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20部分

闯三关-第20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两个撞鬼啦!怎么只顾说话,不做生意?”收银台那边传来了老板娘尖厉的骂声。
“不和你说啦!”两个侍者吐了一下舌头,留恋地盯了一眼李小倩,招呼客人去了。
“怎么样?这回开窍了吧?”李小倩妩媚地朝张国梁笑了一下,“说的是你们那里的事,讲句老实话,你家乡那个‘小财神’也太笨了,真是个……”
李小倩想说出“蠢材”两个字,怕伤了张国梁的自尊,忙打住了。
张国梁心里感到不知是个啥滋味,站起来要走,李小倩连忙付了账。
李小倩望着张国梁满脸不快的样子,心里也感到很后悔,不该与他来这里。
其实,张国梁并不怪李小倩带他来这里。
他觉得:应该感谢她才是。
要不,他怎么会知道这些情况?
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些情况,使他想出了一个帮助家乡人民走出荔枝果子卖难的困境的绝招。
张国梁伸出左手,挽住小倩的右手,依偎着朝咖啡厅外走去。
众多食客探起头来,向他俩投去羡慕的目光。
回来的路上,李小倩一边驾车,一边瞅了一眼张国梁闷闷不乐的样子,说:“市场经济的年代,山区农民要走出窘境,不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是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李小倩见张国梁不做声,又说:“每一个地区的拳头产品,必须建立一个品牌。但是,建设一个品牌,必须有一个龙头企业,企业的形象,就是一个品牌,一个品牌,代表的就是这企业的形象。”
李小倩在英国念书的时候,曾专攻过企业形象的设计、创建的课题。谈起这方面的东西,张国梁倒不如她。
张国梁知道李小倩的话很有道理。
就拿中南数省的荔枝产区来说吧,统称“岭南果王”,每年荔枝收获时节,所有的外运包装塑料泡沫保鲜箱都贴上这样的标签。
“岭南果王”,这个牌子够大了吧?但能代表些什么呢?
平时到家乡收购荔枝的客商,也是打的“岭南果王”的标签。
但是,这能说明什么?
零散地分布在千家万户的果树,没有统一的管理,有的农药含毒量超标,出了问题谁负责?
这样的品牌有什么用?一有差错,就全砸了。
张国梁觉得李小倩提出的山区农业、种养业必须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企业集团必须走在高科技的正道上的意见是有道理的。
于是,对小倩说:“你提出的这个观点很有见地。但是,现在已实行政企分开,山区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又分散,就算成立一个企业,也不一定能持续得下去,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凝聚力。”
李小倩听张国梁这样说,心中不以为然,一一开列说:
“一、现在办企业,不同于解放初期的互助组,合作社,而是采取‘姜太公钓鱼’直钩取的策略。
二、企业采取自愿加盟的形式。
三、你的产品要打企业的牌子,就得接受企业的管理。达标的,以企业的牌子出售。
四、不达标的自行处理,企业与农户互不相欠。
五、凡是出口的产品,外国的质量检测机构都要与你建立从生产肥水管理到产品保鲜、包装、加工全程监控,不合格,绝对不让你通关。
六、到了一定的时候,国内也将推行市场准入制,也要实行全程监控,检验不合格的,也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的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怎么与国际经济的发展接轨?”
李小倩说到这里,停了一下,想了想,说:“你家乡的李居安不是办了一个这样的公司吗?全镇的果农有哪一户不想与他加盟?可惜他没有为公司建立品牌,树立企业的形象,没有与有关部门取得质量监测机构的监控,为出口创汇做准备,如果在这方面再努力一下,就一切都好办了。”
李小倩说到这里,见张国梁若有所思的样子,用惋惜的语气道:“你的家乡不是还有个叫‘小财神’的吗,真替他害臊,二万斤果子,就让人家净赚了四十万,地地道道的‘农民意识’,这也说明当地的政府干部,也还没有跳出这个圈子。”
是啊!张国梁听了李小倩一席话,心中的烦恼不见了许多。
于是,二人一边驾着车兜风,一边说着,笑着……
夜里,张国梁辗转反侧,不论怎么努力,也睡不着觉。
他翻身坐起来,想给小倩打个电话,又怕吵醒她。
于是,干脆按小倩的意思,给李劲松写信。
张国梁为什么想到写信呢?他觉得有时候写信比电话还好,这封信写好后,用传真机发过去就行了。
信是这样写的:老朋友:
还是这样称呼你为好!
