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王朝1449 >

第3部分

大明王朝1449-第3部分

小说: 大明王朝144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士们和百姓们都屏住了呼吸,异常紧张地看着他,整个场景静得可怕。 
于谦大声地:各位将士听令,放下兵器,后撤二十步,放他们走! 
将士们一惊,但还是听从了命令,放下兵器,纷纷后撤。 
马顺没想到于谦会下达这样的命令,大惊失色。 
于谦抱拳向着百姓们:各位乡亲,本官念你们背井离乡,聚集到此,实是迫于无奈,并非与朝廷作对,特放你们一条生路,请你们各自下山谋生去吧。 
百姓们的眼里露出了一丝感激之色,但仍坐着没动。 
于谦大急,威严地:你们占山为王,震动朝廷,皇上圣心难安,长此下去,必危及社稷安危。眼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速速下山,免遭杀身之祸。各位,请快走吧。 
百姓们仍然不为所动。 
马顺急忙纵马上前:于大人,皇上令你格杀勿论,你……你怎敢违抗圣旨,私放暴民? 
于谦平静地:这些人不是暴民,只可安抚,不可剿杀。 
马顺指着那面“桃源王”大旗,又指指傲然挺立着的桃源王,气急败坏地:于大人看清楚了,这些人目无王法,占山为王,与朝廷作对,数十万人聚集于此,连旗号都打上了,分明是谋反,怎么不是暴民? 
于谦厉声地:马监军,本官请你再睁开眼睛看看,他们现在手无寸铁,衣不蔽体,既非杀人越货,又非攻城掠地,仅在此荒山野岭安居栖身,与世无争,朝廷岂可赶尽杀绝? 
马顺气得发抖,指着于谦:好啊,于大人,你这是打定主意替这帮乱民说话了,我问你,你违抗皇命,该当何罪? 
于谦:本官到时自会奏明皇上。 
马顺气极反笑:奏明皇上?好,好啊,只怕你没这个机会了。本监军先拿你是问!来人哪,将他与桃源王一并拿下! 
跟随马顺身边的两个太监哗地抽出剑来,逼向于谦和桃源王。 
樊忠见状,也哗地抽出兵器,就要上前拦住这两个太监。 
正在这时,一个人影飞掠而来,只听得“当当”几声,那人已与那两个太监斗在一处。 
这人的武功极为高强,人影飘忽间,只几个回合,那两个太监手上的宝剑已同时飞出,人也狼狈不堪地摔倒在地。 
众人一愣,那人已轻飘飘站定,若无其事地嬉笑了一下。众人这才看清,这武功高强之人竟是个衣着朴素、面容清丽姣好的姑娘。 
这姑娘就是桃源王的女儿女贞。 
女贞一显露她的绝世武功,一下子把马顺等人都震住了。 
那两个太监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好一会都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马顺怒极,声嘶力竭地:弓箭手,放箭,快给我放箭! 
弓箭手哗地拉开了弓箭,对准女贞和桃源王等人。 
形势一触即发,所有席地而坐的百姓们都站了起来,紧张地注视着眼前的变故。 
将士们则眼睁睁看着于谦,又看了看面对弓箭,脸不改色的女贞和桃源王,都有点不知所措。 
于谦把马一勒,随着战马的一声嘶鸣,大喝一声:住手! 
弓箭手们被于谦威严的表情震慑住了,轻轻放下了弓箭。 
樊忠也把兵器插回刀鞘。 
女贞被于谦的凛然正气吸引住了,目光中露出敬佩之色,也退到一边。 
桃源王面露赞许,微微点了点头。 
马顺又恶狠狠地叫嚷起来:反了你于大人!本监军执行皇命,谁敢抗旨,与暴民一同论罪! 
将士们听见马顺又搬出皇命来,顿时变了脸色。 
马顺:皇上有旨,所有暴民杀无赦!给我上! 
将士们迟疑地举起了兵器,就要向百姓们冲上去。 
于谦再次大喝一声:且慢! 
将士们又都站住了,手上仍僵直地举着兵器。 
于谦:本官身为统帅,没有本官的军令,谁敢妄动? 
将士们在于谦严厉目光的逼视下,纷纷垂下头。 
于谦郑重地取下头上的官帽,举在手上:本官今日以这顶官帽和身家性命担保,我们面前这群背井离乡、手无寸铁的百姓无罪! 
黑压压站着的百姓们被于谦的壮举惊得目瞪口呆,有不少人流下了热泪。 
于谦对着将士们:你们看看,这些人都是谁?他们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是我大明的子民啊!我们手中的刀剑是用来对付他们的吗?啊? 
将士们都静静地看着于谦。 
于谦凛然地:谁要滥杀无辜,先从我于谦身上踏过去! 
将士们均为之动容,羞愧地纷纷放下了兵器。 
马顺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你好大的胆子,你…… 
于谦下令:闪开,放他们出去! 
将士们闪到一边,留出了一条通往关隘的道路。   
一 盛世忧患(7)   
可百姓们却静静地站着,没有一个人移动脚步。 
于谦倒吃了一惊,大急:乡亲们,走啊! 
