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再创大汉 >

第111部分

再创大汉-第111部分

小说: 再创大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业家族才愿意跟长浪军打交道,希望可以在长浪军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已经迟了,那时清梅和邱家商会已经掌握了长浪军的资金命脉,以及一切外交事项。他们虽然可以开心愉快的在长浪军领地营商,但要从长浪军官府上取得甜头或得到支持,就不要多费工夫,更遑论派人打入长浪军。不过,只要循规蹈矩,在长浪王朝经商还是不错的。
    每一个商家都羡慕清梅目前皇后的地位及邱家商会的风光,认为她确有非凡的远见,搭上了当时势力极渺小的林浪思,当然没有人少瞧了她的努力及付出。冷血杀手和吸血魔鬼不是白叫的,她的敲诈手段和吸光别人血汗钱的能力,连李情上官武也闻之色变。幸好清梅一向以国家大事为重,连海琳也同意,清梅是将长浪王朝利益放在邱家商会之上,清梅出身於江陵,上官武还曾经大叹走宝,将这位本来在他领地内的商业人才,白白送了给林浪思。其实,这些一切,全是浪思敢用女子当官思想,才吸引了精明能干而且不甘作花瓶的清梅前来。就算上官武当初邀请邱家商会结盟,也不会想到以女子来当官,清梅可能还是会离开江陵。没有了清梅那种吸血鬼般的才能,邱家商会就像没有灵魂的血肉一样,除了资金,就什麽都不会了。
    大秦和南楚两国的生产工场,大多是由大商家及贵族所控制,若果让民间的资金,通过利润共享集中起来,将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这些贵族及商家不断阻挠李情和上官武订立律法,来反对实施利润共享。事实上,李情和上官武并没有很看重这件事,只是看到林浪思从中图利而想抄袭而已。由於不想得罪这些贵族及大商家,两人也没有坚持下去。
    在两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原来还有这样的学问。相同的情况下,所有商人全都选择用银子兑长浪币,令长浪币成为三个国家中最强势的货币。那些穿梭於三个国家的商人,除了银子外,全部改用长浪币作为交易的货币,令长浪王朝的朝廷多了这笔额外的财富。
    看到长浪王朝民间的人,可以从利润共享制度下赚钱,而且官吏清廉,没有什麽包庇恶霸的事发生,大秦和南楚两国的人,不少悄悄通过各种渠道,将手上的银子或黄金转移到长浪王朝来投资。反正可以随时将钱币转成银子带回来,众人均愿意投资在长浪军王朝中,甚至乾脆迁徙到那儿。
    除了开始时因为黄金流失的问题外,其他情况一如清梅所料,存在长浪王朝的白银数量逐渐增加。钱币很快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浪思在了解到银本位的稳定及钱币的作用后,便著令海琳将钱币推及到王朝各地去。
    从大秦及南楚两地来的资金,大多存放在银号内,为了节省资源,银号很多时只会发给一张竹简,证明某某人有多少存放的钱币。由於信誉问题,这些人全部选择了经营了近十年的邱家银号。银号的贮存的钱币过多,因为要付出利息,所以清梅并不想这麽多资金存在银号内,清梅同意银号向一些商人借出资金来作生产,用生产工场来作抵押,赚取其中利息的差别,也令国家增强生产力。
    同一时间,清梅派人向存放财富在银号的两国商家游说,并邀请他们到长浪军各地参观,讲述如何透过利润共享跟其他资金一起作生产的生意,令这些人选择投资作生产,从而令长浪王朝的生产力有所提高。
第一百三十章 帝国基石
    李情和上官武对於他们本身王朝以及长浪王朝的发展,确实大失预算。
    他们两人的结盟,是形势所迫。上官武还好些,南楚王朝及长浪王朝并没有陆地上的边界,两人的冲突只限於长江之上。李情就要直接和林浪思的冲突了,大秦王朝和长浪王朝以兖州陈留城及徐州小沛城为界,四处都蕴酿着成为战场的可能。在南面,两国在扬州及江夏城作对峙。而长浪王朝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黄河的控制权。
    虽然黄河上,来来去去只是周仁在天子港上的十五万水军,但比起势孤力弱的李情水军,这已经很足够了。李情在了解失去黄河控制权的被动后,也想过发展水军,可是已经太迟了。黄河以南的河港,并没有足够成为水军基地的地方,当李情可以集合了几万水军时,周仁率领的蓝鲛军团很快就会出现。李情可以做的,只是在各大河港上驻守陆军,以防止长浪王朝大军的登陆。
