廷麟、万元吉等屡表请驾幸赣,卒制于芝龙,不得出。 

丙戌七月,王师下浙江,芝龙密遣使请降,尽撤守关兵。 

师度仙霞,芝龙弃唐王,保安平,唐王陷于汀州。九月,师入泉州,芝龙特撤兵功,意得厚赏,复犹豫虑以立王为罪,乃自安平引兵逃入海。 

贝勒令芝龙所亲持书招之,略曰“所以重将军,为能立唐潘也。若不辅立,吾安用将军哉?人臣事主,苟有可为,必竭其力;力尽不胜天,则投明而事,乘时建功,此豪杰事。今两粤未平,令铸闽广总督印以待,吾欲见将军者,欲商地方人才故也。”芝龙得书,大喜,决降。临行,成功力谏,不听。 

安昌王恭枭、吏部尚书张肯堂、侍郎朱永佑、忠威伯贺君尧、 

武康将军顾乃德,具言不可,平海将军周崔芝泣诉芝龙曰“诚惜明公二十年威望,一朝堕地。”贝勒接芝龙,大饮三日, 

极欢,忽夜半拔营,挟与北去。芝龙哀请子弟不肖,在海上恐为患。贝勒曰“此与尔无与,亦非吾所虑也。” 

芝龙已入朝,芝豹奉母居安平。而成功遂起兵鼓浪屿,郑彩亦扼厦门,鸿逵会攻泉州,闽海震动。大清顺治九年,成功进围漳州。芝龙恐祸及,阴遣亲信回闽,劝成功就抚。朝廷冀招成功,封芝龙同安侯。已知成功果无意降,遂下同安侯高墙。 

及已亥,成功围南京,败归。辛丑冬,斩芝龙。 

○郑成功上 

朱成功,本姓郑氏,名森,字大木,平国公芝龙子也。其母日本女,天启七年,生于日本。幼读书,为南安诸生。福王时,入国子监,师礼钱谦益。唐王立,召见,奇其状貌,赐国姓及今名,封忠孝伯。贝勒入闽,芝龙谕成功降,成功不从,曰“父教子忠,未闻以贰。”比行,又欲与俱见贝勒,叔父定国公鸿逵阴令逸去,得免。遂谋举兵。时诸郑溃散,咸集厦门中左所,而成功部旅单弱,乃往南粤召募。其冬,永胜伯彩至舟山,迎鲁王次中左。两广督抚大臣,奉桂王嗣位肇庆。 

大清顺治四年,成功自南粤回。会故臣将吏设高皇帝位,矢盟恢复,以故受唐王封,赐姓。仍尊隆武年号,自称招讨大将军罪臣。以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张进为亲丁镇;余宽、郭新为左右镇,移军鼓浪岛训练。成功年少,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