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868部分

中华野史-第868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犹忆往时,松江潘云龙,以监生考授武英殿试中书;乐清赵士桢,以钦召入文华殿,然以儒士在直二十年,尚为鸿胪主簿;休宁黄正宝,亦以儒士入武英,止鸿胪司宾署丞。此三人皆他途中知名者,时纳官例未开也。 



   
   
卷十 



○词林 
【翰林权重】内阁辅臣,俱系职词林,至今上任视事仍在翰苑,凡文移俱以翰林院印行之。人谓词臣偏重为非是,未知太祖时故事也。洪武十四年十月,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从翰林春坊会拟平允,然后覆奏论决,是生杀大事,主于词臣矣。 

至十二月,又命翰林、编修、检讨、典籍、左右春坊、司直、正字等官,考驳诸司奏启以闻,如平允,则序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书之以进,则唐、宋平章参政之任又兼之矣。十五废四辅官,遂设华盖等殿阁大学士,以邵质等为之。二十三年止称学士,而任事如故也。惟建文不设学士,而永乐仍为殿阁大学士,秩本尊于史官。坊局安得不司禁密之寄,议者纷纷,正未考夫典故耳。 

【选庶吉士之始】今会试后,考选庶吉士,人谓始于文皇帝永乐甲申科,取二十八人以应列宿,相传已久,而竟不然。 

自太祖洪武四年开科取士,至六年癸丑,又当会试,诏命罢之,特选河南举人张唯等四名,山东举人王琏等五名,俱授翰林院编修,命赞善大夫宋濂、桂彦良等教习,此即选考庶常,权舆于此矣。至十八年乙丑科,而一甲三名丁显、练子宁、黄子澄,俱授翰林院修撰,此鼎甲得词林之始也。是科即有庶吉士杨靖者,试事于吏科,寻出使还,即升户部侍郎,则遴考庶常,似是此年创始。然读《大诰》,又载承敕庶吉士廖孟瞻,以受赃诛,事在十八年,则不始于乙丑矣。又《徐孟昭传》云孟昭举洪武乙丑进士,拜江西道监察御史,入为礼科庶吉士。其传为梁用之所作。又户部尚书,追封汤溪伯郭资,亦乙丑科翰林庶吉士。至二十一年戊辰,解缙亦为中书庶吉士。自戊辰至甲申,又七科,而文皇帝修太祖故事,一甲曾棨、周述、周孟简三人,俱授修撰,又选杨相等二十八人为吉士,并挨宿周忱为二十九人耳。向来纪述者殊未核。 

按洪武十八年状元,有云花纶者,则见《永平志》;有云邓伟奇为榜眼者,见《楚纪》;是科会元有云黄子澄者,有云邓伟奇者。俱未知孰是。 

【遍历四衙门】今世呼翰林、吏部、科、道,为四衙门,以其极清华之选也,然未有遍历之者。本朝惟江西乐平人徐旭字孟昭,登洪武十八年乙丑进士,授河南道御史,入为礼科给事中,以忤旨降涿州训导,进凤阳教谕,擢安王府纪善,以荐者升知州,又入直史馆,出为吏部考功员外郎。太宗入绍,升郎中,预修《太祖实录》,升国子祭酒,降云南参议,改翰林修撰,命修《永乐大典》,未几卒。盖于四衙门美官,无所不历。又再为教官,一出曳裾,一典方州,一参方面,且曾正大司成之位,三领著作之任。晚终于六品史官,于法不得恤,乃文皇遣礼部主事端礼谕祭,又命官给槥以殓,恩礼始终,亦异矣! 

