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70部分

中华野史-第70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佗奉命前来,直到病榻之前相见。任嚣屏退左右说道“近闻陈胜、吴广、项羽、刘季等,各个兴兵聚众,中国扰乱,未知何日始得安定。南海地处僻远,吾恐敌人来侵,意欲发兵塞断新开道路,自为防备,以待时变,偏值病甚,未能行此。吾遍观郡中官吏,无足与言,故特召汝,面行付托。我死之后,汝即代我之位,此地负山面海,东西数千里,又颇有中国人相与辅助,可以立国。此亦一州之主,汝当好自为之。”于是任嚣假作二世诏书,命赵佗行南海尉事。赵佗受命,一一领诺,不过数日,任嚣身死。赵佗遂接南海尉之任,即作檄文,饬下横浦、阳山等关守将,说是盗兵将至,急将道路塞断,设兵防守。守将得檄,依言办理。赵佗见边地已固,但恐属下官吏不服,遂借事将秦所置各县令,陆续诛灭,更用自己亲信之人接充。后闻秦已灭亡,赵佗即起兵袭攻桂林、象郡,尽并其地,于是南粤三郡,皆归赵佗占领,北与长沙接境。赵佗遂自立为南粤武王。 

及至高祖已定天下,赵佗自恃险远,不肯称臣纳贡。高祖欲待兴兵攻之,又因战争初息,士卒劳苦,而且粤地难于征进,不减匈奴。前次征伐匈奴,已经失败,若师出无功,反增耻辱,便想趁势立赵佗为南粤王,命陆贾前往开导,与之立约通市。 

但求不来侵犯,保得边境安静而已。 

当日陆贾奉命到了南粤,却不见赵佗亲身出接,早料定他是个倔强之人,不肯服汉。心想此次与他见面,说话须要不卑不亢,太卑则损失使者身分,有辱国体;太亢则赵佗不肯受命,误了和约,总在相机行事,方能成功。陆贾主意既定,赍了印绶,一直入内,望见赵佗昂然坐在堂中,头上也不戴冠,将头发纽成一个椎髻,身上也不束带,张起两膝,箕踞而坐,望见陆贾进来,并不起身。陆贾见赵佗如此傲慢无礼便一直进至面前,大声说道“足下乃是中国人,祖宗坟墓,兄弟亲戚,都在真定。如今足下反其天性,弃却冠带,徒以区区之粤,欲与天子抗行,不肯降服,祸将至矣。当日秦失其政,豪杰并起,今天子先入关,灭暴秦,平强楚,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实由天意。天子闻王据南粤,不助天下诛讨暴逆,诸将相大臣,皆请移兵问罪。天子怜百姓劳苦,权令休息,故遣臣来授君王印绶,结约通使。君王理宜亲自出郊迎接,北面称臣,谁知竟欲以敌国之体相待,若使天子闻得此事,赫然震怒,遣人掘烧君王先人坟墓,诛灭宗族,命一偏将,领十万之兵前来,则粤人杀王降汉,易如反掌。”赵佗听到此语,不觉竦然,即时离座起立,笑对陆贾谢道“久居蛮夷之中,以致失礼,幸勿见责。”遂与陆贾叙礼坐下,纵论世事。 

赵佗见陆贾对答如流,心中想要难他,因先问道“我比萧何、曹参、韩信,何人较贤?”陆贾答道“王似过之。” 

赵佗又直问道“我比皇帝,何人较贤?”陆贾暗想,要是说他才能不如,他必不服;但就势力上比较,他自当服输,遂答道“皇帝起丰、沛,诛灭群雄,为天下兴利除害,上继五帝三皇之业,统治中国。中国之人,以亿兆计算,地方万里,土壤膏腴,万物殷富,政由一家,白天地开辟以来未曾有此。今王人众不过数十万,皆属蛮夷,崎岖山海之间,不过如汉之一郡,王何得自比于汉?”赵佗听陆贾说话得体,不能驳他,因大笑道“我不在中国起事,故仅据此地称王,若使我当日亦居中国,岂遂不及汉帝?” 

于是赵佗甚是敬重陆贾,留他住下,日日与之饮酒谈论,情形甚是亲密,因对陆贾道“粤中无人足与言语,幸得先生到来,使我逐日得闻所未闻。”陆贾在粤,住了数月,竟拜赵佗为粤王,使之称臣立约,事毕辞归。赵佗遂将粤中所产奇异珠宝,装在橐中,约计价值千金,赐与陆贾;又别送财礼,亦值千金,陆贾拜受,回到长安,入见高祖复命。高祖闻赵佗竟肯称臣奉约,心中大悦,遂拜陆贾为太中大夫。 

此时南粤既服,匈奴亦已和亲,中国无事。一日高祖忽然患病,最恶见人,独卧禁中,饬守门官吏,不得放进群臣,所有亲旧大臣,如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皆不敢入内。如此十余日,群臣不知高祖病状如何,又不得一见,众心皆觉不安。 

