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烽烟杂感随笔集- >

第15部分

烽烟杂感随笔集--第15部分

小说: 烽烟杂感随笔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诺可值千金。然而诺是苦果,白头偕老成为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境界。这仅有的一点生意便又早夭了。

    所以,围城是一座重灾区。就在我们的心脏附近。

    '码头定律'

    我所说的码头是指有阴风逡巡的墓园。每一个人都将在此,黑漆漆地缩小自己,为世界尽可能多地节约空间。无论生前是否卑微或高尚,平凡或伟大,这最后的码头都将泊靠让人类完成生命序列的同一。

    生之风险固然太大,死之阴风也不小。但你必须替别人算计自己,让码头成为最后的投资市场。

    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像当初逃婚一样。但最终你仍将乖乖回到自己的码头,在夜幕下掀起死亡的盖头。没有红烛,没有新娘。

    历史的舢板还在一个遥远的地方颠簸,一如既往。只有当这个人是你的亲人时,你才知道餐桌从此缺失了一块。

    节哀。人死不能复生,盖棺定论。

    '松子定律'

    “弈棋松子落,垂钓柳丝悬”。古之高士将之视为自然界的搏弈和寻欢;诗人谓之无人之境。皆入化境之说。

    浅尝围棋十余年,业余五段耳。乃与同道中人手谈的结果。虽有过挑灯摆谱,繁星入帏之境况,但终因身心未曾合一,无法研悟个中大雅之趣,而难免落入酒后无处话凄凉之境。试问躯体与松子迥异乎?

    山间黄叶满坡,松下经纬盘根。人间惊心处均奔来眼底。

    惊而松子落。落入棋局,轻轻摇晃。不禁拈得一笑:

    松有几段?

    2004/11/29于深圳退笔堂
第十一篇:答非所问
    第十一篇: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兼答悠悠子纯心

    某日在西陆,遇西陆朋友悠悠子纯心提一问:“古来何物是经纶,一片青山了此生”中经纶是何意。籍此,试析如下:

    '答非所问'

    僧家拘于释迦牟尼尊说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对于禅宗的说生,当初曾经尽皆起谤。禅宗是因为说机,必然要涉及一个“生”字。

    先说“生”之“声”。

    印度外道中有“声论”相传。释迦牟尼有“破声论”。日本有“言灵”之说,圣经亦有“太初有言”。都是对万物从形到声的阐释。

    万物皆有形,但不是皆有声。所谓“声前一句”即指形比声先。声前是息。

    老子的道德经置于“声之前”,禅宗讲“声前之机”。这都论证了先形后声的问题。

    万物皆是大自然之息所成。然而如水石是有形而未有声。水石有息,但是未成呼吸之气。水石相激而有音响,但响并非就是指声。发声是动物本质。植物已有呼吸,但是未能发声。所以婴儿的初声是惊天动地之事,而植物种子开坼时与花苞开坼时的啪!啪!则是响。这响也惊天动地。

    “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李商隐句)其中暗含佛去了,惟有你在。而你在亦即是佛的意思在了,以后之事皆与你有关。你若是芙蕖,你就在红泪清露里盛开吧。

    '试析'

    再看“古来何物是经纶,一片青山了此生”。

    这里面有一个因果关系,同时,亦有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隐伏有人世间是与非,动与静的关系。从而诞生一问:天地不仁何处是清静法身?引出“白云为庐,流泉为琴”的“遁”。

    禅宗提出了是与非的问题,与印度佛教的不同。原來的佛经里讲是非皆幻,与是非不二。禅宗却说有是有错。佛教否定动,中国的禅宗则肯定动,是与错是从行动而來。是与错是生于行动的机端,所谓风力所成。若脱离此机端,即无论是与错,皆归于败坏。

    何谓经纶?宇宙皆是情事,漏泄的春光是经纶。因而经纶应是一种凡指。

    禅宗讲智法,即应机。故有:一、问即是答,答即是问。二、问在答里,答在问里。

    由此,烽烟试析为:

    古来何物是经纶,轮椎无限月为更;