百姓们恍若未闻,静静伫立着,如同一片肃穆的群雕。 
桃源王挺身而上,抱拳迎向于谦:于大人不杀之恩,我等永世不忘。可是,于大人啊,我们失去了田地家园,就算于大人放一条生路,我们也是无处可去,无家可归啊! 
桃源王此话一出,于谦倒完全惊呆了。 
桃源王悲伤地大呼:天地之大,哪里有我们的容身之地哪! 
将士们也都呆呆站在那儿,脸上露出了同情和辛酸的表情。 
7、黑风口外 
夜色袭来,黑风口的山岭下燃起了一堆堆篝火。 
官兵就地驻扎,一只只军灶上热气蒸腾,飘散着食物的香气。 
将士们站的站,坐的坐,说说笑笑,一派和平景象。 
8、桃源王住所 
这是一处简陋的茅房,茅房内的桌凳等物显然是就地取材,做得十分粗糙。桌子上有几本书,还摆着砚台、笔墨等物,显见主人是读过书的。 
墙上挂着一张字幅:“民为重”,笔力遒劲,极为醒目。 
于谦、樊忠坐在茅房内的桌子边,与桃源王和桃源王手下的方头领、单头领、洪头领围坐在一起,女贞则坐在一架织机前织布。 
完全是一派农家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气象。 
桃源王拿起一只粗瓷瓮,替于谦等人倒满酒:来来,自家酿的土酒,不成敬意。 
于谦:桃源王不必客气。 
桃源王:哎,于大人万不可如此称呼,在于大人面前,老夫可不敢称王呵,哈哈。 
于谦点点头:老人家是爽快人,那……本官就依了老人家。 
桃源王举起酒碗:于大人爱民如子,早已闻名遐迩,今日亲眼目睹,始知所言不虚。老夫以这碗薄酒,敬谢于大人为民请命,保全数十万百姓性命之恩。 
于谦:老人家言重了。 
方头领:于大人对我等恩重如山,于大人,请了。 
于谦和众人将酒一饮而尽。 
桃源王放下酒碗,感慨地:说起来,老夫对于大人也不陌生,未来此地之前,老夫就知晓于大人不少佳话呢。 
于谦惊讶地:哦? 
桃源王:听说于大人少年之时,即才秉超群,声名远播,有看相者称,于大人日后必为“救时宰相”,为我大明力挽狂澜。于大人,可有其事? 
于谦淡淡一笑:相者之言,不信也罢。 
桃源王:于大人少年崭露头角,抱负自是不凡,老夫还记得于大人当年所写《石灰吟》诗一首。 
桃源王说着,朗声吟诵起来: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大人一生志向,全在这首诗上了。 
于谦:老人家过奖,于谦不才,实有愧于朝廷和百姓。 
桃源王摆摆手:于大人不必谦虚,老夫对于大人仰慕已久,今日相见,三生有幸,就让老夫一吐为快吧。 
樊忠:对对,老人家接着说。 
桃源王:于大人你二十四岁中了进士第一名,本来状元之名非你莫属,可惜在殿试时讥刺时弊,为权贵不容,结果仅得了个三甲第九十二名。于大人你不改初衷,为官后公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戴,三十三岁即为兵部侍郎兼河南、山西巡抚,为民请命,平反冤狱无数,救灾济民,更是活命无数,河南、山西民众,齐呼于青天啊! 
于谦惶恐地:老人家,快别这么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是我的本分。 
洪头领:最难得的是于大人不畏权贵,与当朝权倾朝野的王公公更是势不两立…… 
女贞在旁边叫了起来:洪大叔,这个我也知道。 
桃源王一笑:女贞,你知道什么呀? 
女贞:王公公贪婪无度,最喜大臣向他送礼,然后结为私党。于大人每次进京,总有人劝于大人去巴结王公公,给他送礼,哪怕是手帕、蘑菇这些土特产也好,于大人就回答说,我带有两袖清风。 
樊忠和方头领等人都赞叹起来:好个两袖清风! 
桃源王笑了:这丫头,还知道不少嘛。 
女贞娇嗔地:爹,我还不是听你说的嘛。对了,为了这事,于大人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呢。他的诗这样写道: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听女贞背诵他的诗作,对她不由刮目相看。 
女贞说着,对于谦调皮地眨一下眼睛:嘻嘻,这首诗一出来,就在京城广为流传。于大人,我记得没错吧? 
于谦笑而不答,只是微微点头。 
桃源王:难得于大人为民着想,这片苦心日月可鉴! 
于谦显然被桃源王和女贞对他的了解怔住了,心中颇有疑团,他打量着墙上的“民为重”字幅,试探地:本官倒有一事相问,不知老人家可否直言相告? 
