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讲述现代女性恋爱婚姻观:虽然·但是 >

第2部分

讲述现代女性恋爱婚姻观:虽然·但是-第2部分

小说: 讲述现代女性恋爱婚姻观:虽然·但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辉上的是体育班。他的很多同班同学都到过小雅家。陈歌也去过。
陈歌去小雅家的原因和他们班诸多男生一样,是为了给小雅家干活儿。那时候,每到夏收或是秋收的季节,所有的学校都会放麦假和秋假,照顾大比例的农家孩子。小雅一家虽然已经是城里人了,但奶奶在老家还有一点儿地,怎么也舍不得承包给别人。于是每到秋假和麦假,全家就都要回乡张罗收种。小辉人缘很好,一些闲着也是闲着的城里同学就会跟着他到老家帮忙。说是干活,多半为了凑在一起。只要在一起,干活也是玩儿,玩儿也是干活。陈歌就是经常来的,几乎是逢假必来。
他们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小雅给他们送水,送点心。他们从来没有人正眼看过小雅。在许多小说和电影里,和同学的兄弟姊妹有什么浪漫的事似乎是很容易的,但小雅从来没遇到过一丝暧昧的表情。小雅知道,是自己长得太平淡了。当然也不是丑,丑的话他们也会赏赐给小雅几缕惊奇的目光。小雅什么都没有。这是一种由衷的忽视,也是一种淡淡的羞耻。小雅怀着被忽视的羞耻在他们面前走来走去,像一株不会说话的庄稼。
他们对小雅共同忽视着,小雅在面子上对他们也是一律平等。对小雅来说,这是一个男人的集体。这个集体是座园子,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和神情制造了一堵墙,墙上没有门邀请小雅进去。一扇都没有。小雅一直都在墙外悄悄地站着,东张西望。直到,陈歌用一个动作为小雅剥离出了一条枝干,让她瞥见了园里的一抹青青。
那天,小雅去北洼地给他们送水,把水放在田垄边,她就打算离开。在男人丛中行走,她有些紧张慌乱,脚抬得不利,就把刚刚放好的水撂倒了,水汩汩地流出来,小雅竟然忘记了跳开,这时有一双手推了她一把,说:快躲!
多年之后,陈歌抱着小雅,说:我是欠了你的。我知道我欠了你。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说这句话的时候,小雅正被陈歌抱着,坐在两千里之外的沈阳东陵公园。
小雅不喜欢他说这些话时的姿态,有点儿莫名其妙的成就和满足,仿佛说对不起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小雅也不认可欠这样的话。什么叫欠?因为曾经得到。他得到过吗?没有。小雅的想像只是小雅自己的,与他无关。他没有资格说欠。他不欠小雅什么。小雅没给他什么。他现在频频回味的,根本不是小雅当初想要给他的。就像一种产品,过了保质期才想起去吃它,那多半会拉肚子。
要是当年我不走,一定能够把你搞定。抱着小雅的时候,他还这样说。他由衷地赞叹小雅的老公何杨眼力非常:他真了不起。当年你是那样一个黄毛丫头,我觉得除了我,绝不会有什么人追你的,所以就一百个放心地走了。没想到他识玉于璞,会那么对你上心。他在小雅耳边低语:要是我,我可不会像他。
小雅沉默。神色不快。自尊被他的嘲笑微挫。
有人看妹比水淡,有人看妹比蜜甜。我要是指着你这样的人,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儿。她终于说。
我是说,他还不够狠。陈歌坏坏一笑:如果我不走,我追你的程度,一定比他有过之无不及。
他们像情侣一样开着玩笑。笑着的时候,小雅心中涌起一幅幅断裂的然而也是真切的图景。是的,也许会是那样。小雅也愿意想像他会有那样的疯狂——当然,也许不是那样。因为以当时的情形,很可能是他根本无须把小雅搞定,而是小雅需要想尽办法把他搞定。
小雅看看他,继续笑着,不再去想。想有什么意义呢?无论如何,假设对生活没有意义。生活从来就不可能再次选择。而且,即使人们能够再次选择,能够避免以往的错误发生,多半也会留下另一些错误。每个人都没有机会用已知的错误来修正走过的旧路。而当新的路途在脚下展开,新的错误也一样披红挂绿地欢迎着人们。人们就是在各种各样的错误中长大,惶惑,成熟,直至生命结束。所以伟人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真理。学到老的必要性就在于,人们总是错到老。人们在错误中学习着正确。没有错误,人们简直就没有办法生活。错误简直就是人们最好的生活老师。
可是,什么是正确?什么又是错误?小雅不知道。小雅知道的只是,青梅竹马这个词,用到她和陈歌身上就是错误。虽然他们是在青梅的时间里相遇,但他们是赤脚走的。他们没有竹马。他们相逢,相遇,相识,但没有相知和相爱。青梅竹马的感觉只是多年回想起时笼起的一层淡淡的雾霭。如林黛玉的茜纱窗,远远地看着,一团烟霞,走到近处,就只有黯淡的褪色窗棂和透着黑洞的破窗户纸。温馨和诗意隔着时光的河,渡着语言的船,撑着心情的桨,他划过来,小雅划过去。直唱到夕阳西下,然而也不过是一曲《渔舟唱晚》。
什么什么都不是
那一年,小雅师范毕业了,正在暑假里等待分配。陈歌已经和小辉一样工作了两年。他家里有一个小型的汽车运输队,三四辆卡车不停轮地飞跑,经济条件非常好。他只有一个姐姐。如果他安分守己地过下去,做个鼓鼓囊囊的小老板是一点儿问题没有的。可他不。两年,整天和一茬茬花骨朵一般绽放的小孩子在一起,他说他受够了。眼前的小孩子永远是那么大,而他已经二十多岁了。他觉得自己再这么下去,会以更快的速度衰老。他会疯的。
一定要走!他对小辉说:到哪里都没关系,关键是走!