    云门挂锁难留客,一片青山了此生。

    2004/11/13于深圳退笔堂
第十二篇:《流萤集》
    第十二篇:《流萤集》

    【流萤集】

    文/烽烟

    【一】

    夏夜里的流萤,曼妙地徜徉在我的指尖。哦,那是多么生动的一幕。

    它们最终飞出了我的视线,带走了我那颤抖而惊惶的童年。

    【二】

    每朵花儿都有自己的名字。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位置。

    【三】

    在天与地的呼吸之间,在我们熟悉的纠缠之外。

    那一溜蚂蚁不是在搬家,而是在土地上忠实地记录着自己的故事。

    【四】

    白雪覆盖了山的忧郁。

    微笑挂满了树的枝头。

    【五】

    潮水对夕阳说的话,排成长长的海岸线。

    我们将在那里漫步,不管是否天各一方。

    【六】

    因为春天的失控,所以才会有满地的黄花。

    【七】

    欲望是最大胆的哺乳动物。

    月光是最神秘的爬藤植物。

    【八】

    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飘浮在那上面的歌声。

    【九】

    存在着,便是幸福。因为我们是彼此生长的力量。

    正如夜空抱着皎洁的满月,女孩抱着温暖的枕头。

    【十】

    我听到了那些叹息,雨落在大地的舞台上,一枚落叶跳舞完毕之际。

    【十一】

    那些树是忠实的信徒。郁郁郁葱葱的世界,这片森林是一个我们无法揣测和命名的宗教。

    【十二】

    我内心深处的担忧,便是爱的面纱。

    【十三】

    最无聊的棋局是马后炮。

    最虚伪的声音便是回音。

    【十四】

    阳光剥去了我们的阴影,我们在夜晚又穿上了它。

    【十五】

    鸟,有自己飞翔的目标。

    路,永远捉不到一朵云。

    【十六】

    我的情书象飞瀑一般热烈,小溪在不断地邮寄。

    【十七】

    寂寞是蹲在门外的夜,孤独是守在屋里的灯。

    【十八】

    潮湿的梦压着我的身体,就象我苦涩的过去压着我幸福的未来。

    【十九】

    每当看见高空踩钢丝的人,我们总会心惊肉跳。

    每当看见蝴蝶歇在刀锋上,我们只会想到优雅。

    【二十】

    鸟的歌声总是出现在枪炮声的另一边。

    象一记响亮的耳光。

    【二十一】

    雾是山的思想。

    云是鸟的胎盘。

    【二十二】

    蚯蚓比巨蟒可爱一些。

    菜刀比铡刀温柔一些。

    【二十三】

    日和月,哦,你是我那大地母亲的一对耳环。

    【二十四】

    故乡的小屋,你是我内心幽闭的河蚌。

    【二十五】

    春风说:“这些花朵是春天的热吻。”

    秋风说:“这些花朵是秋天的伤疤。”

