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盛宠娇妃 >

第60部分

盛宠娇妃-第60部分

小说: 盛宠娇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魔,本来他都有些担心的。
    先生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弟子本就天资愚钝,便也没有什么好困惑的,能够成为元亦的启蒙老师,反而是我的荣幸。”他是真的看开了。
    “你能这样想是最好的,元亦这个孩子的确是聪慧,你是要我亲自点明,但他在我开始与他说学问好坏之时,便已经明白,我这是答应收下他了。”王学文笑盈盈地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显然对这个新收的学生很是满意,“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地唤我为老师啊!”
    “原来如此。”先生恍然大悟,彻底打消了心底最后一丝负面情绪。
    “好了,你让元亦先回家准备一下吧,明天让他一早就过来,以后每天都不能拉下,风雨无阻,知道吗?”
    王学文虽然是和蔼的人,但该严厉的地方,他从来不会有丝毫含糊的。
    “是。”
    先生出去了。
    王学文看着门外却叹了口气:“哎,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他会如此迅速决定收下沈元亦,不仅仅是因为这孩子聪慧近妖,而且还因为他在说“学问是让一个人变强大的途径”时,那眼中的亮光,让他心惊。
    那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目光,而是一头野兽。
    王学文不敢想象,如果任凭这个孩子随意长大的话,他是否会成长为一头野兽。若普通人也就罢了,王学文非常清楚,就算自己不亲自教导沈元亦,就凭他自学,仍然能够成才,可到时候,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限制住他了。
    那样的野兽,是会吃人的,若是入了朝廷,定然会成为一代奸臣。
    还不如,自己亲自来教导这个学生,让他不要走上歪路。
    王学文不知道今天自己的这个决定有多么的重要。
    如同他前世,沈元亦是在已经长成之后才拜入王学文门下的,那时候王学文已经很老了,能够教导一个学生,却无法彻底扭转的扭曲的观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祸乱朝廷,独揽朝纲,成为人人畏惧的一代权臣,大奸臣。
    而这一次,他将只有八岁的沈元亦收为学生,教导了好的东西,冥冥之中,又不知道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阻止了多少家庭的支离破碎,又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
    沈元亦因为太过于聪慧,连他的先生都惊呼无法教导他的这件事情,一开始只是传遍了整个沈府,就算落在外人耳中,他们也只是当做一件普通的事情一笑而过。这年头,连街口杀猪的王老二家中儿子都能够被称为天才,可事实啊,却是连一篇千字文都背得磕磕巴巴的。
    所以,这件事情没有激起太大的风浪。
    可是几天之后,一切都变了。
    无论是上至朝廷官员,还是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堂堂一代大儒王学文,竟然收了一个八岁的小儿做自己的亲传弟子,而这人就是沈大将军的庶子!
    这话甚至都传到皇帝耳中了,要知道王学文学富五车、誉满天下,曾经还给皇帝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后来皇帝亲自拜访王学文,希望他能够收下太子作为亲传弟子。
    王学文亲自考校了太子之后,十分直接地告诉陛下——若是记名弟子倒是可以,可亲传弟子不行,太子天资有限。
    说白了,言下之意就是你儿子水平不行,我看不上他。
    皇帝连恼怒都不敢,在以孝治国的大晋,他要是敢对作为自己老师的王学文不敬,恐怕他会被全天下的文人唾弃死!
    那些家伙可没有什么畏惧皇帝的道理,反而恨不得因为唾骂皇帝,被皇帝处死之后能够名垂千古,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这是一个名声重过命的时代,皇帝爱惜羽毛,断然不敢直接发怒,只有讪讪离开。
    之后,太子乖乖巧巧拜入王学文门下做了一个记名弟子,根本不敢提亲传弟子之事。
    可如今,一个八岁稚龄小儿,竟然比得过从小便在名师教导下成长的太子殿下?那人是谁?沈元亦,没听说过天才之名啊!
    沈元亦呆在府中,除了府中下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好了很多,其他的则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差别,仿佛拜入王学文门下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他根本不知道,在外面,自己的名字已经传遍了整个燕京,连街上卖瓜的瞎子王婆都知道神童沈元亦!
    不过沈元亦还是很高兴,不仅仅是因为有了王学文这个老师,还因为沈晏也表扬了他,甚至还送了一身青衣给他,让他以后穿着这个去老师那里上课。
    沈元亦在试过衣服之后,就连忙将它叠的整整齐齐地收进柜子中,放在最下面,如同对待价值千金的名贵宝物。
    或许在沈元亦眼中,价值千金的名贵宝物,也不值这一件衣裳。

