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50部分

闯三关-第50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帮客商,在另外一个镇以每公斤四角钱代收费成交,由一帮‘九八佬’组织收购,也是每天组织发货10万斤,由于这个镇的荔枝果业生产没有实行产业化经营,收上来的货中,农药含量严重超标,不得进入市场销售。有一车运到小城市销售的荔枝,几乎搞出人命来,仅三天的货,就亏了100多万元。货是从千家万户中收上来的,谁的货农药超标?根本就不知道。这帮子客商也只好自认倒霉。”
王小明把这个例子说了一遍后,说:“现在距离荔枝收获时节只有两个月了,早熟荔枝再过四十天也可以上市了,如果不实现加盟,其后果是怎样的一种结局?我想大家都不用我再说,也知道了。”
“还有!”李锋听了王小明举的例子,心里更着急了,说,“今年就更严重了,全国大的城市都将实行市场准入制,钟大炮的侄子告诉他,说我们再不抓紧时间,将会坐失战机,到时可就惨了。”
李锋说到这里,用十分严肃的语气说:“今后的十五天,是荔枝果子能否达到个大、质优的关键时间,一位老果农告诉我,这十几天,正是果子生长、发育、膨大的分水期,如果错过了,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李副书记,什么叫分水期?”清远镇党委书记田国光着急地道,“这么多年来,我怎么没有听说有分水期这种说法?怪不得我们的果子总是比别人的小。”
“是呀!我也不知道荔枝生长在什么时期叫做分水期,为什么分水期的护理,是决定荔枝能否达到个大、质优的时期?”富强镇党委书记李金亮也连忙追问道。
“这个,我也说不清楚。”李锋看大家这副着急的样子,笑了笑道,“别急,我已经请到了一个专家,公司开业后,自然会教给大家。”
“噢!”听李锋这么一说,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龚汉民这下也傻了眼,他开始意识到这是山外有山,强中更有强中手,自己接触了这么多果农,也不知道荔枝幼果发育期有个分水期之说,并且是最重要的时期。龚汉民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这是书本上没有记载的知识。”李锋觉得王小明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注意,于是继续认真地说,“这是一位有三十年荔枝种植经验的老果农告诉我的。自从听了他的介绍后,我一直在想:要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全市百万果农的种植技术,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动员他们与公司加盟,只有加盟了公司,果业生产才能实行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果业集团公司才可以将最好的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手上。”
“对!”王小明见李锋站在自己一边,更坚定了原先的看法,于是更认真地说,“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争取到80%以上的果农与公司加盟,再好的技术也不能推广得下去,错过了时间,就等于错过了财富,早一天实现果农与公司的加盟,胜利就多一分保证。除此之外,已经别无选择。”
大家听了“孙猴子”的故事和王小明的发言,没有人再提出推迟加盟的意见,更没有人说难了。
李劲松觉得王小明与张大明,是江州市各镇的书记镇长中的最佳搭档,没有他俩的积极努力,张家镇的荔枝果业生产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今天晚上,没有他俩的精彩发言,没有王小明的据理力争,会议就不会这样轻松地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李劲松觉得,会议到了该作总结的时候了。
于是认真地说:“关于果农与公司加盟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清楚了。李居安同志曾经深有体会地同我作了一番长谈,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五十八个字:‘科学技术是果业生产发展的出路;企业化管理是果业生产发展的希望;产业化经营是产品质量达标的保证;订单生产是农民致富的成功之路。’正是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下,李居安率先在张家镇办起了公司,吸引了全镇的果农加盟。三年的实践,证明李居安的认识是正确的,他所坚持的路子是走对了。‘孙猴子’提出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认真考虑。一个普通的农民,尚能如此,更何况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呢!”
