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715部分

中华野史-第715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槲淠┠辏世畛畛晒鹂畹嫒蚧胧獭6透缣径┦谝酝蚧е埃歉雌涫莱疲晕泄┢渚羯鸵病C透缣径雀醋娉穑炀雍胀及⒗沌醮骸@畹┮越ㄎ亩耆霉谧臃荚丁=ㄎ娜辏释趵罘荚吨辍7荚对诔释跷皇保透缣径辖啊V练荚吨辏婵艹剩拾湛字荩涞亍J蔽览职四辍C透缣径诵槿刖又T蕉辏览质辏魃杞ㄖ葑笪溃从诔士字莨实亍J哪辏透缣径┦Γ脱纭J辏侍诶罘荚肚氪挥谑雷友i。十八年为朝鲜王李裪元年,宣德八年,为朝鲜李裪之十五年。其冬,猛哥帖木儿并其子阿古,为七姓野人所杀。弟凡察暂代,遗二子曰童仓、曰董山。终以董山袭左卫指挥,别有专纪。清初追尊猛哥帖木儿为肇祖原皇帝。 

猛哥帖木儿明纪载亦作孟哥帖木儿,清纪载言肇祖原皇帝,讳都督孟特穆。都督为官名,满文称某人某官者,例先官名而后人名。日本人由奉天钞得之。《清实录》,清实纪载,尚多沿关外之旧纪,某人某官,恒称某官某人。肇祖为都督,故名字之上,冠以都督。兴祖之名,《实录》亦言名都督福满,此可知也。《元史》名帖木儿者极多。殿板及钦定三史《国语解》皆改作特穆尔。 

斡朵怜万户府,见前篇,出朝鲜之《龙飞御天歌》,爱新觉罗出《清实录》,夹温出《龙飞御天歌》。其姓童,亦见稻叶所引朝鲜人所著《东国舆地胜览》卷五十会宁都护府下曰“本高勾丽旧地,胡言斡木河。本朝太宗朝,斡朵里童孟哥帖木儿,乘虚入居。世宗十五年,兀狄哈杀孟哥父子,斡木河无酋长。十六年,遂移石幕宁北镇于伯颜愁所。寻以斡木河西北当贼冲,且斡朵里遗种所居,特设城堡,令宁北镇节制使兼之。然其地距镇阻隔,声援悬绝,是年夏,别置镇于斡木河,以丰山、圆山、细谷、宥洞、高郎、岐阿山、古富居、釜回还等地为界,称会宁镇。”云云。此为孟哥帖木儿姓童之所出。孟哥子名童仓,童亦姓也。鸭绿江流域之婆猪江,因建州女真所居,后改称佟家江。佟与童为一音。满洲佟姓本大族。爱新觉罗为清始祖之姓。夹温疑即斡准二字双声之互倒。金国语,称金为斡准,又作按春,又作按出。此即清之所谓爱新。见清钦定之《满洲源流考》。童则或系建州之普通姓,与李满住等共之。故居婆猪者,以李满住为先。而江即以其姓为名。孟哥亦承其姓,已见于朝鲜之纪载。清太祖亦即姓佟。稻叶引《明实录》“神宗万历十七年九月辛未,以建州夷酋童奴儿哈赤为都督佥事。”又引《东夷考略》,则亦云“奴儿哈赤姓佟,故建州之枝部也。”此可知明时实以清人为佟姓。至《清实录》称太祖元妃为佟佳氏。见《东华录》。佟桂即佟家,犹之完颜部亦称王甲部,以完颜为金之嫡传,故称王家,音转而为王甲。然建州固未必有同姓不为婚之禁忌。就其近属言之,王杲为凡察之后,而即为显祖之妻父。王杲之子阿台为太祖之舅,又为太祖之堂姊婿。显祖兄礼敦之女为阿台妻,即所谓阿太章京为景祖孙婿。景、显二祖,以李成梁围阿太,以一女之顾念,与阿太并命于围城中者也。事实别见后各纪。 

