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618部分

中华野史-第618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败。 

六月,黄芳度据漳归朝。锦自海澄移军万松关,芳度剃发守陴,使弟芳泰入广告急。赖升守平和为之声援,岛人攻漳城不克。后镇万宏中炮死。何祐自潮州攻平和,赖升降,漳属皆复为台湾。芳度孤守漳城。 

是岁,番舶互市于思明。先是中左所为诸洋利薮,岛破,夷舶不至。甲寅,郑氏复岛,英圭黎万、暹罗、安南诸国,皆献方物互市,中左烟火市里,几复其旧。 

康熙十五年丙辰,大清兵入福州,耿精思出降。王师进克泉州,黄芳度以漳州后来会。刘国轩复来争泉州,攻围两月不下。芳度遣兵复平和,屡攻黄瑞镳于漳平,不克。七月,将军喇哈达师次漳平,瑞镳无援,始出降。喇哈达间道永安,援泉州,湖头李光地练乡兵自守,为乡导。巡抚吴兴祚自仙游复永春,提督杨捷自兴化下惠安。林贤、黄镐、陈子威以舟师出闽安镇,克期救泉州,国轩水陆布御,恐分兵力薄,乃引退,趋长泰,诸县皆弃还。林贤等进复定海,岛将章元勋战死,萧琛退泊海山。锦召琛还,斩以徇。遣左镇陈谅、后镇陈起明、督朱天贵等御林贤。 

九月,大清师败刘国轩于漳州之溪西。国轩自泉退师,堕同安城,进兵溪西。满汉尽锐迎战,至午,国轩步卒饥乏,铁骑横冲,首尾不相顾,遂弃长泰,出江东,扼守三叉河玉洲水 

头镇门。王师军垒相望,督造江东桥。 

冬十月,督抚遣漳州进士张雄如思明议和。时漳泉郡县皆复,独海澄未下,度岛人必争,难猝攻。乃为公书以生民涂炭,劝令息兵归台湾,如先王时。雄还,又遣泉绅黄志美人议约,必得海澄,始可成好,锦不听。 

康熙十六年丁已春,大清师攻救海澄,锦复破之,遂围泉州。锦下伪教叙诸将功,以中提督刘国轩为武平伯,征远将军,后提督吴淑为平远伯、宁北将军,左虎卫何祐为左武卫,前虎卫林升为右武卫,右虎卫江胜为左虎卫,俱授左都督。余镇营各加级有差。 

某月,大清师克复海澄,击破郑锦兵于泉州,锦撒兵还思明,闽地悉定。十二月,诏复迁各省沿海人民于内地,置戍,禁出入。甲寅之乱,闽省迁民悉还故地,至是闽平,复议迁界。 

康亲王疏称迁界累民,请罢之,已报可。后岛人就掠内地,督抚提镇请仍从顺治十八年例迁,值破海澄,围泉州,事暂停。 

及泉围解,遂行迁界之令,益不聊生。唯广东尚王力请不迁,得已。 

康熙十八年已未,春正月,诏筑沿边界寨,自福宁及诏安,率一二十里置寨。量地险要,截内外,滨海数十里,无复人烟。 

二月,郑锦复取海澄,以张廷辉知县事,刘国轩使吴淑率诸军据果塘寨。廿九日,大军败于定海,是日旦,朱天贵、陈谅自海坛乘南风进泊定海,北舟大小百余艘,由五虎门衔尾而进。天贵与陈启明率熕船先澄,启明船遭风失舵,还泊海山。 

三月,郑锦旌思明义输寡妇辛氏。两岛地狭,数战征输繁重,丁已之役,州民人月输米一斗,至是,月输米三斗,不堪命。中提督刘国轩辞月俸,自饷辖兵三月。吴淑、何祐等皆效之。水师五镇蔡仲琱守惠安,驾小舸逃入泉州,投巡抚吴兴祚, 

降。漳州守备吕韬降于台湾。鞱守江东桥,败归。刘国轩进军海澄,阴以漳郡通款事泄,羁候,将入省待理。鞱遣人要英毅镇林彪请援,行至同安界,彪伏兵取之以归,以为折冲左镇,移其家入台湾。 