独有舞阳侯樊哙,见高祖病中疏远大臣,深恐内中或生变故,倚着自己系与高祖连襟,比起诸人,更加亲近,遂对众倡议,自愿为首率领诸人,入见高祖,大众赞成。樊哙于是在前先行,诸大臣随后同入,进至宫门。守门人阻他不住,樊哙一直排闼入内,望见高祖独自一人,将头枕着一个宦者,卧在床上。 

樊哙见高祖神情懒散,不觉流泪说道“从前陛下与臣等东征西讨,意气何等雄壮,如今天下已定,陛下神情,竟与昔日大异,群臣闻陛下患病,尽皆忧惧。陛下不与臣等相见,乃独与宦者同处,记否二世赵高之事,可为寒心。”高祖见樊哙说得激切,不觉大笑,即由床上起坐。诸大臣见高祖容色如常,方始放心。其实高祖无甚大病,只因近被戚夫人缠扰不过,欲立赵王如意为太子,自己心中,却委决不下,便寻个静处,独自沉思此事,不特诸大臣不得见面,连着吕后、太子、戚夫人、赵王如意,也都不与相见。樊哙是吕后妹夫,自然一心顾着太子,料得高祖定为此事,沉思不决,恐他想到一偏,又欲实行废立,于是带领群臣,闯了进去。欲打断他念头,又借着宦者在旁,便将二世赵高一提,隐隐是说废立可以亡国之意。高祖领悟其意,因又将此事暂行放下。 

只可怜吕后终日提心吊.胆,十分忧虑,要想设法保全太子,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真是愁扬百结,泪眼双垂。未知太子能否保全,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 安储位张良授计 破阴谋英布起兵 



话说吕后自从前次知得高祖欲废太子盈,更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吃惊不校当日虽幸所议未成,但高祖既存此心,早晚必见实行,岂肯罢休?若使废立事成,赵王如意,将来即了帝位,自己虽仍不失为太后,但如意乃戚夫人所生,母以子贵,戚夫人自然得势,自己反要仰其鼻息。而且太子盈本是嫡子,转须北面称臣,心中实属不甘。辗转寻思,欲求保全太子之位,却又无法可想,只是日常焦急愁苦,不知如何是好。旁有亲信近侍,知得吕后心事,因进言道“留候张良,最善设计,素得主上信用,不如使人寻他设法。”吕后依言,遂密遣其兄建成侯吕释之往见张良。 
此时张良正托辞多病,学习导引之法,不食米谷,在家养静,闭门不出,已有年余。今闻吕释之求见,遂遣人辞以患玻吕释之说有要事,定须面谈,张良只得请入相见。寒喧已毕,吕释之屏退左右说道“足下乃是主上谋臣,言听计从,今主上日日欲易太子,此事有关大局,足下何得坐视不理?”张良答道“从前主上屡遭危困,故肯听吾之计;如今天下安定,欲易太子,别立心爱之人,此事关系家庭骨肉之间,人所难言,虽有吾辈百人无益于事。”吕释之见张良所说,也是实情,因道“足下既不能谏阻,应请为我设计。”张良再三推辞,吕释之一定要他想法,张良被迫不过,暗想我若出头干预此事,主上闻知,必触其怒,如今惟有代出主意,令其自去行事,方可不露痕迹。 

张良沉思半晌,方对吕释之道“此事非口舌可争,据吾愚见,现有四人,为主上所仰慕,屡次招请,不能得其前来,足下若能不惜金玉财帛,预备厚礼,使太子修成一书,书中措辞务极谦卑,选一能言之人,赍持书币,并备安车驷马,前往聘请。他若不允须是极力恳求,务使他不能推却,自然到来。 

俊其来时,待以客礼,每遇太子入朝,即令四人相随左右,但使主上见了,知此四人甚贤,太子便可保全,不至被废。”吕释之问了四人姓名,谢过张良,自去回复吕后。吕后也不知张良此计有何妙用,但因自己更无别法,便命吕释之依言办理。 

原来张良所荐四人,都是当时有名高士,时人因他年纪皆老,须发皓白,故又称为四皓。内中一人姓唐名秉,字宣明,乃陈留襄邑人,常居园中,人因号为东园公。一人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为夏黄公。一人姓周名术,字元道,河内轵人,号角里先生。一人复姓绮里字季。此四人并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当日因见秦始皇作事暴虐,知天下将乱,相约隐居不仕,同人商山之中,作紫芝歌以明志。其歌道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 

高祖既得天下,闻四人之名,下诏征之。四人知高祖待人侮慢,遂逃入终南山中,不肯来见。当日吕释之依着张良之计,往聘四人,四人起初不肯到来,后见使者来意甚诚,勉强从命。 