孟哥为元万户府,与阿哈出等同为合兰府三万户之一,以万户之名义,入侍朝鲜。俱见上篇。李成桂开国事,见《明史·朝鲜传》“成桂以高丽大将废君而有其国,事在洪武二十四年。旋改己名曰旦,复其国之古名曰朝鲜。建文二年,传国于子芳远。永乐十六年,芳远又请传国于子裪。裪为李氏英主,颇迫胁女真,女真屡诉诸明。如李满住之不敢居婆猪江,及凡察、童仓等之奏诉被迫皆是也。”裪在朝鲜纪载,谓之世宗。稻叶引《明实录》“正统六年二月丁酉,朝鲜国王李裪奏‘凡察旧居镜城阿木河,即太祖高皇帝赐服之地。其亲兄猛哥帖木儿等,被深处亏狄哈攻劫,不能自存。臣祖悯之,授以万户职事,为作公廨,给以婢仆衣粮鞍马。抚绥备至。’”云云。是为李旦授孟哥万户之事实。 

裪奏中又言“至臣父,升以上将军职事。”是又于李芳远时,孟哥受朝鲜上将军之职,此时孟哥未受明职,故裪奏中无所讳。后来天顺年间,明廷以建州酋长董山,又受朝鲜官职,则厉行诘问矣。且孟哥自通于明,而受建州左卫指挥之职。其时即夺朝鲜地以设卫,有大不利于朝鲜。孟哥亦乐得中朝之官,以与朝鲜抗礼。故至受明卫职以后,当无复需此上将军职。但若远在斡朵里,又无作公廨等之便利,此必指孟哥徙居珲春,切近朝鲜之日矣。其乘虚入居之详情,据稻叶引朝鲜人所撰《燃藜室记述》卷七一则曰“太宗十年,女真入寇孔州,韩兴富战死,郭承佑亦败,仍以在其地之两陵,迁于咸州,以民户并于镜城,遂空其地。当时臣僚,或谓孔州当四散之地,防守极难,不若革罢之为愈;或谓境内数百里之地,岂可弃与夷狄?敌必相率而入处矣。太宗曰‘国家疆域之内,固不可令夷狄居。然若因而黜之,则有何不可?’遂从革罢孔州之议。其后风闻大明于孔州之地建卫,朝议大骇。太宗十七年丁酉,即升富居为庆源,割镜城之豆龙耳以北之地为都护府。设栅屯兵以守之。”云云。因边患而弃地,为东方古代相传之学说。朝鲜以此致孟哥之乘虚而入,一旦蹙国数百里。孟哥入居,不以为失疆土,而以为黜夷狄。当时之迂谬如此。至闻明廷就而设卫,乃始大骇,再就腹里守边。前之弃边,固可以得无需缮守之暇逸乎哉?明廷所设之卫,即建州左卫。孟哥既占朝鲜地,又自通于明,得官守以自重。朝鲜以太宗十年弃孔州,时为永乐八年。《明实录》“建州左卫设于永乐十年,是为芳远之十二年。至十七年乃设庆源之守。”芳远之迂缓又如此。 

所以知朝鲜人所言大明于孔州之地建卫,即为建州左卫者。上文李裪奏中有云“凡察旧居镜城阿木河,即太祖高皇帝赐服之地。”可知阿木河先为朝鲜所弃,而孟哥入居。继即为明廷所赐,而建州设卫矣。惟事在永乐间。裪误称太祖高皇帝。朝鲜究为异国,于中国年号世次,不甚了然,与中国之视朝鲜等也。孟哥当朝鲜弃孔州时,即入而居之,至为近便。盖非迳自黑图阿喇移至,实其先已移于珲春,故能视间而即入。稻叶所引《东国舆地胜览》卷五十庆源都护府云“训春江,源出女真之地,至东林城入于豆满江,斡朵里野人所居。”云云。训春即珲春,豆满江即图们江。且称斡朵里野人,不称建州野人,必尚在未受卫职以前,是知孟哥于未入斡木河之先,曾居珲春也。又其先居赫图阿喇,则见《清实录》。永乐十四年赐孟哥宴,见稻叶引《明实录》。宣德八年,孟哥并其子阿古,为七姓野人所杀,弟凡察暂代,见《明实录》及《名山藏》。朝鲜之《东国舆地胜览》等纪载,均已见前。 



