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来到了元朝 >

第62部分

我来到了元朝-第62部分

小说: 我来到了元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听了,脸上不觉一红,忙避开他的眼光,继续往前驰去。过了东大街,前面街心处却是一处菜市,地上摆了许多时鲜的蔬菜瓜果之类,还有鸡鸭鹅等。我左右看了看,奇道:“正风,怎得不见有小贩卖鱼虾?”
李正风道:“朝廷有旨严禁百姓下水捕捞,违令者处以罚金,重者下狱。若要吃鱼的话,只有到官府经营的鱼市去买,价格昂贵,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
我道:“怪不得小兰去菜市从来不买鱼,我还以为她是因为我不爱吃的缘故,原来是因为鱼价太高了。只是朝廷为何要禁渔呢?”
李正风道:“江河湖泊都属朝廷所有,经营权归于朝廷,只有逢灾年之时,由地方官向皇上请旨驰江河之禁,皇上准了,百姓才能自由捕捞。”
我闻言叹道:“鱼虾本是大自然赐给万民的礼物,可以吃又可以卖钱贴补家用,这里耕地多,百姓还可以糊口,那些住在江河边的人家,没有田种,又该如何生活呢?”
李正风道:“所以自我朝开国以来,民间偷捕偷捞的行为一直屡禁不止,灾年更甚。”
我道:“这条法令实在荒唐,还不如将一年划分成捕渔期和禁渔期,禁渔期时禁捕,捕渔期时允许百姓自由捕捞,官府再课以少量税收,这样偷捕行为没有了,又可以填补国库,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正风担忧地看着我道:“你这些主意好是好,只是必然会遭来众位大臣的反对,皇上未必会同意。”
我道:“若要皇上驰所有江河之禁,在如今看来必不可行,但是那些并非主干流的小河和小湖泊,应该可以考虑归还于民,也好让百姓多一条活路。”
李正风闻言看了我一眼,默然无语。
我低头沉思了一阵,又道:“正风,其实我还有个好主意,应该比允许百姓自由捕捞还要好。”
李正风道:“是什么主意?”
我笑道:“就是由朝廷颁布法令,允许百姓开挖水塘,放养鱼苗,投以食料,自行喂养。江南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最适合养鱼。这样即可以降低鱼价,又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使百姓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李正风道:“听起来似乎很好,只是有哪些鱼适合饲养呢?”
我道:“据我所知,有四大家鱼:鲤、鳙、鲢、草。它们存活率高,生长周期短,抗病能力强,最适合饲养,至于象江浙这些沿海地区,不光可以养鱼,还可以养殖虾蟹之类。”
李正风闻言看着我笑道:“好古似乎出生大户人家,怎么会知道的这么多?”
我笑道:“我知道的还多呢,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等有时间我再好好地跟你说一说。”
李正风道:“好啊,随时恭候。”
我们在马上相视而笑。又往前驰了一段,李正风在马上道:“今日是颜成道颜大人的六十大寿,好古兄可要前去?”
我惊道;“今日是恩师大寿?在下一定要去,只是仓促间该送什么贺礼呢?”
李正风道:“不如让我为你采办吧。”
我想了想道:“不了,在下写一幅字送去。”
李正风听了道:“即如此,不如我送你回去吧。”言罢拨转马头,和我一起驰回御史府前,在马上向我拱了拱手,纵马离去,我在马上目送了他一段,便甩蹬下马,正待进门,忽有一人上前道:“张大人。”
我回头看了她一眼,却是穿着汉人服饰的阿妍,不由奇道:“怎么是你?”
阿妍道:“在下姓颜,前次拜托张大人的事,不知办得怎么样了。”
我想了想忙道:“颜姑娘,多日不见,一向可好,不如进府喝杯茶吧。”言罢把她让到内书房中,叫小兰奉了一杯茶,便挥手让她退了出去。自己起身把门关好,对阿妍道:“不知颜姑娘今日找下官有何事?”
阿妍看着我道:“大人莫非忘了娘娘的嘱托?已经两月之久了,还无一点音讯。”
我道:“姑娘千万别误会,下官前段日子一直在外救灾,忙得人仰马翻,回来后又一直抱恙在家,虽如此,仍然不敢忘了娘娘嘱托,依旧在暗中秘密查访,终于查清了这个汉人女子的来历。”
阿妍喜道:“是吗,她叫什么名字,现在在哪里?”
我皱着眉,轻轻叹了口气道:“不瞒姑娘,下官查到的结果,对娘娘来说,倒是个好消息。”
阿妍道:“真得吗,难道她已经死了,或是嫁人了?”
我道:“姑娘猜得没错,这个汉人女子名叫孟丽君,是阳谷县翠微镇人氏,自幼许配给杭州府台的公子刘彦昌。在新婚之日出逃,辗转来到大都,又被许配给勇武将军皇甫少华,最后因小事负气出走,在上都遇到强盗,跳崖身亡。”
阿妍道:“原来如此,只是不知皇上是如何认识这个孟丽君的?”
