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169部分

超级科技强国-第169部分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头子岁数大了,西南家大业大,很多事情也有点力不从心了,把工作交给年轻人,我放心,大家都能放心。天津大捷代表着西南甚至是整个中国都渐渐走上正轨,我逐步放下手中的工作,也好为日后养老做准备。”孙长庆坦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说老孙,这大好河山可没全解放,你这政务总理可不能撂担子。”

    “兼着这个名头倒还可以的,真要统一了,我就当个养鸟养花的老顾问喽。”

    张蜀生也没多劝,孙长庆毕竟不是惊天大才,能走到这个地步,更多的是机缘,而这个干爹对自己的帮助可不仅仅限于事业方面,十几年下来,感情之深厚,完全算得上自己亲爹一样的人物,自己也早就有所决定,会答应他逐步放权,但不会答应他卸甲归田的。“爸,你对政务院几个重点苗子的看法,我还是很赞同的。”

    在孙长庆的名单中,除了大局观非常强的韦三才、以政务稳重著称的6允伦,和外交能力出众的李宗仁外,还有几名重点培养的政府新人。其中以周国来、陈云生等人能力为。

    “蜀生,其他的几人或许你都很了解,唯独那个周国来,你应该抽空好好看看这个人的资料。此人工作能力极强,在基层工作就屡有极佳表现,进入政务院后,此人表现出来的能力,隐隐综合了几名新人之所长。此人,日后可堪大用。”

    想起那位政务院秘书处的周秘书,孙长庆就连声称赞,此人虽然资历浅,但能力很强,而且为人作风,在政务院这种堪称西南政务表率的部门,都能令人刮目相看。孙长庆曾经甚至怀疑过,这样的人不是大忠扶国之人,就是大奸谋国之辈,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现此人隐隐有经世伟略之才。

    “嗯,回头我留意下此人。”张蜀生借机喝了一杯茶,掩饰了神情中的一丝喜色。原本历史上,这个时期的大才之辈堪称比比皆是,但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不少人虽然同样有雄才大略,但却同样走上了另外一条路。有的名埋孙山,有的巧合扬名。而取而代之的则是才气与机遇皆有的人,比如陈军、孙来喜、6允伦、霍定国、韦三才等人。

    而唯独这位周国来,是他最大的惊喜。其他人,也许能让他赞许一二,唯独这位,才能让他钦佩不已。来到这个时代,所谓的名人见多了,偶尔从政务名单或者校尉名单、军校名单上见到一些‘熟人’,他也不会觉得意外,仅仅只是点点头。

    其实,以他现在的成就,已经过了许多原本历史上的名人所取得的成就,但当见到这个周国来时,他依然在抱着欣喜之余,又有几分忐忑。

    万一此人同样走上另外一条路,或者名埋孙山,或者落于平庸,岂不是大可惜。他甚至专门让特情部的人留意一下这个周国来,观察了他很久,结果却让他满意不已,是金子,在哪个时空都会光。

    无论哪一方面,此人堪称日后中国之顶梁柱。

    何方炯放下茶杯,听二人说完政事,也说起了一些家事,“蜀生呀,如果说在天津大捷以前,一切都还有变数,可如今,你已经注定要走上一条匡扶中华的道路。有些事情,我也不藏着掖着,今天就简单说两句。”

    “爸,这里都没有外人,你说吧。”张蜀生知道他大概会说些什么,这些年,有些事情他可一直在说。

    “你是要做大事的人,前途不可限量,就算是问鼎河山也不无可能。而如今,有些事情久拖不决,也不是个办法。前些日子,南京的一份报纸,就点了我和新禾实业的名,说的一些话,可谓难听。这样可不是好事啊。”何方炯如今自认高风亮节,金钱于他来说,不过是粪土,有个这样的女婿,光宗耀祖,他就是死都值了,何况是这些金钱粪土,丝毫不值得他牵挂。“若说我两袖清风,我自认做不到,若说没有牵挂,你这一家子和何安那小畜生,我倒是牵挂的紧。不过,依我看新禾实业还是逐步融入蜀生公司吧。”

    “爸,这事情不急,我会安排人逐步去做的,一步到位,也没有这个必要。何况,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爸这些年在西南做的事情,好事很多,亏心事可没有一件。”张蜀生可不是昧着良心说话,旧社会如何方炯这号人,重道义,讲良心,极好名声,算是真正的有极好修养的儒商。钱是一天比一天多,地位一天比一天高,但门风却一天比一天严。

    6荣廷见何方炯说了这话,自己也不好不表态,便笑笑,“我的意思,允言那丫头应该早就吹了枕头风。老头子我撑死还有个一二十年,什么都看开了,今天豪爽一把,方炯老兄如何,我6家就如何。儿孙自有儿孙福,当年我也是无可奈何,如今也都看开了。”