   
   
褚宴充善纪第五 童仓董山 



清代官书,称肇祖二子长充善、次褚宴。充善生子三长妥罗、次妥罗义谟、次锡宝齐篇古。 
清官书纪肇祖以下第二世止此。盖除充善有生子三人之外,其兄弟行事,直无一字可纪。又肇祖在明代各书中,尚有一子名阿古,同与于七姓野人之难。肇祖身后事,皆童仓、董山兄弟二人所绍述。故《清实录》纪肇祖之子,仅此二人。今据各书,别作纪文如下; 

童仓童姓,童即佟也。仓为褚宴两字之合音,而董山为充善之对音。据清代官书褚宴为弟,充善为兄。则童仓应在董山之次。然当时肇祖被杀,承肇祖之后者,实为童仓,称建州长。挟卫印亡入朝鲜。旋于正统二年十一月,奏请欲回居辽东。并于奏中正名肇祖弟凡察为叔都督。潜移建州左卫之绪于凡察。明迁敕毛怜卫都指挥同知郎卜儿罕,令人护送出朝鲜境。时童仓等携五百余家,欲与俱出,恐被朝鲜拘留,乃有此请。既奉敕,乃以耕农打围为由,潜移东良。明廷则敕凡察仍回镜城居住。凡察旋由东良出朝鲜境,未能遵敕回镜城。盖镜城故朝鲜地,朝鲜先弃置其地时,肇祖乘虚入居。朝鲜王李裪嗣位,不似其父芳远之愚懦,锐意西征。是时方遣其将军李蒇,出境攻击建州之佟家江流域吾弥府地。正统三年,李满住因惮朝鲜兵威,退还灶突山旧地。朝鲜方用武于鸭绿江以外,其于镜城为己国旧壤,自益不欲为童仓等久据。童仓等既惧朝鲜之逼,又乘李满住已归灶突山,乃与马哈剌等四十余家,退至苏子河。明廷以辽东总兵镇守官奏闻其事,于正统五年十月敕辽东总兵官曹义等,安插建州左卫部族于婆猪江,即佟家江之迤西李满住原住地。是时明廷已认凡察为建州左卫都督,袭为建州长。而凡察则又奏言“所部为朝鲜追杀,阻留一百七十余家。”明廷诏朝鲜王李裪还之。先是朝鲜言童仓还建州李满住所,虑其同谋扰边,明廷不之省,并为之安插,为之下诏朝鲜,还其部属。朝鲜王李裪,因于次年正统六年二月丁酉,奏辨其无追杀之事。”并言“其留住者,或因婚姻怀土不去,或被同类开谕而还,非己阻之。”云云。明年为正统七年,乃有董山之名发见。自此以前,为童仓嗣肇祖而被夺于其叔凡察者数年矣。 

肇祖名孟哥帖木儿,其姓为童,已见前篇。童仓之童,自必亦系其姓。童仓之名,除稻叶引《明廷纪述》如《实录》及《名山藏》之文外,尚见于《明史·朝鲜传》。其必以童仓之名姓相连属而成文者,中国言语之习惯,一字恒不成名词。故言仓则冠以童姓也。 

褚宴合音,当读如阐,音近仓。且褚宴亦系译音,不必确定是此二字。总之褚宴二字中,仅一褚字为有音,下一字为谐韵之字,最易读作一音,故成仓字。 

褚宴为弟,充善为兄。《清实录》自言其祖先之行第,当可信。《实录》于充善兄弟,别无纪录,仅留二人之名,可以考其行第。稻叶所引《名山藏》王亨记五东北夷,则云“童仓之弟董山,嗣为建州卫指挥。”殆以童仓嗣孟哥帖木儿,业已在前。故疑后袭之董山为弟,恐未必然,观于童仓之甘让凡察,及董山至而争回世职。凡察虽不服,卒由明廷分设右卫, 以为调停。则董山之能力,远胜童仓,盖可知矣。且其争而果胜,可知其名义必甚正。或者童仓年幼,不能不以凡察为后见人,日久遂致旁落。董山嫡长,既出而抗争,明廷有必许之之道欤?惟此数年间,董山何在?至此方出,此事殊难强解。当肇祖为七姓野人所杀时,传言与某子阿古同死。疑阿古即后名董山,先实被掳而未死,数年方归,乃复父业。《清实录》亦言肇祖二子,并无阿古其人。但他无佐证,以理想推之如是耳。 

