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670部分

中华野史-第670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沂ブタ耍嗷埂J彼墩钥芟萏较兀窒萘暄簟⑹さ认亍Y菰赫诺率ぢ时胝接谡そ冢浦蹦缟踔凇!

九月癸巳,徐达、张德胜引兵自无为登崖,复破双刀赵兵 

于浮山、青山等处。己亥,追至潜山,斩其首将,遂克潜山县。 

继而双刀赵为陈友谅所灭。友谅既取双刀赵,遂生隙于我。使者往来,观其辞语,察彼人情,有必战之计。时徐达、常遇春皆率兵守池州,上命使星驰与之计曰“陈兵必至,尔诸将当以五千人坚守其城,以五万人伏于九华山下。彼兵若临城,城上以旗摇鼓噪为约,令三军见此而起,往绝其后,斯必克矣。” 

使者至军中,达等如计。明日,陈兵果至,其来甚锐,直造城下。守者摇旗鼓噪,伏兵见之,缘山而出,循江而下,绝其归路,一战俘斩万余众,生擒三千人。常遇春不欲以闻,曰“此皆勍敌也,既俘不杀,将贻后患。若以闻,上必不尽诛。” 

达不听,遂以闻。上谓使者曰“急回军中喻诸将,彼先开隙,今初与战,三千精锐,未可尽废,宜释之,使为后用。”遇春初闻遣使赴京,密令军中以三千人皆杀之,黎明,止存三百人。 

上闻之,再命使往,令生放还,于是俘者归至陈。陈遣使来告曰“战非有谋,乃巡边者偶战耳。”十一月,取处州,其参政石抹宜孙遁,属县皆平。 

至正庚子夏,闰五月,陈友谅舟师寇陷太平,列巨舟于采石,僭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遣人约张士诚来夹攻金陵。 

时群议皆以为宜速复太平,上曰“不可。且太平初起坚垒,岂意彼以巨舰破之。若战于陆地,彼必不能进。今彼既势居上流,遣兵与战,难以取胜。若由水上决战,则彼舟十倍于我,势可量也。若亲征,彼既见我兵势,不来接战,即解缆下流,半日可至金陵,吾步骑非一日不可至。纵使可至,百里趋战,又非上将利也。”乃令指挥康茂才佯为谋叛,诱使来攻。茂才遣人具书以往,将行,以所谋问李善长。善长曰“方不得寇去,何为更诱其来?”上曰“此计之上也。倘今不往,久则生计。陈、张若合,吾何以支?”于是茂才遂遣人行。乃命冯 

宗义率兵伏于石灰山,徐达列阵南门外,杨璟列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出舟师于龙江关外。 

辛丑,友谅果率舟师来寇,泊大胜港口,杨璟御之。时水路隘,其舟师不得进,其弟陈五步军泊于龙湾江渚。至午,大雨,仅容三巨舟入港口,乃遣万人登岸立栅。及雨止,伏兵自石灰山起,步骑交至,舟师亦集,大破陈友谅军。时潮已退,彼舟阁岸不能动。于是其军二万余皆舍舟降,并获其战舰。袁州国公欧普祥、参政刘敬遣人来降。时佥院胡大海兵亦克饶、信等州县。 

按此战太祖神谋妙算,高出千古。躏蹴巨敌,如玩弄婴儿于掌股之间,虽汉唐宋创业诸君所未及,而混一天下之几决矣! 

至正辛丑秋八月庚寅,上率大军讨陈友谅。时舟师既发,乘风溯流而前。戊戌,抵安庆,破其水军,遂克其城。壬寅,师至湖口,遂与陈友谅战于江州,大破之,友谅挈妻子遁,遂取江州,南康、饶州悉平。至正壬寅春正月,陈友谅守将胡廷瑞以隆兴路降,上亲入城抚喻其民,以邓愈守之。三月,婺州苗军叛,杀守帅胡大海。继而处州苗军亦掳城叛,平章邵荣皆击破诛之。时友谅降将康太掳豫章以叛,徐达击擒之。 

至正癸卯,张士诚北寇寿春。上亲往援,以徐达为前先锋,破其军,旋师围金斗城。陈友谅复大举兵寇豫章,乃命解金斗之围,以舟师往援。 

秋七月,上督诸将率舟师西讨。戊子,师次彭蠡。友谅撤围来战,达身先诸将,败陈一巨艘,杀其众千五百人,自是我军威振。继而屡战,互有胜负。至暮,诸将欲退。上乃御楼船,鸣金结阵,申明约束,喻以死生利害。诸将皆举手加额,以死自誓。期明日进兵决战。至期,上亲布阵鸣角。时彼我两军皆 

