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75部分

闯三关-第75部分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些题目怎能考倒他?只见李劲松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一,是坚特‘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战略思路,用“一池带四小”〈即每户建一个沼气池;带一个小猪圈、一个小果园、一个小菜园、一张小渔塘〉的模式,狠抓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的基础标准化、产业化建设。
四,是坚持“四个狠抓”:
〈1〉、狠抓恭城道路、水利、沼气、能源、信息、文化、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2〉、狠抓农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3〉、狠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保障制度建设;使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以及军烈属生活有保障,保证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4〉、狠抓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五,是坚持发扬五种精神: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西岭乡大岭山村有5位共产党员不等不靠,带领群众,硬是在大石山的青石板中撬缝,种下千亩桃林、在全县率先建起富裕生态文明家园〉
〈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的人民公仆精神。〈20年来,9任县委书记8任县长和历届领导班子,交班交果园、交班交产业、交班交作风,接班接思路、接班接责任、接班接作风,不急躁、不浮躁、不撒手、不懈怠。〉
〈3〉、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实事求是务实精神。〈恭城的水果产业布局,按区域气候资源划分,东柚、西柿、南柑、北橙、中桃,各具特色;在中南确属一流。〉
〈4〉、各民族团结和谐、融合共处、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团结拼搏精神,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
刘新风听了;很满意;大有一种强将手下无弱兵的自豪。于是告诫李劲松说: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第二部 楔 子2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部曲长篇小说《闯三关》第二部
楔子2
“江州市虽然条件好,起点高;但果业生产走了弯路;要改良品种。必须坚持以龙头企业引领农业养殖业实行标准化、工厂化、产业化经营,坚持“生态立市”,轻重工业、第三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齐头并进,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党中失关于以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除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糸,利为民所谋”外;还要教育广大干部由此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观念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所进行的理论实践。我们一定要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方面再深化到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我们所做的事情如果人民说还不行,我们就要改进”,一定要充分体现出党中央的爱民情怀,彰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
刘新风说到这里;更加语重心长的对李劲松说道:一项决策的好与坏,效果如何,群众是评价主体,实践是检验标准。人民群众是实践者,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思,充分发扬民主,让人民群众发言、说话,才能使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百姓利益,真正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一切决策如果人民说还不行,就要找出原因想法改进”,使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朝着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方向改进,朝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方向改进。只有不怕“改进”,并且善于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改进,才能既科学又符合群众的利益,我们一定要时刻把百姓的生产生活、冷暖寒热牵挂于心,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和所求,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和忧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实实在在地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全面推进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新风说完;刚想上车;突然想起一件事;觉得很重要;马上停下来,说:
“什么叫农业产业化建设?什么叫农业产业化经营?什么是优化投资环境建设?它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什么作用?你们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必须认真从理论到实践上搞清楚。
三年前;我们在省委扩大会议上有过一次深刻的讨论;其实;那次省委会议真是太重要了;江洲市有今天的发展;与这次会议有极大的关系;还记起那次会议上周省长的说话吗?”
“怎么会不记起?”李劲松对那次会议的讨论,刻骨铭心;为了不让刘新风小看自己;一口气把那次周省长的说话念了一遍:
什么叫农业产业建设?我认为:农业产业建设;就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什么叫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中;全力推广“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新时期发展经济的办法;组织、协调、引导农村中率先富裕起来的经济能人创建各种企业,形成一个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动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农户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把“小”变成“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推出“一村一品”的优质产品;形成一条大而长的农林副产品产业链。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现代农业中出现的“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人民发展经济;促进增收致富的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什么是优化投资环境建设?就是坚持生态立省的方针,在全省营造出一个发展、平安、文化、生态、和谐、清洁的环境,在城镇尤其要彻底改变垃圾乱堆、乱放、满天飞的现象。
刘新风听后;心里十分赞赏李劲松的这种强记能力和务实精神。
这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叫陈海泉。
陈海泉所走过的道路和创业经历,正是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富有代表性:
陈海泉,原来是广西容县国有商业部门职工,有个";铁饭碗";。
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他认准了时机,毅然“下海”做起猪鸡饲料批发生意。
下海十年;几经沉浮,历尽艰辛。
陈海泉觉得这样干不能施展他的抱负,更不能实现报国效民的赤子之心。于是决定投资办一家生产畜禽饲料的企业;创建畜禽良种生产基地;引领当地农民增收解困;共同富裕。
于是,他在1996年间,“三下”广州,“十访”中国著名饲料营养学专家朱基美,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向老专家倾诉。
