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215部分

超级科技强国-第215部分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皇宫中,山本五十六已经在偏殿等了很久,却迟迟不见天皇召见。

    “见过永野长官”

    山本五十六见永野修身居然来皇宫了,微微一愣,随即起身行了军礼,不论是军衔还是军职,永野修身都比他高。

    这个横须贺海军司令刚刚得到了升迁,现在就被天皇召见,山本有一种预感,此人将成为今后帝国海军的实权人物之一。更别说,他刚刚被紧急擢升为帝国大将,种种迹象都表明,海军大臣的位置,离他也不远了。

    想想自己,在中日战争中,为了保存日本海军最后的主要实力,在航空兵全面落败后紧急下令逃避,险而又险地逃过了灭顶之灾。如果不是中国人的舰载机经过战斗后油料所剩无几,估计自己和分舰队都无法回到日本了。

    但无论如何,自己终归是败了。(读读窝duduwo。)在帝国内部,自己是不太受欢迎的。

    永野修身走到山本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沉重地说道:“山本君,不要有太多压力,那一战,你是对的。”

    山本微微有些感动,他很清楚,眼前的这位海军新贵和自己一样,是主张发展航空兵的。如今帝国虽然战败,但却不是败给中国人的战列舰队,而是败给他们的航母舰队,这虽然很可悲,但也从侧面说明,自己二人这些年坚持的理论是正确的。

    “永野长官,这次面见天皇,我会坚持己见地建议大力发展海军航空兵,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哈依”山本五十六低腰躬身说道。

    不久,有皇宫的官员出来传唤,二人这才进去,到了菊之阁才发现,原来除了自己二人,尚有政坛耆老西园寺公望和参谋本部的要员小矶国昭,以及经济部门的一位次官在场。

    “今天把你们几位召来,是想询问一下帝国海军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天皇手中拿着的正是海军部刚刚上交的未来五年海军发展计划,厚厚的一叠,他在西园寺公望来之前就看完了,“这份计划要完全摒弃战列舰的制造,转为学习中国人,建造大型航空母舰,同时建造快速巡洋舰,作为防空和排雷、反潜等用途。根据帝国特工的情报,中国人正在南方的船厂里建造几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帝国,需要作出某种决断。”

    在计划中,反潜是最次要的,因为中国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来有多少潜艇武力,而根据欧洲的发展情况来看,日本海军部认为,防空的侧重比反潜更重要。帝国的新舰应该首重航空兵与防空,保证在将来能够应付相当难度的防空任务。毕竟,中国人在海军舰载机上面很有优势,他们拥有长矛,帝国就应该发展厚盾,至于反潜,自然不是那么迫切了。

    “陛下,中日海战的结果已经证明,中国人在海军航空兵方面,已经走到了帝国的前面。我们必须抓紧时间,集中力量才能赶上他们的步伐。”山本五十六迫切无比地说道,在他看来,帝国需要做的就是像当年疯狂建造战列舰一样,以一个让中国人炫目的速度,疯狂建造航空母舰。

    “永野,你的意见呢?”

    两人都是海军体系的,甚至这份海军发展计划两人都有参与,不过永野修身的观点却和计划书稍微有些差异,“陛下。我也是赞同并且积极支持海军往海军航空兵方向发展。不过,如果不考虑卑职的军职,只是一名普通军人的话,我认为,目前军部其他一些人所坚持的观点,也是很有道理的。”

    “你是说松井石根他们那一群人的观点?”天皇作势微微不喜,但还是问起他的意思。

    不过,永野修身却清楚,中日停战,其中松井石根和他背后的军政要员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那条发展路线,天皇也应该是持一定倾向的。也就大胆地说道:

    “帝国的经济危机刚有好转,陆军、海军和空军都亟需发展。国力是有限的,究竟如何发展,如何侧重,我认为,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来。

    如果帝国坚持10年后在海上与中国人决一死战,那么就应该全力建设海军,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可能最终可以打败中国海军,但自己也会损失惨重,而我们最需要的陆地却无法获得。因为陆军和空军的弱化将产生异常严重的后果。我们就算打败了他们,但还需要面对他们上百万的精锐陆军,海军将鞭长莫及。

    如果帝国坚持以获取更多的领土与资源为战略目标,臣认为应该采取防守性的海军策略,以建造先进大型航空母舰和改装更多的航空母舰为主,发展防御性的海军。

    虽然臣没有参加中日间的陆地战争,但却知道,在陆军建设方面,无论是单兵武器准备、士兵训练还是装甲力量,帝国陆军都已经完全落后。甚至比起苏俄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我们也要弱得多。