畏惧,战不力。迨暮,胜负未决,乃以舟载干荻,令敢死士乘风纵火,直抵其船,焚溺甚众。 

明日,众复议还师,以图再举。上以为方胜负相等,今若先退,彼必为败而来追,当先移船入江,乃能无失。于是两军相拒三日。我军挑战,彼必不敢应。我舟师欲移入江,以水路隘狭,不得并进,恐为敌所乘。迨夜,令船置一灯,相随渡浅,比明,已尽渡矣。乃泊于左蠡,敌不敢进,移军楮溪相持。友谅令获我战士皆杀之。上知之,命悉出所俘陈氏军,有伤者赐药疗之,遣还。下令军中曰“但获彼军,皆勿杀。”又令祭其新亡之将及战死者。乃以舟师邀其归路,分遣别将取蕲州、兴国。时都督朱文正遣兵于南康、都昌,绝其粮道。八月壬戌,友谅自率楼船欲迎我师,追之至中流,大战良久,友谅中流矢死。明日,降其军五万余众,其将莽张等走武昌。九月,上率诸军攻围之,于是湖北郡县皆降。十二月,上还京师。 

至正甲辰春正月丙寅朔,上即吴王位。二月,车驾复至武昌,破陈丞相张必先兵,擒之,友谅子理肉袒衔璧出降。上礼而命之入城,抚喻其民,厚待友谅父母。湖广郡县悉降。上还京师,下令曰“予以眇躬,荷天地百神之福,托于亿兆臣民之上,戡定绥宁,疆宇日辟。乃者故汉主陈友谅,杀君僭逆,罪恶贯盈,自起兵端,犯我边境,爰举问罪之师,以慰来苏之望。赖天之灵,兵之所至,罔不克捷,江西诸郡,一鼓而下。 

其陈友谅,稔恶弗悛,仍合余烬,于癸卯七月,屯兵洪都城下。 

予乃总率舟师,亲与决战,陈友谅败死,将士悉降。进攻武昌,子理归命。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遂大会兵于京师。 

至正乙巳春,广东韶州、南雄及荆、襄、归、峡等州皆平。 

命徐达、常遇春等兵取淮东、淮阴诸郡,平之。 

至正丙午春,张士诚以舟师寇我镇江。上引兵击之,贼闻 

风而遁。督兵追攻于浮子关,与战,悉俘其众。徐达乘胜进攻高邮、安丰,克之。 

秋,以相国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副之,率师二十万东取吴越。上谓诸将曰“尔等此行,其计若何?”常遇春曰“此行直捣苏州,姑苏既下,则诸郡不劳而下矣。”上意以为不分其势,则其援兵四合,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其疲于应战,然后抵苏州,则取之可必矣。遂不从遇春之计,作色曰“先攻苏州,而或失利,必不贳汝。先攻湖州,而或失利,尚可恕也。尔行矣,从尔自计。”师遂渡大浦口,次洞庭山,遇春以众攻湖州。上使人觇而知之,喜曰“能若吾计,此行必胜矣。”遇春屡败其兵,湖州守将李伯昇闭城拒守,张九七引众援之,营于旧馆。汤和迎之,遇春以兵围其营,绝其粮道。士诚闻之,自引众来援,与之大战于皂林之野,败之,遂俘其营甲士六万,送京师。士诚遁归。由是军声大振,所过州县皆望风降附。十二月,进抵姑苏,其属县相继来归,惟苏州孤立而已。上不欲烦兵,欲困服之,乃围其城。 

至正丁未,上命以是年为吴元年。 

春,建宫殿及省台六部,建太庙于宫城之东北。 

夏,上以书遗士诚曰“盖闻成汤放桀,武王伐纣,汉祖灭秦,历代帝王之兴,兵势相加,乃为常事。当王莽之亡,隋之失国,豪杰乘时蜂起,图王业,掳地土。及其定也,必归于一,天命所在,岂容纷然?虽有智者,事业弗成,亦当革心畏天顺民,以全身保族,若汉之窦融,宋之钱俶是也。自古皆然,非今独异。若能顺附,其福有余。毋为困守孤城,危其兵民,自取灭亡,为天下笑。”书至,士诚不降,乃督兵攻之。 

秋,城破,士诚自经于家。兵入,尚未绝,解其缢,俘送京师,苏州平。九月,命参政朱亮祖讨浙东诸郡,克之。 

冬,以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副之,讨方国珍。国珍遁入海。追及,与战,破降之。命杨璟、周得兴率兵征广西,胡美、何文辉征福建,徐达、常遇春进取中原。 

冬十月,沂州守将王信遣人奉表纳款。诏谕之曰“惟昔豪杰之士,天下扰乱之秋,集群众以鹰扬,掳一方而虎视。然遇真主者出,遂知天命所归,乃披露其诚,而归于有德,如窦融献河西之地于汉,李勣归黎阳之众于唐。眷尔沂州王宣父子,近使苗副枢来通顺附之忱,我遣侯正纪往答殷勤之意。两旬已过,一介未还。且虑天将改物,故元政不纲,谁能霖雨以苏民?方见龙蛇之起陆,拯此涂炭,实在朕躬。爰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统率大军,水陆并进,往戡众乱,平定中原。 

