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760部分

中华野史-第760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当时之所欲闻,而并见收录,惟恐其坠失荡然无忌,犹有先王大公至正之道存焉。此吾所以特有取于魏晋也。 

魏明帝即位,抚军大将军司马懿、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并开府。 

汉初置丞相、御史府,后置三公府,将帅出征,置幕府,军罢即废,不常置也。今魏既置三公而懿等并为大将军开府京师,此何理耶?公室之卑,盖自此始矣。蜀将李平闻懿等开府辟召以说孔明,孔明鄙之,是时中原人物推陈长文为第一,今长文亦为此,余无足道矣。 

建安十八年,汉帝诏并十四州,复为九州。 

三桓讽鲁作三军合周礼矣,其意乃欲卑公室而夺之。权曹操讽复九州合禹贡矣,其志乃欲广冀州而益其地。夫引经术称古谊者,固未必皆奸人,而奸人之欲济其邪谋者,亦未尝不引经术而称古谊。既不可以尽信,亦不可以皆疑。要在乎察之而已。 

庞统说先主取益州,先主曰“今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事相反,乃可成尔。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为也。” 

宽胜急,仁胜暴,忠胜谲。然操强而备弱,宜胜而反不如者,何也?操弟稗也,备五穀之不熟者也。五穀之熟,固不如弟稗,非谓宽仁、忠信不能胜急暴、谲诈也。备不能胜操耳,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青龙三年,张掖出石图,广一丈六尺,高一丈七尺一寸,围五丈八尺。苍质而白理,有若麟者、凤者,有若虎者,有若牛者,有若人马者,有若八卦、列宿、孛彗者,其字可读而不可晓。时人以为魏晋之符。 

河图、洛书之说,欧阳永叔攻之甚力。今观此图,与河图洛书亦何以异!惜乎时无伏羲神禹,故莫能通其义,而陋者以为魏晋之符。彼魏晋何足道,安知其非八卦九畴之类也!造化之所为,犹有幸不幸焉,而况于人乎。可胜叹哉。 

苏则为金成守,闻魏氏代汉,发服悲吴。孙盛评曰“士不非其所事,不事其所非。既已策名新朝,复怀贰志,岂大雅君子出处之分哉。” 

魏氏受禅,汉帝尚存,缟素举哀,诚为轻脱。然盛谓贰志,兹又过矣。箕子过故商墟,感宫室毁坏伤,之欲哭,以方朝而不敢。季札哭王僚而事阖闾,晏子哭庄公而事景公。哀死事生,以待天命,此人臣之分也,何得谓之非其所事而事其所非乎!孙盛枭音,使人闻而恶之。 

诸葛亮闻张温败,未知其故,思之数日,曰“吾得之矣。是人清浊善恶太分明也。” 

善恶太明,诚取败之道。然人之祸败,有以其道得之者,有不以其道得之者。若张温之败,可谓不以其道者矣,尚可以推求其故哉。 

魏文帝赐群臣没入生口,惟歆出而嫁之,帝叹息。孙盛评曰“子路私馈仲尼,毁其食器;田氏盗施春秋,著以为讥;《柬见》戮之家国,刑所肃纵在哀矜,理无偏宥。歆居股肱之任,当公言于朝,而默受嘉赐,独为君子,可谓匹夫之仁,蹈道则未也。” 

孙盛以刻薄之资,承学于草窃乱贼之世,性习皆恶,故其论议类皆如此。夫见牛未见羊,孟子所谓仁术也,何名为偏宥哉!使盛为廷尉,于魏文之时,则歆当以私馈盗施诛矣,东晋之不用盛,不为过也。 

陈寿曰“蜀不置史,注记无官,以故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若此之数,犹未周焉。” 

《礼记》人,君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周礼》建官备矣,独不闻有所谓左右史者。虽有太史,然不以注记为职。是时诸侯皆有史,岂天子独阙乎?春秋之时,卜田宅者、占云日者,皆称太史,则太史殆阴阳家流。然书赵盾者、书崔杼者,亦称太史,则太史又似掌注记者。盖方是时,学者通知天卜,而卜兴废者亦不甚用蓍龟。太史伯以祝融之功而推楚国之必兴,太史赵以虞舜之德而占陈氏之未亡。其论议证据有绝人者,故阴阳注记得兼掌之。汉司马谈父子为太史令,以论著为己任,而又掌天官,则兼掌之效于兹可见。魏晋之际,始署著作郎,自是太史之职分而为二。孔明之时未也。按后主景耀元年,史官奏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元,而曰蜀不置史,妄矣。 