初,蔡寅诡称三太子,起兵,耿逆故将纪朝佐、同安武生郑奇勋,从之。后同归台湾。未几寅死,二人请再举,入山召募,为大军所困,不能出,诣总督姚启圣降。郑氏南北汛防,多以缺船饷为辞,征调不至。于是上及普陀,下及广东,平海大蓬,皆遣官监纪,归卤获妇女宁民。 

夏四月,郑氏以长子克{臧土}居守台湾,总制陈永华言“克{臧土}长成,莅事明达,请循君行则守之典,立为监国。” 

锦从之。时年十六,伪号监国世孙。 

六月,以屯田道郑时英监理盐法,驻东石。大清师筑灵水寨以逼东石,右武卫杨忠率兵趋浔尾南北场掘盐,口贪利,舍舟开至深沪。阅两日夜,泉州大军侵晨骤击,忠殊死御,不敌,中炮没于海。 

秋七月,郑氏筑浔尾寨。溽尾在同安,咫尺直厦门,高崎。 

癸卯之役,大清师从此过岛,刘国轩请筑寨其地,一夜成之。 

同安出兵争,不得,筑石城一,土城一,复筑两洲城。 

八月水师提督万正色至福州。初,施琅督水师,琅征入京,官亦裁。丁已冬,以海澄公黄芳世兼水师提督,及湾腰树战败,病死。督抚请琅复任,朝廷不许。擢镇江将军伯王之鼎,以尝任漳浦知闽事也。之鼎入闽,屡疏不谙水战,更授四川提督,以正色代之。正色泉州晋江人,顶投诚衔紥,累升岳州总兵。 

及湖南平,乃有是命。 

初漳浦江机与杨一豹结,约聚兵江石,耿精忠以为左军都督。耿败,置垒江西浙闽交界。据深险,时出酷掠。江西制府 

董卫国屡遣兵讨之,不克。走款台湾,授征夷将军。机跛,号江拐子。浙江制府李之芳,悬重募解散其党。机引余众奔闽中建宁,城守刘起龙御之,阵伤而死。 

九日,大军取东石塞。丁已春,郑氏使右武卫林升守东石。 

明年,移升攻海澄,以杨忠代之。及大军设兵防界,又欲筑灵水寨,忠惧兵单难守,请檄升回汛。忠死,升复出征。以施廷、陈申守之,才余疲卒二百,精锐皆挑以行。有降人入泉,言东石空虚可取状。发满步数千,以廿六日平明填濠,四面环攻,廷被创,申力战死,遂夺东石。增筑三寨。 

于是郑氏失险,议守思明。调州中乡兵团练,州经残破,新复,入籍甫千许,以康熊、吴桂统之。桂北人,归郑为亢宿营,故守同安思明。丁已之役,桂独敛兵完,岛授建威中镇。 

以姻亲陈恺叛,引嫌辞兵,归其子箕宿营吴天禄。至是,复起授协理五军,与总监营康熊分督州兵。 

北人畏刘国轩如虎,两军相持,阅岁,互杀伤。大军十万,国轩才万人,营垒咫尺,指挥自如。国轩以果堂地要,夜,于其后版尾加筑一寨。督抚提镇将军率满汉数万争之,国轩、吴淑以二千人依寨进,且战且守,害章京巴石免等。十一月,台湾后提督平远伯吴淑卒于营。淑前战创甚,版尾新筑,诸卫镇畏不敢守,淑毅然请自守之。大军筑垒环攻,炮日夜不绝。淑神气自若。会霖雨墙坏,淑挥左右使避,自据胡床寝,竟压死。 

尸至思明,锦亲临哭,尽哀。以其子天驷为建威石镇,统其兵。 

是年,诏封贺兰国王,请夹板船图思明。初,江毛失台湾,常思恢复。癸卯间,李率泰使人招抚红毛,许以先平两岛,后取台湾归之。红毛喜,自备舟仗粮肉助战,且请于厦门互市。 

率泰为后防,不许,第令数年一贡。至是,总督姚启圣请如癸卯借红毛合攻事例,报可。乃遣知府刘仔,偕通事林奇逢、黄 

镛等,往封贺兰,并请夹板船会攻。 

十二月,郑氏遣右武卫林升督舟师出思明。时福州造战舰四百余艘,会江浙舡各一百,潮州碣石船一百,克期大举。郑氏悉发官私及洋艘炮船,以升为总督,江胜、朱天贵为副总督,配兵北上。 

