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223部分

超级科技强国-第223部分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方代表则明确提出了中国在军事方面面临的危机,北方的红色苏联将压榨新中国的生存空间,而海上的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是美国人则将威胁新中国蓬勃发展的海上贸易。德**部的代表人引用当年的大航海时代来说明: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除了必要的陆地战争外,都将面临极其严酷的海上争霸。

    然而,顾维钧与霍卫国二人却一直执行推脱的策略,直到得到国内的最新最明确指示后,才开始与德国人真正的摊牌。

    “贝克总参谋长阁下,戈林将军,很抱歉,我不得不向你们传达来自本国最高领袖张蜀生委员长的最新决定。”

    终于,在基本摸清了彼此底牌的最后一次中德谈判上,霍卫国向德国的军政谈判团转达了张蜀生的最后决定。

    “……复兴党及最高权力委员会一致认为,中国政府必须与德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在军事、政治、外交、科技、商业等领域,应该保持并且发展具有中德之间所独有的特殊待遇的新关系。

    作为地处东方的我们,军事、科技力量还不够强大,目前的时机并不是特别适合明确表示加入任何一方协议联盟,而更适合于以一种第三方的超然政治地位,为柏林——罗马联盟提供必要的支持。(读读窝duduwo。)以保证在局势进一步改变的时候,轴心联盟能够得到足够的外来支持。

    诚如我们的朋友,贵国元首希特勒阁下所言,我们可以预见到中国与苏联的天然分歧,从军事、政治的角度分析,这种分歧必然将在某一个时间段被扩大化,所以,如果中德两国拥有一个对其他国家刺激度较低的,且具备最起码合作关系的友好协议,将在确保中德关系持久友好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其他国家对我们的猜忌与防范……

    作为良好的朋友关系,在秘密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在必要的时刻向德方提供一些能够有效压制对手的武器科技,而作为回报,我们希望得到德方关于……

    当然,我们能够理解强大的德意志帝国需要一个亚洲的军事盟友,在经过长期缜密地思考后,我们认为,日本将是贵国的一个良好选择……”

    这是一份让德国人目瞪口呆的中方最终决定,在这份决定中,德国人发现,中国人是有诚意与德方签署一个最起码的友好协定,但不是‘轴心协议’,至少目前不是。

    中国人倾向于德国,但又不愿意过早地成为众矢之的。

    在这份类似外交密函的决定中,中国人表达了对苏联的戒备,并且表示在适当的时候,会与苏联人爆发更大的冲突,从而对德国的亚洲战略产生帮助。

    而进一步的,中国推荐了日本人。

    在这份‘直白的决定’中,中国委婉地表示可以有条件地释放日本战俘,但是却提出了许多称得上苛刻的要求。

    当天晚上,希特勒就见到了这份经过整理后的最新谈判进展报告。

    “元首中国人在这份密函中提出了非常详细的中日德未来关系计划。在计划中,中国人表达了对苏联人的天然仇恨,暗示未来将发生一次关于领土和生存问题的中苏大规模冲突。从这点来看,这位中国元首是是很倾向于我们的。

    他们的高级谈判成员霍卫国是中国人民军的东北警备司令,负责领导两个庞大的集团军对远东苏联和日本人。从他们派遣他来德国这点来看,中国人也是很重视中苏日三国关系的。”

    德国现任总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对希特勒简单地汇报此次谈判的重要问题,“中国人向我们保证,中日可以签订一个以中国人为主动的‘中日互不侵犯条约’,在保证中日德关系稳定的前提下,他们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要求或者建议。

    中国政府释放目前在押或者服苦役的非重点战争犯647351名,要求是以两倍数量的朝鲜劳工、即129万工人以‘日朝劳动互助协议’作为交换,弥补因为日本劳工的回国可能带来的各项工程延误。中国政府保证不对朝鲜工人实行虐杀和特别过度的‘非正常对待’。

    日本政府不得对中国采取任何敌视态度,必须将中朝边境朝鲜一方100公里内的驻军缩减到一个团的规模。朝鲜日军的任何动向必须向中国提前两天报告。

    德国在未来可能的武装日本时期,应该以盟约的形式严格约束日本。建议以严格的军事监督为前提,德国需要深度地加入到日本的作战指挥中去,监督日本作战、参谋体系。在帮助日本恢复、增强军事力量的同时,确保中日关系的稳定。在必要的战争时期,日本在亚洲的任何规模化军事行动,需要提前向中方通告,否则,中方将视为是轴心联盟集体对中国的背叛,会采取任何形式反击轴心联盟。

