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185部分

超级科技强国-第185部分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相应教育部号召,准备组织一些学生下乡,配合水利工作组,配合各地开展水利建设。”

    “你想去哪里呢?会去多久呢?”文芳心中微微有些失落”自己已经准备继续攻读机械学的硕士,而唐潜却要下乡了。

    “去哪里都行,报名后就等学校分配地方。具体去多久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本来就是学水利的,在各地的工程跑一辈子都可能。”

    唐潜摇摇头,文芳的心思他明白”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原本被家人勒令报名西南大学的她,硬是跟着自己来了这所学校。m

    “唐潜,要不称也继续读硕士吧。”

    “文芳,文芳……”

    这时”远处有人喊文芳,文芳见是自己同学,喊自己一起去照相了。(读读窝duduwo。)不由有些焦急地望着唐潜”等他的答复。

    “快去吧,我们都不是孩子了”有些事情不是说如冉就能如何的。”

    “你………

    唐潜说完,大步离开,文芳的心思他懂,但在他心里,个人问题已经放到了次要的地方。在他看来,自己将会把一生奉献给新〖中〗国的水利工程,将会有无数的事情等待他去做,如果当初文芳选择的是水利工程专业,或许自己二人还有缘分,但如今,注定要漂泊在各地的他,是不可能为一段感情驻足在一个地方的。

    ,猡3年7月,教育部下令全国各大高校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交通、铁路等专业组织部分应届毕业学生下乡,配合当地的水利、交通等部门,参与到为期五年的基层工作中去。以西南大学为代表的各大高校积极响应,甚至连有待改造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也积极支持,报名的学生更是挤破了头,都想参与到这场大建设中去。在短短时间内,主要以西南各大高校、技术学校为主,全国范围内组织了近3ooo名学生分赴主要在西南之外的全国各地,与当地的水利、交通等工作组相结合,采取老少搭配的惯例,开始组成一个个工作小组,下派到各个乡镇,开始指导当地的水利、道路建设。

    和后世的,为了毕业而入学,的大多数大学生不同,这个时代的学生极其上进,尤其在西南,各个学校的学风非常浓,每个人都对知识有着空前的渴望,学习效率极高,大多数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尤其是技术类的学生,比起后世走出了学校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忘掉的学生来,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湖北,恩施,桑树坝镇。

    谭家坳是一个古老的村子,世世代代都以务农为生,根据老村长的记忆,上到明朝时期,村子里好像还出过一个秀才。不过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的谭家坳,穷的一贫如洗,新〖中〗国解放后,这里也只是刮来了一阵风而已,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当然,随着新〖中〗国正式成立后,村民们开始体验到新政府带来的好处了。

    先是桑树坝镇那条唯一的街道上原本的镇公所被取消了,原本欺压乡里的一批恶霸官吏也被戴上了手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政府同时在原来的镇公所挂出了桑树坝镇人民政府的牌子。第二天,接到通知的谭家坳老村长凡三明就去了镇政府开会,听了新政府做的报告,多的东西他也没记着”只知道整个会议上自己都非常激动,会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还找了各村村长一一谈话。

    随后几天时间不到,工作组就开始下到各个村,镇上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副镇长亲自给谭家坳的老村长送来了一份任命书。上面写着:兹任命凡三明同志为谭家坳村村长桑树坝镇人民政府。

    又过了一段时间,镇政府派人给村里的几家老弱病残户送来了足够吃一个月的粮食和油盐,据说这是新政府对农村特困户们实行的特困救济。

    老村长凡三明是很感激政府的,尤其是当他听到不久后将会通过政府组织的方式,开展有偿集体建设的事情后,更是充满了期待。

    消息不径而走”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思考着自己家能出几个壮劳力”到时候能换多少粮食和工钱。至于是修路还是挖水坝,他们是不在乎的,只要政府管饭,别说集体干点活,就是下刀山他们都不怕。至于工钱,给政府做活还需要工钱吗?以前世世代代不是徭役就是苦力,能赚回点粮食和油盐钱就行了。

    当然,同期生的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新政府组建了谭家坳小学,将供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们上学”而且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九月份正式开学后顺利融入学校,学校准备提前开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甄别,没有受过教育的就进一年级从头开始,受过教育的就适当巩固复习下,准备在开学后直接进入二年级或者更高。当然”以这里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估计只能勉强收到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再高就没有了。

    然而,让学校的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情况生了。

    于婷是桂林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了恩施后”主动要求进入基层学校工作,她教的是语文。由于学校准备提前招生,包括校长在内的六个老师”工作量都很大,连她也坐在了校门招生处”准备接待学生。

    “校长”

    学校校长王大全向招生处走了过来,刚才镇政府的办事员骑自行车来通知,说是教材已经到镇公所了,将通过各学校的实际学生人数来分,让谭家坳小学抓紧招生。

    “情况如何,有多少学生来报名登记?”