☆、章103 街头相遇

易文怡一贯不是一个在家里面呆得住的人,得空了便偷偷溜出去,坐着自己的马车,带着小丫头和一个易家老仆,满心欢喜地上街逛逛。尽管易文怡有着许多人都十分羡慕的大家闺秀身份,又是出身名门,爷爷德高望重,父亲前途光明,一座大宅院更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
    但是作为当事者,易文怡却不是很喜欢总是呆在家里面,望着四四方方的天空,身边除了仆人,和一些心思并不单纯的兄弟姐妹,就只剩下无聊了。
    其实很难想象,易文怡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没有被逼成另外一种性格,比如她那个说话细声细气,却心思复杂的堂姐。很难得的,她有一种让人向往的爽朗大气,乐观开朗,再加上一张圆圆的喜气脸庞,很容易让人心生亲近,连带着沾染上她的乐观。
    易文怡的乐观也表现在上街这方面,偶尔一次上街,她都怀抱新鲜感,便每每都会从中获得深深的快乐。
    当然,易文怡每次都以为自己影藏得很好,可实际上她的爷爷和她的爹娘都知道,只是不忍破坏女儿的这点小欢喜,便任她去了,反正也无伤大雅。
    又是易文怡上街的时候,她坐着一架青棚小车,没有任何易家的标识,如同普通人家的马车,融入燕京城大街上的各路马车车流之中,没有任何起眼的地方。
    易文怡坐在马车车窗旁,兴致勃勃的看着外面,眼底带着一股小兴奋。
    窗外忽然闪过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身影,易文怡连忙叫停了马车。
    她也没有怎么多想,只是凭借着脑中的一抹高兴劲儿,一鼓作气跳下马车,冲到那人面前:“嘿!是你呀!”
    她笑眼弯弯,白玉似的脸如同闪着润泽的光芒。
    那人不惊不喜,风轻云淡地扫了易文怡一眼,眼底平静如死水:“不知姑娘是?”
    “是我啊!”易文怡刚一开口,才蓦地想起那天的情形,恍然大悟,不由得一拍脑门暗恼自己的粗心大意,“哦,你那天昏迷着的,应该不记得我了。那天下雨的时候你昏倒在我们的马车前面,还是我们让车夫将你送到医馆的呢!”
    此人不是人别人,正是方澜。
    方澜原本对这个素不相识却跳出来一副熟悉之态的女子有些警惕,但听她这么一说,很快就想起来了那天的事情。
    “原来是你!”他恍然大悟,倒是没有将易文怡一口一个的“我们”听进去。
    不过,因为确定了易文怡的身份,方澜的态度也好了不少,略带冰霜的脸稍稍回暖,唇边竟然也浮现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不笑便罢,一笑竟然让易文怡有一种怔愣的感觉,这种感觉,没错,就是惊艳。
    很难想象,一个男子的样貌竟然能够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
    若是方澜面无表情,长相虽然出众,但在“美男云集”的燕京,顶多也就算是上等之流,不入拔尖,仅是清隽俊朗,倒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他笑了。
    易文怡看着他的笑,才真切地感受到一笑的魅力,她竟然想用“一笑倾城”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男子!虽然有些夸张,但如此直面方澜笑容的时候,她仿佛听到了耳边花开绽放的声音,空气中甚至隐隐暗香浮动。
    刹那间,红云飞上她的脸颊,如云蒸霞蔚,为她生生增添了三分光彩。
    可方澜看得淡定,对待易文怡仍然寻常如初:“那日我身体不好患了风寒,又不碰巧淋了雨,幸好被姑娘你送到了医馆,真是太感谢你了。”
    他说话的时候很真诚,一双明亮的眼睛就专注而真挚地看着对方,让人恨不得溺进去。
    易文怡忽然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她连连摆手:“哪里哪里!不过是举手之劳!”
    方澜抿唇笑笑,很是温和的模样,但易文怡却没有发现,实际上,他出神了。
    因为易文怡提起那天的大雨,他脑中也闪烁出了那天的记忆片段。虽然那个时候他烧的有些糊涂了,可一些基本意识还在了,他知道被人发现,救了,并且被人抬上了马车。而且,在他片刻睁开眼睛的时候,还模模糊糊朦朦胧胧地看到了一张惊为天人的脸,那张脸庞仿佛很远,又仿佛很近,近到他都能够闻到一股淡淡的馨香,心不受控制地跳动。
    那是方澜第一次有那样得感觉,方澜想,或许他前世就认识这个女子,才会在第一眼看见,就为她倾心。
    在他很快陷入昏迷之中,再次醒来的时候,周围一切都不是他以为的那样,只是一个陌生的医馆,大夫告知他,是一个男人将他送过来的,他便以为他看到的是错觉。
