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638部分

中华野史-第638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状元谪任 

状元授官以后谪为他官者罗伦、舒芬俱自修撰谪市舶司副提举,吕冉自修撰谪解州判官,张自左庶子谪工部员外郎,俱以言事;陈谨自修撰谪广州府推官,以公误;范应期以修撰谪南京太理寺评事,以被论。 

○进士径授编检 

洪武十八年乙丑,授进士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建文庚辰,进士吴溥、杨荣、杨溥俱为编修。盖官制未定也。若正统己未,进士钱溥教内使,径授检讨。正德三年,径授二甲第一人焦黄中、三甲第一人胡缵宗为检讨。盖中人瑾变乱成法,且俗私其门客及乡人故也。 

○首甲不授翰林 

洪武四年初开科,状元吴伯宗授礼部员外郎,第二、第三人郭、吴公达俱吏部主事,而会元俞友仁中三甲,为县丞。盖官制未定也。丁丑,状元陈安阝、第三人刘锷戍谪,补鸿胪寺司宾署丞,尹昌隆授礼部主事。以人言考官私南人故也。嘉靖壬辰,第二人孔天胤授陕西按察佥事,以王亲故也。 

○给事御史互改 

洪武中,给事中宋善、万徵、彭通、王惟言、王渐,改监察御史;李广以御史改工科给事中兼齐王府录事。若永乐江西道御史汪俊民改刑科给事中,山东道御史文郁改工科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罗亨信、工科给事中周岐、正统给事中朱良暹、李运,俱改监察御史。又,给事中金达、王庾暂改御史募兵;正德兵科都给事中王翊、刑科给事中张礻龠、工科都给事中段豸,俱改御史查盘。凡五六见。若王肃敏廷相以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降亳州判官,升高淳知县,入为监察御史;迩来徐贞明以给事中谪按察照磨,升推官、兵部主事、尚宝司丞,再以尚宝卿兼御史,治水利。尤异。 

○布衣总裁国史 

永乐诏重修高庙《实录》,布衣陈济与学士解缙等为总裁,而礼部尚书李至刚及讲读以下仅为纂修官。 

○布衣考试 

洪武四年京畿试,前元贡士鲍恂与学士宋濂等同为考试官。 

○三布衣优礼 

国朝优礼处士与处士所以自处者,毋过于陈静诚遇、吴康斋与弼、武学士周文而已。陈在高帝初应聘,与参帷幄大计,再授翰林院学士,辞;授礼部侍郎、尚书,以至尚书、左丞,又辞,竟以处士卒,遣中官谕祭,官为赙葬。有子枋,以遇故特擢,累官至尚书。武在文庙初,以藩邸讲读之旧,驿召至京,赐袭衣、银带、鞍马,以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固辞,听以学士致仕,赐敕及白金文币酒饣气,驰驿归。吴在英庙时,遣行人赍敕及金币驿召引见,授左春坊左谕德,赐宴文华殿,内阁学士李贤侍,再赐金币羊酒,三辞,俱温音慰留。最后赐敕及银币,给月米,遣行人护归。其初聘敕曰“朕承祖宗求贤图治,亦有年矣。永惟劳于求贤,然后成无为之治;乐于忘势,乃能致难进之贤。闻尔与弼,潜心经史,博洽古今,蕴经国之远猷,抱致君之宏略。尔乃嘉Т丘园,不求闻达。朕眷怀高谊,思访高贤,渴望来仪,以资启沃。今特遣行人曹隆往诣所居,征尔赴阙,仍赐礼币,以表至怀。尔其惠然就道,以副朕翘待之意。”赐归敕曰“朕惟自古英君谊辟,莫不好求贤士,以臻治理。故服位以来,深思先务,莫急于此。闻尔与弼怀材抱道,嘉Т林泉。特遣行人赍捧书币,造庐征聘。尔乃惠然肯来,深慰朕怀。欲烦辅导东宫,特授春坊谕德,尔以衰老固辞,朕坚意不允。留之数月,病势不已,乃知本心非不欲仕,第以不能供职故耳。于是,特允所辞,且以嘉猷勖朕,足见忠爱之诚。仍遣行人送还故里,赐以银币,用表至怀。复命有司月给米二石,以资供膳。尔其优游桑梓,安身乐道,以度遐龄。倘精力未衰,尚其无忘纂述,以继前贤辅教垂世之意。”其初授官、赐银币辞疏,旨曰“朝廷久闻高义,特用征聘。今惠远来,朕深嘉悦。然币以将诚,官以命德,礼非过也。不允所辞。”面见,谕曰“重卿学行,特授官僚,烦辅太子。”再辞疏,旨曰“朕知乃心不干仕进,故不烦以冗务。特处以宫僚之职,不必再辞。”三疏辞,旨曰“固辞虽得难进之义,揆之中道,无乃过乎?欲观秘书,可勉就职。”观此二敕三旨一谕,虽内阁辅臣,其优礼远不能过也。 

