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35部分

闯三关-第35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种善于创业、敬业的奉献精神感动了不少茶客,以致他们在交款的时候非要多塞几元不可。
茶客们认为,陈老板以这么低廉的收费为他们提供这么高级的服务,实在难得,他这样做与其说是赚他们的钱还不如说是帮他们赚钱。
一位茶客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做生意,喜欢搞小动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几个好友约来品茶,听了一个关于‘诚信’做生意的讲座,收益很大,使我认识了‘诚信’二字的深刻意义。打那以后,我坚持以‘诚信’为本做生意,结果人们都说我变了个样,都愿意和我做生意,生意越做越红火。”
所以,说陈老板是在帮茶客赚钱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七点三十分,李劲松他们一行根据陈老板的安排,来到大厅的一个较前的角落坐下。
陈老板高兴地指着刚从台下走上来的李教授,向人们介绍:“这位就是我请来的李教授,大家鼓掌欢迎。”
李劲松瞧了一下整个茶餐厅,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李教授讲话,全没有交头接耳、小声说话的情况出现。
李劲松看到这个情况,也觉得不好意思东张西望了,于是转过头来专心致志听李教授演讲。
李教授开始演讲: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将相应出台必要的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不久的将来,国家农业部将成立‘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逐步形成‘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工作体系的发展格局。推行市场准入制,对要进入市场的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实行备案,从生产管理到加工的整个过程实行全程监控,没有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书的不得进入市场销售,这一计划的实施,将意味着中国的农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必须发生质的变化,谁要是不投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谁的产品就无法进入市场,更不用说进入国际市场了。
国家成立这样一个机构,目的就是要促使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顺利地与国际市场经济发展接轨。面对着从量变到质变再上升到安全型消费的制约,人们如果不去认真学习、研究、创新,能够生产得出合格的产品吗?没有合格的产品,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所存的希望,都会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个的迅速破灭。”
李教授继续说:“中国是一个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产品的质量能不能得到国家和国际的产品质量安全机构的认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关系到能不能解决八亿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小康’的大事。
党中央在全党和全国的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大举措,就是帮助广大农民学习高新科学技术,掌握高新科学技术,完成农产品由量变到质变再上升到安全型消费的生产力的变革,使中国的农产品能够全方位的进入国际市场。”
李教授讲到这里,用设问的方式提醒人们的注意力,“可能有的同志会问,光遵纪守法,能解决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
打个比方讲,国家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认证中心’这个机构后,规定凡是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都要进行备案,实行从生产管理到收获加工,进行全程监控,进行检测农药含毒残留量超标不超标,取得认证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这是一个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规定。
在这种铁的规定面前,一切都没有商量的余地。
大家试想一下,在这个情况下,你要生存,要发展,除了遵纪守法外,还必须要想办法去改变原来的耕作方式,改变原来的管理方法,学习新的方式,学习新的管理方法,钻研高新科学技术,把科学家精心钻研反复试验成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物质成果,走完科学研究‘最后一公里路程’。否则,你就会永远落后于别人,失去生存、拼搏的机会。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有着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能够自产自销过上‘小康’生活就不错了,干吗还要这样搞?这不是把老百姓往死里推吗?
其实,这样认为是大错特错的。中国加入世贸,是任何人也抗拒不了的历史发展规律。到那时,整个世界将出现经济一体化,语言一体化。任何国家的农产品,只要取得‘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的认证,都可以进入中国境内的各个市场,反过来,中国的农产品如果取得上述机构的认证也可以进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市场。
这样一来,国家就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中国的八亿农民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完成新的历史时期生产力的伟大变革的进程,就能够使中国人民的经济发展,永远处于领先世界各国潮流的领袖地位。
到那时,中国的八亿农民才真正成了挖土里金,闯大市场,赚天下钱的时代英雄。
反之,如果中国的农民甘于现状,不思进取,就无法生产得出合格的农产品来与别人抗衡,外国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先进科学生产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生产出大量的合格的产品,涌入中国的各大市场,占领中国的所有市场。
甚至,还会利用他们手里的品牌,垄断中国的农产品,将中国的农产品冠以他们的商标品牌出售,使‘假洋鬼子’充斥中国的市场,大赚国人的钱。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要加入世贸?不加入世贸,外国的农产品就进不入了中国的市场,我们就用不着操这份心了。
其实这样认为是十分错误的。历史要发展,人民要前进!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总会有用完的一天。而世界各国,地大物博,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我们闭关自守,不想方设法去吸取别人的资源,增强国力,我们就会在当今激烈的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败下阵来。到那时,我们面临着的将是怎样一个结局?我想,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历史,大家不会忘记吧。
但是,也应该清楚认识到:政府各级领导机关,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充当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农民种什么、卖什么、怎样种、怎样卖都已经不由政府决定,政府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中充当的角色是引导、帮助、组织、协调、保驾、护航。概括起来就是十二个字:政府搭桥,市场引路,百姓闯关。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八亿农民营造闯市场经济大潮的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八亿农民,各显神通,挖土里金,闯大市场,赚天下钱。”李教授讲到这里,全场鼓掌。
李教授继续说道:“农民兄弟朋友们,俗话讲: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面对着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时代的英雄呢?下面我与大家讨论一个题外的问题:
大家知道:全世界96%的荔枝种植在中国,而中国的荔枝种植面积仍未超过1000万亩。按最丰年的亩产一万斤计也就是100亿斤,按中国人口平均也不到80斤,按世界人口计也不足15斤。即使是大丰年也仍然是稀缺。尤其是江州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一千多年的种植技术的优势,是无人可匹敌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前人的经验上,开发出世上没有的或者是绝少的珍品,那就更加是前途不可限量了。
李居安同志将一个普通品种的果园,改造成了稀世珍品的果园所走过的路程,就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最后一公里’,什么叫‘科技兴农’?这样干就是。他的‘果王’在国内市场已经卖到50元一斤,按今年产量预计,如果能够顺利出口,在国外可以卖100元钱一市斤。大家说,这不是奇迹吗?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问:李居安成功了是事实!但我们能成吗?这个问题问得好!