到了长安,即住在建成侯家中,太子盈待之甚是恭敬。四人渐知太子聘请之意,又蒙太子优待,只得住下。正拟乘机入见高祖,忽有警报传来,道是淮南王英布造反。说起淮南王英布,本属楚将,项羽封之为九江王,后来叛楚归汉,与韩信、彭越共灭项羽,高祖仍将九江故地封之为淮南王。英布得复故国,也就称心遂意,频年来朝,君臣之间毫无猜忌。至高祖十一年春正月,闻淮阴侯韩信为吕后所杀,英布始怀恐惧。到了三月,又闻梁王彭越被废,心中愈加忧虑。一日,英布正率同将士,出外射猎,忽报高祖遣使到来,颁赐彭越肉醢,英布问知原由,大吃一惊。心想高祖近来无故杀戮功臣,不久将轮到我身上,与其临时束手受戮,不如早为布置,先发制人,遂密令部将聚集军队,留心探听近郡消息,预备乘机起事。此种秘密举动,高祖自然不知。 

适值英布有一爱姬,偶患疾病,出到医家诊治。此医家正与中大夫贲赫家对门,贲赫见王姬日日往来医家,心中急生奇想。想起自己身为侍中,常在王之左右,便与王姬相见,也无妨碍,况闻此姬为王所最宠幸,若得蒙她赏识,肯向王前提拔数句,定可将我升官。贲赫想到此处,甚是高兴,于是逐日前往医家,等候王姬到来,出门迎送,奔走奉承,异常恭敬,连随来人马,都给与饮食。又不时觅得奇珍异宝献上。王姬见贲赫十分殷勤,更兼受他厚礼,心中甚喜。又知他是王之近臣,遂亦不甚避忌,时时与之问答,不消几日,彼此渐熟。贲赫见王姬病已大瘥,遂办了一席丰盛酒筵,排在尽家,自作主人,恭请王姬一同入席饮酒。王姬也不推辞,到得酒散,王姬回宫,便将贲赫记在心上。 

一日英布入宫,王姬在旁侍奉,说话中间,偶然提到贲赫,便称赞他是个好人,英布听了觉得诧异,便含怒问道“汝何从知他是个好人?”王姬见英布动怒,吓了一跳,自悔出言冒昧,又见英布追问甚急,情知不能瞒隐,遂将前事说了一遍。 

英布闻说,心疑二人定有私情,逼问王姬。王姬抵死不认,英布又遣人往召贲赫,到来质证,早有英布左右近臣,见英布欲究此事,急报与贲赫得知。贲赫闻信,正在恐惧,却遇使者来召,贲赫只得推称患病,不敢入见;又料得英布召他不到,定然发怒,要来捕拿,不如及早逃走,于是立即整理行装,偷得使节,到了馆驿,诈称奉着王令,有紧要公事,前往长安,吩咐驿吏赶速预备车马,立时起程。驿吏见他是淮南王近臣,手中又执着使节,自然信以为实,慌忙备齐车马,让他前往。贲赫上车,嘱御者加鞭速走,每到一站,换马便行,昼夜趱程,马不停蹄一直到了长安,逃得性命,方始将心放下。 

贲赫既到长安,又想起英布知我乘驿到京,必然遣人上书,说我罪状,请求拿送回国,到了其时,我就有口也难分辩,必须及早打算。忽然记得日前英布曾饬诸将聚集兵队,预备谋反,此事秘密,惟有近臣方得知晓,如今趁他未来追捕,先行告发,不但自身得保,并可希望爵赏。贲赫算计已定,修成一书,亲自诣阙奏闻。书中说是淮南王英布谋反已有形迹,请趁他未发之时,先行诛之。高祖得书,便告知萧何,萧何说道“英布受汉厚恩,不应有此反谋,恐系贲赫与他素有仇怨,故特妄言诬陷,应请将贲赫收系狱中,一面遣使前往淮南查明。”高祖依言办理,立遣使者去了。 

当日英布见贲赫称病不肯应召,心中更怒,即命武士往捕,贲赫早已逃去,但将家属收拿下狱,又派人四出侦查,方知是乘驿赴京,急命轻骑追赶,已来不及。英布料定贲赫此去,必将国中秘密之事,告知朝廷,心中甚是悬悬。不过数日,果有汉使到来,却又被他查出聚兵之赛。英布见阴谋已露,遂将贲赫全家处斩,即日发兵造反。 

高祖闻报,下诏赦出贲赫,拜为将军,一面召集诸将问计。 

诸将皆请发兵击之,此时高祖病体尚未痊愈,懒于出征,又记起废立之事,至今未决,不如趁此机会,命太子盈前往,一试其才,再行决定。高祖想罢,便欲令太子盈率领诸将往击英布。 

此消息传到四皓耳中,连忙相聚密议道“我等来此,本为保护太子,如今太子领兵,事在危急,岂容袖手旁观?”便想设法挽救,未知四人所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 出下策英布败绩 歌大风高祖还乡 



话说东园公、夏黄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四人,见高祖欲令太子领兵,明是要想借事废他,乃相聚一处,秘密议定挽救之策,遂一同往见建成侯吕释之,说道“太子领兵,纵使有功,位不加尊,若是无功,便当受祸。况部下诸将,皆系从前相随主上,平定天下,立有功勋,自命甚高。今使太子统领此辈,无异使孤羊带领群狼,谁肯服从命令,替他尽力?此去不能成功,可以预料。吾又闻韩非子有言‘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奉主上,赵王如意常常抱在面前,将来赵王如意,定然代为太子,又可想见。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