李劲松说到这里,与刘军等其他市委领导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严肃地说:“我们要提倡与时俱进的精神,利用最少的时间,办最多的事情。如果大家没有意见的话,动员果农与公司加盟的事就这样定了。到果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那天,各个镇都要组织一支五百人以上的队伍参加,都要动员80%以上的果农与公司加盟。具体策划大会的会场布置,由江华清与卢翔负责。”
散会后,李劲松回到宿舍,冲了一个热水澡,感到精力充沛了许多。
他觉得:今天晚上的会议开得很成功,虽然有的干部开始有一点情绪,但在王小明有理有据的事实面前,大家的思想得到了统一。
李劲松觉得:大功将要告成。
可又一想:群众的干劲,虽然鼓了起来,但对李居安的动机,未必会有深刻的了解。
如果他们对自己的领头人的举动,没有真正的理解,对今后工作的迅速展开,必将又会带来影响。
在人们没有对李居安藏在内心深处的金子般珍贵的思想境界,有了清楚的认识时,他们将会对李居安的行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揣测,揣测之余,又会给李居安产生一些心理压力。
怎么办呢?李劲松拿起了桌上那一本从李居安那里要来的日记本,翻了翻,心中产生了一个“一石二鸟”的计策,他要利用李居安的日记来做一篇大文章。
“糟糕!”李劲松突然想起了李鹏程,于是连忙叫高志扬开车去接李锋,他要和李锋一起去见他。
他知道:李鹏程是市委走好“三步棋”,打好“三大战役”的一个关键人物。
但年纪很轻,今年才28岁,不知道能不能服众。
如果今天晚上不能一见,如何能睡得着觉?
第十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部曲长篇小说《闯三关》
第一部《心声》第十九章
李鹏程江州遇奇才
王秀芳捐资助居安
李鹏程根据李锋副书记的安排,在市委招待所住下后,马上同王富贵他们联系。
真没想到,他们今天晚上恰巧也住在三宝大酒店。
当下,李鹏程约他们到江滨公园的茶餐厅一边赏月,一边品茶。
王一鸣、张胜飞、关汉杰、刘先知四人,本来已约有朋友谈生意了的,听到李鹏程已到了江州城的消息后,马上改变了主意,欣然前往。
其实,策划李鹏程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虽然是李居安的意思,但也是他们四人心中的愿望。
他们清楚地知道:李鹏程是张家镇人民勇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后起之秀,他和李国兴、张大山是在他们四人之后涌现出来的最优秀的青年商家,在江湖上被誉为“江州三杰”。
江州市要让十大名优荔枝冲出江州,占领全国市场;冲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与国内、国际荔枝市场的竞争对手,一比高低,没有他们三人的参与不行。
那天傍晚,王一鸣他们四人与李劲松分手后,又驱车到李居安的果园参观了一遍。
他们觉得:李居安真是把果园办成了“天下第一园”的架势,现代化管理生产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几乎超过了他们超级商场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无公害生产荔枝鲜果的“六大招式”,令他们拍案叫绝,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断定,在国外发达地区的果业生产基地,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他们肯定,按照这样的经营方式,江州十大名优荔枝称雄国内、国际荔枝果品贸易市场的时代,不会是梦想了。
王一鸣他们,也想借助李居安这个“天下第一园”的架势,展开强劲的宣传攻势,以取得江州十大名优荔枝中最著名,最优质,在世界上无人可匹敌的果王、冰糖荔在全省超级商场总经销的有利条件,展开拉动其他商品销售的大行动,名利双收。
在江滨公园的茶餐厅里,他们兴奋地拥抱了起来,那种亲热的劲儿,让人看见,还以为他们是久别重逢。
李鹏程高兴地说:“本人被四位兄长力荐出任集团公司总经理,本应觉得荣幸之至,但又觉才疏学浅,恐误了公司大事。恳请四位兄长出奇谋相助,未知意下如何?”
“江湖上,谁不晓得你小子是‘江州三杰’之首?吾等愚昧不及,如得赏识,当效犬马之劳,也不枉来到这个世上走一遭。”王一鸣摆出个老学究的架势,逗乐了众人。
“你受李居安之托,此次周游了中国一遍,有何收获?”王一鸣非常关心李鹏程此行的结果。
对于王一鸣提出的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
他认为:他们四人,德高望重,在他们面前谈体会,谈见识,谈决战商场,是班门弄斧。
怎样回答呢?李鹏程给自己设计了三个方案:
第一,把自己的所有见闻讲一遍。
第二,根据此行所见到的情况,进行综合,概括出最精彩的东西,进行点评,发表自己的战略计划,显示自己的才干。
第三,讲一个故事,让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自动把决战商场的秘诀,透露出来。
李鹏程权衡再三,决定实施第三个方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但给他们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李鹏程想了想,不得要领。
抬头与王一鸣的目光一碰,突然灵机一动。心里道:有了!
只见李鹏程不慌不忙地说:“此行走遍了中国省以上的城市,说没有感受,是讲不过去的。但是,在四位兄长面前,却也自觉说不出口。不过,却有一个故事很值得大家一听,未知四位兄长意下如何?”