大家知道:江州市是闻名于海内外的荔枝之乡,但仍然有愧于这个称号。据统计资料分析,在江州市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果农对荔枝树的种植技术不十分懂得,仍然采用粗放的原始种植管理;三分之一的果农是跟着别人做;三分之一的果农初步懂得了最基本的种植技术,也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但总体上仍然是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导致市场竞争力差。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江州市的荔枝交易市场上,有很多的果农的果子不是有病就是有虫。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管理不到位还是科学技术跟不上的缘故呢?我问过很多人,他们说:虫照杀,病照治,什么方法都用过,还是有虫有病。
很显然,这不仅仅是管理的问题,而是科学技术跟不上的问题。
此外,果农是单兵作战,腹背受敌。市场如何定位,如何界分,没有贯彻到销售中去,处处受制于人,一切由买方市场做文章,没有一套公认的荔枝鲜果标准,品牌建设也没有跟上。没有成熟的加工企业,单靠销售鲜果,在过于集中的采收期,往往要被迫降价促销。
可见,要改变这样的局面,江州市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荔枝果业生产基地,成立一个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起到领头的作用,争取得到国内、国际农产品安全质量认证机构备案,取得这些机构对基地从生产管理到加工保鲜的全程监控,不然的话,要不了三年,你们的荔枝不要说抢占国际市场,就连进入国内市场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一个非常残酷无情的现实。
如果把荔枝产业比作一条‘巨龙’,要使这条‘巨龙’舞起来,必须要有一大批合作伙伴,如果说‘张家镇富民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加盟公司的果农是‘龙头’;广大客商就是‘龙中’;采购平台,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销售网络,仓储,加工,运输,品牌战略,广告装潢等就是‘龙尾’。这三大部分,缺一不可。
大家知道,客商是荔枝产业这条‘巨龙’中的关键,他们在市场中,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自保,有的仍然会为了个人的利益,做出损害果农利益的行为来,如果没有‘龙尾’对其制约,‘龙头’就要受制于‘龙中’。就算明知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也离不开他。这样一来,果农就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促使荔枝产业这条‘巨龙’腾飞起来。
今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格局,将会按照公司+基地+总经销商的模式来运行,公司与总经销商都要取得上述所讲的安全认证机构的检验检疫合格证书,才能进入市场贸易。
这样一来,电子信息化的时代就会全面的实现了。
总经销商与公司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经销商可以从网上通过公司的网站,了解基地监控生产的信息,货源的质量,检验检疫的情况,决定货物的流向。公司将购进加工保鲜检验检疫设备大型生产线,为总经销商实行加工、包装、运输、配送一条龙服务,总经销商根本就不需要奔波,就把生意做成了。他只要从网上了解清楚产品的质量,各地供求行情,将钱汇到公司,货就如期送到。公司如果在全国的大中市场寻找到一大批总经销商,建立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还担心产品卖不出吗?什么叫信息化时代?这样的经营方式才叫信息化时代!”
李教授的这一段精彩的论述,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待掌声平静下来后,李教授提醒大家:
“当前,市场经济竞争相当激烈,要想取胜就必须先认清对手的弱处,看到自己的长处,适时而动。”
他打了个比方,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就拿张家镇来讲吧,你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你们的荔枝比江州市的中部、北部成熟期早10天,如果再加以科学调节,还可以提早7到10天,而这个时候,相邻几个县市的荔枝成熟了的早已经收获完了,未成熟的成熟期又比你们迟10天,正是由于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张家镇每年的果子的卖价都比别人高出一倍左右。张家镇人民如果能够认清自己的对手,认清自己的长处,好好地把握好这个时间差给予的有利条件,你们就完全掌握了这个市场的主动权,胜利永远属于你们。你们一定会成为时代的英雄!”
讲座结束后,李劲松单独和李教授谈了很久才回房休息。
李劲松万万没有想到,李教授的精彩讲演,竟帮他理清了几天来一直也没有搞清楚的问题,使他更加坚定了建设好科技特派员这支队伍,帮助广大农民迅速地掌握现代化农业高新科学技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能文能武的新型农民。
李劲松仔细回忆了几天来的调查研究和党内部分领导同志相互交谈的情况,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意识到与李教授的讲座反复阐述的问题是所见略同。
李劲松意识到,在当前江州市的干部群众队伍中,尤其是乡镇一级中的一些同志,存在着这样一个倾向:
他们认为,实行地方财政包干后,作为乡镇一级领导班子的中心工作,应该是侧重于抓工业建设,广开门路,招商引资,为社会各界意欲投资办实业的人士,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他们觉得,工业上去了,税收增加了,财政收入任务完成了,经济就发展了。对于农业生产,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等工作,他们认为不见效,是长远投资。
他们还认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群众种什么、卖什么、怎样种已不用政府领导再操心了,没有什么好抓的。
于是,有的同志曾一度放松这方面的工作,就是抓,也是走马观花,开开现场会,广播一下就算了。
李劲松心里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错误倾向。
中国有八亿农民,虽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党和国家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平安祥和的社会政治环境,但是他们毕竟都是没有受过高等科学文化教育的群体。有,也是极少数。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在工作中不注重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不去指导他们取得创造财富的本领,他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科技兴农”的国策,就难以得到正确的实施。
长期下去,广大人民群众就会与我们党的干部离心离德,党在他们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