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

第25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个艰巨的任务是加拿大第二师承担的。该师涉过水深及腰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泛滥地区,向西强力推进。他们得到了第五十二师大部分士兵的增援。后者系由渡船载过斯凯尔特河,在南岸①的巴尔兰德登陆。到了月底,经过了巨大努力之后,整个地峡已经夺下来了。同时,敌人在布雷斯肯斯〃孤岛〃上的几个孤立据点也一个一个地接连被拔除掉。进攻伐耳赫伦岛的准备工作到此便全部完成了。加拿大集团军的胜利是此后更辉煌的作战行动的重要开端。在四周的苦战中,他们在科宁厄姆空军中将的第二战术空军特别有力的支援下,至少俘虏了一万二千五百多名德军。这些都是并不愿意投降的顽敌。
①指贝弗兰德半岛南岸。——译者
※※※
伐耳赫伦岛的形状像一个茶碟。边缘有沙丘环绕,阻止海水冲刷岛心的平原。在岛的西边缘,靠近佛斯特卡佩勒地方,沙丘中间有一个缺口,靠一道高三十呎,底部宽一百多码的堤坝来阻挡海水。那里大约一万名的驻军都安置在坚固的人造防御工事里面,由三十座炮台防卫着,其中有些是构筑在混凝土掩体里面的大口径炮。岛上密布着防坦克障碍物、地雷和铁丝网,因为敌人足足用了四年的时间来经营这个安特卫普的门户的防御工事。
10月初旬皇家空军首先出击。在一连串猛烈的空袭中,他们在佛斯特卡佩勒的堤坝上炸开了一个宽约四百码的大缺口,海水随着冲入这个茶碟的中心,淹没了那里边的炮台和防御工事。但是岛上力量最强的炮兵阵地和障碍物却都是构筑在茶碟的边缘上的。攻取这些防御工事的事迹已经有人描写得非常生动了。①我在这里只能概括说一下。进攻的目标是很集中的。东路,加拿大第二师力图从南贝弗兰德半岛通过两岛间的海堤进军。他们在第五十二师的一个旅的协助下,最后夺得了一个桥头堡。中路,第四突击队于11月1日从布雷斯肯斯乘船渡过来,在符利辛根海岸英勇登陆;第五十二师的士兵紧接在后面,一路杀入该镇。西路由莱斯特准将率领三个由海军陆战队组成的突击队,担任主攻。他们在奥斯坦德登船,驶向佛斯特卡佩勒。到了11月1日上午七点钟,他们已可望见那里的灯塔了。当他们迫近目标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海军轰击中队开炮掩护。其中包括英国军舰〃沃斯派特〃号和两艘装有十五吋口径大炮的低舷重炮舰〃埃里伯斯〃号和〃罗伯茨〃号,加上一中队的武装登陆艇。这些登陆艇一直进迫到距离海岸很近的地方,冒着严重的伤亡,不停地发挥自己的火力,直到先头的两个突击队安全登陆。第四十一突击队在海堤缺口的北端登陆,夺得佛斯特卡佩勒村后,即向多姆堡推进,第四十八突击队在缺口以南登陆,不久就遇到顽强的抵抗。海军的掩护火力固然有说不尽的价值,但我们还缺少一个主要的辅助因素。我们原来计划在前一天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轰炸。但飞机遇雾无法起飞。固然,在关键的时刻,登陆的行动曾得到战斗轰炸机非常有力的支援,但由于敌方的防御工事还远没有受到严重的破坏,因而我们陆战队所遇到的抵抗也就比原来所预期的顽强得多。
①见H·圣乔治·桑德斯:《绿色的贝雷帽》。
当天晚上,第四十八突击队沿着岛的边缘向符利辛根仅推进两哩,就被混凝土掩体里面的强有力的炮火阻住了,于是集中了加拿大第二军的全部大炮,隔岸从布雷斯肯斯向这里的目标开火;飞机对准着敌人的炮眼发射火箭,傍晚的时候,突击队把守敌抓的抓,杀的杀。第二天早晨,他们继续向前推进。中午,占领了索乌特兰德。第四十七突击队从那里接替了进攻的任务,趁着敌人的防御已经逐渐削弱,一口气打到符利辛根的郊外。11月3日,第四突击队在镇内经过了顽强的逐屋争夺战之后,和他们会师了,再过几天,全岛转入我们的手中;八千名敌军成了我们的俘虏。
在战斗中,突击队另外还立下了许许多多的特殊功勋。虽然其它部队和其它军种的人员都在这场非凡的战斗中起了充分的作用,但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英勇是特别突出的。于是这种突击队策略又一次胜利了。
※※※
夺取了符利辛根之后,扫雷的工作马上开始。接下去的三个星期,我们动用了一百艘船只去清理这条七十哩长的水道。11月28日第一支护航船队到达。安特卫普向英军和美军开放了。敌人的飞弹和火箭还对这个城市骚扰了一些时候,并且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但对战局进展的干扰最多不过像对伦敦那样的干扰而已。