○编修主会试 

洪武戊辰,国史编修苏伯衡、李叔荆主会试。 

○编修主乡试 

永乐癸未编修王达,戊子检讨王洪,甲午编修周述,正统丁卯检讨钱溥,成化乙酉编修彭华。俱主应天试。 

○司直修撰主会试 

永乐己丑左司直郎徐善述,乙未翰林院修撰梁潜、王洪,景泰辛未修撰林文。主会试。 

○待诏典籍纪善主会试 

洪武乙丑,翰林院待诏朱善、前翰林院典籍聂铉,丁丑,吉府纪善白信蹈。主会试。 

○致仕官主试 

洪武乙丑,命前翰林院典籍聂铉主考会试。宣德癸丑,前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黄淮主考会试。聂,待选吏部;黄,以谢恩适至京敌也。然聂以卑官得之,其同试,乃有讲读以上者,尤为奇矣。 

○非翰林官主试 

洪武三年主乡试者,御史中丞刘基、治书侍御史秦裕伯;丁丑主会试者,吉府纪善白信蹈;革除中,太常寺少卿高巽志主己卯、庚辰乡、会试。 

○同考官尊于主考 

洪武丁丑,纪善白信蹈主会试,而同考则侍读张信、侍讲戴彝;正德丙辰,侍讲学士陈循主会试,而同考则太常少卿魏骥;景泰辛未,修撰林文主会试,而同考则侍讲刘俨、广东参政罗宗本。 

○三伯读卷 

廷试读卷官,当以内阁及九卿、詹事、翰林学士为之。惟天顺丁丑,徐有贞以武功伯掌内阁,王骥以靖远伯掌兵部,杨善以兴济伯掌鸿胪寺,读卷居诸公首,亦时制之变也。成化中,王越以威宁伯兼宫保掌都察院,亦预读。 

○异途官读卷 

又,正统中,左都御史杨善以守城生员,户部左侍郎掌光禄寺事柰亨以吏员,太常少卿程南云以习字生读卷,尤为奇事。亨序列内阁户部右侍郎兼学士陈循上。 

○特赐出身 

宋制,大臣或有不由科第者,特赐于某人榜出身,或用累举恩赐第。国朝无之。唯永乐间,曲阜孔谔以举人至京中副榜第一人。谔,宣圣后。皇太子召见,特赐进士出身,授左春坊左中允,侍讲读。 

