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大唐得道 >

第245部分

大唐得道-第245部分

小说: 大唐得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几名大汉将模子拉到一边空地,两个人用两桶水往模子里倒下,那滚滚的白烟直窜上天。【叶*子】【悠*悠】这时,十几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各扛着一个大铁锤走过,几人分别站一个方位,对着模子里的铁块敲敲打打起来
    叮当,叮当。。。。。。那杂乱悦耳的敲打声可谓震耳欲聋,刘得道听得急皱眉,只好走出去等侯。
    陈铁匠也跟着走出来,笑着说道:“刘大人,再敲打半个时辰,这块铁板基本成了。”
    刘得道回过头来,不仅霍然动容。沉思半晌后,徐徐说道:“是啊,这铁板是成了,不管质量如何,也只是刚刚开始,那战车还有许多工序等着我们忙呢。关外叛军估计已经杀到潼关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陈铁匠一直呆在京师,所以一辈子都没见过战争,顶多是见到京师里几大帮派的斗殴。他可没有他那个忧国忧民的心思,见刘大人语气有些低落,他也跟着配合,轻轻叹息一声道:“是啊,战争破在眉睫,只要凭着大人的智慧和成师傅的技艺,无论多大困难,我们都会成功的。”
    听这这个不声不响的马屁,刘得道谦虚的笑道:“陈师傅见笑了,刘某粗人一个,何来的智慧呢,。”
    他嘴上笑的轻松,心里反而很沉重。原因是这战车研制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都一个星期了,第一块铁板刚刚烧好。李隆基虽然给他两个月时间安心研制。但是安禄山能给他那么多时间吗,叛军已经杀到潼关,溺弱的唐军能否抵挡住安禄山剧烈的催残?
    安禄山什么时候攻破潼关?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刘得道觉得留给他的时间恐怕不够了。
    历史上,镇守潼关的将领是高仙芝和封常清,他们都是先期不敌叛军,然后主动退守到潼关,想夹潼关之险与叛军对持了。不料,这两人的主动退守却给了杨国忠一个打击他们的借口。
    杨国忠一向与这些大唐名将的关系不和,他见此机会,他就向李隆基进言,说高仙芝,封常清惧怕叛军,他们就放弃了陕郡,放弃了洛阳,放弃了中原的千里江山,任意让叛军蹂躏。
    他们是大唐的罪人,这样贪生怕死的将领不要也罢,反正能对付安禄山的名将多的是,若在任由他们执掌军权,大唐则将危已。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年近七十岁了,脑子早不灵活了,他居然听取了杨国忠的谗言。下了一道圣旨到潼关,賜他们一个全尸以谢国人。就这样,玄宗时期的两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就冤死了。
    随后,另一位名将哥舒翰老将出马,指挥潼关大军与叛军对持了半年多。
    从十二月到第二年五月,哥舒翰的军队始终不出潼关一步。安禄山的军队也始终未能踏进关门一步。安禄山的长子曾率精锐进攻潼关,结果铩羽而归。无论哥舒翰如何衰朽,他还是成功地守住了关门。
    在此期间里,整个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安禄山的铁骑一度所向无敌,横行大河南北。但此刻,他的弱点终于暴露出来。安禄山大军被扼守在潼关之外,无法摧毁长安政府。而他的大本营——范阳,又在两千里之外。他的侧翼过长,很快就陷入困境。
    大唐帝国除了派哥舒翰扼守潼关外,又放出了一只雄狮——来自西北的朔方军团。朔方军翻越太行山,直指安禄山的范阳老巢。三个月内,它连获两次大捷,斩杀了数万敌军。范阳岌岌可危。
    ——安禄山的大燕帝国已经被横腰切断。
    安禄山从一个征服者,慢慢变成了困在中原囚笼里的病虎。
    唐帝国已经熬过了寒冬。希望又像春草一样,茁壮生长。只要再坚持一阵,安禄山就要做出抉择:要么撤退,要么崩溃。如果这样,未来的历史将彻底改写。755年的大叛乱将只是帝国的一段插曲。
    命运的天平缓缓地、坚定地向着唐帝国倾斜。
    然后,在某一个瞬间,命运之神忽然改变了主意。
    长安。
    大明宫深处,响起一身愤怒的叫喊:“他为什么不出兵我要我的洛阳”
    然后是一阵窃窃私语。
    这个叫喊将毁灭潼关的十几万大军,颠覆大唐帝国的国运。
    还是唐玄宗。他现在既衰老,又固执。他认为安禄山力量已经枯竭。那为什么不出兵?为什么不去光复洛阳?为什么不和朔方军团夹击安禄山?
    侦察明白的显示:敌人在陕郡方向只有四千兵马。那为什么潼关大军不主动出击?
    唐玄宗愤怒地问大臣道:哥舒翰在等什么?
    哥舒翰打仗经验丰富,他当然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叛军在关外确实只有几千兵马,但全部是骑马。行军速度来去如风,用大唐的步卒追击敌人的马屁股——这不是在找死(屎)吗?