先是,耿精忠之变,漳南道陈启泰密启陈耿阴事于范承谟。 

后耿搜得书,启泰惧祸,杀其家属十余人而自缢。郑氏入漳,葬之。丁已,大军复漳,启泰子汝器将入城负骸回京,为东石守将年获,羁台湾,赎以万金,乃始得归。郑氏之贪利失大体,多类此。 

辛酉壬戌,总督启圣巡抚兴祚,会提督琅正色攻克厦门中左所。郑锦退守台湾,复进兵攻之,锦卒。癸亥,锦子克塽奉表,以台湾降。 

前四日,宁靖王术桂谓宫眷曰“此地已破,更无他往,吾以身殉,若等可自为计。”夫人袁氏、王氏及侍姬三,皆对曰“愿从死,请予尺帛。”冠笄先缢,王具含殓,明日,五棺出葬于郡南山,校隶扶榇至,王翼善冠,衣■,腰王系绥,以宁靖王实持付克塽,拜辞天地祖宗。郡人士无幼老皆入拜,王答拜。乃登帛自绝,面无变容。 

诸宗室随克塽内迁。诏存先代后,给屯田种牛,占籍河南。 

鲁王世子得许州。术桂无子,继益王后宗位于俨鉁,年七岁,屯 巳县。术桂死年六十有六,与元妃罗氏,合葬竹沪。 

○郑鸿逵 

郑鸿逵字高仪,芝龙亲弟。以崇祯三年武举,隶天津巡抚 

郑宗周,为坐营。转属都督孙应龙,登州反,应龙失机,从系天津狱。已辨释,隶大同巡抚张拱廷麾下,用兄芝龙平红夷功,得锦衣卫,掌印千户。复与计偕,十四年庚辰,成进士。故事,勋卫射策武甲科加三级,进都指挥使。十六年,授副总兵,设南赣兵三千,以鸿逵统之。十七年正月,前兵科都给事中曾应麟荐鸿逵缓急可用,诏益南赣兵二千,配鸿逵镇守。 

福王嗣位南都,檄守采石,以左军都督领水师挂镇海将军印,封靖鲁伯。邂逅唐王聿键京口,心相善。及南都败,退走,又遇王钱塘江干,泰之入闽。以王贤明可继大业,遂与兄芝龙及巡抚张肯堂等,戴王建号。爵鸿逵侯,寻晋定国公。 

时八闽由郑氏,鸿逵不以家势陵耀同列。然性雅懦,不能与芝龙立同异。唐王筑坛,具殊礼,命与永胜伯彩督师,分道出关,竟不进。芝龙亦不发饷,乃黜鸿逵爵。彩数败退,又好掠,时议多罪彩,颇恕鸿逵。大军度仙霞,芝龙竟卖关,且招子成功同北行,鸿逵阴逸之。成功建义,鸿逵有力焉。 

大清顺治四年八月,会成功攻泉州,已引兵西据揭阳。明年,还厦门。会马得功袭破厦门,鸿逵军适至,得功不得退,以好语来说鸿逵,因纵之。居二日,成功自平海还,按失岛罪,斩守将叔芝埂:桢永⑿唬司影咨常换恰Vチ┦β旁⑹椋谷俺晒槌裾呒沂艏馈:桢痈匆浴把⊥讼校抻肴耸拢笾兑饧幔爸抟妗!蔽怠:桢佑凶慵玻拊巴ぃ只荆咭鞫惹敷献杂椤1辏醋尤肴荩鸾グ咨常桢右崎浇鹈拧C髂耆率眨∩酰洌晁氖濉W右嗦∥浯托铡J背瞥晒眨」眨捞ㄍ濉Vス‘子省英,为伪天兴尹。 




第一章   皇明奇事述 
作者明·王世贞 

      
    