关于你的“三把火”,已经有多大的进展了?一切如意吧。
数日前分别后,十分记挂你的伟大事业,只是无缘分忧,深感惭愧。
昨天晚上,与女友——就是那个叫小倩的姑娘,一起到海滨公园喝咖啡,听到了一件关于“小财神”的趣事。说的是他去年的事情:这里有一个客商,从他那里购到二万斤冰糖荔,改头换面,冠以某国的品牌,进行包装,以高出购价的四倍出售,一下子净赚了四十万元。
像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必定不少。城里人说山里人是“农民意识”,这也不算什么,可说政府的干部也跳不出这个“圈子”,就有点冤枉了。
看来,你的“三把火”算是烧对了。
我以为:“科技兴农”的国策,离不开农业、种养业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条路子,离不开电子信息化网络管理技术全方位地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去这条路子。
中国未来的社会,将全面进入电子信息化的时代,各行各业将充分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成新时期先进社会生产力发生变革的进程。
各行各业的人们,将从繁重的劳动中彻底地解脱出来。不仅实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而且还将实现“秀才不出门能做天下事”。
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人们不出门,也能进行学技术,指挥生产,购物,订货,做生意……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学家编织的梦想。
其实,这已经不是梦。
李居安的实践,不是证明这个梦想已经正在一步步走来吗!
五年前,为了追求自身的价值,我当了可耻的逃兵。
现在想来,深感不安。
如今老同学能有如此宏图大业,我当效全力。
关于营销的问题,我将利用公司的便利,尽力周旋,想必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现在,我最担心的是:
首先,你们能生产出多少合格的,能够达到出口标准的产品,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其次,是关于品牌的建设。
品牌,代表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品牌的企业,也显示不出企业的形象,显示不了企业的生命力。
江州市有成千成万的果农,不可能建立成千成万个企业,更不可能建立成千成万个品牌。
我个人认为:江州市的荔枝产业,应该只有一个品牌。
这个品牌,代表江州市的拳头产品。
把成千成万人的力量,聚在一个拳头上打出去,才最有力量。
我以为:应该给江州十大名优荔枝起个响亮的名字。
这个名字就是江州人的宝贵财富,叫什么最好呢?我想,这是你的拿手好戏,用不着我考虑。
“三步棋”中的第二步棋,最为紧要,什么时候能完成?到时一定告诉我。
我一定回去参加庆祝大会。
记得通知我。
紧紧的握手
张国梁
四月十五日于深夜
小倩呢?这天晚上也失眠了,她想了很多,她觉得张国梁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很不容易。如果父亲不同意他俩的计划,收回交给张国梁的权力,那事情就凉了,看来得想办法哄住父亲才行。
列位看官,这李小倩也是个烈女子,她这一哄,竟又生出了许多事情来,演绎了一段儿女亲情和国情、生意行情中奸险狡诈、商场如战场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此是后话。
第九章
    第九章
李劲松沏茶感人生
林青青论说高科技
李劲松亲自点将拉开江州市荔枝果业生产大决战的序幕后,干部连夜奔赴战斗岗位。
尤其是李新成,一宣布散会,就第一个冲出会议室的门口,第一个驾车离去。
李劲松回到宿舍,冲了个热水澡,觉得舒服了许多。他躺在床上想歇一会儿。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没有办好,又马上拨通了刘秘书的电话,吩咐他通知《江州日报》社长刘明来一下。
这刘明亦非等闲之辈,本科大学毕业,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细高个子,五官端庄,最引人注目的是弯弯的眉毛下那一双大眼睛,两只眼珠子生得像黑漆一样,周围又带有一圈金黄色,上下的眼纹长得一样长,尽管那鼻子上终日不脱那一副四百度近视眼镜,却也掩盖不了那富有才华的神采。
三年前,李新民挑选报社的社长时,就是看中了刘明的这双富有文采的眼睛,看中了他的一副忠厚、诚实的品格。
几年来,刘明果然不负所望,把报纸办得富有特色,发行量越来越大。
《江州日报》是市委机关报,是江州市委、市政府的喉舌。
刘明作为社长,要配合市委、市政府展开工作,必须比一般领导,多付出艰辛的努力,尤其是要从市委领导的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之中,领会意图,充分发挥喉舌的作用。
今天晚上一散会,刘明就骑着摩托车,一边往家里赶,一边进入工作状态。
他要亲自主笔为报社撰写一篇关于江州市荔枝果业生产向何处去的社论,吹响百万果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向科学技术领域进军的号角,为十大名优荔枝冲出江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摇旗呐喊!
