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141部分

超级科技强国-第141部分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定国也知道张学良压力非常大,对于国内的局势,他也有很多不满,西南势大,但是远在几千里之外,蒋介石有精锐师多达十个,整编师多达二三十个,但是却不派往东北,而是以各地需要驻防,严防日人择地登6侵犯沿海的借口来搪塞。

    很多时候,他都在想,原本应该坐山观虎斗的西南,在张总长的决议下,反而在大力支持东北抗日。而原本应该全力支援东北,支持张学良抗日,甚至应该派出大军前往东北的蒋介石却在坐看东北军被削弱,自己派兵进驻平津,将平津一带化为自己的嫡系势力范围。

    作为一名师长级别的西南军人,霍定国每每在夜里,听着那些炮声入睡时,都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自己是古代的将军,在金戈铁马声中,整饬万千儿郎,向日军杀过去。

    军人是为战争而生,他这样的人尤其是。如果能集中全国之力抗战,他甚至不惜战死前线。

    保家卫国,为国效忠这句话,也许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懂,因为他们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是更多的人,和霍定国一般,却将保家卫国,为国效死命当成了自己的理想。

    这一点,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前往东北投军的青年身上就能看到,他们或许不是优秀的士兵,但是,他们的作战意志绝对是强大的,面对战术精湛的日军,他们全是凭着自己的爱国决心才守住了锦州。要知道,此时的东北军,已经有近三分之一是临战训练的新兵了。

    国内风云涌动,就在四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浓浓夜色下,西南外交部张李宗仁走进了蒋介石的官邸。

    四月三十一日,蓄谋已久的日军正式动天津战役,三个师团的日军在日军特混舰队的支援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天津一带登6,一个大队的日军先头部队和天津警备部队的一个旅遭遇,爆激战。

    天津战役开始,中日大战再次上演。

    …

    整个人累的无比,白天要陪每周只有一天休日的老太婆,晚上码字到现在终于完成第二章。第二章做到了。最近的更新,实在不行,对不起兄弟们。

    对不起接下来即将进入全书的又一个**,不同于其他小说的抗战将从这里彻底拉开序幕。感谢大家订阅正版和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票。

    '      。  。'

    (该小说由读读窝小说网。DuDuWo。 会员收集上传)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挥军北上 捕鱼者 图

    (该小说由读读窝小说网。DuDuwo。 会员收集上传)

    第一百五十六章  挥军北上

    四川解放后,成都作为西南重镇,展是最为迅的。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了一个辐射周边的经济中心。和重庆利用沿江优势展重工业不同,成都走的是高新科技路线,以青羊科技园和龙泉驿高科技园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将在第四个五年计划中完成一期工程。而其中,显像管厂,成虹电视机厂,民生电器厂,第二代与第三代电子管项目、国防sss级项目之偌干下游配套电子厂,晶体管研究所等等是其中的一批典型代表。

    西南人民军,驻成都郫县之主力第三师驻地

    偌大的作训场上,轮训的连队正在进行军事训练,射击场上也传来一阵整齐地枪声,第三师作为西南人民军十个主力师之一,进驻成都郊县后,一直是维护半个四川安定的重要力量。

    作训场上贴着巨大的标语横幅:精忠报国,保家杀敌

    标语横幅前,一个年轻的军官静静地看着这八个大字,眼神中流露出浓烈的战意。

    “安澜”

    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年轻军官回过头看到来人,条件反射性地敬了个礼,“老营长”

    原来这个青年军官就是西南少壮派军官的代表之一,戴安澜。

    严格说来,西南人民军成军还不到二十年,整体的军官构成都很年轻化。但是,作为华夏军校的新锐代表人物,戴安澜如同一颗闪闪的武曲星一般在军中崛起。先是在1第二师的基层连长,接着在边防初战中以一个连的部队挡住了英国人的先头部队印度营。

    那一战是戴安澜的成名之战,中英交手,初战以前很多人心里都不是特别有底。虽然西南是新崛起的强军,但面对老牌帝国,一些负面的声音还是有的。然而,戴安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吃了第一个螃蟹,把英国人挡了下来,为后续主力部队构筑防线赢得非常宝贵的时间。

    他口中的老连长,自然就是当年卫戍师的老营长陈济恒。七年时间里,陈济恒作为拥有实战的卫戍师营长,先是调任主力师副营长,戴安澜作为他的得力部下也到了主力师,成为了他手下的一名连长。七年时间过去了,当初的陈济恒已经是主力第三师二团团长了,而三个月前,三团团长调任澳门任职卫戍司令,戴安澜这名军部重点种子军官终于得到了升迁,成为了西南最年轻的团长。

