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643部分

中华野史-第643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卿言之。”十五年端阳节,赐文武百官宴于奉天殿,宴毕,上幸西苑,预命侯郭勋、大学士李时、尚书夏言候于崇智殿,遣中官赍赐艾虎花绦百索牙扇等物。上至,勋等致辞谢,上曰“今日之宴,一以赏节,一以酬前月山中扈从之劳。”勋等顿首谢。至水次,上御龙舟,召勋等各乘舟,给酒馔,命楫夫桨三臣舟近龙舟而行,自蕉园迤辶里至澄碧亭登岸,复宴无逸殿,勋等各称觞上寿,尽欢而罢。 

○宴坐超本列 

永乐中,北征还,大宴群臣,第功,时大学士杨荣、金幼孜以五品特敕与兵部尚书方宾同列而坐。嘉靖中,恩荣宴于礼部,读卷官少詹事兼学士李本秩第四品,以内阁故,特奉旨班尚书末。久之,复举恩荣宴,巡绰官、太保、左都督陆炳亦奉旨班尚书末。盖少詹、都督,故事当东西向坐耳。万历初,内阁吏侍申时行亦班坐尚书末,用本例也。 

○赐大臣父母 

文皇既宴尚书赵Р于华盖殿,辍御前酒馔,悉以赐其母。又,以元宵节宴群臣,知尚书夏原吉母观灯,赐酒食钞二百锭。今上尝以大红蟒纱衣一袭、银钱二十两赐张江陵父,以圣母命,玉花坠七件、彩衣纱六匹赐其母,寻父封少师。文明卒后,奉母入京,上及三宫俱有赐。上赐金嵌宝首饰一副、银八宝一百两、青红蟒衣四匹、里绢四匹、甜食盒二副;仁圣太后金首饰一副、丝六表里、食盒八副;慈圣太后金嵌一副、珍珠环一双、青红蟒衣二套、银八宝五十两、食盒八副。 

○二品赐玉带 

玉带为一品常系服色,大臣品未及而特赐者许系。今人不知,往往以为玉带非赐不得系,误也。其未至一品而赐玉者洪武中,弘文馆学士罗复仁。天顺中,尚书王翱、马昂、大学士李贤。成化中,尚书白圭。弘治中,大学士李东阳、谢迁、翱、贤、东阳,迁旋加至一品。正德则太学士王鏊、费宏、杨一清、靳贵,尚书曾鉴、许进、顾佐、刘玑、孙交、石、杨潭、李杰、张彩、刘机、曹元、王敞、白钺、李逊学、王鉴之、毛澄,右都御史王鼎,内鏊、宏、一清、贵旋加至一品。嘉靖中,非一品而赐者大学士袁宗皋,尚书邵元节、陶仲文、郭文英也。元节以下皆异流,圭、钺父子俱官太子少保,而沾此赐,尤奇。 

○赐坐 

洪武中,大臣如魏国公达等不时赐宴预坐,及学士承旨宋濂等隅坐讲论。至仁宗亦然,正统以后废矣。虽孝宗之敬礼阁臣,世宗之宠眷张、夏,叩头长跪,不闻坐论也。嘉靖末,分宜赐坐一次,惟真人陶仲文召对坐无算。乃至陶南西向,上北东向;以陶坐绣墩,上亦坐墩,不设御坐。入则迎于廷,出则送至门,握手乃别。 