一云旭为永乐四年丙戌会试同考,卒于闱中。 

【胜国词臣出使】太祖定天下,以元故词臣危素、周伯琦辈,不能殉节薄之,俱废置不终,所以欢事君也。然有极异者、如翰林侍读张以宁,登元泰定丁卯进士,任黄岩州判官,再升六合知县,又教谕淮南,再徵国子助教,累入翰林,盖食其禄者四十余年,至明兴拜前官,奉使安南,封其国主,未至王卒,国人请立世子,以宁不从,复请命于朝,乃许之。上以其奉使不辱,御制诗八篇赐之,其宠异如此。按以宁祖名留孙,元礼部尚书,父一清参知政事,为元世臣,不宜遽忘其恩也。又罗俊仁者,为伪汉陈友谅翰林编修,太祖取九江归附,以为国子助教,遣说友谅子陈理于武昌降之;又使山西,谕降扩廓帖木儿,迁翰林编修;又使安南,不受馈遣,上嘉之,拜弘文馆学士,以其朴野,呼老实罗而不名。乞致仕归,赐以大布衣,题其上曰“性虽粗率,忠直可嘉,赐汝布衣,放归田里。”复召至京,上怜其老遣还,赐以玉带,及铁杖裘马食具。其被眷又十倍以宁,有非宋金华、陶当涂所敢望者。岂以二人虽仕两国,不及危、周之显贵耶?抑以出使时,有口舌之劳也?是未可测。 

【词林中舍互改】翰林著作之庭中,中书丝纶所出,古来并重,至我国初犹然。如洪武间,朱孟辨以翰林编修,改中书舍人。至永乐间,黄淮以中书舍人,召入翰林备顾问,寻命入内阁掌制诰升编修。庶吉士张益授中书舍人,升左评事,俱仍于翰林院供职。姚友直以中书舍人升太子洗马,而庶吉士高谷等七人,同授中书舍人,高即转春坊司直郎。宣德间,朱祚以词赋授中书舍人,升翰林修撰,教内官书。景泰元年,中书舍人陈学等四人,俱升翰林编修,仍于内阁书办。盖当时以为恒典,自舍人之有胄子而任渐轻,其后杂流赀郎,一概混拜,两房两殿充塞,且负甲科筮仕授此官者,必别标署以自异矣。然翰林之猥杂,在唐尤甚,如画工、棋博士、茶酒司之属,咸得待诏翰林。犹今日中书科,薰莸玉石之无别也。必如国初故事,始不失两制遗意云。 

【鼎甲同为庶常】国初选庶吉士,不独诸进士也,亦不独新科也。如永乐甲申科,则一甲曾棨等三人,杨相等廿五人,为廿八宿,而以周忱为挨宿。宣德三年戊申,将立太子,上欲选贤才备宫寮,上出题亲试,为“诸葛孔明可兴礼乐论”,拔翰林官及进士共三十一人。比永乐二十八宿例,则有官者不列宿中矣。特状元马愉仍为选首,而以所为二十八人者,正史及纪载诸书俱不载姓名,今无可考。惟是宣宗在御十年,凡三开科宣德二年为丁未,仅留邢恭一人为庶吉士,以译字得第,因留之,是年所得吉士,又有肃鎡,共二人而已。五年为庚戌科,命大学士杨士奇等,选萨奇等八人为庶吉士,上亲试“用人何以得其力论”,命侍读学士王直为之师,给房舍酒馔如永乐例。至八年为癸丑科,是年三月命礼部尚书胡濙等,选新进士尹昌等六员,上命改庶吉士同萨琦等,进学赐赍亦如永乐例,仍命王直督之,三月一考其文,本年十一月又命尚书蹇义等选前科之俊,并癸丑新科,得徐珵等十三人为庶吉士,同萨琦等于翰林进学,仍以王直训督,而杨荣考校之。本月之己酉日,上又谓吏部尚书郭弧霸谕馐伲啾赜形难Э扇≌撸抻闷淙擞弥C溲≡瘛!泵魅窄即引六十八人入奏,上命杨士奇等试于廷,得知县孔友谅、进士胡端桢、廖庄、宋琏,教谕黄纯、徐惟超,训导娄升等,共七人。上命改进士为吉士,同黄纯等,历事六科以备用。则是年凡三试庶常,外吏教官亦列其中。若孔友谅者为永乐戊戌科吉士,授知县以出,已十八年,又入为庶常,尤为奇事,而丁未、庚戌两科,尚读书未散馆也。至九年甲寅三月,上命行在翰林修撰马愉、陈询、林震、曹鼐,编修林文、龚琦、锺复、赵恢,大理寺左评事张益开,庶吉士萨琦、何瑄、郑建、江渊、李绍、姜洪、徐珵、林补、赖世隆、潘洪、尹昌、黄缵、方熙、许南杰、吴节、叶锡、王玉、刘实、虞英、赵智、陈金、王振、逯端、黄回祖、傅纲、萧鎡、陈惠、陈睿三十七人,于文渊阁进学,至是召入左顺门试之。上亲第高下,赐赍有差,以少詹兼读学王直有训励劳,赐钞千贯。其前修撰四员,马、林、曹三人,俱丁未庚戌癸丑状元,陈询者,则永乐戊戌庶常,至是已十七年老词臣矣。编修四人亦皆鼎甲,乃与廷试吉士同业同考,俱异典也。未几宣宗升遐,三科吉士皆不及授官,至正统而始拜职云。前所记萧鎡,景泰拜相,而史竟不云曾为吉士,鎡本传中云宣宗选萧鎡等二十人入馆,改庶常读书。则当时癸丑散馆,又不止三次。 