    上官武和李情两头老狐狸,由於过去对待同盟的纪录,加之本身不愿意相信对方,开始时并没有放松警戒。两人均以刚刚建国及吞并新领土为由整顿,并没有达成任何军事合作,倒是商业贸易,关税货币等等协议签了一大堆。
    李情佔到西北等地后,开始重视起和西域各国的通商,特别是大汉的丝绸茶叶在这些地方卖个满堂红之后。上官武也打通了到南蛮以及缅甸,甚至远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大汉各类形的货品在这些地方很受欢迎,同时各种香料慢慢打入大汉各地的市场。李情和上官武有见及此,便着重起贸易发展来。
    只是,两国早就为它们的发展束缚着本身。事实上所谓的商业发展,只是和当权着有关系的家族及大商家可以接触,民间的商人们,极少可以嚐到任何甜头。在南楚及大秦两地,阶级观念仍然很重,贵族欺压老百姓时有发生,更不要说让民间的商人渗入这些赚钱的贸易了。
    在大商家的笼断下,两国仍然进帐了不少财富。由於要生产货物来作交易,大秦及南楚的生产工场也发展得很快。不过这些都被所谓的贵族所控制,做成贫富悬殊的情况越来越大。李情和上官武也懒得去处理民生,两人一向高高在上,对黎民生活并不太重视,只要不要发生暴动或饿死人的事就行了。
    两人均对林浪思恨之入骨,杀之而后快。在两人称帝后不久,便联手对长浪王朝进行商业及贸易上的打压了。只是两人并没有很好的商业人才,特别是像清梅这位帝国第一大奸商,他们的打击统统被长浪王朝轻易而举的化解了。
    就像李情曾经宣佈,铁和马是军用物资,向长浪王朝作禁运。这道消息在传到长浪城的议事厅,清梅听到后,只是噗哧一笑。
    浪思看到清梅听了这个消息,一个劲的在笑,却没有说出任何对策时,便问。“梅儿,我们应该怎么办?”
    “皇上,对於这样愚蠢的政策,我们完全不必花时间去处理。”清梅笑着说。
    众人听不明白,长浪王朝本身在华北和扬州也拥有铁矿,但仅足以军队自给自足,民生的铁很多还是要进口的,战马的养育更只是刚刚开始,远远不及民间需要,更遑论是组织骑兵了。海琳向清梅一再确认的问。“皇后娘娘,我们真的甚么都不用干吗?”
    “丞相大人,是的,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理会。相信不久,李情便会取消这项不知所谓的政策。”清梅轻描淡写的说。
    对於和贸易有关的事,浪思,海琳等人的认知比清梅远远不如,既然清梅这样子说,便相信她吧。海琳特地拿这件事到商联会和民论会讨论,民论会的反应是“既然他们不卖铁和马给我们,那么我们便不卖酒和盐给他们吧。”以牙还牙是民间的作风。
    倒是商联会比较熟悉这方面的事。“只有白痴才会作出这个行径,不过为了令王朝的商人多赚些钱,我们商会决定提高出口的盐价两成。”商人们看到有个借口可以多赚些钱,怎会放过呢?
    长浪王朝佔领了大汉所有沿海的地方,大秦及南楚王朝的食盐,全部都要从长浪王朝那儿进口。虽然上官武可以在南蛮等地区买到食盐,但那儿路途遥远,运输成本极高,而且生产能力和长浪王朝相比,不知是几百倍,李情就不必说了。
    长浪王朝的生产能力基本上已经可以自给自足,王朝只需要进口铁,马,及西南方的药材而已,甚至很多民生上的东西差不多超越另外两人。和铁及马不同,人民不可能没有食盐,大秦王朝的商人还是要去买盐的。由於不能将铁和马卖给长浪王朝的商人,很多时都要空着商船到梅香城,载着提高了两成价格的海盐运回去。算上不能在来程时做生意,盐价在李情宣佈铁和马禁运后二个月,疯狂飘升一倍,梅花酒和菊花酒也提价不少,做成民生很大的影响。同一时间,贸易的逆差一面倒,大秦王朝的财富不少流到长浪王朝了。
    李情知道自己作了这么蠢事后,也只好恢复回状了。上官武本想对浪思作出类似的药材禁运,可是看到李情的失败后,立刻收回所有成命。
    曾经有人提出向李情及上官武作食盐禁运,但是清梅告诉大家。“压制商人的自由贸易,将自食其果,何定南的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向商人们施压,很多例子可以証明是得不偿失的。
    来自大秦及南楚的商人,长浪王朝也是很厚待的。清梅从来不向商人压迫,对於通商的人一律欢迎:除了上官武王族本身的商队。当年清梅削发起誓,自此邱家商会及长浪王朝的商业政策,大多针对上官武而来。江南出产的货物和江东很相近,在宗永被“消灭”和“流放”到九州后,上官武本身的商队便大摇大摆的来北海作贸易。