嘉尔来归之义,赐以爵禄之荣。王信可授荣禄大夫、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其余官将,仍复旧职。”书至,王宣父子复持两端,不听调。徐达兵至沂州,王信往莒、密求援,其父宣闭城拒守。大兵攻破之,宣出降,即令以书招其子信来归,于是莒、密、海、费等州县皆降。 

时金火二星会于丑分,望后火逐金,过齐鲁之分。占曰“宜大展兵威。”因令徐达进兵益都。达遣人喻其守将老保,保不下,遂急攻之,乃出降,其属郡悉平。至济南,守将王保保弟詹同、脱因帖木儿先期率众遁去,其属将达某以城降,于是山东诸郡望风降附。 

十二月,百官诣阙劝进,上乃御新宫拜词,其略曰“惟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李善长、徐达等为臣为辅,遂戡定群雄,息民于田野。今地周回二万里广,诸臣下皆曰‘恐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亦不敢不告上帝皇祗。是用 

明年正月初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祗,简在帝心。如臣可为民主,告祭之日,伏望帝祗来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合祭天地于钟山之阳。是日日朗风和,臣民复合辞劝进,于是上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诏曰“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士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野。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从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稷于京师。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册妃马氏为皇后,立世子为皇太子,诸功臣进爵有差。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征南将军汤和破延平,擒陈友定。先是,汤和破方国珍,就命率师自庆元海道进取福州,平章胡美自江西取邵武,下建宁,陈友定独守延平。至是,汤和攻破擒之,兴化、泉州皆降。建太学,立钦天监。徐达等兵经棠棣等州县,皆平之。抵河南,与詹同、脱因帖木儿战,败之。梁王出降。遂西下洛阳,长驱崤函,直抵潼关。守者拒战,都督冯胜与战,拔之,掳关而守御。大将军归大梁,北下河内,由邺下赵州,抵临清。 

秋八月辛未,入元都,元君遁去,燕地悉平。时广东、广西亦下,复命徐达西取晋、冀,长驱井陉,尽平其地。赦天下,诏曰“天生民而立之君,君者,奉天而安养斯民者也。昔者元政陵夷,民失安养,群雄蜂起,疆宇瓜分。朕以布衣入戎伍, 

愤生民涂炭,提孤军与豪杰同志者,思所以靖之。赖天之灵,因民之利,干戈所至,强殒弱服,大河之北,以际南北,罔不来臣。重念推戴以来,军士劳苦,农民罢敝,未有以安之。贤人君子,遁匿岩穴,未有以来之。形乱重典,未有以平之。供亿烦重,未有以纾之。是用阴阳差缪,水旱不时,天灾屡见,朕甚惧焉。爰布溥恩,与民更始,可大赦天下。於戏!民坠涂炭,十有七年,荡析离居,光岳之气,于焉始复。继自今各厚尔生,共享太平之福,以臻雍熙,不其伟欤!” 

九月,下求贤诏,诏曰“朕惟天下之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成之。向以干戈扰攘,疆宇彼此,致贤养民之道,未之深讲。虽赖一时辅佐,匡定大业,而怀材抱德之士,尚多隐于岩穴,岂政令靡常而人无所守欤?抑朕寡昧,事不师古而致然欤?不然,贤士大夫,幼学壮行,思欲尧舜君民者,岂固没没而已哉?今天下甫定,日与诸儒讲明治道,启沃朕心,其敢不以古先哲王是期?岩穴之士,有能以贤辅我,我得以济民者,当不吾弃。” 

冬十月,燕都捷至,诏告天下曰“一海宇以安人心,正国统而君天下,理势所在,古今皆然。自群雄乘乱以来,四方思治。惟切元纲已隳,疆土遂分,孰拯斯民以定于一。顾予非德,造此丕图。荷上天眷祐,臣邻翊赞,肇基江左,平定中原。 

眷惟幽燕,实彼本根,命将北伐,列郡皆顺,已于洪武元年八月十二日克取燕城,胡君远遁,兵无犯于秋毫,民不移于市肆。 

捷音来奏,殊副朕怀。今改燕城为北平府,命官屯守。海宇既同,国号斯正,方与生民共此安平之福。尚赖中外臣寮,夙夜公勤,以匡朕之不逮。於戏!上体天心,俾万邦之感乂;下从民欲,合四海以为家。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上自起兵以来,东征西讨,未遑制作。至是始命诸儒稽古 

改制度,易服色,损益咸自圣心,靡不各当其宜。百余年之胡俗,为之丕变,而典章文物,焕然可还矣。 

洪武二年春,遣使往谕诸番。定仁祖陵号曰英陵。乙亥,建碑。常遇春平大同府。命儒臣宋濂等编修《元史》。蠲北平、燕南、河南、山西税。诏曰“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率众渡江,保民图治,今十有四年矣。荷天眷祐,西取陈友谅,以安荆楚,东缚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