又庚戌科赵忠,为吾邑人,亦选吉士,而史不载。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齿莽,罪不胜诛矣。至景泰二年辛未,选吴汇等二十五人,与状元柯潜等三人,共二十八人,如永乐甲申之制,始尽复旧规,皆读书东阁中。不别立馆司,不出居外署,惟命阁臣教习考试,其制特为隆重云。若鼎甲之不同庶常习学,未知起于何科?至隆庆五年,阁臣高拱等建白,始同诸吉士读书,亦辛未科云。 

王文端自丁未至正统丙辰,四科为吉士教习,自癸丑、丙辰、己未,连三科为会试主考,俱本朝所无。 

【庶吉士失载】今词臣典故,及《弇州别集》,载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庶吉士止六名,其实二十人。如高举授行在刑科,刘俊授行在兵科,王⒑沃尽⒃⑼蚯辍⒛沮⒄殴邸⑸蛏啤⒅馨病⒘鯙F、李敬、卢璟、晏铎,俱御史,此二书所失载者。是科又有庶吉士成敬者,授晋府奉祠,宣德间,坐晋事波累,腐刑后改郕府典宝,景皇自郕邸入缵,升内官监太监。子凯登景泰二年辛未进士,授吏科都给事,中寻夭。敬以景泰四年乞省墓,上赐敕及墓祭,更赐诗以宠其行,又二年卒。关中乔景叔(世宁)为敬作传,备载其事。此在词林典故讳之亦可,弇州失记,岂未见乔传耶?#永乐甲辰吉士,予向亦只记六名。 

【医官再领著作】太医院御医赵友同,字彦如,大臣荐其文学,时文皇帝方修《永乐大典》,用为副总裁。后修《五经》、《四书》、性理诸大全,又用为纂修官。其职实词林妙选,而衔仍方技杂流也。始彦如为宋景濂弟子,初用胡祭酒荐,拜华亭训导,曾主浙江乡试,满九载当升,以少师姚广孝言其知医,遂得此官。因而留京师充纂修。又有荐其知水利者,命从户部尚书夏元吉治水江南,其人之多才技可知矣。不幸以医见知,不及为文学近臣,终老异途,可慨也! 

【吉士写佛经】成化间,太监王敬奉敕至江南,多所徽索,至令生员抄写佛经,为苏州诸生所噪逐。时太宰陆全卿,以青衿为之倡,以此知名。然文皇朝有故事,不特役诸生已也。永乐辛丑,翰林吉士高谷,写经与海印寺,遇雨徒跣奔归,有见而怜之者,欲为丐免,谷不可曰“盍语当路,概行禁写,所全者不更不乎?”谷以乙未科改庶常,至是且七年矣,久次拜中书舍人,以考满改编修。盖国初内外制并重,如唐宋例也。 