安特卫普的严峻考验不是我们要把德军追赶得更远些的唯一理由,还有其它的原因。当加拿大的第二师向西进入南贝弗德的时候,在默兹河以南和奈梅亨走廓以西的一个孤立据点里还留有四个师的德军。这是一个碍事的凸出阵地;到11月8日才被第一军①和十二军拔除掉。奈梅亨走廓的另一侧,另有一股顽敌盘踞在默兹河以西、文洛周围的一个孤立据点里。往南,美国第一集团军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就在亚琛北面突破了齐格菲防线。这个镇在三面夹攻下于10月21日投降。在第一集团军的侧翼的第三集团军已经进到离摩泽尔河以东二十哩了。第七集团军②和法国第一集团军平行前进,直探孚日高地和贝耳福山峡。美军在9月份的闪电式进军中几乎耗光了他们的补品。现在他们必须停下来积聚物资,并准备迎接11月份的大规模作战。
①第一军在这个时候可算是盟军合作的楷模。它的四个师分别由英、加、美、波四国的部队组成。
②指美国第七集团军。——译者
※※※
盟军向法、比边界的进军中,战略空军起了重大的作用。
到了秋天,它重新担负起了轰炸德国本土的主要任务,把炼油设备和运输网作为特定目标。敌人的雷达屏和警报系统已被赶到他自己的边界以内,而我们的导航、引导投弹设备却相应地向前推进了。我们的伤亡率下降;我们的进攻在强度和精确性上都提高了。长期持久的猛攻迫使德国把工厂疏散到极为广阔的地域上。现在敌人要为它付出重大的代价,因为疏散得越广,就越要依赖于完善的交通系统。急需的煤炭堆积在矿坑附近;由于车皮缺乏而无法启运。每天有成千列或更多的货车由于燃料缺乏被迫停驶。工厂、发电厂和天然气工厂开始关闭。油的产量和贮藏急剧下降,不仅影响了部队的快速运动力,而且影响了空军的活动,甚至空军的训练。
8月的时候,施佩尔曾警告希特勒说:整个化学工业由于合成汽油厂供应不上副产品而要逐渐减产。接着,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到了11月,他报告说:如果铁路的运输量继续下降,就会造成一种〃决定性的生产大灾难〃。到了12月,他竟然赞扬起我们的〃机智而影响深远的计划〃了。①由此可见,我们的伟大的轰炸攻势终于开始奏效了。
①见特德著:《战争中的空军力量》,第118页。






第十四章 访问莫斯科的序幕

俄国攻势的进展——红军到达波罗的海诸国——10月20日贝尔格莱德解放——我渴望再次同斯大林会晤——我们关心波兰与希腊的未来——世界组织和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僵局——史末资将军的来电——我计划访问莫斯科——美国总统赞成——斯大林发出盛情的邀请——俄国与远东——10月5日我动身前往莫斯科——意大利战役
1944年夏季的俄国巨大攻势,本书以前只叙述到9月底为止,那时由于罗马尼亚革命的协助,苏军从多瑙河流域进抵匈牙利边境,随后就停下来休整和补给。现在我们要往下讲到秋末。
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和日益殷切的希望,密切注视着这个巨大战役的命运。北面波罗的海诸国的德国驻防军由于俄国的向南深入进军,实际上去路已断,要加以拔除,也颇为费力。9月中头几次对他们的攻击来自派帕斯湖①两端。攻势迅速向前扩展,在三个星期之内便伸展到从里加至北部的整个波罗的海沿岸。
①爱沙尼亚东部与普斯科夫西部之间的一个大湖,现称楚德湖。——译者
9月24日,南部战线再度战火燃起。一个沿多瑙河南岸攻入南斯拉夫国境的攻势开始了。俄国人在他们的左翼得到了幡然反正的保加利亚军队的支援。接着他们又一起跟铁托的非正规部队取得联系,这就有助于扰乱德国人从希腊所进行的艰苦然而巧妙的撤退。希特勒不顾波兰的明显的危险迫在眉睫,却对匈牙利战役十分重视,并且执拗地给以增援。10月6日,俄国人在罗马尼亚军队的协助下,发动主攻,由东南面直指布达佩斯,并以从北面喀尔巴阡山区进行的突击作为助攻。俄军越过多瑙河两岸,贝尔格莱德随于10月20日解放,该地的德国驻防军遭到歼灭。
※※※
为了分头负责照料受到军队行动影响的个别的国家,我同总统在夏天里所作的安排,已按我们协议规定的时限顺利地渡过了三个月。可是一临近秋天,东欧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紧张了。我觉得有必要再次亲自同斯大林见面,自从德黑兰会议以来我没再见过他,尽管发生过华沙的悲剧,可是我感到〃霸王〃作战行动的成功开始后,我和他又有了新的联系。
俄国军队此时正在巴尔干战场穷追猛打,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都已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正因为伟大同盟的胜利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俄国的野心也就很自然随之滋长起来。在炮声隆隆的俄国战线背后,共产主义抬头了,俄国是救世主,共产主义就是她带来的福音。