我低头想了想道:“这个下官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皇上在江南私访时,偶遇这个女子,以至种下情根。”
阿妍笑道:“好,你做得不错,这确实是个好消息,我回去以后,一定会在娘娘面前为你美言的。”
第三十三章 寿宴
    我站起身道:“下官多谢姑娘。”阿妍冲我一笑,轻轻从椅上站起来,我忙走上前去,伸手为她打开门,将她一直送到府门外,目送她走远,方才回来。到了内书房,坐在桌前,心中暗道:弘吉烈每天呆在深宫里,不可能出来彻查此事,应该可以糊弄得过去,不过为保万无一失,还需给爹娘写一封家信,将我的情况告知他们,也好让他们安心,只是我却不能直接将信送到他们手中,爹爹的信也不能寄到我这里来,不如将此事托付给正风吧。
想到这里,我拿起桌上的毛笔,很快写好一封密信,揣到怀里,办完这件事,我的心情好了许多,站起身,从纸筒中取出一卷极长的玉版纸,蘸了黑墨,手握笔管,运功在手,慢慢地写下来,一气呵成,中间毫无间断。写完看了看,我心中也颇为满意。待墨迹干了,便轻轻卷起来。
想了想,又拿着毛笔,刷刷刷写了一道奏折,放在桌上,准备明日送到朝中去。自己回身坐到椅上,忽又想到老人喜欢热闹。请戏班太俗,不由想到玉姬,忙亲笔写了张请柬,叫下人送到怡红院,请玉姬姑娘今晚光临颜大人府上,弹琴助兴。想了想,又觉不妥,忙叫管家备了轿,我亲自到怡红院去请她。
皇宫中,阿妍对弘吉烈道:“娘娘,张大人已经查清那个汉人女子的来历,原来她叫孟丽君,是阳谷县翠微镇人氏,本来要和杭州府台的公子刘彦昌成亲的。却在新婚之日逃走了,后来又被许配给勇武将军皇甫少华,还未来得及成亲,就在上都跳崖死了。”
弘吉烈疑道:“这消息确实吗?”
阿妍道:“回禀娘娘,奴婢方才去威武将军府打探过,皇甫少华确实有过一个未婚妻,名叫孟丽君,两年前就死了,皇甫少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到现在还未曾另娶妻室,真不知道这个女子有何德何能,能够让男人对她痴情如许,她死了这么久,还无法忘怀。”
弘吉烈闻言呆了一阵,慢慢坐下道:“怪不得皇上只是日日思念她,却未纳她为妃,若她还活着,应该早就接她进宫了。何必每日对着一幅画像看来看去的。”
阿妍道:“娘娘说得是。”
弘吉烈缓缓站起身道:“看来却是我错了,皇上对她不过是怀念而已,一个死去的人,我还跟她争什么呢?”言罢对阿妍道:“你去把画像烧了,我不想再看到她,也不想让皇上再看到她。”
转眼夜已黄昏,我和玉姬坐着轿子,来到中书府前,下了轿,我携了玉姬的手步入府门,将手中名帖和礼盒递给门前的家丁。家丁打开名帖,高声道:“御史大人到。”我与玉姬迈步入府,府中早已坐了许多人,众人皆转头看着我。我向他们拱手微笑。李正风迎上来道:“好古,你来了。”我忙向他点头示意。
户部尚书看着我笑道:“张大人好大的面子,在下几次去怡红院,连玉姬的面都不曾见到,张大人却能将她请来向颜右丞祝寿,真是让人羡慕啊。”
玉姬闻言笑道;“玉姬这次能来,完全是敬重颜右丞的清名,能为颜大人弹奏一曲,是玉姬的荣幸。”
吏部侍郎上前道:“玉姬姑娘果然清丽可人,只不知手上功夫如何啊?”说完便走过来,欲拉玉姬的手,我忙闪身上前道:“玉姬还要到里面为歌舞做些准备,不如在下与大人喝一杯吧。”言罢伸手倒了两杯酒,一杯递给侍郎,一杯自己先喝了。回头示意玉姬快进房去。
玉姬向我施了一礼,转身走了。吏部侍郎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玉姬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方才把酒一下倒入口中,我心道:好色之徒。嘴上道:“今日来的大人可真不少啊!”
吏部侍郎道:“颜大人是朝廷众臣,又深得皇上信任,值此六十大寿,我们这些人自然是要来助助兴的。”这时,门外家丁唱道:“九王爷驾到。”
我回头看向门口,九王爷穿着紫色的锦袍,头戴紫金冠,嘴角含笑,风度翩翩地迈进门,我心中暗骂:衣冠禽兽。见众官都已站起来行礼,只得也站起来道:“拜见九王爷。”
九王爷直走到我面前,笑道:“张大人身体好了,明日可会上朝?”
我笑道;“多谢王爷关心,下官已经好多了。”
九王爷笑道:“这回皇上会给你什么封赏呢?”