他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要,执意要离开这个小城出去闯荡。这种荒唐的想法激怒了年近花甲的父亲,他们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老父亲流着泪说,不会给他一分钱。这反而让他的倔强更加茁壮地成长起来。末了他二话没说,愤然出走——当然也走不到哪里去,小雅家就是他的江湖第一站。他找小辉借钱,说是需要一些创业的启动资金,数额是三千元。小雅是亲耳听见小辉这么说的。多年之后,小雅想起当时小辉说起三千元钱时的神情就想笑。年轻就是年轻啊,三千元就敢叫启动资金,而且还那么凝重。
不过,也难怪小辉那么凝重,三千元他也没有。他向父母开口,被父母狠狠地训了一顿,大意就是不能助纣为虐。于是小辉只好偷偷去别的地方想办法。陈歌在他们家住着,等着小辉四处筹钱。小辉不在家,爸爸妈妈各自上各自的班。平常只有他和小雅两个。他常帮着小雅干点儿家务,小雅很快觉得,他好像很愿意和她说些什么了。
一天晚上,陈歌敲响了小雅的门,向小雅借书看。小雅慌慌张张地找了几本书给他。多年之后他告诉小雅,当时小雅的脸很红,和小雅大红的睡衣相映成辉,像一朵娇艳的海棠。
陈歌拿走书后,小雅才想起来,有一本书里夹着自己写的一些诗,里面充满着那个年龄特有的呓语。有些篇章,还是匿名写给他的,写在信笺上。信笺的背景,是一层淡淡的玫瑰色。小雅不安起来,几次走到他的房间门口,想把那些东西要回去,终了还是缩手缩脚地走了。小雅怕他看出自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二天,趁他出去买东西,小雅终于逮着了机会,飞快地把那些东西取了出来。心里才略略踏实。仿佛那些东西是自己离家出走的孩子,她是孩子小小的母亲,不小心把他们丢了,现在终于又找回来了。靠着枕头,小雅一页页地翻着,把自己的脸轻轻地贴在信笺上。这些文字曾经挨过陈歌的皮肤入眠吗?小雅的面颊微微烫了起来。如果陈歌看过,回到房间之后发现这些东西不见了,一定知道是自己拿的,他会怎样?小雅想像不出。
小雅的心很乱,就出了门。
她的家处于这个城市的西侧,接近城乡的边缘,不然也容不得这许多平房。一两条狗悄然溜过,在日光下。小雅沿着凹凸不平的街墙往前蹭着,阳光透过法国梧桐的树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她身上。高高低低的屋檐挤压出人行小道,小雅静静的,一树一树地走着。有风吹过,一些人家晾晒在平房顶上的尿布、直筒裤、超短裙,都飘扬起来。可以鲜明地感觉到风贴着巷道柔顺过去的曲线。仿佛这个城市是躺着午休的巨人,风进了这条巷道,就是进了一条纤细的支气管。
小雅止步。她看见了陈歌。陈歌大概是买完了烟回来,正站在那里,拆开烟盒,点燃了一根。他认真地打着火机。风吹得火很不稳,他打了两次才打着。在这一瞬间,小雅转过身,飞快地往回走着。她突然是那么不想看见陈歌。这个男人对自己真的有什么意义吗?她想。
小雅。陈歌喊她。
小雅站住,觉得自己越发愚笨。回头笑道:你回来了?笑的时候,小雅知道自己很正常,很标准。这让她略略放了心。
两个人厮跟着往家里走。谁也不说话。一步,一步。小雅听着自己的脚步声,觉得树叶一片片的,又大又亮,似乎要割破自己的喉咙。
好几天,对那些失踪了的信笺,陈歌什么反应也没有。小雅以为他根本没看,心里才宁静下来。宁静中,又有些小小的失落。
一天晚上,父母出去散步,小辉出去筹钱,小黎去上夜自习,陈歌坐在东厢房门口乘凉。小雅在水池边涮洗衣服。月华溶溶。小雅甚至连院子里的灯都没有开。她和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闲散中又透着微妙的精心和在意。
你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小雅说。这句话听着像很留恋的意思,但在心里小雅一点儿也不承认自己留恋他。虽然她也常常琢磨他,可琢磨他和见他本人终究还是大不一样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她偷偷琢磨他的时候就像是门窗紧闭,煤气泄漏,一个人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晕,想睡,想要中毒。可一见到他,一和他说话,她就像煤气中毒的人被拖到了冰凉干净的雪地上,不由得就神清气明。小雅也不清楚自己这是怎么回事。
她不留恋他。留恋他干什么呢?他又不是她的。退一步说,即使他是她的,她也会赞成他这么跑。男人就该这么跑跑。如果工作分配不如意的话,小雅也打算跑呢。相聚固然不错,但分别也有分别的趣味。分别和相聚一样都是节日,这节日可以调动年轻的激情和狂想,让他们在这激情和狂想中去撒娇和发疯。
