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194部分

闯三关-第194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锐气,常怀忧患之思,自警之心,居安思危,克勤克俭,勤政为民、励精图治。并不断完善法纪,肃风惩贪!从而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华之风、奢靡之风、浪费之风、腐化之风剔除,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致力和谐共建、实干兴邦。
高厅长坐在车里,心中却记挂着李劲松这次会不会当逃兵。他十分希望李文华能够把自己和他的想法向刘周两位首长汇报。
在全省,人人都知道高大河是“炮筒子”,说话做事都是直来直去。这回为何却又不敢直言?
不过,这亦难怪,毕竟这些都是上层建筑的理论,以高大河的职务和学识,又怎么敢在他俩面前“弄斧”?
高大河觉得李文华施计促使李劲松尽快建设江洲“教育城”的做法是正确的。
话说李劲松急急忙忙的来到了省委办公室的时候,大家早已等候多时了。
大家相见;依旧寒暄了一番。
刘新风处事十分严谨;话语不多;一针见血。今天是李文华施计;故一言不发;只是向李文华使了个眼色。
李文华是何等乖觉之人?马上心领神会,认真的说;“小李子,近段可好?”
李劲松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此阵势;定知有好戏唱。于是干咳了一声;笑了笑;高声说:“托各位首长鸿福;戏尚可唱得下去。”
“这样不行!”刘新风觉得李劲松耍滑头,说话模棱两可。有心煞一下他的锐气。于是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群众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戏唱得怎样,得过好群众关。请问江洲人民怎么说?”
刘新风这一说,李劲松无话可说了。他深深地知道:尽管自己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有的地方,人民可能会说我做得好了;但有的地方,就未必令人民满意。
周省长见李劲松不敢说话了;忙打圆场说:“其实,要你答这个问题也很难,连你都不能答;中国还有谁敢答?”
周伟业省长这句话是明褒实贬。其实也引起了大家的深思:是啊!我们的工作真的是让老百姓满意了吗?
正如李劲松常说的那句话,
“惭愧啊;江洲‘教育城’;120万人的梦想;经过了江洲市几代领导干部的努力;仍是个‘画饼’。”
说真的!李劲松接任江洲市委书记时;曾立下重誓;如今三年了,教育城还只是一纸设想;怎么说;李劲松也不会觉着日子好过。
每当有人告诉李劲松说,“今年又有多少个孩子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上不了学,圆不了大学梦的时候,李劲松的心就如刀割般的疼痛。”
高厅长觉得是时候了,风趣地说:“李劲松,江洲市这几年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呈跳跃式前进,不能说群众不满意。但是;教育上不去;却是事实,我记得两年前;你向李新民立下了誓言;为何至今没声息?”
高厅长这一问;李文华灵机一动。故意说:“这也不能怪李劲松,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嘛!”
“我!”李劲松听了大家的说话;想分解一下;却又无话可说;只好低头坐下。
刘新风见此;知道还不到火候;于是再投一弹:“这不是怪与不怪的问题。关键是干部的公仆意识问题。”
刘新风这么一说;李劲松可就觉得有点冤枉了。说句心里话:自到江洲任职以来;所干的一切;那一件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
然而;心里再往深处想;又觉得没错,在江洲市;自己做到了并不代表大家都做到了;都做好了。但自己是第一责任人,不能不说没有责任。
李劲松这么一想;心里顿时明白了。于是诚恳地说:“首长说得没错!增强公仆意识是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的需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领导干部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依然存在个别干部有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独断专行、我行我素,以权谋私、贪图享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公仆意识淡薄必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致于“教育城”一直未能筹建之事;我是第一责任人;这个责任在我,是我的问题。”
刘新风听了;觉得李劲松有这个认识很好。于是认真的说:“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诉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也是党的作风建设、先进性建设的需要。因为公仆意识是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权力意识和政治伦理意识,是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种自省和自觉。你有这个认识是对的。”
周省长也接着说;:“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外,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干部只有增强公仆意识,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才能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谋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如果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薄,官僚主义蔓延,在群众中就会失去号召力、影响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将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强弱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江洲教育城;几代人的梦想;至今不能实现;确实应该引起反思。也可以证明你李劲松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认真重视抓。”
周省长这么一说;李劲松服了。江洲人那么富了;为何却建不成“教育城”?是党在群众中失去了号召力?不是!富民果业集团公司成立;光捐款就有3999万元。难道建设“教育城”没有人支持?不!绝对不是,关键是自己一直下不了决心。
李文华认为:李劲松在建设“教育城”的问题上,的确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说句心里话;李文华想起这些也觉得自己有责任。毕竟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也并没有加以催促。
他想说两句;却又觉得:响鼓不用重锤敲。他相信李劲松的能力。
高厅长觉得是时候了,提高声音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江洲市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依然存在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独断专行、我行我素,以权谋私、贪图享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公仆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江洲市必须在抓紧增强各级干部公仆意识方面下大力气,改进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看一个市的工作的好与坏,是否具有先进性,其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公仆意识是检验和衡量的重要尺度。同时,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否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与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强弱密切相关。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既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也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要求。江洲教育城能否建成;关键在于市委敢不敢下这个决心!你李劲松敢不敢承担这个责任;你李劲松手下有没有敢于承担这个重担的大将!”