    为了不令上官武的商队赚钱,清梅特地将上官武贩卖货物的价格,用更低价卖给原本打算和上官武作交易的人,甚至作蚀本生意。清梅更以奉送梅花酒及菊花酒为条件,和北海的商人协议,要他们拒绝和上官武作贸易。上官武气得火冒三丈,差点像李情一样,派人去暗杀清梅了。这个情况没有改变,直到上官武和林浪思开战为止。三分天下以来,浪思便下令上官武王族的船队不得进入长浪王朝。上官武也同样以牙还牙,林浪思及邱家商会商队也不能通过南楚国领地来报复。
    李情和上官武认为,两人联手发展贸易,商业及生产,将比林浪思单独一人快。事实上这个情况刚刚相反,在华北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后,长浪王朝的生产力提升速度很快。长浪王朝多年来稳定的社会,令很多老百姓不单止投入劳动力作生产,同时也投入资金。除了邱家商会外,没有人笼断这门赚钱的途径,任何人只要愿意,必定找到合作的伙伴。长浪王朝的律法,对投资者及工人有很大保障,那些想欺压工人,在帐目上做手脚的奸商,全都逃不过监察处的审判。包括浪思在内,没有人敢去招惹思妮的。若果有人被商联会和民论会点名批评,那么这个人不用再在长浪王朝混下去了。
    长浪王朝说得上笼断的贵族,只有邱家商会。目前的情况,邱家商会控制王朝近八分之一的生产能力,而且这已经是清梅很克制的结果了。清梅已经暂停任何的扩张,甚至主动和民间的人一起合资生产梅花酒和菊花酒,将这门独市生意公开给大众。长浪王朝处处商机,工人的数量已经成为生产力的障碍,要找资金合作根本不是一件难事。
    至於货物的出售,不单止远在大海另一边的东洋人,一向生活不错的朝鲜人,王朝南端的山越人全是棉布铁器的买家,甚至在商联会的压力下,浪思允许向乌丸人作有限度的贸易。货物有了好的销路,令长浪王朝这个生产巨轮转得很快。
    银本位这个可以钱币兑回白银的想法,比起李情和上官武闭关自守的货币政策,引来不少财富,它为国内国外的人带来无比的信心。在社会稳定及在利润共享下,这些资金又投进生产这门生意。货品价格通过良性竞争,越来越便宜而且质素越来越高,物资大量的王朝内流通。其他邻近的国家,渐渐倚赖着长浪王朝的轻工业产品。
    长浪王朝的货物渐渐渗入着李情及上官武领地,两人对此又无可奈可,贵族利益的存在成为帝国成长的障碍。他们除了提高关税,保护他们王朝内的大家族利益外,根本就不能做什么。本来有人建议学习长浪王朝的货币制度,可是这个想法不为李情或上官武所接受,要让朝廷的白银或黄金给老百姓自由兑换,并不是两人所愿意见到的。他们并不知道民间隐藏的财富已经选择了长浪王朝,只知道白银和黄金是国家的财富,绝不能不受自己控制。
    他们只看到和西域诸国贸易所赚的钱,但没有看到王朝内的财富慢慢流失给他们的对手林浪思。事实上,两人王朝内的商业发展,极倚赖向西面贸易得来的财富维持,同时物价较长浪王朝高出不少,并不是一个很健康的发展。
    银本位引来的资金,利润共享下带来的生产力,物资大量流通下造成物价较低,令平民百姓变相富裕起来,成为长浪王朝的国力发展比另外两人加起来还快。在立国不到一年,长浪王朝的税收,生产能力,累积财富等已经和李情上官武加起来并驾齐驱了。可笑的是,李情和上官武还不知这个事实,他们还沉醉於和西域各国通商带来的利益。
    这个情况,引起各地人民的迁徙。极好的福利,稳定的工作,清廉的官吏,物价的偏低,吸引着来自大秦及南楚的人。虽然他们不能进入北海谋生,但在江东扬州及华北等地生活也不错。这些新来的人很快便可以成为工人,因为长浪王朝实在劳动力不足,而增产的货物,又为王朝带来更多的财富,令经济快速增长。
    长浪王朝成功的货币政策,为各项商业,贸易发展,经济增长,全部都踩在银本位这块坚厚的基石上,以利享共享的方式快速建筑起上来。由於对长浪币的信心,随时可以兑回白银的政策,为国外国内的商人或投资者不必担心因为货币的价值,而蒙受损失。他们愿意将财富放在长浪王朝上,也乐意通过各项生产而令财富增长。
    当李情及上官武仍然以大汉过去的模式统治国家时,林浪思却不断的创新。喜欢接受新思想的浪思,一次又一次让清梅及海琳用她们的方法治理国家,像银本位,利润共享,商联会及民论会,审议厅及清廉执法队等等,长浪王朝有很多东西是历来没有见过的,却成为国家强大的基础。阶级观念,贵族的利益,货币政策的僵化,贪赃枉法的充斥等等,这些旧有的国家统治模式,令大秦及南楚两国发展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