    中方建议,德国对日本的武装应该杜绝技术转移,而是采取一种特别的形式。通过德国为中间保证国,在保证支付的前提下,中国负责为日本生产所需的武器装备。这样能够在战时保证日本的可持续战力,并且杜绝因为遭到海上封锁而带来的巨大战争后勤问题。

    ……”

    听完了贝克的报告,希特勒眉头紧蹙,他从未想象过中国人会有这么独特的思维,“他真是让我感到无比的兴趣,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许可以邀请他来德国访问。”

    “元首,或许您要失望了,这位中国的元首在建国后从不接受任何的外国访问邀请”贝克笑道。

    “唔,真是有意思,贝克总参谋长,我很有兴趣听听你对中国人提出的这些条件的分析。”

    希特勒手一挥,像往常一样,在直接说出自己的决定前,总会允许别人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往往不会被接受。

    贝克立正敬礼,随即走到大地图前,拿起指挥棒,对希特勒说道,“元首,中日苏的地缘与历史关系决定了他们必然是敌对的关系。未来的中日德三方在亚洲的任何合作,都将以避免中日敌对为前提。中国人的建议,虽然说很苛刻,但却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在试图将这种中日矛盾,至少在战争前期,转移到中俄矛盾和日俄矛盾上面。

    首先,他们答应归还战俘,但提出的只是由日本方面组织朝鲜劳工进行交换。这个协议一旦达成,日本既避免了为几十万战俘付出赔款。当初停战协议时,与战俘问题绑定在一起的战争赔款问题避免了,又能体面地将战俘接回国,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当然,狡猾的中国人为了避免来自朝鲜的过度仇视,只是要求日本人提供‘足以使用的不限定国籍的青壮年劳工’,将未来的问题大部分转移到日本人身上。

    中国由于刚刚结束了中日战争,对日本人的仇视是必然的,正如我们对法国人的敌视一般,中国人不希望看到日本人任何潜在的威胁,即便他们有绝对的把握击败日本人。

    中国人说得非常对,一个重新适度崛起的日本,在强化控制的前提下,在重新武装后,苏联人的整个远东都将陷入太阳旗的笼罩中。而这个时候,只要掌控得当,以中国人的武装力量,在切断日本人的运输线后,将轻易地对付登陆的日本人。要知道,他们有更强大的工业,更多的人口,更庞大的军队,以及最上佳的地理位置。

    中国人认为,如果要确保日本能够单独对付远东的苏联人,必然需要大量的坦克、飞机、大炮,而这些武器,日本很可能将没有足够的技术、工厂、物资与军费来生产,中国人如果答应提供有偿的军火生产,将在战争开始后,完全杜绝日本可能遭到的后勤问题。德国对日军援项目以及日本政府本身,都可以自由地向中国购买这些武器。

    对于日本,中国是完全不放心的,所以他们建议我们对日本采取更深入的军事和参谋作战控制。这样对帝国也是有好处的。首先,我们能确保日本人大的战略方向不出问题,其次能够协助指挥愚蠢的日本人作战。最后,我们能让中国这个未来的潜在盟友彻底地放下心来。

    总的来讲,我认为中国人的心态与美国类似。他们试图争取更多的时间发展经济,毕竟他们刚刚建立全国的统一政权,需要时间来发展壮大,追赶各国。但是,他们的军事和政治主张是偏向德意志的,至少在苏联这个强大的共同敌人面前,我们不用担心他们的任何背叛。当然,前提是日本人不激怒他们,从而将中国彻底推向其他国家。”

    希特勒点点头,自顾自地说道,“中国人想在战争前期置身事外,发展更强大的经济,准备更强的军事力量,贝克,我绝不相信他们会愚蠢地畏惧战争。每个国家都想占小便宜,尤其是在庞大战争来临之际,正如美国佬一样。

    一个更强大的日本,帝国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能够看到的收益同样是巨大。

    但是,中国人说的很对,我们对日本人的控制一定要超过意大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定中国这个潜在的盟友,帝国才能保证将日本这辆亚洲战车死死地绑在第三帝国的轴心战场上。

    最好的办法,就是拒绝提供技术支持,而将生产帝国所支援庞大的军事物资的事情交给中国人去做。”只要日本人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士兵,中国人能够生产足够多的武器,苏联人的远东,将会血流成河。而我们的计划将更顺利。