叙 



余既有《异典》、《盛事》二述矣。异典者,遘之自人主者也;盛事者,遘之自天者也。盛事之遘,无非美已;异典之遘,美居十九,疵亦居一。已,乃复有遘之自天而不可言盛,遘之自人而不可言典。或人与事之巧相符者,或绝相悖者,为其稍奇而不忍遗之,别录成卷,以备虞初春明之一采,故不敢称稗史也。 

   
   
卷一 



○再登大位 
英宗以正统己巳北狩,居塞外者一年,还称太上皇。居深宫者七年,以丁丑复辟,复称皇帝者八年。凡再即大位,再纪元,一称太上皇。崇卑显晦更递尝之,千古所无。 

○再立东宫 

宪宗以正统己巳册为皇太子,景泰壬申降封沂王,天顺壬午复册为皇太子。凡再锡名,三膺册,一为亲王,再正青宫,近代所无。 

○鲁府二事 

鲁荒王,太祖第十子,生一岁而王,王二十年而卒。以卒之岁生一子,曰靖玉,有贤名,在位六十四年,寿七十九。嘉靖末,郡王见在十余位,将军以下至中尉及未名者四百余位,王女亦数百人,此一奇也。荒王聪敏好学,蚕卒。高帝以其好内服丹,而谥之荒。最后端王名丽,丹书其淫虐之状闻天下,而谥之端,此亦奇也。 

○国封相同 

三吴王高帝初封时已与张士诚同;至洪武初,复封周定王;建文初,复封允通。 

两徐王洪武初,赠太后父马公;建文初,封允熙。 

两汉王洪武中,肃庄王初封;永乐初,封高煦。 

两赵王洪武初,封杞,薨;永乐初,封简王。 

两衡王建文初,封允坚;成化中,封恭王。 

两荣王景泰中,德庄王初封;成化中,封庄王。 

两卫王洪武中,辽简王初封;洪熙封恭王。 

两高唐王一德府厚尔,一衡府厚英。 

两汝南王俱周府,一削爵有敦,一子兆。 

两枣阳王一襄府初钅正,一代府成钅子。 

两宁阳王一衡府载序,一正德赠张懋。 

两东瓯王一鲁府当Г,一国初赠汤和。 

两宁河王一晋府美,一国初赠邓愈。 

两齐东王一汉府瞻坪,一衡府厚炳。 

两昌乐王一汉府瞻辛,一衡府载皇。 

两德平王一沈府胤庭,一徽府载栗。 

○封爵相同 

两信国公吴元年徐达,洪武汤和。 

三定远侯洪武王弼,天顺石彪,嘉靖邓继坤。 

两怀远侯洪武曹兴,嘉靖常玄振。 

两保定侯永乐孟善,天顺梁缶。 

两安平侯永乐李远,嘉靖方锐。 

两武清侯景泰石亨,万历李伟。 

两新建伯永乐李玉,嘉靖王守仁。 

两忠勤伯洪武汪广洋,洪熙李贤。 

两顺义伯洪熙元年金顺,成化二年罗秉忠。 

两安平伯李远子安,方锐子承裕。 

两惠安伯永乐金玉,宣德张升。 

两武清伯景泰石亨,隆庆李伟。 

两宁远伯景泰任礼,万历李成梁。 

两黔国公为沐晟、吴复,一封一赠。 

两颍国公为傅友德、杨洪,一封一赠。 

两凉国公为蓝玉、吴瑾、一封一赠。 

两昌国公为张峦及峦子鹤龄,一封一赠。 

○赠爵相同 

三泾国公永乐陈亨,天顺陈瀛,正德周能。 

两郧国公洪武廖永安,正统张信。 

两蕲国公洪武康茂才、康铎父子各以功赠。 

两蔡国公洪武张德胜,永乐徐忠。 

两滕国公洪武顾时,永乐孟善。 

两沂国公洪武金朝兴,永乐袁容。 

两漳国公永乐王聪,正统郑亨。 

两安国公天顺孙忠,万历李伟。 

两荣国公永乐姚广孝及张玉初赠。 

三高阳侯俱洪武,李信、李志高、李继先赠,同姓尤奇。 

两东海侯俱洪武,徐公辅、陈文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