景初元年,有司奏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为正,遂改是年三月为孟夏四月。 

世言夏得人统,以建寅为正;商得地统,以建丑为正;周得天统,以建子为正。其说非也。以尧典羲和舜典巡狩观之,唐虞之世,固以建寅为正矣。至夏后之时,其法尤备,其书传于后世,谓之夏小正。孔子得之于己,以为可用,非谓建寅之正,自夏后氏始也。至成周时,始用建子为正,然犹不废夏时,谓之正岁。后之学者,以为夏以建寅为正,周以建子为正,商居其间,不应无所变更,因以意推之,曰商以建丑为正。而三统之说兴焉。夫夏后氏以建寅为正,吾于《论语》见之矣,《论语》曰行夏之时。周以建子为正,吾于《春秋》见之矣,《春秋》书十月霜降杀菽,三月无冰。商人以建丑为正,于经既无所见,于理亦复不通。夫以建子为正者,取二十四气之首也,以建寅为正者,取四时之首也,以建丑为正,其取义安在哉?是以知其不然。 

建安十八年,先主进军图雒县,庞统为流矢所中,卒。先主言则流涕。 

庞德公以孔明为卧龙,以士元为凤雏,则士元之齿当少于孔明。孔明卒时年五十四,而士元先卒二十有二年,则士元物故尚未三十也,岂不惜哉!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始王汉中,是岁关羽卒,明年黄忠法正卒,又明年张飞卒,又明年马超、马良卒。基业未就而一时功臣相继沦谢,如有物夺之者。明年后主践祚,而旧人独有孔明、赵云。后七年云卒,又五年孔明卒,而勋旧于是乎尽。正卒时四十五,超四十七,良三十五,自余不著其年。飞传称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则飞卒年才五十许。霍峻年四十。此数杰者,皆以高才早世,而谯周至七十余而终,天不祚汉,明矣。 

【全文完】 




第一章   十六国春秋别本 
作者(北魏)崔鸿 

      
    
卷一·前赵录 



○刘渊 
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余岁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服丁零,内侵燕代,控弦四十万。汉祖患之,使刘敬奉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冒姓为刘氏。建武初,入居西河美稷。后汉中平中,单于羌渠使子于扶罗将兵助汉讨平黄巾,会羌渠为国人所杀,于扶罗以其众留汉,自立为单于。属董卓之乱,寇掠太原、河东,屯于河内。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于扶罗子豹为左贤王,即元海之父也。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左贤王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师皆以刘氏为之。太康中,改置都尉,虽分属五部,皆家于晋阳汾涧之滨。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于龙门,有一白鱼,顶有二角,轩鬐跃鳞,而至祭所,久之乃去。巫觋皆异之,曰“此嘉祥也。”其夜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鸡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寤以告豹。豹曰“吉征也。”自是十五月而生渊。渊生左手有文曰“渊海。”遂以为名。幼而好学,不舍昼夜。尝谓同门生朱纪、范隆等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之无武,绛、灌之无文。一物之不知,固君子耻之也。二生遇高皇,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于是文学、武事并皆妙绝。猿臂善射,膂力过人,身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太原王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咸熙中,为侍子在洛阳,晋文帝深待之,时东莱王弥等皆凭结。浑又屡言之武帝,帝召见与言,大悦之。后谓王济曰“刘元海容貌风仪,机谈鉴智,虽金日磾无以加也。会父豹卒,帝以渊代为左部帅,转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 

大安中,惠帝失政,诸王迭相残废,州郡奸豪所在蜂起。从祖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兴复在此时矣。左贤王渊,姿器绝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于是共推刘渊为大单于。刘渊曰“当为崇罔峻阜,何能为培娄。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生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武,何呼邪韩足道哉!”宣等称善。 

元熙元年,迁于左国城,晋人东附者数万。宣等上尊号,渊曰“今晋氏犹在,四方未定,可仰遵高祖法,且称汉王,权停皇帝之号。待宇宙混一,当更议之。”十月,为坛南郊,即汉王位,改晋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大赦天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之神主而祭之。置百官,以刘宣为丞相,拜授各有差。四部之东莱王弥起兵青徐,遣使来降,拜镇东大将军、青州刺史、东莱郡公。四月,汲桑叛,自称赵王,选置州郡。十一月,石勒及胡部等帅众来降。永凤元年七月,凤凰集于蒲子。丞相刘宣等六十四人上尊号。十月,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以卫军和为大将军,抚军聪为车骑大将军,建武曜为龙骧大将军。河瑞元年,迁都平阳,汾水得玉玺,大赦改元。二年,以大司马梁王和为皇太子。八月,渊寝疾,以刘洋为太尉,延平为太宰,司徒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于平阳西。薨于光极殿。太子和即位。聪自西明门攻斩和于西室。九月,葬渊于永光陵,谥曰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刘聪 