    红色苏俄将是帝国的天然敌人,必将对未来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德意志的复兴,必然要遭到他们的阻挡。在消灭了法国人后,我们的对手就必将是他们。

    中国人的提议,很好。”

    此时已经是1937年初,希特勒的心思早就被德国的强势崛起所占据,一场超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在他心中有了基本的构思。处于各种原因,他甚至迫切地催促德国这辆战车加快扩军准备。

    以他的战略眼光,很容易发现,精心准备的强大德**队,一旦打败法国人后,将如一战那样迎来英国人的骚扰,而真正的敌人却依然是苏俄人。

    这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提供的远东帮助就显得极其重要,甚至在长远上来讲,希特勒甚至认为,中国人一旦和日本人以对苏侵占为基础,保持‘和平’的共同发展关系,中日所代表的意义将超过意大利。

    而如果日本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远东,那么将弥补日本本身在军事、科技、经济、资源上的不足。

    ……

    1937年4月,德**事考察团抵达日本,对日本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访问,而一个秘密的德军纳粹代表团则与日本政府展开了谈判。

    “天皇陛下,现在是需要作出英明决断的时候了。”

    几名日本当代军政要员,甚至还有两三名军政元老齐聚菊之阁,面见天皇,恳求裕仁为日本未来的走向作出决断。

    “裕仁陛下,帝国曾经面临无数次抉择,而今天,已经到了又一个必须作出选择的时候了。”西园寺公望在日本国内极其有威望,这两年的身体居然奇迹般地恢复了许多,在战败后的日本政坛上又开始活跃起来,如果不是年纪实在太大,很可能已经跳出幕后了。“如果选择将中国人视为敌人,拒绝德国人提出的要求,对中国采取军事防御甚至是进攻态势,都将让帝国丧失战败后唯一的崛起机会。只有德国人的帮助,能够让我们获得足够的支援,能够重新武装起足够多的军队,能够获得德国的贷款改善经济。”

    “西园寺大人,如此一来,我们将在非常长的一个时期对中国丧失进攻能力。”一名军方代表,刚刚获得晋升的小林浅三郎忍着自己的暴躁脾气,小声地说道。

    “难道你以为今天的日本还是中国人的对手吗?他们在东北的数十万大军只需要一周时间就能打到朝鲜最东边的海滨。”军部参谋官小林浅三郎的话音一落,立刻引来另外一名军部高官,位居军部总参谋长的金谷范三的愤怒呵斥。“中国人的军事力量远远比他们看起来的强大的,想想吧,他们那数不清的军工厂,那遍天飞的先进飞机,那些造船厂里的庞大航空母舰,帝国拿什么去和他们拼命?帝国为什么要无意义地和他们去争斗?中国不是苏俄,即便让你率军登陆中国,你能守住那些领土吗?”

    金谷范三说出了大多数军部要员的心里话,在战败后,许多军部要员是非常不甘心的,但是在几年的深入刺探中国后,他们发现,中国人的西南已经拥有了远超日本的工业,而对战争反思的结果,日本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再是中国的对手。

    那一次次失败,那一件件出现在战场上的中**队新式武器,那些和日本军人一样不怕死的中**人。

    金谷范三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不是惧怕中国人,而是这种中日争端,注定将无法产生结果。之前的中日战争,是因为他们处于最弱的时候,帝国才能以小博大地发动中日战争。但现在,他们是统一的正在发展中的未来工业强国,帝国却需要跨过大海去和他们打仗,这是不明智的。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可以不和中国人为敌,但德国人却需要我们和中国人走到一起,利用中日双方的力量,对苏俄进行前所未有的强力牵制。所以,这一次德国人给予的崛起机会,也是逼迫我们,必须选择继续在战略上对抗中国人,还是和他们适度合作,把敌人变成共同的苏俄人。”

    “可是,我们也在总结战争,我们也在研究新的武器,我们也在试图发展更强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

    西园寺公望摇摇头,“愚蠢的人,目光总是被复仇的心所蒙蔽,只有伟大的人,如天皇陛下才能看到帝国崛起的真正好处。

    小林君,你难道以为依靠中国人如今强大的工业实力,帝国还能生产出比他们更多的飞机?造出比他们更强的航空母舰?正在艰难恢复的帝国财政能够拿出比他们更丰富的军费?人口远比他们少的帝国,能够征集起比他们更多的军队?被他们从大陆撵回来的帝国,如今还有几十万军人在中国服战争苦役的帝国,能够在作战意志上大败他们?

    你们这些愚蠢的军人,什么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