○手札不名 

高帝尝与刘诚意、宋承旨书“御讳顿首复伯温老先生及景濂先生。”是时为国公也。世宗手札贵溪为公谨,分宜为惟中,然不过三四而已。余见永嘉奉御札百余道,内二十余道称元辅张罗峰,或大学士张罗峰,或张少师罗峰,又面呼罗山,遂有御札称少师张罗山,最后一札称茂恭。当时杨石淙、桂安丰应亦有之,而余未之见。今上御书与江陵,自万历元年十一月以后,皆不名,内圣谕“先生启沃朕心,平治天下,功已在社稷。兹当六年考满,特于例外加赐银一百两,蟒衣、斗牛各一袭。少示优眷,不必辞。”又谕“朕闻先生父母俱存,年各古稀,康健荣享,朕心嘉悦。特赐大红蟒衣一袭、银钱二十两,又玉花坠七件、彩衣纱六匹,乃奉圣母恩赐,咸钦承旨家僮往赍之。外银钱二十两是先生的”。又手谕“白燕、莲花俱进献,圣母甚是嘉悦,却独产翰林院中,先开于密勿之地,上天正假此以见先生为社稷祥瑞、花中君子。朕赖先生启沃,固不敢颠纵,何德之有。”又御笔敕谕元辅张少师“朕以幼冲嗣位,赖先生匡弼启沃,四方治安,九边宁静。我祖宗列圣亦鉴知先生之功,就加显爵不为过。乃屡辞恩命,惟一诚辅国,自古忠臣如先生者罕。朕今知先生实心,不复强。特赐坐蟒衣一袭、银钱五十两,以示优眷,用成先生美德。其钦承之。故谕。”以后辞礼益郑重,不可枚举。江陵殁,凡有谕蒲坂、吴县,亦多不名。 

○诏敕不名 

吴元年,上谕诸将,谓“张氏既灭,惟大将军于货宝无所取,妇女无所近。其深谋远略,盖谓中原未平,民未休息,岂可遽恃为安乎?尔等当如大将军所存,共图大勋,康济宇内。”洪武三年,议赏将士,诏称“大将军等运谋竭忠,六师用命,遂致强殒弱伏,疆宇奠安,诸番入贡,华夷一统。”四年,命左右丞相诏称“大将军左右解甲于武备之库,息马家庭。从善乐游,功名两全。古何过哉!”皆谓中山王也。十八年,王没,诏一,敕三,俱称中山武宁王、开平忠武王,而皆不名。至永乐,戒谕勋戚大臣皆称“我中山武宁王”,而不及开平矣。盖中山以先朝元勋,且有椒房之重故也。万历初,江陵尤被隆礼,凡内阁敕谕、部疏御批,俱称元辅或张先生而不名。其闻丧以后,尤委曲敦至,敕谕中外“凡大事待张先生还朝而行。”又,以辽左报捷,谕内阁“归功元辅平日加意运筹,候疏上,卿等一录封此谕,着兵部差人星夜马上前去与张先生看。”隐然文终、宣成之不名矣。 

○行人赍旨取尚书 

自弘治以后,内阁辅臣体重。故取复位者,必遣行人,以示优异,若尚书虽吏部亦不复尔。惟嘉靖初,取总制三边尚书王琼回京别用,自原籍取吏部尚书方献夫别用,俱遣行人。琼入京补吏部,献夫入京进内阁。而其时自原籍召大学士桂萼,却不遣行人,同官张璁为之请,亦不许。隆庆中,自原籍召大学士高拱,亦不遣行人。不知尔时事体云何?闻高颇以是不乐其同事诸公。 

○宴赏下僚 

洪武中,特宴劳吴山县主簿随ど于别殿,赐白金五百两、文绮及帛各百匹,升知县,以奋义平贼也。ど后至按察使,有声。 

○大臣面呼先生 

英宗自李文达独见则称先生,其称王忠肃多曰“老王”。孝宗自丁巳后召见刘文靖等,必称“先生”;马端肃、刘忠宣则称“老尚书”。见《天顺日录》、《燕对录》可证。万历初元,上敬礼江陵,称先生,虽宫中亦称“张先生”。嘉靖末,命宫中不得名华亭公,称“徐阁老”,皆异数也。 

○大臣赐卫士 

天顺陈汝言,弘治马端肃文升,俱以兵部尚书为怨家所中,诏特给卫骑护之陈五十人,马十二人。嘉靖给兵百人为大学士杨文忠廷和、夏文愍言直宿,出入卫从。 

○赐禁衣 

嘉靖庚申,上敕南京织闪黄补麒麟仙鹤纱衣各一副,赐分宜。闪黄色惟上得用之。甲子,赐华亭教子升天蟒衣一件,上手择有珠者。万历甲戌,上以江陵辞功赏,特赐坐蟒,已后赐皆如之;而最后武靖侯李伟以太后父沽焉。坐蟒者,惟司礼大掌印久为上所重者得此赐,然累代不数人,即勋旧所不与也。 