    张蜀生知他是说当年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不过当年6荣廷也确实更多的是为6允言和两个儿女考虑,自己倒是真不在乎那些荣华富贵,身为督军,老年丧子,绝境之地被张蜀生营救,很多东西都看开了。如今6允伦又身居高位,他反而学起了何方炯,两袖清风,乐得自在,平时反而多多教导6允伦要以国事为重,切莫自误。

    “我也表个态吧。”张蜀生知道,也许三个老人家不在乎自己的表态,但自己却需要将一些东西说到并且将来做到,“国事为大,家事也不小。孙家也好,何家也好,6家也罢,只要不走错路,不做错事,张家有多少代,三家就有多少代。”

    …

    写的极其艰难的一章,虽然不知道质量如何,但小鱼自己差点写哭了。这也是为什么原本应该晚上更,结果早上才更新,整整5个小时才写好,反复删改。。。

    不过小鱼定时自动布后,感动的屁颠颠地要去睡觉时,现订阅又大降了,莫名悲苦。希望有能力订阅的兄弟们,支持下订阅吧。尤其是第一章VIp章节,请没有订阅的兄弟们,务必去订阅一下。拜托了。

    赚点钱太难了,熬夜码字,老婆还怪我,但一想到马上要去她家,此时口袋空空的我就两眼泪汪汪。。。

    手头紧的兄弟们,注意生活,支持要有度。宽裕点的,就捧个场,订阅下吧,你抽掉的一支烟,吹掉的一瓶酒就够订阅n多章了。

    哎,瞧俺这落魄劲儿,惭愧苦笑,不说了,再多说又要被见义勇为的读者兄弟去书评区打脸了,掩面睡觉去。

    766o闲话不计费。

    '      。  。'

    (该小说由读读窝小说网http://。duduwo。/ 会员收集上传)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章 对峙

    第一百八十二章  对峙

    京奉铁路,北平站。

    京奉铁路北平站,早已被西南军的士兵们警戒起来,一辆从宁锦防线驶来的火车刚刚进站,津京战场战斗结束后,这条事关宁锦防线生死的京奉铁路终于逃脱了被日人切断的噩运。

    “敬礼”

    火车停下来,前面的客车厢下来了一群西南军官兵,当先一位肩膀上有一颗濯濯生辉的将星,一身西南特产高档不料制成的高级军官制服,此人居然是西南的少将军官。

    “霍将军,闾副官,鄙人第四师第一团团长王竣,欢迎二位来到北平。”

    负责接车的正是王竣。

    为了支持宁锦防线张学良抗战,西南军在结束京津会战后执行张蜀生的命令,将一部分火炮和弹药以及轻重机枪、冲锋枪等,就地存放于京奉铁路火车站,只等东北军接收,装车北上,继续参与与日军的战斗。

    “王竣中校,我们又见面了。”

    “报告教官,华夏军校第九期,步兵科学员王竣向您报道。”

    “哈哈,好样的,都当上团长了。”

    说起这个王竣,霍卫国倒是熟悉的,他任职西南军参谋时,在华夏军校兼职授课的那一段时间,刚好教过王竣那一届。时间过得真快,当年的参谋如今已经是少将了,而学生也当上了主力师团长。

    闾正德也回了个军礼,如今双方的关系之亲密,只有他这个张学良的副官最清楚,作为少帅特派员,他既是随霍卫国到北平接收这一批装备,也是为了见一见西南更高级的官员。“王团长辛苦了,贵军作战勇猛,刚刚取得了津京大胜实在是令人佩服之极。”

    “闾副官客气了,东北军在锦州打得很好。想必闾副官也是经常战斗在第一线吧。”王竣倒不是瞎说,这闾正德脸上好几处伤痕,最惊人的一道伤疤,从鬓角位置拉到了眼角,上过战场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子弹擦头而过留下的。

    一番客气,三人登上了一辆吉普车,前往北平的西南军驻地。

    霍卫国看着车窗外不断起伏的景色,却想到了目前北平的局势。

    西南军与**联手打败日军,取得了津京会战的胜利后,却出现了一个问题。

    两方高层,几乎是第一时间就下达了迅控制北平、天津两座城市的命令。

    天津城,由于西南军从地道潜入城内,在战斗结束后,已有两个团的部队迅控制了天津城各处,打开城门,只准西南军入城。

    暴跳如雷的南京政府,便把目光放到了北平。

    南京政府虽然暴怒无比,但奈何两军之前签订“五一合作协定”联手作战时,对于战后的势力范围分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或许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并不太看好这场战斗,又或许没有想到战争这么快就结束,当问题摆到桌面上的时候,南京政府才认识到,西南也是出兵出人,几万大军征战一场,不可能空手就回去,总要得到点什么才算。