    “精忠报国,保家杀敌,真正是我西南军人之夙愿啊。”陈济恒一步步从旧军阀走到西南军,直到成为西南军的团长,可谓是一路走来见惯千般事,既经历过腐朽的旧军阀军队,也接受过现代化的新军事教育,更有前线作战经验,可以说是一个从旧体系军官转变为现代军官指挥官的典型。

    戴安澜点点头,昨天晚上的师部会议,身为团长的两人自然都参加了,谈论一些东西也不会违背规定,看着老营长陈济恒有些黑的眼圈,不由淡淡笑道,“老营长,你昨晚怕是也一晚没睡吧。”

    “可不是,昨天师部通气会上宣布的消息太振奋人心了,没想到啊,我们第三师居然有机会成为西南第一支北上的部队。就看蒋介石的了,但愿不要横生枝节。”昨天的师部通气会上,陈师长当场宣读了军部的最新命令,密令第三师各团做好随时开拔北上的准备。在会议上,陈军奉军部命对当前西南的一些政治行动进行了简单的讲解。

    戴安澜整了整军帽,叹了一声气,说道:“天津危在旦夕,我们却远在几千里之外,真希望明天就出现在天津城下,与日军决一死战。老营长,如果任务真的下来,你要支持我,让我的三团打前阵。”

    “你呀,还是那么铁骨铮铮,不知道的人怕是还以为我这老上司怕死呢,好。下次师部会议如果有确切的出兵消息,我一定支持你的三团做先锋。安澜,你是一名前途无量的军人,我看好你。”陈济恒知道,自己的才干充其量就是副师职顶天了,到头来还是要靠戴安澜他们这一批年轻人扛起整个人民军的重任。

    戴安澜立定敬礼,向这个带着自己一路走来的老上级,如今的同级军官严肃认真地说道:“请老长放心,如果能够成行,职下定当死战,绝不辱没西南军,绝不有负四万万同胞。”

    四月三十一日,蓄谋已久的日军正式动天津战役,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犹如遭到了一记重锤轰顶。日军先头部队迅击溃了天津警备部队,当天就对天津城起了进攻,而此时的天津城居然没有正规军,全靠天津警戒部队的两个保安旅防守。

    不得不说,这一场天津保卫战虽然注定是要失败的,但却涌现了一些让人意外的英雄。原本人们印象中装备差,作风不良的警备部队居然誓死抵抗,天津城外,一个旅的警备部队外加溃败下来的一个半团,足足挡了日军一夜,直到五月一日早晨才被突破防线。

    这一仗打得非常辛苦,警备部队只有几挺最老式的重机枪,装备的步枪还是当年直系军阀时代的货色,只有几门膛线早被磨平的老炮。两个旅的天津警备部队最后溃败时已经达到了两千人的伤亡。

    这个数字乍看起来没什么,但细细一想却让人非常意外。这样惨烈的伤亡,不说警备部队能不能承受,就是换了国民党的正规军上估计也早就溃败了。就算在东北军,这样的伤亡比率也会将部队撤换下来休整。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王一民本人是东北军出身,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北上抗日后,王一民出任天津保安司令部司令。在他履职时,天津的警戒部队只有不到一个旅的人马,如今军情紧急也不够将保安部队和警察们拼凑在一起,勉强两个根本不满员的旅。实际人数最多一个旅。

    而正是这些连正式军服都没有的士兵们,在天津城外誓死抵抗,血流成河。

    五月一日,天津保安司令部司令王一民少将出绝电:日人猖獗,职虽布衣出身,也懂保家卫国。然率部死战不敌,望我泱泱中华诸公尽力,勿让国无宁日。

    简简单单的一份绝电,任谁也没想到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天津警备司令却又如何的抗日决心,五月一日十一时,天津城破,王一民少将遣散了仅剩的警备部队,为了避免成为第一个被俘虏的将军级军官,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他送走妻儿后,自杀于天津保安司令部。

    五月一日中午十二时,西南联治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同时布抗战宣电,言称抗战形势尖锐,日人步步紧逼,联合抗战刻不容缓,希冀集中全民族之力量,与日人决一死战。同时,南京追授王一民国民**军中将军衔。