    王大全有些焦虑地问道,第一批教材已经到了,哪个学校先做好准备工作,就能第一时间领到教材,这对于学校提前开展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于婷脸微微一红,把报名册递给王大全,嗫嚅道:“就,就五个……,……””

    王大全微微暗恼,这都半天了怎么才五个,他之前一直在教室中忙着布置桌椅板凳,虽然学校是镇政府派人帮忙盖起来的,附近村民也出了不少力,但一些细节的东西还是需要校长亲自带人做。他倒没想到外面招半天学生才五个人。

    接过名单一看,果然只有五个人。

    王大全心道,这是怎么回事呢?于婷这孩子可是正规师范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不至于工作能力差到把来报名的学生撵走才是啊。

    “这是怎么回事?五个学生,不太对劲。”

    于婷刚想说话,眼就有些红了,没想到刚参加工作就遇到这种挫折,不过她倒是听到了一些消息,“王校长,我听两个学生家长说,很多学生家长不让孩子来上学,好像对我们的政策抱有很大的怀疑。”

    “有这种事?难道前期的宣传他们都没看到?不对啊,那可是让村长带头,在村里面开了大会的。”王大全有些疑惑,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开展义务教育,尤其是在新解放地区开展义务教育时,一定要对家长们讲清楚政策,让家长们自集地将孩子送到学校来。国家宁愿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搞教育,就是不想因为省钱,而把民众普遍受教育的机会推迟十几年。

    “走,你和我进村子去看看,记得带好宣传资料。”王大全觉得还是要去看看实际情况再说。

    “孩子他爹,你看要不就让孩子去念几天试试?不是都说了不要钱吗?”

    村子里,一个老实巴交,裹着头巾的妇人正苦苦求着自己的男人,男人叼着烟杆子”吧嗒吧嗒抽烟,心思却不在孩子念书上面。

    “念啥念?这千百年的,哪朝哪代上学不要钱了?不交学费,还有一顿免费午饭,怕是把孩子收拢来搞什么坏事呢。新政府的话,你也能信?前些年的,骗啊哄的,抓了多少壮丁和苦力走了,现在都没回来。苦力哈哈就要知道命,老老实实活一辈子多好”非得去念啥书。”男人就是不松口,早上孩子想跟着隔壁家的小嘎子去报名,结果狠狠地抽了他一顿。私下里村子里不少汉子都商量好了,上学没用,不如等大建设开始后,跟着去工地赚点钱。

    “你,你还不就是图那点粮食和工钱………呜呜,可怜好孩子,没学上…”

    “啪!”的一声,男人反手一巴掌就抽到了女人的脸上,斥道:“你个泼妇,嚷啥嚷”是读书重要,还是下工地换粮食,拿工钱重要?穷的揭不开锅了,你才知道油米贵。”

    这边一出全武行,外面就有人敲门了,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惹来了外人。

    “吱呀!”门开了。

    “村长,您怎么来了?”男人打开门,看到村长带着两个穿着整齐的人站在门口,那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不就是前些日子来村子里开什么大会的小学校长吗。

    “我说你个凡东林,又打老婆了是不?当年要不是老子丢下一张脸”能给你张罗回来这么一个好媳妇?上学咋了?不上学,你能识字?不上学,我把村长给你当?不上学”你这名字还是老子取的呢,让你取一个试试”你会吗?”

    那老村长凡三明一进屋就开骂,唾沫四溅,直把那叫凡东林的骂的头都抬不起来。也是,老村长德高望重不说,还是这凡家的族长,凡东林哪敢顶撞他。

    “我,我………

    “你什么你,不就是眼红那点工钱吗?几个工钱,几斤大米还能撑死你了?现在是新〖中〗国了,新日子,政府可怜我们老百姓,既办学兴教,还提供种子肥料,帮助修路不说,还给大伙儿工钱派粮食,就冲这点,有政策你敢不服,老子第一个抽你。”

    “三,三叔,那,那你看上,上还不行吗。”

    “上,不上老子抽你。马上带孩子给老子报名去。没文化的小畜生,连读书的道理都不懂了。”

