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 >

第12部分

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第12部分

小说: 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根本不是在请你喝,只是给你一点面子,客套一下而已。所以,很多事情都要推让两三次以后,你
才会清楚他是真的还是假的。 

 再举个例子,你到别人家里去,正赶上他们家在吃晚餐,主人一定招呼你一起用餐,这时你应不应该
过去?换成外国人,就会直接过去吃饭,而中国人就不行,虽然此时你肚子饿得要命,也要说“我刚吃饱”。
如果你像外国人一样真的过去用餐,你会发现桌上菜也没有了,汤也没有了,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主人
会想:“你还真的过来一起吃啊,我只是给你面子,招呼你一下。”所以当中国人第一次招呼你用餐时,
你要说“我刚吃饱”;他说:“不要客气,过来吃点。”你要说“我才吃了三碗”。等他第三次招呼你,


而你看见饭菜很丰盛,就不必客气了。此时你再吃三碗也没什么,没有人会笨到问你“怎么一顿饭要吃六
碗”。 

 很多时候,中国人有自己特殊的习惯,不能以常理来判断。下面这个小测验可以测试出你的人际关系
技巧如何(仅限于男性):假如你烟瘾发作,你发现烟盒里就剩下一支烟而周围有很多熟人,请问你怎么
办? 

 烟这个东西,你只要伸手递给别人,人家随手就拿走了。但是你躲起来抽也不是办法,你不躲起来没
有人会注意你,一躲起来所有人都会看到你。这时,人家会说:“一支烟也不值多少钱,你还躲起来抽,
像话吗?” 

 碰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做法:你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下午才买的烟怎么就剩下一支呢”,即告诉
所有人你只有一支烟。然后照样请别人抽烟,当然没有人会接过来,那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自己抽。我还
有个更聪明的做法:首先让别人知道你只剩下一支烟,然后对别人说:“来,我们一人一半。”没有人会
要你这半支烟的,这样你既可以抽烟,又能大得人心,广结善缘。 

 不要以为这种人花样太多。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花样。美国人的一套花样就叫美国文化;日本人的
一套花样就叫日本文化;我们中国人的一套花样就叫中国文化。端午节划龙舟就是花样,清明节大家去扫
墓也是花样。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讲的是诸葛亮的故事,意在说明,人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凡事难免遭遇困难,若是遇到挫
折便心灰意懒,何以成大事?交友过程中,有时会引起误会,如果因此而垂头丧气,如何培植深厚的友谊?
必须坚定信心,以愈挫愈勇的精神,排除万难,而且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大家才会相信,拉近彼此的关
系。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现在企业管理都讲求可行性分析,这种做法看似科学,我却不以为然。人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预知
未来?现实中有很多歪打正着的事,如果不去试的话,怎么可能断言不会成功?科学只能接近真理,永远
无法达到真理。 

 诸葛亮为什么要六出祁山?像他这么聪明的人,掐指一算就知道后果如何,他为什么还一次次地不辞
辛苦地带兵打仗?为的就是让后代人明白,他真的是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西方人重利害,凡事计算来计算去,无利可图就会放弃。中国人重势利,无利可图也会做。五方交游
与六出祁山讲的是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交往,一方面要扩大范围,一方面要拓展深度。就是说,好不容易交
到一个朋友,要深入地去交往,这就是六出祁山的含义。 

 祁山是个地名,在三国时期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当时,魏蜀吴三分天下,蜀国要想攻打魏国,一定
要经过祁山。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诸葛亮,或者诸葛亮不出山,曹操会很快统一全国。


可以说,曹操最大的克星就是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天下的局势,这是事实。但是话说回来,诸
葛亮出山又怎样?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话说,诸葛亮“得其主而不得其时”,难道诸葛亮不明白这一点
吗?他当然清楚,但是既然刘备这么有诚意,只好努力去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诸葛亮给我们的启
示:一个人不要过于重视结果。 

 今天很多人都奉行结果论,认为“成则王侯败则寇”。但是中国有句老话——不以成败论英雄,结果
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人能控制的只是过程。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一定要认真谋划,要全心
全意投入,至于结果怎么样,由上天来决定。同理,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至于跟别人互动的部分,永
远没有把握。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听天由命,这不是宿命论,也不是消极思想在作怪,我只是强调,
既然你可以控制过程,就要全力以赴,至于结果,不要考虑得太多,不要因为结果可能不理想,就束手束
脚。凡事“尽人事,听天命”就可以了。 