    结果,得到蒋委员长死命令的陈诚,立即着手接管北平的事宜。

    几乎与此同时,陈军也下令之前借故撤换下去休整的卫戍师第八师火接管北平。

    接到下属的报告后,陈诚不敢也不愿意和西南军开火,下令部队从北门进城,西南军则从东门进城,两方如有默契一般,迅地将偌大的北平分成了两半,北城是**控制中,南城则是西南军控制。

    天津城,在西南军步枪上刺刀的强势下,陈诚得到南京最新指示后,只好放弃。

    如今看似西南军占了一点便宜,其实如果不是那条通往天津城内的地道,此次津京会战的结果,最多是两方平分。

    倒不是张蜀生想‘相煎太急’,只是考虑到东北战事,为了让宁锦防线万无一失,才决定拿下一城一地,而天津靠海,地势比北平好上太多,便被西南军果断拿下。

    至于北平,则是另有考虑。

    陈军与蒋百里坐镇天津,北平城的南城则由第八师师长叶建雄率部坐镇,依靠主力入城的卫戍第八师和离南城很近的大兴机场,西南算是稳稳地将北平半城之地掌握在了手里。

    “卫国。”

    当霍卫国二人来到第八师师部时,却意外地见到了蒋百里。当年霍卫国被蔡锷带回西南后,便拜了蔡锷为恩师,很自然的,蒋百里也算得上是他的叔字辈了。

    “参谋长”霍卫国和王竣一看是蒋百里,顿时立正敬礼。

    闾正德在卫戍第八师师长叶建雄的陪同下,去参观此次京津作战的成果展示去了,他来北平另有重任,也是要和西南的高级别官员接触的,当下知道西南军有家务事,也就不急着见蒋百里。

    屋中除了一名参谋部的书记员外,就只有霍卫国与蒋百里。

    “参谋长,现在津京的形势怎么样?”作为西南一员,这是霍卫国最关心的事情,落座之后就问起了如今的局势。

    蒋百里打开了一幅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如今京津地区西南军与**的势力分布对比图。

    “从目前来看,天津城算是在我军的牢牢控制下,陈诚怕两军起了冲突,放弃了让部队强行入城的打算。现在,我们除了控制天津这个沿海城市外,北平南城也在我们的牢牢控制下。

    不过,毕竟此次津京会战双方都出力很大,而名义上,天津与北平也是国民党势力范围,为了打消**基层对我们可能产生的仇视,也为了找到一个借口,我们对外宣称是驻军天津,防止宁锦防线出现变故,为后续的抗日战争做准备。至于北平,外交部长李宗仁已经亲自致电南京政府,称西南政府愿意就北平驻防事宜与国民党进行协商。”

    霍卫国点点头,西南虽然确实是想占了天津,留下一个北方前进基地,但如果真地撤走,全军挥师回西南,那样不说日军有可能卷土重来,日后起解放东北的战斗时,也将会束手束脚。

    而万一宁锦防线被日军攻破,那凭借**怕是很难单独抵挡南下的日军,费了一番大手脚才保住的京津地区,极可能再次沦陷。

    这也是蒋介石没有彻底撕破脸皮的原因,既然想将西南军拉进抵抗日军的队列中,那就需要给西南提供一个驻地,显然,天津被占了就将成为西南军的前进基地,而北平就要通过谈判拿回来。

    “锦州方向,日军的进攻势头已经没有了前几个月那么猛烈,有迹象显示,日军正在面向锦州方向构筑坚固阵地。从种种迹象来看,日军极有可能放弃了突破宁锦防线的计划,而进入了防御作战,意图消化东北全境。”霍卫国身为志愿军总顾问,对于战略情况还是看的很清楚,此时如果西南与国民党两方放下所有的成见,组成联军北上,极有可能一举夺回东北,然而他知道,这不过是作为军人的一厢情愿,不论是西南还是蒋介石,都不会再次草率地北上。

    张学良既然还没有败,那他就只能一个人继续坚持。津京会战之所以触动双方神经,实在是日本人手伸得太长,双方都无法容忍整个华北以北沦丧。

    同样的,双方也不可能在国内对峙的情况下,主动调动大军北上,将自己的精锐陷入可能遥遥无期的解放东北战争中。

    “张学良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这是蒋百里很关心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略计划中,张学良的东北军将是一个很关键的棋子。

    “计划进展的很顺利,我走之前,王公亮被正式借调过去任命为东北军第十七师师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