    请天皇陛下赎罪臣接下来要说的话。

    在之前的一系列战争中,帝国以弱胜强,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从而掩盖了一系列军事落后所带来的问题。如今的实际情况是,不单单海军,在整个东亚,帝国的海军不及苏俄人的远东舰队,更不如中国人的航母舰队,而陆军与空军同样是处于弱势……”

    “可是,我们有忠君的勇士,我们有无上的进攻精神”天皇近乎咆哮地打断了永野修身的话,但转瞬却是挥手示意他继续说。

    永野修身躬身道,“这也正是臣想说的话,正因为有了忠君死战的精神,帝国才能维持不败。单论武器,帝国已经不如苏俄和中国了。”

    他知道,不用他说,天皇也会记得,中国人那可以连发的单兵步枪,射速高的吓人的重机枪,可以单兵发射的肩扛火炮,虽然仅仅出现过两三次但却引起了帝国高度注意的神秘的小蘑菇云炸弹,可以装备到营连级部队的高效单兵喷火器,连30mm战防炮都打不穿的先进坦克,飞机,密集到吓人的重炮群,惊人的炮弹爆炸威力……

    他虽然不是陆军将领,但同样清楚,中国人的许多先进武器虽然没有在战场上扮演过多角色,但帝**队显然成了中国人的磨刀石。他坚信,一旦未来再次遇到中国人,帝**队一定会遇到中国人那些已经大规模猎装的先进装备。

    作为海军将领,他本来应该像以前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为海军争取份额,争取军费,争取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舰。

    但是,作为一个理智的帝**人,军人忠君尚武的本能告诉他,一旦帝国全力发展海军,势必将完败于中国人手中。帝国没有几十年时间去积蓄力量,中国人正在一天天强大,而反过来,如果能保持起码的和平,让帝国空出手来占领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帝国的军事能力,只需要五年时间就能完全缓过来。根据中日战争的总结和反思,发展出更多的先进武器。

    而建造海军,十年仅仅只是一个周期。

    良久,经过几人的反复争辩和述说,天皇似乎有些累了,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你们都下去吧,明天再来晋见。”

    见几人一走,天皇这才长叹道:“何尝不想在海上大败中国人,但帝国再也没有当年建立大海军的那份实力与时间了。帝国需要的是丰富的资源和广袤的陆地,海军胜了,陆军败了,最多只能维持岛国的地位不败。又怎么打败敌人呢。”

    中日战争,陆军节节败退,海军的庞大战列舰编队却在海上无所事事,而一旦开战,又被中国人的海军航空兵迅速打败。这不得不让裕仁看清楚一个事实,日本陆军单纯依靠忠君的武士道思想,已经无法打败敌人了。

    站起身来,望向皇宫外的月亮,天皇忽然有了决定,“帝国一定要拥有更强大的陆军和空军,至少,要能确保将来对远东苏俄的优势。他们不是中国人,他们远在欧洲,他们的远东,应该是帝国天然的农场”

    “蔡部长,邓司令,这艘大型航空母舰可是动用了我们新中国近三分之一的熟练造船工人,使用了二分之一的大型和超大型起降、运输设备,光是为了它而专门建造的配建厂就多达十几个。”

    广西,防城港附近的马蹄湾海军基地。

    海军绝对是个销金窟,张蜀生在西南时期就砸了很多钱,从最开始外购设备,外训工人,到自研、自造设备、自己培训工人,花掉的军费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如今,这里拥有着新中国最先进的造船设备,最现代化的船厂,最熟练的造船工人,也有两条新中国最大的军用舰只——排水量四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

    其中最早铺设龙骨的一号舰,在31年底就开始铺设龙骨,现在已经开建近四年了。

    可以说,马蹄湾海军造船厂,整体不是世界最先进的,但一定是在努力向最先进发展,许多先进机械和造船技术,甚至连外国人都没有。这就是西南一贯的做法,整体较为优秀,局部特别先进。

    现有的三艘航空母舰基础上,新中国五年内的航空母舰计划,还包括2艘四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两艘2万吨级的中型航空母舰,使得新中国在1940年左右能够维持一支由七艘航空母舰组成的中等强大规模海军力量。虽然比起二战那些疯子们建造的航母数量还远远不如,但整体来讲已经是足够亚洲范围内的战争需要了。