 朋友之间可以通财 

 通财只是朋友互动的一种形式,不要只局限于字面意思,朋友之间的各种互助形式都在通财的范围内。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深入地跟一些人交往,否则的话,就是“朋友满天下,知心无一人”,那你交那么
多朋友有什么意义呢?一般的朋友叫做点头之交、泛泛之交,在紧要关头是帮不上忙的。我们要有三五个
知心朋友,当你危急的时候,他们真的会仗义相助。 

 很多人平常不在乎有没有朋友,在危急的时候才意识到,朋友是很宝贵的。可是等到危急的时候再去
交朋友已经来不及了。临渴掘井是愚蠢的行为,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宁可一辈子不用他们,也不要用的
时候找不着人。假如有一天,你急需钱用,你会找谁?你只要向三个人开口却无功而返的话,你就会心灰
意冷了。 

 当你不需要钱的时候,要试着跟你的朋友去借钱,看看能不能借到。一旦真的需要钱的时候,才知道
找谁借才不会落空。如果你有一大群朋友,就要自己去规划:这几个朋友,我跟他开口借钱没有用;这几
个朋友,我根本开不了口;这几个朋友上次跟我借钱,我没借给他们,如果再跟他们开口岂不是笑话吗?
去掉完全不可能的,然后看看还剩下哪几个。这时,你可以拿起电话跟他们借钱,看他们如何回答。你一
开口他就说不行,那这个人你是借不到钱的。你一开口,他满口答应,这个人你也是借不到钱的。中国人
在“没有问题”后面常常加上四个字“从此不提”。如果对方说:“你是要现金还是要支票?”那这个人
就会借你钱,不然他不会多此一问,这样的朋友就值得交。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等对方把钱送来以后,你
要不动声色地拖几天,看对方是什么反应。如果对方第二天就急着问你什么时候还钱,那这个朋友还是很
麻烦的。如果过几天后他还若无其事,你就可以把钱还他,并致谢。以后,你真的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可
以找他。中国人是救急不救穷,穷人没有办法救,因为那是无底洞。连“急”都不救的话,那要这种朋友
干什么?平常要跟你的朋友多进行互动,你才知道他哪些方面是值得你信赖的,哪些方面是他力所不能及
的。 


 在人际交往中,千万不要留下遗憾。人生最要紧的,就是做到自己不后悔,如此而已。好坏是一回事,
成败是一回事,只求不后悔。老实讲有时候失败的人,反而比成功的人日子更好过。我相信各位也听过这
样的故事: 

 楼上楼下有两家人,楼上住着大富翁,整天笑也笑不出来。楼下住的是穷人,他整天唱着歌,快乐得
不得了。楼上的那个富翁就很感慨:为什么人家那么穷,还整天开心,我这么有钱,却整天苦恼?他的朋
友告诉他:“你想要快乐吗?那你就把钱送给楼下的穷人好了。”富翁真的这样做了。从此楼下的人整天
愁眉苦脸,不知道拿这些钱怎么办,而富翁却开始笑了。 

 钱有很多好处,但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所以,人无论相信什么,只相
信到差不多就可以了。“差不多”真正的意思是不能差太多,不能差太多就是刚刚好。凡事只要差不多就
好。 
七术打马 

 人际关系其实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不完全是自己跟别人的关系。一个人先要接受自己,别人才会接
纳你。一表人才,应该由内而外。我们现在过分地重视外在,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这是错误的方向。内
在的东西才是主导,外在的一切都是根据内在来改变的。所以当你觉得对外面不满意的时候,应该从里面
去修正。 

 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好还不够,还要做好各种准备,这就是两套西装所讲的。如果你要去参加会议,事
先打听一下,应该穿什么衣服,带什么用具,然后再确定怎么做。和别人一模一样,不好;和别人完全不
同,也不好。人与人之间,最好大同小异。完全相同你就不显眼了,但不同到特殊的地步,同样对你很不
利。 

 我们平常还要练习一些社交所需要的活动,一个样样都不会的人,是没法和别人打成一片的。没有办
法跟别人互动,你有再好的条件也没有用。 

 所以一个人要有三杯酒量,要懂得四圈麻将。“三杯”的意思是,吃喝方面要适当地加以控制,过量
的话,对自己身体有害,而且没有人会同情你。“四圈”是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但不能过分。社交的媒
介是用来促进人际关系的,一旦变成破坏性活动的话,就会适得其反。 