    2005/7/3于深圳退笔堂
卷五 文化毒药
    第十二篇:《流萤集》

    【流萤集】

    文/烽烟

    【一】

    夏夜里的流萤,曼妙地徜徉在我的指尖。哦,那是多么生动的一幕。

    它们最终飞出了我的视线,带走了我那颤抖而惊惶的童年。

    【二】

    每朵花儿都有自己的名字。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位置。

    【三】

    在天与地的呼吸之间,在我们熟悉的纠缠之外。

    那一溜蚂蚁不是在搬家,而是在土地上忠实地记录着自己的故事。

    【四】

    白雪覆盖了山的忧郁。

    微笑挂满了树的枝头。

    【五】

    潮水对夕阳说的话,排成长长的海岸线。

    我们将在那里漫步,不管是否天各一方。

    【六】

    因为春天的失控,所以才会有满地的黄花。

    【七】

    欲望是最大胆的哺乳动物。

    月光是最神秘的爬藤植物。

    【八】

    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飘浮在那上面的歌声。

    【九】

    存在着,便是幸福。因为我们是彼此生长的力量。

    正如夜空抱着皎洁的满月,女孩抱着温暖的枕头。

    【十】

    我听到了那些叹息,雨落在大地的舞台上,一枚落叶跳舞完毕之际。

    【十一】

    那些树是忠实的信徒。郁郁郁葱葱的世界,这片森林是一个我们无法揣测和命名的宗教。

    【十二】

    我内心深处的担忧,便是爱的面纱。

    【十三】

    最无聊的棋局是马后炮。

    最虚伪的声音便是回音。

    【十四】

    阳光剥去了我们的阴影,我们在夜晚又穿上了它。

    【十五】

    鸟,有自己飞翔的目标。

    路,永远捉不到一朵云。

    【十六】

    我的情书象飞瀑一般热烈,小溪在不断地邮寄。

    【十七】

    寂寞是蹲在门外的夜,孤独是守在屋里的灯。

    【十八】

    潮湿的梦压着我的身体,就象我苦涩的过去压着我幸福的未来。

    【十九】

    每当看见高空踩钢丝的人,我们总会心惊肉跳。

    每当看见蝴蝶歇在刀锋上,我们只会想到优雅。

    【二十】

    鸟的歌声总是出现在枪炮声的另一边。

    象一记响亮的耳光。

    【二十一】

    雾是山的思想。

    云是鸟的胎盘。

    【二十二】

    蚯蚓比巨蟒可爱一些。

    菜刀比铡刀温柔一些。

    【二十三】

    日和月,哦,你是我那大地母亲的一对耳环。

    【二十四】

    故乡的小屋,你是我内心幽闭的河蚌。

    【二十五】

    春风说:“这些花朵是春天的热吻。”

    秋风说:“这些花朵是秋天的伤疤。”

    2005/7/3于深圳退笔堂
第一篇:宗教文化的遥远朝拜
    第一篇:宗教文化的遥远朝拜

    宗教文化的遥远朝拜

    文/烽烟

    宗教作为一个文化的心腹,其密室就是高高在上的庙堂。

    庙,是宗教文化的座标,也是一种精神标志。它吞吐着中国文化从源头上而来的洪流,然后,慢条斯理地浇灌周围的那片竹林。这片竹林,我们可称之为中国的伦理道德。

    --烽烟《醒世笺》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所谓夏夷之分,而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过程中,可以说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夏变夷。以华夏的文化,来改变、同化满夷的文化。这种文化模式由于具有超稳固的特点,因而当它进行同化行为时,就象一个吸附力和消化力强大的胃,将异域文化中具有价值的文化精神、先验先知、语言符号、思想意识等消融后进行新一轮的价值更换。

    这种文化的消解与重构,如一只不断添加清水的杯子,注定了文化将出现自身的溢出--这是流行文化诞生的原因。同时形成一种文化变迁的潮流。美国艺术治疗协会的主席¹;ú说:“艺术作为一种治疗,在任何地方都自然的发生着。”艺术创作作为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形式和文化明确的一种治疗手段,对生命的感悟、对人性的理解和对思想的洞察,无疑具有终极意义上的感染性和流通性。所以流行文化更倾向于对人的人格和精神的双重疗伤。对于文化变迁与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之一阿布拉姆卡丁纳的观点颇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一个文化结构可以分为初级制度和次级制度。初级制度决定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同时基本人格结构又通过投射系统塑造次级制度或适应性文化。所谓投射作用就是主体潜意识地将自己的过失或不能满足的欲望归咎于客体,以便减轻内心焦虑的过程,即投射是由挫折引起的,人格是对挫折的反应,次级制度或适应性文化是挫折经验的潜意识的派生物,是人的主观愿望的曲折体现。

    卡丁纳的观点得到了普遍的肯定,文化的变迁来源于人格发展的需要,一种文化倾向的产生包含着心理需要的投射,同时,一种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发展方向。所以当我们社会的基本人格在某个时代表现出某个明显的消极面,文化所起的治疗意义是必然的,也是深远的。

    “人有两只耳朵,一只耳朵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耳朵听到魔鬼的声音。”(维克多雨果语)暗示着人类将在上帝与魔鬼之间进行自我撕咬的行为。这种撕咬的行为必然产生一种疗伤的心理渴望和必要的手段。“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所谓圣人之治,就是治疗人类文化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欲望,治疗的目的则是为了完成人类根本意义上的思想同一。这是宗教介入人类思想和生活的根本原因。宗教作为一个文化的心腹,其密室就是高高在上的庙堂。

    应该注意的是:包括异域的一些高级文化在内的文化变迁,自从高级的宗教入主中原以后,同样也面临着被中国“圣人之治”的主宰命运。比如像“忠孝”这样的观念,在佛教是不讲忠孝的,在印度的佛教是不讲忠孝的。但是中国可以说是忠孝为本,儒家伦理始终是以宗教作为最高的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佛教进入中原以来,就逐渐开始把忠孝的东西吸收进来了。这是宗教文化的第一次遥远朝拜。第二次则是更深意义上的“援儒入佛”,就是把儒家的思想援引到佛教的教理之中。比较客观的例证就是:当文化学者在灯光下翻译佛经,或者对佛学的一些义理进行解析、诠释的时候,他们无法避免将主流文化思想注入到新的佛学中。这是“援儒入佛”的常规方式。这种对佛教的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