《明史·朝鲜传》“正统三年,先是建州长童仓避居朝鲜界,已复还建州。朝鲜言‘昔以穷归臣,臣遇之善。今负恩还建州李满住所。虑其同谋扰边。’建州长言‘所部为朝鲜追杀,阻留一百七十余家。’五年,诏裪还之。” 

稻叶引《明实录》“正统三年十一月丁酉,建州左卫都督猛哥帖木儿子童仓奏‘臣父为七姓野人所杀,臣与叔都督凡察及百户高早化等,五百余家,潜住朝鲜地。欲与俱出辽东居住,恐被朝鲜拘留。乞赐矜悯!’上敕毛怜卫都指挥同如郎卜儿罕,令人护送出境,毋致侵害。” 

正统五年冬十月己未,敕谕建州左卫凡察等曰“向已敕尔等回朝鲜镜城居住。今总兵镇守官,又奏尔等已离镜城,与原叛土军马哈剌等四十余家,来至苏子河,家口粮食艰难。今已敕辽东总兵官曹义等,安插尔等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若果粮食艰难,即将带回男女户口数,从实报与总兵镇守官,给粮接济。听尔自来关给。” 

正统六年二月丁酉,朝鲜国王李裪奏“近日凡察等奏臣追杀其部落,又阻留一百七十余家,蒙朝廷敕臣放与完聚。臣闻命兢惕不知所措……彼凡察旧居镜城阿木河,即太祖高皇帝赐服之地。其亲兄猛哥帖木儿等,被尔处亏狄哈攻杀,不能自存。臣祖悯之,授以万户职事,为作公廨,给以俾仆衣粮鞍马, 抚绥备至。至臣父又升以上将军职事。后被七姓野人攻杀之,并杀其子阿古,悉焚掠其房屋财物。凡察等俱各失所。臣抚恤之,一如先臣抚恤其兄。既得所矣,忽于近岁,先以耕农打围为由,移住本国边陲东良地面。后乃潜逃,与李满住同处。此实不及知,安有追杀之事?其在此留住者,或因婚姻怀土不去,或被同类开谕而还。非臣阻之也。” 

又引朝鲜之《西征录》“正统二年七月乙丑,李蒇上言‘贼穴探候兴兵日时、道路等事。质问体探人与童都里不花等。’李满住今在吾弥府,或移入兀剌山城,皆未的知。其向吾弥府之路,则一自江界涉婆猪江,直入吾弥府口;一自理山涉婆猪江,由兀剌山东入吾弥府西;一又自理山涉婆猪江,由兀敕山南,西折而入,贼在吾弥府,则可由三路分入。” 

又引《名山藏》云“正统初,建州左卫都督猛哥帖木儿,为七姓野人所杀。弟凡察,子童仓,挟卫印亡入朝鲜。童仓之弟董山,嗣为建州卫指挥,更给新印,暂归凡察。诏以故印予董山,而缴还新印。凡察不予,乃更分左卫而置右卫,以新印给董山,使领左卫。凡察则持故印,而即使领右卫焉。” 

又引《明实录》“正统七年,分建州左卫设右卫,以董山为左卫长,以凡察为右卫长。敕董山曰‘汝为凡察为一家,今分而设卫,汝处之大小头目人民,任汝指挥。自今毋相犯。’敕凡察曰‘汝所应领有之头目人民,已命辽东官吏,公同审问。从属既明,汝其安守生业,勿愆致戾。” 

董山既出,与凡察争卫印。正统七年,朝廷以凡察不让,分设建州右卫,以处凡察。而董山得袭左卫职,势骤张,躐跻群酋上,始受明廷约束。后渐煽诱北虏入寇,杀掠不绝。然当正统间,未敢公然首祸。正统十三年冬,明廷尚有使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