刘聪字玄明,一名载,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孕,梦日入怀,寤而告渊。渊曰“吉征也。”自是十五月而生聪,夜有日光之异。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余。幼而聪悟,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永嘉四年,僭即帝位于光极前殿,大赦,改元光兴元年。以卫尉呼延晏为使持节、前锋大都督,配禁兵二万七千,自宜阳入洛川。命东莱王弥,刘曜及镇军石勒进军会之。晏比及河南,十二败晋帅,长驱围洛阳,陷之。纵兵大掠,幽晋帝于端门,害太子及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筑为京观。迁帝及太后侍中庾珉等于平阳。大赦,改元嘉平元年。二月,内晋帝,进号仪同三司会稽郡公。聪引帝入宴,谓曰“卿为豫章王时,朕曾与王武子相造,武子示朕于卿,卿言‘闻其名久矣。’以卿所作乐府歌文示朕,谓朕曰‘闻君善为辞赋,试为看之。’朕时与武子俱为《盛德颂》,卿称善久之。又引朕射于皇堂,朕得十二筹,卿与武子俱得九筹。卿赠朕柘弓、银砚,颇忆否?”帝曰“臣安敢忘之,但恨尔日不早识龙颜耳。”聪曰“卿家骨肉相残,何其甚也。”帝曰“此殆非人事,皇天之意也。大汉将应乾受历,故为陛下自相驱除耳。且臣家若能奉武皇之业,九族敦睦,陛下何由得之?”三年,春正月,宴于光极前殿,逼晋帝行酒,庾珉、王隽等起而大哭,聪恶之。二月丁未,怀帝崩于平阳,于是诛珉等。三月,立贵嫔刘氏为皇后。四月,愍帝即位于长安,车骑曜等攻长安。河东地震,雨血于平阳。建元元年正月,黑雾四塞,著人如墨,五日而止。辛酉夜时,日落地,三日相承,出于西方。东行平阳地震,崇明观陷为池,水赤如血,赤气至天。有赤龙奋迅而去。流星起于牵牛,入紫微,龙行逶迤,其光照地,落于平阳北十里,视之则肉,臭闻于平阳。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肉旁常有哭声,昼夜不止。聪甚恶之。癸未,刘氏产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顷之见在陨肉之旁。己丑,刘氏卒,乃失此肉,哭声亦止。十一月,以晋王粲为相国、大单于,总百揆。十二月,宣光陵石人皆行数步,宫中鬼哭。 

麟嘉元年,武库陷,入地一丈五尺。聪自去冬至是遂不复受朝贺,军国之事,一决于粲。立市于后庭,与宫人宴戏,或三日不醒。秋七月,河东大蝗,唯不食粟豆。司隶靳准率部民收而埋之,哭声闻于十余里,后乃钻土飞出,复食黍豆。大司马曜攻陷长安外城。九月,犬与豕交于宫门。有豕著进贤冠,升聪御座,犬冠武冠带绶,与豕并升,俄而斗死殿上,宿卫莫有见其入者。长安饥甚,死过半,曲允为粥以供帝膳。帝泣曰“今窘厄如此,外无救援,势不自知。”乃使侍中宋敞奉笺降曜,敞随使者至,帝肉袒牵羊,舆榇衔壁,出降东门。曜受璧焚榇,迁愍帝及司徒梁汾、骠骑曲允等诸臣百余人至于平阳。聪临光极殿,帝稽颡,与曲允伏地大哭,扶不能起。聪大怒,允自杀。以帝为光禄大夫、怀安侯。以大司马曜假黄钺、大都督陕西诸军事、太宰、秦王。二年正月,东平王约卒。十一月,聪校猎上林,以晋帝行车骑大将军,戎服执戟前导,行三驱之礼。观者皆指帝曰“此故长安天子,”聚而观之,故老亦有悲泣者。十二月,大飨于光极前殿,聪欲观晋臣之意,使帝行酒,洗爵更衣,使帝执盖,多有涕泣,或有失声者。尚书郎辛宾起而抱帝大哭,引出斩之。戊戌,愍帝崩于平阳。 

三年,聪所居螽斯则百堂灾,焚其子会稽王衷已下二十有一人。聪闻哀塞气绝。自此鬼哭宫中,至于九月,夜声不绝。四月,尚书令王鉴、崔懿之等极谏,聪大怒,收鉴等杀之。秋七月,鬼哭于光极殿,聪昼见东平王约,甚恶之。征秦王曜为丞相,录尚书事,固辞,仍以丞相领雍州牧。靳准为大司空,领司隶校尉。癸亥,薨于建始殿。甲子,粲即位,大赦,改元汉昌。葬宣光陵,谥曰武皇,庙号烈宗。八月,以丞相曜为相国、大都督。司空靳准为大将军,领尚书。粲荒耽酒色,游宴后庭,军国之事,一决于准。准遂勒兵入宫,执粲,数而杀之,追谥灵帝,刘氏无所存,男子尽刑于市,发掘二陵,焚烧宗庙,鬼大哭,声闻百里。准自号汉大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相国曜自长安赴难。永嘉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