    毕竟,在整个战争前期,新中国所需要具备的只是能够打赢一场面对任何海军强国的太平洋,充其量马六甲海峡上的战争,而不是一开始就去挑起世界大战,和全世界进行军备赛跑。

    只要海军计划实施得到,工人培养的够多,民用造船厂能够在战时迅速转为制造军舰,再加上1940年就将开始的疯狂造舰计划,新中国在未来的二战,并不惧怕任何敌人,就算是遇到了地球疯子——美国人,也能单挑。

    不过,新中国毕竟根基要弱点,尤其缺乏造大型军舰的经验,虽然有全套图纸以及相当数量的高级科学人员在工厂长期驻扎,但进度还是偏慢,四年时间,一边摸索一边提高。

    “四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你们的工人培养计划做的很不错。”蔡锷点点头,这些国防计划都是在西南时期就制定了,他这个国防部长,也就建国后来参观,谈不上指点,更多的是代表高层的关注和督促。

    比起身边的海军司令邓浩乾中将,和这位基地司令徐劲光少将,蔡锷还是清楚地,自己是外行,多听少说,响应委员长的精神,不能凭空放高炮,瞎指挥。

    这也是中央军政高官下基层视察的一个重点,不懂就不要瞎指挥,多问问,多看看,多关注,该表扬的表扬,该警醒的警醒。

    马蹄湾基地司令,海军少将徐劲光刚想解释,一旁的海军司令邓浩乾说道,“是的,蔡部长。因为委员长的指示,我们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人力成本最高的一种建造模式,三班工作制。船厂实行三班制工作,培养的工人也是足足三套工人。虽然在一开始,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比如熟练工人过于劳累,需要带班才能保证军舰建造质量,此外,人力成本也非常高,但我们坚持下来了。这样的好处是,一旦战时来临,我们完全能够开工建造更多的军舰。

    目前我们的造船厂,除了有熟练老工人,还有许多进厂学习的技校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许多人都能提前进入船厂工作。”

    在几个基地警卫和中央警卫员的陪同下,没有前呼后拥,徐劲光陪着蔡锷登上了这艘已经在进行甲板焊接。整艘航空母舰已经能看出大致模样了,庞大的舰体,高高翘起的舰艏,上层的舰岛也修出来了。

    “目前主要是军舰内部和甲板工作没有完成,其余的线路铺设,武器安装更是要等到明年了。”徐劲光作为基地司令,都快吃住都在造船厂了,对于他来讲,如今最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管理和指挥基地外,就是这两艘航空母舰。

    站在1号航母上,旁边往来穿梭运输材料的船只变得很小,几层楼的离水面高度,很是壮观。

    “蔡部长,邓司令你们看,旁边的就是二号舰,刚刚完成龙骨铺设,不过因为我们在一号舰的生产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熟练工人,二号舰一定能在40年前完成。”

    繁忙无比的船厂,处处都是带着安全帽的工人,男女都有,大多比较年轻,蔡锷听徐劲光介绍,这里面还有相当数量的归国华侨。

    这些华侨在国外也是船厂工人,饱受洋人船厂老板的欺负,在新中国成立后,纷纷响应蜀生公司在各地的招募,回国参加船厂工作。不得不说,或许他们的技术和西南时期储备的最先进造船技术有些差距,但胜在熟练无比,学习能力也强。

    放眼望去,远处的二号舰,只能看到一些不大的人影。

    从警卫员手中接过望远镜,蔡锷这才看到,二号舰的船坞中各类支架更多,许多钢筋支架上往来着如同蜘蛛织网的工人,在龙骨的基础上,开始建造军舰的框架结构。

    “这些华侨的家属归国安置问题能够解决吧?安全工作也要注意。”蔡锷从报告上看到船厂对于工人的安置计划是非常全面的,无论是商业还是医疗、教育等社会机构都很齐全。

    “蔡部长放心,无论是船工还是归国家属,都有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船厂虽然无法保证绝对保密,但却不会流失核心技术,各项保密工作也进行的很有成果,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都及时处理了,一些危机处理预案,安全部门也进行过实际演习。安全工作这一点,我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毕竟说到底,马蹄湾就是一个大基地。”

    徐劲光说的不错,马蹄湾就是一个小城市规模的大海军基地,军事化管理,保密工作做的很不错。

    “呜……”

    这时,远处的军港方向传来了大型舰只的汽笛声,蔡锷不用望远镜都能清楚地看到,一艘航空母舰正在归港。

    “那是我们的中华号航空母舰,汉京号服役后就与成都号组成了特混舰队,常驻江浙沪的吴淞、宁波军港,这艘中华号留在东南,是南海舰队的主力。”

    说话间,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