我从未觉得过去我们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关系,需要我们付出任何特殊的牺牲,但波兰和希腊的命运却唤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为了波兰,我们参加了大战;为了希腊,我们曾经作出艰苦的努力。这两国的政府都流亡在伦敦,我们认为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光复自己的国家,只要这确是他们的人民所真正希望的。总的说来,这些感情也为美国所共有,然而他们对共产主义影响的高涨却领会得十分迟钝,这种影响从前是渗透进来的,现在又随着克里姆林宫指挥的大军长驱直入而到来。我希望利用同苏联的较好关系,在东西方之间揭开的这些新问题上达成圆满的解决。
除了这些事关整个中欧的重大问题之外,世界组织的问题,现在也正在我们大家的脑海中萦回。8月到10月间,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那里,已经召开了一个冗长的会议,会上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制定了现在众所周知的维持世界和平的方案。他们倡议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都要参加一个称为联合国的新组织。该组织由一个大会和一个安全理事会组成。大会要讨论和研究如何促进和保持世界和平,并向安全理事会建议如何实行。每个国家都得为大会的会员国,并各有投票权,然而大会只能提出建议和通过宣言;它并无执行权。安全理事会要调查联合国之间的任何争端,并且实际上可以在无法和平解决时采取武力解决争端。这与国际联盟迥然不同。根据这种新方案,大会可以讨论和建议,只有理事会才能够采取行动。理事会的自由裁决不受〃侵略〃定义的限制,也不受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武力、什么时候可以实行制裁的条例的限制。
关于谁应成为安全理事会的理事,以及他们应如何行使其重大权力的问题,曾经进行过大量的讨论。最后确定下来:
〃三大国〃和中国应为常任理事国,到适当的时候,法国也可以参加进来,大会应另行选出六个国家参加该理事会,一次任期定为两年。剩下的是表决权问题。大会的每个会员国虽然都有投票权,但只能研究和提出建议,就是这个,也很少有实质性的价值。确定安全理事会内部的表决办法更是困难重重,讨论中已经暴露出了三大盟国之间的不少分歧,这可以在本章往下叙述时看到。克里姆林宫不打算加入一个国际组织,在那里他们将会被一大批小国家的多数票所压倒,尽管这些国家不能影响战争的进程,可是她们在胜利时肯定会要求平等的地位。我确信我们只有在由于共同敌人把我们联合起来成为伙伴关系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同俄国达成妥善的解决。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是注定灭亡的了,然而在希特勒之后,又将是什么的呢?
※※※
史末资将军在南非草原的农庄的冥想引起他沿着同样的思路去考虑问题,会议期间他给我发来如下的电报:
陆军元帅史末资致首相: 1944年9月20日
同俄国在世界组织问题会谈中的僵局所引起的危机,使我深感关切,无论如何,它恰恰发生在战争最后结束之前的最不幸的时刻。我耽心在这一事件上,就像在其他事件上一样,我们会在仓卒之间以一种极为危险的速度被迫作出重大决定。所有的电讯、国际航讯等等,都在散布同样的流言蜚语。既然这个僵局无论如何可能给这里造成显然的灾难性的后果,我不揣冒昧发出这封警告信。
开始时,苏联的态度使我感到荒谬,他们所持的论点不仅不会被其他大国所接受,就连一些较小国家也完全可能予以拒绝。但是继而一想,我又倾向于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莫洛托夫是认真表达苏联的态度的,卡多根和克拉克·克尔也正确地说明了这一点,这里面关系到苏联在盟国中间的荣誉和地位的问题。她在问,她是否得到信任和平等待遇,还是她仍被看作是流氓和应受排斥的无赖汉。这里面的误解实际上超过了仅仅是分歧程度。由于触犯俄国的自尊心而且引起了自卑感,这可能造成具有深远后果的欧洲关系的恶化。俄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就会变得比以往更加贪婪。她的反应和权力感就表现在她那方面不作任何努力去探讨解决办法。
她同诸如德国、日本,乃至法国这些国家未来的关系将会是怎样的呢?那些较小的国家更不用说了。倘若建立一个世界组织而不把俄国包括在内,她就会成为另一集团的力量中心。
这样我们将会走向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联合国不建立这样一个组织,它将在历史的面前显得愚蠢无用。这就产生一种十分严重的进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