乡试不第而特许会试者,景泰中陈瑛、王伦也。会试不第而特赐廷试者,洪武中韩克忠等一榜进士也。会试不第,免廷试,特赐进士出身者,孔谔也。 

○赠进士 

天顺七年,贡院灾,会试举人死于火者九十人。事闻,俱赠进士出身。 

○一岁两状元 

洪武丁丑廷试,赐陈安阝、刘锷、尹昌隆及第。后以举人诉,复试,复取韩克忠、王恕、焦胜及第。凡二榜两状元,而二公官俱不显。 

○连岁状元 

永乐辛卯,始廷试寄监中式举人陈遂等,赐萧时中、苗衷,黄及第。明年,复廷试中式举人林志等,赐马铎、林志、王钰及第。连岁二状元,而皆不显。 

○会试四主考 

天顺癸未,礼部左侍郎学士陈文、尚宝少卿兼修撰柯潜为考试官。贡院灾,以次年,改太常少卿学士彭时、侍读学士钱溥。 

○丞相知贡举 

洪武三年应天乡试,特进右丞相汪广洋、左丞相胡惟庸知贡举,御史中丞刘基、治书侍御史秦裕伯主试,同考则侍读学士詹同、弘文馆学士睢稼、起居注乐韶凤、尚宝丞吴潜、国史编修宋濂。四年,仍乡试,主试兵部尚书吴琳、国子监司业宋濂。寻会试,知贡举仍广洋、惟庸。又设主文官,为礼部尚书陶凯、前翰林侍讲学士潘廷坚。考试,翰林侍读学士詹同、国子监司业宋濂等。 

○知贡举官读卷 

礼部尚书知贡举,不得为读卷官。唯永乐中特诏尚书吕震,嘉靖中特诏书严嵩读卷。皆异数也。 

○典史中会试 

曹文襄鼐,以太和典史运粮至京,乞会试,得第二人,廷试复为第一人,不十年遂登相位。后有刑部吏南昱、松陵驿丞郑温,然位不甚显。考《苏州志》,常熟黄钺叔杨亦以典史中会试。 

○朱书黄榜 

永乐甲辰,上临轩策士,初以孙曰恭为第一,邢宽为第二。既而曰“‘孙暴’不如邢宽。”遂擢宽第一,曰恭第三,仍朱书黄榜。一时以为盛事。 

○同考试官作试录序 

洪武三年,《京畿乡试录序》出于国史院编修宋濂。四年,《京畿乡试录序》复出于濂。俱国子司业。是秋《会试录序》复出于濂。俱同考试官最后者,盖濂以文学见重故耳。嘉靖甲辰,主考礼部尚书学士张潮卒于试院,同考翰林修撰茅瓒为后序。甲子,应天主考中允孙世芳卒于试院,同考吏部蔡国珍为后序。 

○一岁两考庶吉士 

永乐甲申,择二甲文学优长者,杨相等五十一名,及善书汤流等十人,俱为翰林庶吉士进学。五月,擢庶吉士杜钦、王惟正、节庆为户科给事中,周玉、罗亨信、张侗为工科给事中。明年正月,始复选杨相、刘子钦、彭汝器、王英、王直、余鼎、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敬宗、沈升、洪顺、章朴、俞学夔、罗汝敬、卢翰、汤流、李时勉、段民悦、吴绅、杨勉及首甲修撰曾、编修周述、周孟简二十六人于文渊阁肄业。所谓二十八宿者,而周忱陈请与焉。司礼监月给笔墨纸,光禄寺日给酒馔,礼部月给膏烛,工部人给第舍。按今人但知二十八人,不知其先取六十一人也。宣德癸丑,选年少质美者尹昌、黄瓒、赵智、陈云、傅纲、黄回六人为庶吉士,令王直教习。十一月,复选徐呈、赖世隆、吴节、李绍、姜洪、虞瑛、潘洪、王玉、陈金、刘实、郑建、方熙、何为庶吉士,并令王直教习。今人但知徐呈即有贞为首,不知其有尹昌等六人也。盖一榜有前后两庶吉士矣。若嘉靖壬辰,初取钱亮、许遂、闵如霖、卫元确、段承恩。韩勖、扈永通、吕光洵、谢九仪、刘光文、黄献可、刘士达、刘思唐、阎朴、胡守中、钱籍、王梅、雷礼、边涔、李大魁、郭希颜进呈矣,上阅卷,见弥封有不固者,寝之。寻诏复选,得吕怀、范瑟、钱亮、黄应中、秦鸣夏、边沆、闵如霖、王珩、卫元确、浦应麒、游居敬、赵汝濂、刘思唐、阎朴、胡守中、李本、赵维垣、何城、王梅、李大魁、郭希颜。盖以后选为重也。 