○赐衣文武互异 

嘉靖中,内阁严、徐、李皆赐服麒麟。麒麟,公侯服也。而成国公朱希忠、京山侯崔元、左都督陆炳等,以玄坛供事,特赐服仙鹤。仙鹤,文臣一品服也。成化以后,文臣赐麟不为异,而公、侯、伯武臣赐鹤则异矣。六公出入朝行,殆不可复辨。 

○五品鹤袍 

嘉靖中,学士严讷、李春芳、董份,以五品撰玄词,特赐仙鹤袍。既而,上悔之,下谕谓“玄坛供事可用鹤,余则不可”。意盖为三臣也。而尚书皆自疑,不敢衣鹤,亟市锦鸡为饰,而三学士之衣鹤自若也。 

○赐土官服色 

正德中,赐播州宣慰司杨斌麒麟衣一袭,升四川按察使。后以宣慰致仕,复赐麒麟衣一袭,最后赐蟒衣、玉带。以贡物厚故也。赐永顺宣慰使致仕彭世麒大红蟒衣三袭,升都指挥使;其子宣慰明辅大红飞鱼服三袭,给正三品散官诰命。以进大木故也。嘉靖末,复以进大木赐致仕宣慰彭明辅蟒衣,进湖广都指挥使,致仕;子宣慰翼南飞鱼衣一袭,进云南右布政使。正德赐日本使臣宋素卿大红飞鱼服一袭。中人瑾受其黄金故也。素卿,闽人,至嘉靖中,始以争贡事论死。 

○赐尚师仪仗 

今公、侯前导,止藤杖一对,鞍笼马杌一对而已。考之国初,有公、侯仪仗户,当不止此。永乐中,赐尚师法王哈立麻牙杖二、金爪二、骨朵二、幡幢二十四对、银香炉盒二、拂子二、银手炉三、对红纱灯笼一对、它灯二对、伞二、银交椅一、银脚踏一、银水罐银盆一、诞马四、鞍笼二、银杌一、青圆扇一、红圆扇一、帐房一、红丝拜褥一、玉印诰命、织金珠袈裟、金银器皿。成化中,法王巴坚参赐仪仗亦如之,特许用棕轿,前后皆以锦衣校卒供应,见者皆以为亲王。 



   
   
卷七 



○勋臣超赠 
勋臣赠爵超逾本阶者,实出一时特恩,皆记之。 

侯超赠王者西平侯沐英为黔宁王。 

一品超赠国公者中书平章政事俞通海为虢国公,都督同知康茂才为蕲国公。 

二品以下超赠国公者亲军都指挥使冯国用为呈阝国公,江浙行省参政胡大海为越国公,枢密佥院赵德胜为梁国公,张德胜为蔡国公,指挥使丁德兴为济国公。 

三品以下封郡公者枢密院判耿再成为高阳公,元帅俞廷玉为河间公,武德卫指挥副使茅成为东海公,海宁卫指挥副使严德为天水公,枢密佥院丁普郎为济阳公。封郡侯者枢密院判花云为东丘侯,都指挥使韩成为高阳侯,枢密院判李继先为陇西侯,左副指挥刘齐为彭城侯,统军元帅许圭为高阳侯,左副元帅赵国昭为天水侯,左副元帅吕文贵为汝南侯,左副元帅余泉为下邳侯,统军元帅宋贵为京兆侯,右副元帅王胜为太原侯,太平兴国翼元帅陈兆先为颍上侯,秦淮翼右副元帅李信为陇西侯,行枢密院判官张志雄为清河侯,水军元帅同知李志高为陇西侯,金斗翼右副元帅徐公辅为东海侯,水军右副元帅刘义为彭城侯,金斗翼右副元帅陈弼为颍川侯。又,乡人布衣刘继祖为义惠侯。 

右其时称郡公、郡侯者,尚因元制,不为极品,第视本秩则超等矣。文臣封爵,已见前,故不复赘。 

又,都督副使孙兴祖为燕山侯,靖江王相蔡仙为安远侯,指挥桑世杰为永义侯,燕府左傅丘广为昌乐侯,都督佥事王简为霍山侯,高显为汝阴侯,何德为庐江侯,孙世为富春侯,陈清为合浦侯,陈文为东海侯,于显为英山侯,广西都指挥使王真为临沂侯。指挥副使孙虎为广安伯,虎贲卫指挥潘毅为荣阳伯,行省参政戴德为谯郡伯。 