刘新风也接着说:“高厅长的分析很有道理,江洲市要上“教育城”这个项目,并不难;关键是看干部的公仆意识;如果干部增强了公仆意识,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李劲松这时心里已经没有话可说了。他十分后悔自己延误了江洲“教育城”的建设。于是虚心的对刘新风说:“刘书记,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全亮堂了;今后该怎么做;您给我指示吧。”
刘新风想了想,严肃地说道:江洲市在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方面;当前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全市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牢记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明确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强化干部公仆意识的思想基础。凡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2〉教育全市干部真正弄清楚增强公仆意识的认识基础是什么,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权力观。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具有二重性,一是为民造福,二是可以为个人谋私利;既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蚀人;干部只有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利,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利益的工具。
〈3市委市政府必须加强干部公仆意识的制度基础建设。如果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就容易异化。强化干部公仆意识的关键就在于从制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公仆与主人的错位,防止权力异化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建立良好的、科学的、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体制。建设一个利于发展;利于创新;利于进取的优良的干部管理制度环境,坚决杜绝那种在一个单位里谁说了都算或者谁说了都不算的现象。要记住: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党的纪律。但是,也必须清楚:上级;是一个领导集体而不是某一个人。集体领导决定了的事情;都要无条件执行;不得打折扣;不得阳奉阴违;不得搞个人英雄主义;不得搞拉帮结派。
李劲松听后;觉得刘新风的指示十分明白了;于是站起来;坚定地说道:“请刘书记放心,我一定照您的指示去做。”
李文华副书记觉得这样不行,请将不如激将。于是心生一计,高声道:“刘书记的三点指示;不只是您们市要执行,全省各市县都要这样做!只是江洲教育城一事;恐怕您无能为力了吧?”
“笑话!谁敢说我们市没有能力?”李劲松一急,倔劲上来了。
“有能力?是么?我怎么没听说?江洲市120万人想了多少年了?我看不能指望你了;得换一个比你强的同志到江洲市去才不致于丢了我的老脸了!”李文华冷笑着说,“刘书记;您看呢?”
“不!别这样!”李劲松听到李文华这样说,心里急了起来;咚的站起来;高声说,“给我两年时间;建不好教育城,提头来见!”
“不行!一年;只能一年;不成就另选大将!”刘新风这回唱主角了。
这回;李劲松已没有退路了,于是豁了出去,斩钉截铁地说:“好!就一年!建不成‘教育城’;您就把我一撸到底!革职为民!”
“好!就依你所说;一年为期!”刘新风信任地说。
“是!”李劲松高兴地笑了。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大话馆喜变信息馆李福权亮剑挑重担
张德智想到这儿;心里感到有一种异样的感受。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连张德智自己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他觉得刘新风、周伟业、李文华、高大河这几个省委主要领导用这样一种手段来刺激李劲松去下决心完成江洲“教育城”的建设有点滑稽,但细心一想;也觉得用这种领导艺术总比下死命令好点儿。
于是他又恢复了常态;回到了刚才的回忆中:
李劲松在省委书记刘新风,省长周伟业,省委副书记李文华,农业厅长高大河面前立下誓言后;马上告辞。
刘新风望着李劲松离去的背影,对李文华说:“老李!悠着点,别让他出事。”
李文华笑了笑;说:“放心!相信李劲松此次不会令省委失望。”
“古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李劲松纵有冲天志,还须要有人当先锋。文华兄,你好人做到底;再给他配一先锋如何?”周伟业觉得李劲松手上将才不足;担心误了大事;于是认真的对李文华说。
“我也有这个同感!”高厅长也附和着说了一句。
“放心!”李文华笑了笑,继续说,“我已为他物色了一位大将。”
“是谁?”大家听了;心里一急;齐声问道。
李文华狡黠地说:“天机不可泄漏。三天后李劲松一定会自动告诉大家。”
刘新风知道李文华的机智在省委一班人中;是不可多得的帅才;他不肯告诉大家自有奥妙之处;何必捅破这张纸?于是对大家说:“也罢!权且过三天后再说。”
于是;大家散去。
李劲松回到家里已是中午。
饭后;李劲松对高艳芬说:“我要马上回江洲。”
高艳芬好不气恼;心里直嘀咕:好不容易回一趟家;连个朋友都未见上一面就要走;心里窝了一肚火;连声追问说:“为啥?”
李劲松没法;于是把自己今天早上向省委刘书记立誓一年建成“教育城”的经过和她说了一遍。
高艳芬听了;一发怒了起来;高声骂道:“你疯啦!这个“教育城”的建设;说说还可以;真的要上马,谈何容易?5。8亿元!你去那里抢?”
“箭在弦上;由不得你不发!当时我不干,他们就要换人;你说我还能说什么?难道你不知我的为人?”
李劲松这么一说;高艳芬无话可说了。她觉得说也无用。于是软了下来;轻声说“怎么办?就算有钱;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容易吗?谁有能力为你打头阵?”
高艳芬一句不经意的说话,使李劲松醒悟了过来:是呀,谁来打头阵?
李劲松想来想去;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于是,决定马上出发;回到江洲市开常委会研究对策。
高艳芬知道事情如此紧迫;还能说什么?于是也马上收拾好东西;带着龙仔向爷爷奶奶告别;坐进车子和李劲松一起往江洲市飞驶而去。
话分两头,且说江洲市大新镇党委书记李福权今天早上在罗村检查工作时,见到村口的大话馆里有一大帮人正围在一起高声说话,于是决定凑过去;看看都是说的什么。
罗村人有个习惯,有事没事都喜爱凑到一起说东道西;或打麻将;或打扑克,或走象棋;或听故事。
罗村口有一位老者,87岁了,身子骨还很硬朗;他有一间大屋。
说是大屋;却不真的是屋大,不下100平方米,只因它成了罗村人的大话馆后;才有了大屋这个雅号
老者姓罗;双名新海。扛过枪;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出过朝鲜;活捉过不少美国鬼子;是个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全身上下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