小雅和陈歌最初的有些意味的交往仅止于这个月光很好的夜晚。虽然陈歌没有说过,但是小雅知道。如果说他真的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对小雅有了感觉的话,那感觉的泉眼,应该就是这个月光很好的夜晚。
陈歌是在某一天的黎明时分起身的。小雅听见了他收拾行李的动静和向小雅父母辞行的声音。父母是想叫小雅起来送送这位哥哥的,他说:不用了。女孩子贪睡,让她好好休息吧。
小雅蜷在床上,泪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从这一刻起,小雅开始思念他。小雅甚至想自己有点儿爱上了他,但她很快就把这爱否定了。她把他界定在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中。不是爱情,不是友谊,不是兄妹,什么什么都不是。把这不是都排斥完之后,剩下的那一点,或许就是他了。
多年之后,小雅问陈歌,他那天晚上说的那个没长大的人,指的到底是谁。陈歌说:当然是你。
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小雅问:是不是有点儿心血来潮?
是。陈歌说。
小雅沉默。要走了,对家乡的一切都有了不舍,爱屋及乌,就把一些情意挥洒在一个随手可捞的人身上。她就是那只乌鸦吧?
但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心血来潮往往都是最长久的。陈歌说。


之后,陈歌杳无音信。小辉每年春节去探望他的父母时,二老都会痛哭一场。后来有传说他死了。说得有鼻子有眼,连左右鼻孔和黑白眼珠都描述了出来。小辉说陈歌的姐姐还去传说的那些地方找过,无果而终。对这些传说,小雅压根儿就不相信。她认定那都是谣言。她从没想到过他会就这么死去。她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这个男人会活下来,很韧性地。
八年之后,陈歌回来了。
那天,小雅的十五天病假正好结束。半个月前,她做了流产手术。孩子已经两个月大了,可不能不做掉。前些时她的嘴里长了个大疔,医生开了许多消炎药,没想到恰恰这个时候就怀孕了。咨询了医生,医生说有些消炎药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有影响,小雅和何杨商量了,就做了手术。在这个小城,这样的事情俗称“抱空窝”,是有贬义的成分在里面的,容易被人嘲笑。除了小辉夫妇,小雅夫妇谁都没有告诉,只说小雅身体
不适,想静养一下。
在床上窝了半个月,被子一股潮气。小雅就晒了被子。黄昏时分,她正在阳台上收被子,碎金子般的夕阳抖抖索索地在被子上闪耀着,突然她就听见小辉喊自己的名字。她低头,隔着三层楼的距离,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陈歌。
他没死。小雅在心里对自己轻轻地说。
陈歌也仰头看着小雅。小雅笑了笑。陈歌把目光移开了。
他们进屋。何杨给他们递烟,小雅给他们沏茶。寒暄了几句,小雅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陈歌打量着新房里的陈设,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很仔细。小雅蓦然觉得,他的目光有点儿像一个医生。
他没有提自己八年来的情形。一个字也没提。
小辉带这样一个人来家干吗?他们离开小雅家后,何杨问。
他是小辉的同学,很久以前我们就认识。他已经很多年没有音讯了,好多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这次好不容易回来,大概是想见一见故人吧。
故人?你是他什么故人?
我是他同学的妹妹,难道不是故人?
你们当年……没什么吧?
反正我对他是没什么。
那他肯定对你有什么。
不知道。
我看得出来。他话虽然不多,可看你的眼神滋儿滋儿的。
就是对我有什么又怎么了?不也挺好吗?这证明你的老婆有魅力,你不高兴吗?
何杨呵呵地憨笑起来。
第二天上午,小辉打电话让小雅和何杨过去吃饭。何杨有事没去——他一向都很少去。小雅去了。进屋看见陈歌一个人在沙发上看电视。
他们呢?小雅说。她没有和陈歌寒暄,仿佛天天见似的。
他们都去菜市了。陈歌说。
孩子也去了?
去了。说话的时候,陈歌看着小雅,眼睛死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