按自二年以后,侯爵重矣,伯亦次之,故兼纪焉。然自都督以至同知,俱无赠。而赠者,独都督佥事。又不可晓也。 

永乐初,以靖难阵亡,赠都指挥同知张玉为荣国公,都督佥事陈亨为泾国公。指挥同知谭渊为崇安侯,右护卫百户王真为金乡侯。下安南阵亡,赠都督佥事高士文为建平伯,世袭。又,都督佥事张钦为新泰伯,孙荣为莱阳伯,程宽为保昌伯,金玉为惠安伯。 

○公孤超赠 

故事,文臣少师、少傅、少保赠太师、太傅、太保,东宫三太赠三少,东宫三少赠东宫三太。然亦有不及等者,有超等者。今记其超等者于左。 

少保夏原吉、少保杨溥、少保李贤、少保彭时、太子太保仪铭、太子太保王恕、弘文馆学士刘基,俱赠太师,刘虽封伯,尚二品也。太子太保靳贵、吏部左侍郎曹鼐,俱太傅。尚书胡钅癸、王直、高、尹,俱太保。尚书金忠、学士胡广,俱少师。尚书苗衷、侍郎马京,俱少傅。太子少保尹直、尚书陈洽、邝野、王佐、侍郎墨麟,俱少保。侍郎王一宁、太子太师侍郎王钟、仪智,俱太子太保。少詹事邹济、左赞善徐善述、兴府长史张景明,俱太子少保。右赞善王汝玉太子宾客。 

燕府长史朱复,北京行部尚书。行太仆少卿孙瑜,户部尚书。北平布政司参议成,吏部左侍郎。 

按仪忠襄、王端毅遂超八等,而为三公首,曹文襄以三品遂得三公。尤为┆也。胡、王、高、尹,虽尝为师、傅等官,后皆辞削,其殁也,实以尚书请。 

○累赠官 

洪武赠平章廖永安楚国公,再赠郧国公。俞通海豫国公,再赠虢国公。赠佥都督濮英金山侯,再赠乐浪郡公。赠舍人张子明为千户,再赠忠节侯。赠枢密院判耿再成高阳郡公,再赠泗国公。赠指挥使丁德兴都指挥使,再赠济国公。永乐赠都指挥张玉荣国公,洪熙再赠河间王。赠左都督徐增寿武阳侯,再赠定国公。赠百户王真金乡侯,洪熙再赠宁国公。赠太子少师姚广孝荣国公,洪熙再赠少师。赠文渊阁大学士胡广为礼部尚书,洪熙再赠少师。赠北平布政司参议成吏部左侍郎,洪熙再赠兵部尚书。洪熙赠少詹事邹济太子少保,成化再赠太子太保。景泰赠会昌伯孙忠为侯,天顺再赠太傅安国公,成化三赠太师。景泰赠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为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天顺再赠太傅。正德赠右都御史史琳太子少保,再赠太子太保。赠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马文升特进、荣禄大夫、太傅,嘉靖再赠左柱国、太师。赠江西按察司副使许逵左副都御史,再赠礼部尚书。万历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杨博赠太傅,少师、大学士张四维,俱再赠特进。 

○致仕给禄 

致仕官给全俸洪武中,兵部尚书单安仁、唐铎;嘉靖中,少保、礼部尚书席书。给半俸者永乐初吏部尚书张ヨ、户部尚书王钝;宣德中,户部尚书郭资、太仆寺卿赵昱。 

○辞官加秩 

弘治中,成国公朱仪辞南京守备,魏国公徐亻甫辞掌南京中军都督府,请专奉孝陵祀。不允辞,加太子太傅。嘉靖初,魏国公徐鹏举复辞南京守备及府任,请专奉孝陵祀。不允辞,加太子太保。 

○致仕加级 

成化中,致仕太子少保、大学士商辂,进少保。南京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翁世资,加太子少保。弘治中,上隆礼大臣,尚书致仕,有兼官者多加从一品宫臣;无兼官者多加从一品散官。如白宫保昂、徐宫保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