李鹏程心中的那点儿小聪明,骗得了别人,却瞒不过王一鸣。但是,王一鸣也不便说破,心里想道:且由他说去,看看他又有多少长进了。
张胜飞是个粗心人,并不晓得其中有什么猫腻,一听有故事听,首先拍掌叫好。
关汉杰,虽然细心一点,但没往深处想,亦不觉得有什么,见张胜飞那种高兴的劲儿,也不想扫他的兴,表示赞同。
刘先知呢?虽然觉着李鹏程这样说,一定另有所图。但见王一鸣并不反对,张胜飞、关汉杰已经急着要听故事了,也只好由着他们。
李鹏程见此情景,连忙摆开了讲故事的架势。
只见他神色一变,有声有色地讲起了故事:
“四月十三日,我和李国兴来到了兰州西站农产品批发市场。
市场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武威路46号,紧邻兰州八大繁华商业区之一的兰州西站和货运北站及铁路果品专用线,是兰州市最大的、最集中的地产水果批发市场,80%经营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名优果品,日交易量200多吨,是南方名优果品进入兰州、甘肃的主要窗口。
中午,我邀请市场干鲜果品经营部的一个经理一起吃饭。
经理姓白,叫万里。他自我介绍说,他这个人喜欢饮白兰地酒,而且饮上了瘾。这里的人都叫他‘白兰地’,让我们也叫他‘白兰地’。
‘白兰地’是南方人,中等个子,让人记得最牢的特征,是他那一双‘猴眼’,令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做事周密,凡事三思而后行的人。相书上,不是有两句话儿专门描写‘猴眼’的吗?我给大家念一念,真个是入木三分。”
李鹏程说到这里,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黑睛昂上波纹矗,
转动机关必有谋。”
“妙!”张胜飞对李鹏程念的这两句词,觉得很贴切,夸了起来。
王一鸣却不以为然,他觉得李鹏程是故弄玄虚,说了半天,还没有切入主题,于是催他快点往下说。
李鹏程也自觉是有点离题了:
“‘白兰地’的老家和张家镇相距不到200公里,按南方人的习俗,异地相逢,算是老乡。
中国不是有句格言叫做——世间多少喜庆事,不比他乡逢故知吗?
我们当时的那种高兴劲儿,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他在这里专门从事经营南果北运、北果南调的生意,已有五个年头,亦算是兰州通了。
席间,我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当他知道了我俩此行的目的后,拍着胸口说:‘中!’
‘中’是中原人的口头禅,意思是说‘可以’。
‘白兰地’接触中原人多了,当然也就离不了这样一种说法。
我请教他有关南方果品北运的秘诀。
他想了想,说:‘秘诀倒没有,但有一个故事却很发人深思,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很多,也许能从中得到启发。’
他说:‘我不能把真实的地名告诉你,故事讲的是:三年前的一天,有一个外国的水果批发商,来到中国的一个县级市,这里盛产中国著名的苹果——红富士。全市各个镇的农民,都种有很多,年产量超过30万吨。
批发商找到市外贸部门,市外贸部门又与市水果局联系,最后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帮助,到农户中去参观了一遍生产情况。经过多次洽谈、协商,外贸局以每斤8元的价格与批发商签订了首批供货1000吨的合同意向书。包装箱的款项另计,这个价格,在当时算是一个天价了。
市外贸局在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又以每斤6元的价格与各镇的供销社部门签订了意向供货合同书,供销社又以每斤5元的价格与农户签订了意向购销合同书。
到了果子收获时节,批发商来验货了,下到各镇的生产基地一看,都傻眼了,苹果的个子、质量和成色,很少能达到合同的要求。全市各镇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勉强选到20吨货交差,幸好签的是意向合同,要不,打起国际官司来,可就惨了。
就这样,这个市的农民,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到手的几亿元人民币,成了泡影。’
‘白兰地’说:‘多可惜啊!’”
李鹏程说到这里,停住了。
“后来呢?”张胜飞听到这里,见李鹏程不往下说了,心中焦躁起来,连忙追问。
“就这些。”李鹏程看到张胜飞焦躁的样子,觉得已达到目的,笑了笑,说,“后来怎么样?‘白兰地’因为家中有业务,离去了。剩下的,也就不知道了。不过可以想象得到。”
李鹏程讲的故事,引起了王一鸣的深思,他觉得李鹏程讲的这个故事,隐藏着一种很深的机谋。他是想不动声色地让我们把他想要的东西,送给他。但有这么便宜的吗?
但又一想,这小子也够老练了,懂得用计取胜,也是一件好事。作为前辈,理应帮他一把,何以与他计较这些。
王一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