    现在,遇到易文怡,知道是她救了自己,而她大概就是那个男人的主子,也更加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他懵懂间看到的那个人,不过是他的幻觉。
    也是,这世间怎么会真的有那般女子,夹杂着梵音吟唱而来,又踏着翩翩白莲而去,世间污浊不染分毫,干净纯粹,美好而澄澈。
    “这街边站着似乎不太好,若不由我邀请姑娘你去那边的茶楼坐坐吧。”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方澜觉得还是要友好一点。
    易文怡几乎没有犹豫地使劲儿点头,但反应过来之际,又懊恼自己是不是太没有女子的矜持了,可是看到方澜率先向前走去,她又轻轻笑着跟了上去。
    易文怡差点儿忘了自己那还在马车上乖乖等着的小丫头,小丫头无意中往外一看,才发现小姐竟然跟着一个男子走了,她本就胆儿小,这一看吓得差点儿魂飞魄散,连忙跟了上去。
    易文怡和方澜的步子挺快,小走一段路就来到了方澜说的茶楼面前,两人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这个茶楼很普通,虽然古老,但并不古朴,有身份的人几乎不会在这里坐下,所以坐在这个茶楼中的,都是一些小贩走夫,寻常百姓,便也没有了那些昂贵茶楼的清静幽雅,反而闹腾腾的,到处都是人说话的声音。
    这是易文怡第一次来这种茶楼,虽然她经常会上街,可吃饭喝茶都是选在燕京最好的地方,看到的也是这世间最美好的繁华,这是她第一次看到下层人民的寻常生活,幸好不让人讨厌,只让她觉得新鲜。
    她时不时地转头看周围,兴趣盎然地看着一些人毫不顾忌地大声说话,一碗一碗地往嘴里灌茶,没错,是灌,这些人只是为了找个歇脚休息的地方,自然不懂喝茶,只是为了解渴,喝完了,又大声地让掌柜的添水。
    这个茶楼很小很简陋,老板甚至没有请小二,就是他一个人,同时担任了小二与老板的工作,到处跑着倒水,又小跑着回柜台为人结账。
    方澜看到易文怡一脸新奇的样子,便道:“第一次来这种地方?”
    他眼神不错,看得出来易文怡身上的布料和做工,绝对不是街上随便一家店铺能够做出来的,比王府中的那些女人身上的衣裳还要好,显然与她坐的那辆青蓬小车不符,估计是一个出来游玩的世家大小姐。
    所以,他会说出这句话,莫不带着隐喻的意思。
    易文怡没听到,只当他看到自己新奇才问的,下意识想要点头,却又顿住,摇摇头,避重就轻地说道:“这一家是第一次来。”
    方澜没有戳穿易文怡无力的说法,将掌柜的刚刚送上来的一碗茶端起来喝了一口。
    其实方澜这个人很贵气,易文怡坐在他对面,看到他的一举一动,像极了那些王孙公子,举手投足之间自成风流,就算坐在再简陋的环境,他也能够从容优雅得如同身处雕廊画栋之中的大家公子。
    更加难得的是,易文怡清楚方澜的身份,知道他是西平王府的庶子,就算是庶子,但好歹出身西平王府,而他作为一个贵族,竟然没有一点嫌弃这种地方的意思,泰然处之到淡然,这一切都给了她不一样的观感。
    虽然方澜没有抬头,但易文怡还是反应过来,发觉自己似乎盯着方澜看的时间有些久了,匆匆低下脸,也喝了一口茶。
    “咳咳!”她差点儿被呛到,整张脸憋得通红。
    方澜的脸上浮现淡淡笑意,看着易文怡,也没有说话。
    易文怡有些不好意思,结结巴巴两句,才弱弱解释道:“……是水有些烫了。”
    她不好说是因为茶太涩太苦,这样会显得太矫揉做作了——至少易文怡是这么想的。
    易文怡的爷爷便是极爱茶的,从易文怡有记忆起,她爷爷便开始培养她喝茶,可以说,易文怡是在各种名茶好茶中泡大的,作为三朝元老,易老爷子能够收集到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顶尖茶叶。
    这还是易文怡第一次喝到这种满是茶渣茶梗的茶水,就算有叶子,几乎都没有泡开……
    易文怡的小丫鬟终于跟了上来,作为家生子在易家长大,见惯了各种好东西的小丫鬟同样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登时被吓了一跳,犹豫了半天都没能够跨进那个门坎,这个聚集着普通百姓的茶楼,在她看来,好比洪水猛兽。
    她怯生生地往里面扫了一眼,很快在靠窗的位置发现了自家小姐,欣喜激动得都快要哭出来了。不过,她还是无法想象,小姐坐在这样一个地方,与那些粗鲁的人呆在一个屋檐下的样子。
    所以,她还是鼓足勇气踏进去了,仿佛身后有猛兽追赶般迅速跑到易文怡的身边。
    易文怡看到自己的小丫鬟也愣了愣,她都差点儿忘记她了。
    “小姐……”小丫鬟委屈地望着易文怡,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模样。
    “怎么了?”易文怡一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