 另外,还要扩大交友的范围,交各方面的朋友,要多多地向他们学习。 

 多说恭维话 

 如果能做到上面这些,就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这就涉及七术打马的内容。七术打马
就是俗话说的拍马屁,为什么不用拍马,用打马?因为中国人是不喜欢马屁精的。总有人认为中国人喜欢
拍马屁,拍马屁就能成功,这是绝对错误的。这种说法是用来骗别人的,千万不要用来骗自己。一旦相信
拍马屁能成功的话,就会走上歧途。 


 西方人不反对你骗自己,只反对你骗别人。中国人相反,你骗不骗别人无所谓,千万不要骗自己。世
界上没有一个人光靠拍马屁就能够得到提升的。很多管理者都非常讨厌马屁精,因为他们相信,马屁精会
害死他们。 

 虽说这里的七术打马也是这个意思,但重点在于“术”。很简单,要是你有本事,拍马屁拍到好像没
有拍一样,让上司、长辈对你的举动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遇到机会就会主动提拔你一下。如果你一行
动,别人就知道你在拍马屁,那就算了,你连拍马屁的本事都没有,还拍什么? 

 中国人最讨厌拍马屁的人,但是很喜欢享受“马屁”的味道。所以有本事的人,不去拍马屁,而是制
造“马屁”的味道,这就叫七术打马。为什么魏徵那么出名?就是因为几千年只出了这一个,物以稀为贵。
如果每个人都犯颜直谏,那魏徵就不会出名了。凡是当面说实话的人,大都下场悲惨,难得有一个魏徵,
说了实话却没被砍头,更加说明唐太宗很了不起。 

 中国人要特别小心自己的耳朵,因为它只听悦耳的话,不愿意听逆耳的话。其实,我们并不了解自己
的耳朵。一个人出生以后,耳朵就开始慢慢退化。职位低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听,不听就会挨骂;职位慢
慢高了以后,就只听自己喜欢听的话;到最后,什么话都不听,唯我独尊,变成孤家寡人一个。 

 喜欢听好听的话,而不是真实的话,这是人最大的毛病。所以,我们讲话的时候,如果不加上适当的
恭维,对方根本听不进去。讲话首先要让对方听得进去,否则就是白费唇舌。对方听不进去,你的话再对、
再真实也没有用。 

恭维话是不是等于奉承话?如果是的话,岂不是人人都是小人,喜欢被奉承?恭维话不等于奉承话,
一般人把这两种话混在一起,分不清楚,以致产生严重的误会,认为吹牛、拍马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成功的人,实际上不吹牛也不拍马屁,却装得像吹牛、拍马屁一样。换句话说,即用吹牛、拍马屁的
形式,说出有根有据的实话。忠言逆耳,而奉承话又十分危险,容易被对方听成挖苦话。现在把忠言逆耳
和奉承话统合起来,说出一番有事实根据,能让对方听得进去,而且听起来很受用的恭维话,才是有效的
途径。 

 把事实的重点说出来,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叫做宣传。如果没有事实的依据,只是加上了很多形容词,
就成为不实的广告。恭维话和奉承话的不同,大概和宣传与不实广告的区别差不多。 

 多说恭维话,少说奉承话,说得恰到好处,效果必定良好。 

 所以说,美国人的沟通方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因为美国人听话跟中国人听话的目的不一样。美国
人听话,是听这句话是真是假,中国人听话,是听对方的立场如何。我们比较在乎对方同自己是不是同一
立场,而不在乎你讲真话还是讲假话。美国人只在乎你讲话的内容,不在乎你怎么讲。而在中国人看来,
形式大于内容,你讲什么都无所谓,就是不能“这样”讲。 

 讲话的态度,讲话的形式,在中国人眼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别人要说恭维话,就是因为我们都比
较爱面子。 


 有些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倡同理心,注重礼貌和道歉。其实不然,西方人做错事是要道歉的,
在中国,很多人认为道歉没有用。如果别人打你一下,再对你说“对不起”,你会高兴吗?中国人一般是
不太接受道歉的。 

 现在,美国的大型百货公司的售货员都会说日语,我到美国的时候,经常有售货员误以为我是日本人,
就用日语招呼我。当我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对方就会很诚恳地道歉。但我一点也不感动,我不相信
中国人会因为别人的道歉而感动,我只是觉得好笑而已:这有什么好道歉的?如果这事发生在中国,情况
会大不一样,中国人如果把别人当成了日本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