是时三杨在阁,称一时极盛,而主上嗜好不敢谏止,则帝师哈立麻辈为之祟也。 

【进士授史官】自来进士竟授史官者,国初不必论,惟正统四年己未科,钱文通(溥)以教习内侍,得直拜检讨,后虽通显,终以结交内臣王伦,擅草英宗遗诏,谪顺德知县,后显再起至南太宰,仅得下谥。其生平不为正人所许。正德三年戊辰科,焦黄中以二甲第一名,胡缵宗以三甲第一名,俱奉旨传授检讨,此出逆瑾私意。焦不足言,胡故材臣,坐是谪州判,后历中丞,为仇家王联所讦。下狱几死,得戍。此后则孝宗朝,岐益等府出阁,用庚戌科进士六人,为检讨侍讲读,各喧詈于吏部堂,尚书耿裕奏知,为首充军,余降为吏。世宗朝,景王出阁,用进士二人为讲读,亦改史官,随封之国,俱改长史,其后景恭王薨逝,始得他官。其喜若登仙,然皆不振。若今上初年,以潞邸出阁,亦改进士徐联芳、董樾为检讨。阁臣奏准,待九年考满,得升参议,至王之国,别选他官为藩僚以行,二人始肯就职,后皆转参藩以出,然而终不显。今福藩讲读,仍修故事,侍讲读者,得方面去矣。意者他日能大用,豁诸公蒙气也。 

袁宗皋者,亦弘治庚戌进士,不由翰林,竟授兴府长史,随献王之国,世宗龙飞,入相,卒于位。 

【正统戊辰庶常】正统十三年,选庶常三十人。内山西五人,山东四人,北直六人,河南三人,陕西三人,四川五人,南直三人,俱江北。而浙、福、湖广、江西四大省,南直隶之江南,以至两广、云贵,俱无一人焉,最为怪事。时首揆为曹文忠鼐,其弟鼐即为庶常第二人,次揆陈循,江西泰和人,冢宰王直与之同邑,何以皆不为桑梓出一语也?第十名李泰者,为司礼太监永昌嗣子,竟不为本生母治丧,遂为玉堂之玷。其时开馆教习,俱非词林尊官,先为侍读习嘉言,侍读王一宁,编修赵恢,继之者侍讲刘铉,修撰王振,即王恂,后以权槪难伞n缬梢铱疲员恐魇律耄任欤笥值梦蛹谰啤!

是科三十吉士。散馆时,万安留为编修,李本留为检讨,俱四川人。刘吉、李泰留为编修,俱北直隶人。其廿六人,俱出为科、道、部、寺,至李宽又为行人司正。亦奇。 

按是年会试同考官,一教授,二教谕,一训导,俱贡士。 

四书题,《论语》居二,《中庸》居一,而无《孟子》。廷试读卷官,例用正途大臣,而用户部左侍郎奈亨,系吏员;太常少卿程南云,系习字人,俱为创见。又印卷官,礼部仪制司主事八通,其姓甚稀,想降夷也。 

【武弁保留词臣】成化以前,大小臣工,夺其情者固多,然多出自圣眷,或心欲留而夤绿中旨得之,犹为有说。惟正统十三年八月,翰林修撰许彬,闻父丧当守制,而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昌英,疏彬方译写夷字,今外夷朝贡,番文填委,乞命夺情。上允之。按彬以永乐乙未庶常起家,从检讨升修撰,即云译字,固词臣也。武弁安敢留之?彬亦不以为耻,即靦颜不去,举朝无一人非之。盖四维已绝,三纲将废,宜次年即有土木大变。但天顺初元,彬遂入相,残而得谥襄敏,斯为异矣。 

【检讨掌翰林院】王 资者,江西泰和县人,吏部尚书王文端(直)次子也。以布衣荐授本县训导,升南京国子博士,再升翰林检讨,署监丞事,三年考满入京,适南京翰林学士邢宽卒,吏部奏以 资旧职掌南院,又三年丁母忧,卒于家。以布衣入翰林,一异也;以检讨从七品史馆,而握词林篆,二异也;邢起家状元,而 资布衣继之,三异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