○冠带举人 

永乐甲申,翰林院试下第举人张铉等六十一人,俱赐冠带,于国子监进学,以俟后科。丙戌,廷试乙榜举人周翰等二人,俱赐冠带,于国子监进学,余除教官。己丑,国子监试下第举人熊概、金庠等十余人,并会试中式举人陈遂等,俱寄国子监,不给冠带。宣德癸丑,试乙榜龙文、章瑾等二十四人,如张铉例,给训导俸。考诸冠带举人登第者十不下六七,而名世之臣不与焉。 

○史官教庶吉士 

教习庶吉士,多用学士以上官,亦间有及讲读者。惟正统乙丑,初用编修赵恢,后用修撰王振。 

○藩臬兼任 

成化中,湖广右布政使陶鲁兼广东按察副使;正德中,江西右布政使吴廷举兼本省按察副使;嘉靖中,山西右参政王轮兼按察佥事,山西右参政李蓁、江西右参政张景贤、浙江右参刘涛,俱兼按察副使。盖皆为兵备地方,有年劳或功赏故也。以吾吴兵备言之,山东右参政任环、湖广右参政王叔杲,俱兼按察佥事;湖广右参政汤宾兼按察副使。凡三人。近年以来,不可胜纪。襄阳兵备杨一魁则升右参政,无兼秩;吾苏松兵备冯叔吉、徐节、蹇达,则直为湖广按察使。万历十五年,有致《缙绅录》至者,阅之,为骇然。因记于此,亦时制一大变也。 

以按察使饬兵者,湖广蕲州李琦、河南汝南胡绪、山西冀北王缄、陕西宁夏戴光启、固原李廷仪、甘州刑、山东齐山曹子朝、四川下川南蔡国珍、广东海南陈瑛、云南腾冲姜忻、清军边维垣、广西宾州陈洙。 

以右参政饬兵备者,北直隶永平叶梦熊、密云郭四维、紫荆张修吉、宣府王学书、辽东海盖郝杰、山西冀宁许云涛、陕西庄浪茹宗舜、靖边李春光、岷州郭汝、河州张思忠、临巩石匮、陇右赵享。 

以右布政使掌按察司者,河南王体复。 

○特莅乡土 

永乐中,西安人杨恭,自刑科给事中擢陕西右布政使;开封人许廓,以工部左侍郎、彰德人王彰以右都御史,俱巡抚河南;兖州人樊敬以右通政兼行军司马镇济宁。 

吴人陆公完,以逐流贼至吴,提督军务,抚臣俱听节制;闽人彭公泽,以平蜀寇,由关中进兵,后处置哈密事,复总甘肃诸镇军务;楚人陈公金,以姚源贼兼总七镇;浙人赵文华,以征倭提督;闵人张经、徽人胡宗宪,俱以备倭总督;山西人则少师太宰杨公博、少保大司马王公崇古,天津人右都御史刘公涛,真定人大司马梁公梦龙,俱以总督御虏;吾吴少司马刘公畿,亦以总督讨徽寇。俱莅本土。 

○节制各省 

弘治以前,虽有大征,而文臣多系参赞;即有重寄,多是本省节制及随行官军而已。正德中,陆司马完、彭中丞泽,破山东、河南大盗,兼督二省、南北直隶、湖广;陈尚书金破东乡、姚源盗,总制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南直隶等处;洪尚书钟破蓝、鄢盗,总制湖广郧阳、陕西、河南、四川等处。嘉靖中,平田州乱,王新建伯守仁总督广东、广西、江西、湖广诸处;拒北虏,翟尚书鹏总督宣大、辽蓟、北直隶、山西、河南等处;平江西寇,胡尚书宗宪总督两浙、南直隶、江西、福建诸处。俱听便宜行事,镇、巡等官俱听节制。 

○两京文臣总督 

京营兵马,例以公、侯、伯总督,而文臣或提督,或协理。南京守备,例亦用公、侯、伯,而文臣称参赞。其奏疏行移坐次,皆出其下。惟景泰初,于肃愍谦以少保、大司马,称总督军务,列武靖侯石亨上;王忠毅以靖远伯、大司马,称总督机务,坐守备宁远伯任礼左。盖以二公望重,故优寄之,后不尔也。 

○勋臣巡抚 

文臣称巡抚,而武臣、内臣称镇守,例也。独宣德中,少师隆平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