    凡三明一通骂,把眼前的凡东林给训的一愣一愣的,再也不敢说啥。

    “去,跟老子敲锣去,今天谁家不带孩子去报名,老子拿棍子一个个抽。”

    “哎,哎,好,就去,我这就去。”

    很快,哐哐的锣声就在村子里响起来了,这是集合的锣声,村民们不管有啥事情都放下了,第一时间朝着村子西头的晒谷坝赶来。

    “我旁边这位,你们都认识吧,他就是我们桑树坝小学的校长,人家可不是我们这种泥腿哈哈,人家是贵州师范学院毕业的知识分子,是大城市的老师。人家为什么来这里?还不是来给咋办学校,给咋教小犊子的。

    新政府好啊,给特困户们派粮食,蜍派种子化肥,修路修学校,还派来老师。大家想想,千百年来,哪朝哪代读书不要钱了?可现在的新〖中〗国就是不要钱。免费请你们的小犊子去上学,还提供一顿午饭。很多人以为新政府是吹牛,是别有图谋对吧?不想让家里的小劳力去上学,想绑着他们在地里,在工地上干活赚钱是吧。

    作为村长,我坚决反对这种愚蠢的想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老子当年好歹还念完了国小,你们呢?斗大个字都不认识。你们还想让后辈继续过这种瞎摸黑的日子吗……”

    ……别想着让孩子去工地,现在不让骇子上学是违法的事情……”

    当天下午,桑树坝小学被方圆几个村子的学生给围满了,大家都争着抢着报名,学校也正式开始招生。

    第二天,镇政府工作组带着一个技术小组进了桑树坝村,在村子不远处的桑树河上,将修建一座小水电站,村民们将被集中组织上工地,挖土筑坝。而同时,一条简易的公路也将在桑树坝开修,直接通往镇政府。

    '      。  。'

    (该小说由读读窝小说网 。duduwo。 会员收集上传)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重装甲旅出击

    直到1933年7月底,全国各地上报的集体建设项目达到了近7ooo个,其中绝大多数是铁路挖基、公路、水坝、小型电站、其他水利工程等。(读读窝duduwo。)其中铁路筑基工程将是最漫长的,其他的几类工程,基本都能通过集体建设完成大半或者全部。

    在全国掀起一片建设高潮的同时,共和国的军事行动也如火如荼的展开。

    在其他几支部队6续准备开拔进驻青海、甘肃、宁夏的同时,张自忠和王正也抵达西安,各进疆部队已经基本调集完毕,它们已经等不及将于1o月份开始的全国军事力量大整编,将于8月1日正式开拔。而同时,玉门的野战机场已经修正了跑道,于第一架从咸阳机场起飞的运输机。

    诸葛生与铁三乾辗转乘飞机抵达成都,再乘小型飞机抵达进藏的最前线雅安。根据6军部的命令,这里已经云集了三个步兵师,包括辎重部队在内近四万人的大军。其中有步兵第第75师,整体的构成是一个双数尾序号的主力师,两个单数尾号的普通师。部队的装备构成非常简单,在补充了一些如高压锅在内的高原装备后,武器主要是26年式华夏半自动步枪,没有加装重型枪管从而作为轻机枪使用的撕裂者式轻机枪,高爆手雷,阔刀雷与反骑兵地雷。唯二的炮兵武器是6omm的26年式迫击炮和24年式步兵炮,不过数量都不多,毕竟要上高原,运输问题太尖锐了。至于武器方面的问题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当初设计定型时,张蜀生就对这些武器提出了近乎全地形的作战要求。

    先期抵达的三个师已经在各级政委的组织下,开始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8月进藏前,他们还将有一段时间的高原生存方面的常识性训练。

    新疆方向与西藏方向暂时都没有大的变动,东北方向则不然,随着各种重型装备沿着津浦线和京汉线6续北上,参战的主力第3师将和另外的18师、34师、42师、76师、92师总共六个师组成两个军,再与一个重型装甲旅一个重型炮兵师混编,最后形成一个小集团军的规模北上。

    北上的部队规模不小,而且全是较为精锐的部队,尤其是建国后第一个组建的重型装甲旅,将是鬼子的噩梦。而15omm的重炮则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开启战略仓库,掏出腰包里的存货,组建的第一批重炮兵师。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张蜀生更明白在这个时代,火炮的作用,对于进攻和防御所意味的意义,所以,西南一直奉行的是大炮兵路线,在之后也会延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