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

第7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海上战斗机地带:
战斗机应在短程无线电控制下,于离岸不少于一万码的距离处作战。
(二)沿海岸高射炮地带:
分配用于防御飞弹的高射炮,应全部调拨到自比契角至圣·玛格丽特湾、宽度为五千码的一个狭长地带内。这些高射炮朝海面发炮以不出一万码为限。
(三)内陆战斗机地带:
在沿海岸高射炮地带和气球阻塞网之间的内陆地带,是第二战斗机地带,飞机在该地带内应根据无线电发出连续不断的情况分析的指挥而行动。在高射炮地带内,高射炮弹的爆破对驾驶员观测正在飞近的飞弹所取的飞行路线,应大有帮助。入夜,驾驶员们在整个内陆战斗机地带的上空,还可获得探照灯的格外帮助。
(四)气球地带:
气球阻塞网的界限,将无重大变更。
在沿岸各新地点重行部署高射炮的工作,上周末已执行完毕,而这项新的防御计划则在今晨六时付诸实施。
新的部署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作,以极堪赞扬的速度付诸实施。当时,要把近四百门重型大炮和六百门双筒自动高射炮移至新地点,重行架设。敷设的电话线长达三千哩。迁移的男女计二万三千人,防空司令部所有的车辆在一星期中共行驶了二百七十五万哩。在四天内就完成了这一迁移到海岸的工作。
这整个行动是由空军中将希尔和派尔将军在取得邓肯·桑兹的同意的情况下,主动作出决定并负责执行的。经过重行部署之后,头几天,我方联合防卫部队摧毁的飞弹,为数较以前大为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战斗机在行动上受了新的限制,因而颇感掣肘。但是,没有多久,这一退步现象就不存在了。高射炮不久也有把握了,成效迅速提高。有了我们在六个月前就已向美国要求支援的一切新式雷达和预测设备,尤其是那种新式的近发引信,高射炮手们所取得的成绩,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到了八月底,漏网进入伦敦的飞弹不超过总数的七分之一。打破纪录的〃猎获〃出现在8月28日,那天一共有九十四个飞弹飞近我方海岸,可是,除了四个以外,全部被我方摧毁了。气球截获了飞弹两个,战斗机截获了二十三个,被高射炮击中的则达六十五个。V1型飞弹已经被我方控制住了。
德国人从海峡对岸敏锐注视着我方高射炮射击,他们被我们炮队的成就完全弄得手足无措。在9月的第一周内,当他们的发射场被从诺曼底乘胜迅速向安特卫普挺进中的英、加军队所摧毁的时候,他们依然解答不了这个奥妙。这些军队的成就,把伦敦及其保卫部队从以前三个月所处的紧张状态中,解放了出来,所以,在9月6日,内政大臣兼国内安全大臣赫伯特·莫里森先生已能宣布:〃伦敦之役已获胜了。〃
德军在此之后,虽仍不时使用由飞机发射的飞弹,以及由荷兰境内发射的少数远程飞弹,对我方进行骚扰,但自从那时起,其威胁程度已是无足轻重了。对伦敦发射的飞弹总计约八千个,其中窜过防卫线的有二千四百个左右。我国市民死伤总数计:死亡的六千一百八十四人,重伤的一万七千九百八十一人。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全面情况。许多人虽受创伤,却未住医院进行治疗,因此,他们的伤亡也就没有加以登记①。
①从法国境内发射场向伦敦发射的飞弹,据准确的德方数字为八千五百六十四个,其中一千零六个在发射之后不久即坠毁。
我方情报部门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项武器的大小和性能,以及敌方准备袭击的规模,都非常及时地被我方获悉了。
这就使我方战斗机得以随时作好准备。敌方发射场和储存飞弹的山洞之被发现,使我方的轰炸机能推迟敌方的攻击,并减轻其猛烈的程度。我方运用了一切搜集情报的方法,又以卓越的技巧将它们凑集起来。为我们提供情报的人们,有许多是在有致命危险的情况中工作的,还有一些人究竟姓甚名谁,是我们永远不得而知的,对于所有这些人们,我谨致以敬意!