我闻言正色道:“下官为皇上办事,并不求什么封赏,只求问心无愧。”
“好个问心无愧。”王爷看着我道:“张大人真是一位忠臣贤士啊。”我正要答话,里面人道:“颜大人到。”
我忙转过身,颜成道穿着寿服,从里面红光满面地走出来。对大家拱手道:“老夫今日承蒙各位前来看顾,多谢多谢。”
九王爷笑道:“大人一心为国,连皇上都送了贺礼来,我们自然不能落后。”说完对后一招手,下人拿着一个锦盒递到他手里,王爷打开道:“这是本王花千金购得的纸扇一把,上面是王羲之的真迹,请大人笑纳。”
身后传来一片赞叹之声。颜成道笑道:“王爷如此厚礼,下官岂敢接受。请王爷把礼物收回吧。”
九王爷脸上神色一变道:“这么说颜大人是看不起本王,不给本王面子了。”房中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了。
我忙走上前去,从盒中拿出那把纸扇看了一眼道:“果然是王羲之的真迹,此物便是花费千金也难求得,王爷真是好眼光。”言罢又道:“下官也准备了一份贺礼,请恩师笑纳。”身后早有一人把我的礼盒拿来。我打开盒子,取出画卷,示意下人拿着画轴,自己慢慢将画展开,直走了十几步方才停下。
颜成道上前看了一眼,却是一个斗大的寿字,龙飞凤舞,气势十足。不由赞道:“好手笔,好古真是当世奇才啊。”众人闻言纷纷上前,一时惊叹之声不绝于耳。我笑道:“这是学生一笔写就的,祝恩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颜成道闻言抚须大笑。众人也忙齐声道:“祝颜大人永享福寿,一生无忧。”颜成道连连拱手称谢。
九王爷上前看了一阵,不由心中疑道:“这幅字初看气势雄伟,风骨傲然,隐隐有帝王之气,细看之下,又带了些女子的温婉柔美,与那幅刺绣倒颇为相似,难道……”。想到这里,他抬起双眼紧紧地盯着对面的张好古,我察觉到他的目光,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见他眼中光芒闪烁,灼灼逼人,心中暗暗吃惊。忙镇定心神,微笑着向他拱拱手,轻轻闪到人后。
第三十四章 十面埋伏
    颜成道道:“诸位大人快请到后厅就坐,老夫已备好了酒宴,现在便开席吧。”众官员纷纷跟着进去。我和李正风跟在众人身后,看看没人注意我们,凑到他耳边低声道:“正风,好古有件事想跟你谈。”
李正风轻声道:“好啊。”两人悄悄放慢脚步,落到最后面,见众官都已进了饭厅,我忙拉着李正风的手,走到花厅的屏风后,看着他,欲言又止。李正风笑道:“好古若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我想了想叹道:“不瞒正风兄,好古自来到朝中为官以来,日夜思念家中父母亲人,可又怕暴露身份,不敢与他们互通书信,所以想求正风兄代为传递,请正风兄答应好古这个请求好吗?”言罢从怀里掏出那封密信,递给李正风。李正风伸手接过我手中的信件,揣到怀里,笑道:“不过是小事一桩,好古只管放心好了,明日我就派人用快马送到孟老爷手中。”
我躬身拜道:“多谢正风兄。”
李正风伸手扶起我道:“你我之间,何必言谢,走吧,颜大人见你没过来,一定很着急。”言罢拉着我的手,快步进了饭厅,颜成道正在那里四处张望,见了我笑道:“好古,快坐到我身边来。”我忙走过去,向他拱手道:“多谢恩师。”转身坐下,李正风坐在我身侧。
颜成道站起身举起酒杯道:“各位大人今日赏脸来喝老夫的寿酒,是给了老夫天大的面子。这杯酒老夫敬大家。”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我们也都站起来喝了。
玉姬从里面轻轻走出来,她身后的丫环抱着一面古琴。玉姬微笑道:“小女子为众位大人弹奏一曲。”言罢坐在琴榻前。手抚琴弦,弹得是霓裳羽衣曲。她轻舒歌喉,歌声曼妙,琴声悠扬,十分动听,一曲终了,众人皆齐声叫好。
颜成道看着我笑道:“好古,这也是你的杰作吧。”我道:“不敢,只要恩师高兴便好。”颜成道拍拍我的肩膀道:“你果然深知我心。”言罢呵呵笑了起来。九王爷锐利的目光越过众人钉在我身上,我心里觉得很不舒服,便把身子悄悄往后靠,想避开他的眼光。
颜成道看着我笑道:“好古,听说你自从救灾回来之后,一直身体不适,今日可好些了?”
我拱手道:“学生已经好多了,多谢恩师关心。”
颜成道笑道:“那我就放心了,好古是个奇才,如今朝廷最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皇上对你也颇为信任,你一定要养好身体,好继续为朝廷效力。”
我道:“学生一定谨记恩师教诲,绝不辜负恩师的厚望。”
颜成道手抚长须,微笑点头。
我看着他,心中不禁想到皇上,暗道:“明日就要上朝了,又要和二哥朝夕相对,真是避无可避,要再有什么办法离京就好,可是一时又想不出来,真是急死人了。”
九王爷坐在正中间的酒席上,在张好古脸上仔细打量了一番,对身旁的户部尚书耳语了几句。户部尚书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