可是,一进家门,妻子就埋怨他满身汗味,怪难闻的,不容分说,硬推着他去冲个热水澡,
无奈,刘明只好从命。
洗漱完毕,刘明感觉清爽了许多,浑身更感有力量了。
他迅速地穿好衣服,打算马上投入工作。
刚到书房坐下,还没有打开电脑,妻子手里托着一杯热牛奶进来了。
刘明的妻子叫俞晓兰,人长得不算很漂亮,但也不俗,身材颀长,皮白肉嫩,笑起来的时候,现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令人备感亲切,讨人喜欢。大学时,他俩是同班,还未毕业就好上了。
刘明从晓兰手里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放到桌面上,感到今天晚上妻子的身上散发出一种素来未闻过的香气。
于是抬头一看,心里大吃一惊。
但看今天晚上俞晓兰与以往打扮不同,她身穿一件淡黄的肉色睡衣,领子开得很低,没带胸罩,两个浑圆的乳峰,依稀可见,十分性感。
刘明连声夸赞妻子说:“今天晚上你真美。”
俞晓兰听到刘明夸她,喜从心生,脸上升起两片红晕,心儿像小白兔赛跑似的,不停地跳。
她坐到刘明的膝头上,双手抱着刘明的颈,两个奶子刚好压着刘明的脸膛,撒娇说:“咱们休息吧。”
此时,刘明知道俞晓兰心里想的是什么了。
他知道,她肯定是想要一个孩子。
他俩结婚已经三年了,与别人相比,人家的孩子已经活蹦乱跳了。
可是,为了工作,他俩将要孩子的计划推迟了三年。
刘明心里想道:今天晚上,她肯定是按照优生优育的方法,作了刻意的准备。
可是,不行啊!
刘明知道现在自己全副心思都在这社论上,哪有心思理会那事儿呢?
于是,小心地向妻子赔不是。
俞晓兰一个晚上,可以说是一个月来,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忙。
按优生学说,女人月事开始算起的第16天,是性欲最旺盛的一天,也是要个男孩的最佳时间。
在这16天里,男的不饮酒,女的要吃酸,还要不准干那事儿,要分房静养。
为了这,俞晓兰一切都照做足了。
想不到,刘明今天晚上有任务,没心情。
俞晓兰知道,如果是这样,将来的宝宝达不到理想的境地,这怎么行呢!
按政策,他们只能要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优生,对于俞晓兰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俞晓兰知道,要想要个好孩子,每月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错过今天,就要等到下个月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俞晓兰见刘明不允,只好悻悻地回房歇息去了。
刘明自觉对不起妻子的一片苦心。
可是,一想到刚才会议的情景,心里的愧疚又烟消云散了。
他觉得:大丈夫处世,当轰轰烈烈,又岂能全为那男欢女爱,儿女情长?
但这篇社论的主题应该怎样来定呢?
刘明知道,没有明确鲜明的主题,是写不好这篇社论的。
他站起来,离开桌子,在书房里踱起了方步。
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
拿起听筒一听,原来是李劲松的秘书小刘的声音:“李书记想见你,叫你马上过去。”
刘明放下听筒,心里想道:一定与社论有关。
他在心里埋怨自己太笨了。这样的事情,理应征求李书记的意见。要不,写出来,如果不合乎领导的意图,岂不糟糕。
于是,连忙冲下楼去,骑上摩托车,直往李劲松的住处奔去。
俞晓兰听到车响,爬起来,走到窗前,目送着刘明远去的背影,心里升起一种爱意。
她是文化局的一位科长,知道社论的重要。
于是,按了按起伏的胸脯,终于慢慢地将躁动起来了的心儿,平静了下来,安然睡去。
李劲松热情地接待了刘明。
他一边让刘明在沙发上坐下,一边拿出一盅茶叶:“我俩先什么也别说,先尝尝我冲功夫茶的手艺。”
刘明心里感到局促不安,可又不好意思拒绝:“素闻李书记冲功夫茶的手艺极高,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又来了!”李劲松知道刘明这是在拍马屁,“别说话,一说话,这泡茶工夫就差了。这叫做心不在焉。其实,泡茶与做事一样,心不在焉,哪能做得成好事呢?”
“是啊!”刘明附和着。
只见李劲松摆开沏茶的架势,首先拿起一抓茶叶放进一个茶壶里,那茶壶不大不小,刚好一抓就够了。
他给茶壶灌满了水,大约不到半分钟,就用盖子盖住茶壶口,将茶壶里的水倒进装茶水的茶壶里,然后反复冲洗茶杯,并连续反复了两次。
李劲松把这叫洗茶,意思是将茶叶的污垢洗净。
接着,李劲松又往茶壶里灌开水,灌满开水后将茶壶的盖子盖上,然后又用沸腾的开水往茶壶上浇了二次,待茶壶表面的水汽消失后,将茶壶里的茶水倒进一个茶盅里,这次倒出来的茶水大约只有三小杯,李劲松把这叫第一道茶。
接着他又再给茶壶里灌满开水,同先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