但是单靠得力的情报是无效的。战斗机、轰炸机、高射炮、气球、科学家、民间防空组织,以及所有能为这一切作后盾的种种组织,都各自对全局发挥了充分的作用。这是一项伟大而又互相协调配合的防御工作,由于我方军队在法国境内的胜利,而臻于无懈可击之境。
※※※
第二种威胁又相逼而来了。这就是:在十二个月以前,我们就已极其注意的远程火箭,又称V2武器。不过德国人要把这项武器做到完善,却遭遇了困难,而那时,飞弹却领先制造成功了。然而,几乎在飞弹方才开始向我方袭击的同时,就出现了火箭的袭击为期也不在远的一些迹象。火箭及其所载弹头的重量成为议论纷纭的争辩题目。某些早期的、但是颇为可疑的情报提示说:弹头重量为五至十吨。在我们的专家之中,有些人根据其他理由,认为这样的重量是合理可信的,于是就相信了这些情报。另外一些专家则以为火箭可能有八十吨重,载有十吨重的弹头。彻韦尔勋爵,现在已获充分证明他在1943年6月间对飞弹的意见是正确的,他甚至在情报部门还未就火箭作任何提示之前,就很怀疑究竟这一武器有无实际运用的一天①,当然,更不要说一个八十吨重的庞然大物了。在这两个趋于极端的意见之间,有几个情报暗示,火箭重量要远比八十吨为轻,但是,尽管存在着长期的争论,我们仍然十分焦虑。
①见本书第五卷第206、212…3页。
我们获悉敌方在佩内明德的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之中,而且,来自大陆方面的稀稀落落的报告,又使我方不得不重又顾虑到这种袭击的规模及其急迫性。7月18日,琼斯博士通知石弓委员会称:敌方可能已备就一千支火箭。7月24日,桑兹向内阁报告说:〃虽然我方迄未获得有关从德国向西发射火箭的行动的可靠消息,但如仅凭这一反面证据,而认为敌方不会很快使用火箭,那是不明智的。〃第二天,三军参谋长委员会在给我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空军参谋部同意这种说法,参谋长委员会认为应即请战时内阁注意及此。〃7月27日,内阁就这一情况作了讨论,并考虑了赫伯特·莫里森先生的提议。那个提议牵涉到从伦敦撤出约一百万人的问题。
我国所掌握有关火箭的大小、功能和特性等情况,还有疏漏之处,所以就千方百计把它们加以充实。从多方面搜集的片断证据,经我国情报部门予以汇集起来,送交石弓委员会。根据这些情报,得出结论:火箭重量计十二吨,携有一吨重的弹头。它的分量之轻说明了那许多曾经使我们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例如,认为它没有缜密精致的发射装置。等到皇家航空研究所有机会检查了一支真正的火箭残骸时,这些估计就得到了证实。这支火箭之落入我方手中,是6月13日敌方在佩内明德作试验时,出了一个值得庆幸和珍贵的差错。以下是根据一个战俘的供词所得到的说明:德国人用滑翔炸弹袭击我方航运,已经有一段时期了。这类炸弹系由飞机上发射,而以无线电导引向它的目标。当时敌方又决定试一试,是否也可以用同一方法来导引一支火箭的去向。他们找到了一位专家操纵员,把他安置在一个有利的地点,去观察导弹体从发射开始的一切情况。佩内明德从事试验工作的人员,虽然十分习惯于观察火箭的上升,却没有料到这位滑翔炸弹的专家会对这个场面感到惊慌失措。他可真是着了慌,竟然把他自己在这程序中所负的责任都忘了。在惊惧之下,他把操纵杆向左推得太远,并且就此按住不动。因而,火箭就很顺从地一个劲儿朝左转去,等到这位操纵员心神安定了下来,火箭已经越出控制射程之外,朝着瑞典方面飞去。它就在该国境内坠落下来了。不久,我国得悉此事,经过一番交涉之后,其残骸即被送至法恩巴勒,当由我国专家把已被打碎的碎片,分门别类地捡了出来,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库存总数及每月产量
 

在八月底之前,我们就确悉要来的是一些什么东西。这可凭以上两表来说明,这两个表对8月26日科学情报部门所作的报告记载的数字,和战后在德国的纪录中所发现的数字作了比较。
火箭是予人深刻印象的一项技术上的成就。它的推力是由于酒精和液态氧在喷射器内燃烧,而发展出来的,每分钟内消费酒精几达四吨,液态氧约五吨。把这些燃料按需要的程度压入喷射器内,要有一具近一千匹马力的特制泵。而泵本身则系凭一具利用过氧化氢所推动的涡轮机来运转的。火箭的控制,是通过回旋器;或者通过喷射口后面的大型石墨瞄准板上的无线电信号来调整排气的方向,从而起导航的作用。它先直线上升约六哩,然后,自动控制器把它掉转角度,在四十五度的斜度内,用逐渐增加的速度使之向上飞升。当速度加速至足以达到所需的射程时,进一步的控制是将注入喷射器内的燃料截断,于是弹体即循一高度抛物线向前飞进,可达到的高度约五十哩,而在距离发射地点约二百哩之处落下。其最高速度每小时约四千哩,所以,整个飞程所需时间是不会超过三四分钟的。