陈海泉一次又一次的声泪俱下的对朱基美说:“家乡的农民还很穷,我看着心痛;心里常常想:农民富;中国富。我是中国人,在党的改革开放的阳光沐浴下;我事业有成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我认识到: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我想帮农民一把,创办一个饲料公司;建几个大型养殖基地;集饲料研究开发、家禽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养殖“龙头”企业。实现家乡养殖业的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经营,带领他们共同富裕;可是;我又没有这个本事,所以;很想得到你的帮助,以一展抱负,报国效民•;•;•;•;•;•;”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陈海泉三番五次的请求;交谈;终于以一颗无限忠诚的报国之心感动了朱基美。朱基美派人前往,深入调查了陈海泉的生平和为人;很受感动,心里想道:一介农民尚有此报国安民之心;我朱基美深受党恩;难道还不及他?如果连这样的农民都不予支持;将有何面目立于世间?他觉得自己应该助他一把;从而也实现自己的报国效民之心。于是将毕生研究的科研成果猪、鸡、鸭的系列饲料配方全部毫无保留的转让给陈海泉。
1997年3月,陈海泉多方筹措,创建了“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以“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经营,高薪聘请了6位畜禽营养学专家到公司专事畜禽系列饲料研究和开发。研究畜禽饲料开发进行无公害畜禽饲料的研究与开发和生猪品种改良的研究。直接与原料生产基地河南省驻马店市风光国有储备粮库签订饲料原料供应合同,保证养殖户原料的正常供应。现拥有国内先进饲料生产线3条,拥有年生产能力9万吨的瘦肉型猪、销售畜禽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的三条现代化生产线。
2003年以来,陈海泉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采用先进的设备,引进高品质的瘦肉型种猪,应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高标准的环境保护,推行无公害标准化饲养和管理。在石头、城北、罗江办起三个现代化良种猪养殖基地,花巨资从河北、湖北等地购回杜洛克、大约克、挪威长白等瘦肉型原种公猪和母猪4500多头。建立良种猪繁殖基地、生猪优良品种繁育和饲养,鸿福后备母猪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品质优良的种猪、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以公司为龙头,养殖业协会为桥梁和纽带,全面推行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带动二省八市县农民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
陈海泉深刻体会到:要想引领农民养猪致富;不仅要自己做出成绩;还必须教给他们技术;不然的话;你就是全部把猪苗和饲料免费送给他;也不会跟你养猪。
于是,他通过各种形式;招聘了60多位有高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无公害畜禽绿色饲料的研究与开发。进行生猪品种改良的研究,进行科学饲养技术、防病治病的研究。
同时又以“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牵头成立“瘦肉型种猪养殖协会”;扶持六旺、松山、沙田、石头、荣塘、罗江六个镇成立鸿大种养殖业协会。大力推行统一的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以猪苗时价现款、猪饲料全部赊销,待到养殖户卖肉猪或养大母猪产仔猪出卖后,再扣还饲料款的方式,实行“四统一”的产业化经营,〈即统一发放种猪苗、仔猪,统一发放饲料喂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回收仔猪〉。确保养殖户获利增收。
他还通过协会举办瘦肉型猪养殖技术培训班,传授瘦肉型猪养殖技术,交流养殖经验,诊治猪的疫病;派出30多位畜牧兽医技术员和各镇村的畜牧兽医技术员组成服务小组,深入养殖基地、养殖协会、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行统一的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
仅用两年时间,就通过协会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1680期,培训农民12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9万份。促进了全县瘦肉型种猪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带动了两省八县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几年间竟发展、带动二省五县20000多户农户养猪;实现年人均增收比不养鸿大公司培育的“鸿福猪”的农户多收入700多元;且又为发展林果资源生态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有机肥料种植绿色有机食品的先决条件;带动多项产业发展,
目前;仅“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和本地三个养殖基地与养殖户;就年可向社会提供瘦肉型商品肉猪和仔猪15万多头,年产值8950万元,公司和农户纯收入1939万元。使一大批加入协会的养殖户实现了养猪致富的愿望,全县5585户会员户仅饲养瘦肉型猪一项就实现人均纯收入2306元,辐射带动10615户,人均纯收入1826元,分别比一般农户增收590元到960元不等。
石头镇有一位农民,从鸿大公司购回300多头瘦肉型种猪繁殖仔猪出售,仅一年就出售给公司仔猪5400多头,纯收入78。6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养瘦肉型猪致富的农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海泉终于不负朱基美所愿。
公司现拥有员工183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固定资产1015万元,年销售产值预计将可达到5600万元,实现税利265万元。可带动两省8市县30000多农户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致富。
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了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
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型企业”,
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种养大户”;
区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玉林市授予“玉林市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配合饲料全国统检合格企业”;
区科技厅授予董事长陈海泉“科技种养能手”称号。
鸿大公司被国家科技部定为“无公害养殖瘦肉型猪产业化及技术示范”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承担单位。
刘新风心里想道:陈海泉,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真正地具有卓越的产业洞察力的创业成功的杰出的农民代表之一;他所走过的道路;很值得李居安借鉴,但不知道李劲松了解得怎样,江洲市虽然办起了凉亭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了“中国凉亭鸡”;但要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还必须发展养猪业;人们可以不需要天天食鸡肉;但不可以一天不食猪肉;这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况且农民如果不养猪;建起来的沼气池也没有原料;这与生态立市的战略是不相合的。
此外;刘新风还想起了广西容县六旺镇政府有个退休干部韦桂深与“鸿大”结盟发展养殖业的动人故事,他认为很能启迪人;不知道李劲松是否知道;心里产生了一个意欲考他一下的念头,于是认真地说:“小李子;你认识容县的韦桂深吗?”
“怎么不认识?”李劲松知道刘新风的用意;笑了笑;不假思索地说:
说起韦桂深;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他是容县六旺镇政府的一名干部。1999年,他刚好55岁。这一年,政府机构改革,按有关规定,提前退休。
他回到家乡的那天。破旧的瓦房,窄小的庭院里,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乡亲。他们真切地对韦桂深说出了一直藏在心中的话儿:
“深哥,您退休了;我们打心里高兴。”
“深哥,您回来就好,领着我们干吧。”
“深哥;我们信得过您;领着我们干吧!”
韦桂深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