桃源王:于大人请说无妨。 
于谦指指字幅:这三字决非等闲之辈所能想及,想来是老人家的手笔,老人家身世,必有来历。 
桃源王平静地:不瞒于大人说,老夫本为朝廷命官,因得罪了王振王公公,为奸党所害,贬职回乡,本想过几年清净日子,不料奸党权贵圈地,累及乡里,老夫打抱不平,反受其害,万不得已,与流民流落到此。   
一 盛世忧患(8)   
于谦恍然大悟:这么说来,老人家还是前辈,于谦有眼不识泰山,望老人家恕罪。 
桃源王:于大人这话,那是折煞老夫了。 
于谦:请老人家说下去。 
桃源王:老夫来到此地后,见流民越聚越多,群龙无首,无人驾驭,恐生出是非,危及朝廷,便勉为其难,甘冒杀身之祸,做了头领。 
于谦:那这桃源王的来历…… 
桃源王:数十万人聚居于此,没有旗号,难以管束,老夫出此下策,并非与朝廷对抗,只求为百姓寻一处世外桃源,与世无争,逍遥度日。 
于谦感叹地:哦,难怪你要打出桃源王的旗号,原来是要为百姓寻一方乐土。 
桃源王:圣人云:民为重,君为轻,老夫身处江湖,不敢有望为朝廷建功立业,只求朝廷能惦念天下百姓疾苦,以民为重啊! 
于谦肃然起敬,连连向桃源王拱手:难得老人家一片苦心,数十万人聚居山林,没生出灾祸,实属不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桃源王感动地:有于大人这句话,老夫所做的这一切,算是没白费心机了。也是上天照应,此番朝廷派于大人前来,免去一场血光之灾。只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日后朝廷…… 
于谦:老人家且请宽心,日后之事,我们再作商议。 
桃源王:于大人今日上门,自是为的商议此事,老夫焉有不知之理?唉,事已至此,数十万百姓无家可归,朝廷又不容我等在此容身,如何是好啊! 
于谦默然。 
茅房里顿时极为寂静。 
女贞看看于谦,突然激愤地:俗话说,官逼民反,这些贪官如此可恶,于大人把他们统统杀了,把土地还给百姓,不就平安无事了? 
于谦一愣。 
桃源王呵斥地:你这丫头,真不知天高地厚,那些贪官全是皇亲国戚、朝中权贵,有钱有势,还有王振这个大靠山,把他们绳之以法,谈何容易。 
于谦脸色肃然:圈地的主谋,果真是王公公? 
桃源王:哼,除了这个奸贼,还能有谁! 
于谦一阵冲动,猛地拍了下桌子:恶有恶报,总有一天,我要让那些圈地的罪魁祸首罪有应得! 
方头领等人见于谦如此发誓,都大为振奋:自古忠奸不两立,有于大人为民作主,天下百姓有望了。 
于谦脸色肃然:当务之急,是要让百姓们避去杀身之祸后,先暂且在此安居下来。 
桃源王:于大人放我等一条生路,已担了天大的干系,数十万人在此安居,朝廷恐怕…… 
于谦沉重地点着头:是啊,要让朝廷放心,可不是件易事。 
桃源王酸楚地:没想到我等倒成了朝廷后患了! 
女贞激动地:哼,我们是躲避灾祸而来,在这十万大山中开荒种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远离人世,不问纷争,朝廷又何必为难我们?非要斩尽杀绝?照我说,朝廷要是放我们一马,等我们真的安顿下来,我们也可以年年向朝廷交皇粮,纳赋税,对朝廷岂不也是件好事? 
于谦听女贞这一说,眼睛蓦然一亮。 
桃源王:要是朝廷恩准,那是求之不得。于大人,不瞒你说,老夫已在此地设立自治了。 
于谦:哦? 
桃源王:老夫依据地域,将此地划分为三个县,下有七十二屯,几百个里甲…… 
于谦:这么说,也有了官府了? 
桃源王:官府自然是有的,不过各级官吏全由百姓推选。这三位头领就是三个县的县令。跟外头可大不一样啊,他们这三个县令,都自个儿种庄稼呢。 
于谦心里已酝酿成熟了解决方案,霍地站起来:既然如此,我倒有主意了。 
桃源王:于大人请讲。 
于谦:我回京后,即向皇上奏请,此地仍由你们自治,三个县,可分别划给浙、皖两省管理,县令亦由朝廷任命。为让百姓安居乐业,可先免除三年赋税,三年后,每亩纳粮一升,待到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再依朝廷规定,与其他各县缴纳相等赋税。 
方头领等人闻言大喜,连连朝于谦拱手:于大人,若果能如此,我等求之不得。 
于谦:也只有这个法子,方能从根本上解决眼下的难题。 
桃源王却长久不语,脸色沉重。 
于谦:老人家,以你之见,这个办法…… 
桃源王:这个办法如能办成,于大人就是这数十万百姓的再生父母!可是于大人啊,这……这可是要对你带来杀身之祸的啊! 
于谦决然地:为保一方百姓平安,我于谦的身家性命,又算得了什么! 
桃源王、女贞和方头领等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于大人,我等先替百姓们谢谢你的大恩大德了! 
于谦却指指墙上的“民为重”,淡淡一笑:不必多言,你我都是为了这三个字,啊? 
女贞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