※※※
在8月底时,我方军队似乎可能把距离伦敦二百哩的火箭射程以内各地区的敌军全部击退,但敌方却设法守住了伐耳赫伦和海牙两地。9月8日,即在主要的V1轰炸停止了以后,经过一星期,德方向伦敦发射了第一批的两支火箭。
①第一支V2于晚间六时四十三分落在契济克;另一支则在十六钞钟以后落在埃平。在我方军队解放了大部分火箭所由发射的地点海牙以前的七个月中,敌方向英国发射的火箭约一千三百支②,其中有许多未达到目标,但有五百支击中了伦敦。
①在战争中,敌方第一支远程火箭的顺利发射,比这一次还早十小时,是向巴黎发射的,但结果证明其后果并不重要。
②德国纪录表明,在一千三百五十九次的发射袭击中,向伦敦发射成功的,有一千一百九十支火箭。
V2武器在英国造成的死伤,计死亡二千七百二十四人,重伤六千四百七十六人。平均而言,一支火箭所造成的伤亡情况,约一倍于一个飞弹。飞弹与火箭的弹头尽管大小不相上下,但飞弹发动机的尖锐啸声,却预先促醒人们掩蔽起来,而火箭的来临却是毫无声息的。
我方曾经试过许多反措施,而且还在作更多的探索和研究。一年多以前,对佩内明德进行的空袭,在减轻这种威胁上,比用任何其他办法更为有效。不然的话,V2武器袭击的开始,至少会和V1武器的开始袭击同样早,而且可能会从一个比较短的距离内发射出来,因此,在6月份内,其准确性也就可能比在9月间及其以后的时期内更高。美国空军在七八两月内,继续轰炸佩内明德,并与轰炸机司令部联合攻击了制造火箭组成部件的一些工厂。我们感谢我方军队在德军准备就绪发射之前,就已经把火箭逐回到它的射程极限的地点。我方战斗机和战术轰炸机持续不断地骚扰海牙附近的敌方发射场。我方还准备好,如果德方使用无线电控制火箭的话,我们就对他们的无线电控制,加以干扰,并且甚至考虑到,在火箭降落时,设法用炮火进行空中截击,使之爆炸。
我们的努力,使得敌人对伦敦和大陆的袭击总数不超出每月四五百支的火箭,而不是他们原定的九百支。因此,尽管在火箭一旦发射之后,我们无能为力进行抵抗,但是,我们却推迟了,并且大大减轻了敌方袭击的猛势。敌方每月有二百支左右的火箭,是以伦敦为目标的,其余大部分袭击安特卫普,还有少数则以大陆上其他地方为目标。敌方在11月8日以前,始终未提起他们这种新式的火箭,我也觉得在11月10日之前,没有作任何公开声明的必要。在11月10日,我已能向下院保证说:这种袭击的规模和效果直到目前为止并不严重。在战争的其余几个月中,这句话幸而是一直与事实相符的。
尽管火箭是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施佩尔,那位具有卓越才干的德国军火部长,却为他们费了这么大的力量去制造它而表示遗憾。他说:每生产一支火箭所需的时间,可制造比火箭更有用得多的战斗机六七架,而一支火箭的成本要抵到二十个飞弹。这项战后的资料证实了彻韦尔勋爵事前所常表示的见解。
幸亏德国人在火箭上,而不是在轰炸机上,花了这么多力气。就连我们的〃蚊式〃飞机每架成本虽不见得比火箭为昂贵,可是它在使用年限中,在距离目标一哩以内,每架却平均可以投掷炸弹一百二十五吨,而一支火箭投掷的炸弹只有一吨,其平均误差又达十五哩之巨。
※※※
希特勒还曾希望拥有另一种的〃V〃型武器。这就是原来准备埋设于加来海峡省米莫耶克村附近土地内的一项多管远射程大炮的装置。它有五十个滑膛炮管,每个炮管长约四百呎,准备发射的炮弹,其直径约为六吋,炮弹的稳定不是靠陀螺,而是靠一支像飞镖那样的尾翼来保持的。炮身上每隔一点距离就有一个侧射管,里面装着炸药,随着炮弹运行逐渐加速而依次点燃。设计者的打算是:炮弹从炮管射出的时候,它至少具有每秒钟五千呎的速度,他们还希望利用这许多的炮管,而每隔几分钟就向伦敦发射炮弹一枚。然而,这次希特勒的希望可完全落了空:试射的炮弹全部都在飞行中来了个〃倒栽葱〃,所以,这种炮弹的射程和准确性都是很差的。1944年5月4日,一百名科学家、技术人员和管理火箭的军官在柏林集会,作出了一项不愉快的结论,认为必须把这项失败告知元首。我方直到后来方才得悉此事,并且作为一种预防措施,我方的轰炸机曾一再对米莫耶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猛袭狂炸,而敌方的五千名工人则一再进行抢修。
※※※
当我写下希特勒对英国发动的〃报复〃战役的经过时,我们不应忘记,比利时境内各已解放的城市,因德方试图用同样报复性的武器袭击,而遭受了同样的灾难。当然,我们不容敌人肆无忌惮地滥施袭击。我方对敌人的生产中心和其他目标所施的轰炸,使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