    五月一日,下午三时,西南政府抗日合作代表团成员在西南联治政府外交部抗战委员会主任,大6司司长白崇禧的率领下,第二次走进了国民政府办公大楼,与蒋介石为的南京国民政府展开了最后一轮的合作谈判。

    五月二日上午九时,中国各大小报社记者,中外记者,西南广播电台记者云集南京国民政府会议楼外,西南联治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将在这里向四万万国人宣布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决定。

    记者们只是等待了五分钟不到,大批的西南与国民党官员就来到了新闻记者会现场。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南京国民党蒋介石委员长居然来到了现场,而西南官员则带了一个收音机。

    没有过多的礼节和形式,也没有外交官员言,蒋介石亲自站上了讲台,清了清嗓子,便宣布了一个让记者们近乎喜极而泣的决定。

    “先生们,女士们:鄙人今天要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宣布一个重大决定。日前,日人猖獗再犯我中华大地,我三千铁血男儿血战天津不敌,重镇沦陷,是为我四万万国人之奇耻大辱。

    今天在这里,我要宣布一个重大决定,鉴于抗日形势之严峻与迫切,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抛开分歧与西南联合自治政府合作,联合抗日……”

    蒋介石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惊呆了,虽然知道今天有重大消息,许多人早饭都没吃就跑来了,但却没想到是这样惊人的消息,水火不容的南北两方,如今居然站在了一起,要共同抗日,而更令人震惊的是,素来攘内比排外更多的蒋委员长还同意了。

    记者们的欢呼声与痛哭声顿时打断了蒋介石的讲话,这让他不得不停下来,肃声道,

    “安静先生们女士们,蒋委员长讲话后还有西南总长张蜀生先生的讲话,大家请安静”

    顾维钧的话让在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西南的那位张总长没在现场,怎么表讲话呢?

    蒋介石继续说道,“鉴于抗日之事态紧急,鄙人已经紧急下令第18路军陈诚中将连夜开拔前往要地布防。另,为体现联合抗日之精神,特由西南自治政府组成第十九路军,即日起可安排相应事宜,开拔平津。”

    蒋介石讲完后,白崇禧将收音机放到了台上,调到了一个记者们熟悉无比的频道,调频1o1。7  mhz,西南人民广播电台的频道。

    “各位亲爱的听众们,大家好。调频1o1。7  mhz,这里是西南人民广播电台,立足西南,展望大江南北,我是主持人叶婉语。现在临时播报一条重要消息,在刚刚结束的西南联合自治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会谈上,双方达成了联合抗日之重要决定。

    就在刚才,西南联合自治政府最高领导人张蜀生同志来到了录播室,张总长将向各位听众表一次重要的公开讲话。”

    蒋介石的脸色有些难看,不过南京国民政府的条件不如西南,广播网络也没有西南达,因为不少收音机都是西南产品的原因,就算是南京的市民购买了那种型号的收音机,也能收到西南的广播。曾经国民政府试图从国外进口收音机,结果同样如此,根本无法阻止民众收听。此时的西南,远程广播技术已经很达了。

    很快,广播里传来了张蜀生铿锵有力的讲话声。

    “同胞们,我是西南联合自治政府总事务长张蜀生。今天在这里,我想向全中国同胞宣布一个重大决定。就在刚才,我们西南联合自治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达成了一致,签订了旨在联合抗日的‘五一抗日谅解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的基础上,西南联治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将各自组织军事力量,北上抗日。

    抗战之责,永无南北之分。在今天,四万万国人能够齐心协力,共举抗日大旗,必是我中华再兴之象征。

    鄙人忝为西南最高负责人,在此抗日战事将起之际,上告苍天,下对后土,联合抗日之形势,天地为证。西南人民军必当以国为先,以民为先,以四万万同胞之生存大事为先……”

    “紧急集合,紧急集合”

    西南人民军驻昆明郊区之近卫师,营区忽然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口令,极其罕见的紧促警报声中,士兵们以绝对的神冲出了营房,来到了偌大的训练场。

    一个师,近两万铁血士兵鸦雀无声地站在巨大的训练场上,随即近卫师政委李俊明箭步走上校阅台,言简意赅地说道,“全体都有了稍息,立正。打开广播”

    没有更多的言语,大型广播在一阵轻微的电离声中打开了,遍布于营区各处的广播传来了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

    “……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战守土之责……”

    听着听着,包括李俊明在内,所有的近卫军男儿都流下了热血男儿泪,没有人哭出声来,但却有着最大的悲伤与喜乐。

    同样的情况生在广西,广州,海南,甚至是香港,澳门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