    之前,唐玄宗任命他指挥军队,其实是一个错误。哥舒翰此时已经老了,又疾病缠身,没有精力去统御十几万大军,也没有信心去组织野战。如果高仙芝和封常清还在,大唐帝国的命运将大不相同。
    但哥舒翰头脑依旧清晰。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也知道手下军队的弱点:它是拼凑出来的大军,凝聚力不够,战斗力也远远不如安禄山的铁骑军。用它牵制叛军绰绰有余,但要和安禄山决战则办不到。
    因此他的思路很简单:等待——等待朔方军团兵围范阳;等待安禄山缓慢崩溃。
    朔方军团指挥官郭子仪也这么想。他和哥舒翰都上过许多奏章,指出:在这个关键时刻,决不可轻动。哥舒翰一旦出关东征,整个帝国将面临不测之险。八百里秦川再无屏障,帝都长安势必倾覆,当前形势将急转直下陕郡四千兵不过是诱饵,那里一定设好了伏击圈。郭子仪说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潼关出兵,有战必败
    但是唐玄宗根本听不进去。他当年不理解高仙芝为什么撤退,现在同样不理解哥舒翰为什么不出兵。他在皇宫里咆哮:他等了半年了,他还要等多久?
    他的呐喊一直传到了潼关。他处决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唐玄宗的第一个错误。让一个中风后的老人来指挥军团,这是他犯下的第二个错误。
    这两个错误都可以弥补,但是他又要犯下第三个错误。这是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
    ——他派出了一个又一个使者去潼关,传达同一个旨意:马上出关,光复洛阳
    哥舒翰畏惧了。就在他的脚下,两员大将被一道圣旨就地处决。唐玄宗现在年老昏聩,谁知道他会做什么?下一个圣旨会不会就是取他哥舒翰的首级?
    哥舒翰还在做最后抗争。他接着给皇帝写奏章,乞求收回成命。回答他的是一封充满杀气的敕书:“再拖延不发,国法俱在,朕也无法徇私”
    陛下为什么逼他出关,为什么逼他出兵,哥舒翰彻底崩溃。
    这封信毁灭了哥舒翰最后一线希望——也毁灭了帝国最后一线希望。
    大唐帝国的命运在这一瞬间注定了,哥舒翰主动出兵,也意味着失去了主动权,战败无话可说。
    关闭了六个月的潼关,打开了城门。金属铠甲在日光中熠熠生辉,一面面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将近二十万大军鱼贯而出,大踏步走向死亡。在他们身后,是帝国的心脏,是富庶的关中,是世界上最繁华最壮丽的城市——长安。今天,大唐帝国的花瓣炫然开放,花蕊裸露在黯黯黑夜之中。
    可以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隆基和杨国忠。
    这李老头真是越老越不像话了,他抢了儿子的老婆,独宠儿媳妇不上早朝也就罢了。他偏偏没事出来瞎指挥,安史之乱的扩大,他不负最大的责任让谁负?
    贵妃娘娘?至于有着红颜祸水之称的杨玉环也只是有一点关系,不过也只是一点点。谁让她得到李隆基的宠爱,她得到了宠爱,杨国忠这个奸臣也跟着受宠,最后他们一起祸国央民了。
    但是现在,漫长的历史在刘得道这个小小的蝴蝶效应下,悄悄的改变了。其实刘得道并没有推动过什么助力,只是跟杨国忠结拜一下,建了个丐帮,跟安胖子打了一架,仅此而已。无奈安史之乱就是提前四年爆发了。
    安禄山虽然叛变了,但他并没有称帝,只是挂了个清君侧的名号,这也表明他没有明确表示要造反。
    此时的高仙芝和封常清也退守了潼关,但他们没有被赐死。哥舒翰到是出兵了,结果也战败了。
    现在,刘得道也不知道现在的历史走向了
    。。。。。。。。。。。。。。。。。。。。。。。。。。。。。。。。。。。。。。。
    大唐得道三百六九章打铁叮当(正文)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  '
三百七十章 事势无常
    “帮主,有急信”一声呼叫从外面传来,打断了刘得道的思绪。【叶*子】【悠*悠】(疯狂';看小说手打)不一会儿,只见顾非从大门外匆匆跑过来,看见帮主只穿着一身精短的大裤衩,这形象实在是不雅,他就顿足在院子门口等待。
    经过在零零七情报组的几年锤炼,以及成家立业后,顾非年纪不算大,但是已经成熟稳重许多了。
    见顾非来了,刘得道便知道又要事,吩咐陈铁匠几句,就走到顾非面前,问道:“顾非啊,发生什么事了?”
    “帮主,潼关来的消息,以及黄河帮最近的动向”顾非说着,掏出两封信笺提给刘得道,然后退到旁边站立等待。刘得道虽然当了大官了,但在丐帮的兄弟里还是习惯叫他为帮主,顾非跟随他多年,这称呼自然也不例外。
    刘得道一直关注安禄山的最新的动向,他先打开了潼关的信封,匆匆一览。信上并没有名帖,是潜伏在叛军的情报人员传出来的,信上就写了几个大字:潼关潜有内应,高、封二将必死
    短短几个字,刘得道就看得心惊肉跳。信上明白写着:潼关内有判军的内应,这个内应很可能就潜伏在高仙芝和封常清二将身边。最近二将死首潼关,将叛军牵制在潼关之外。安禄山可能着急了,就只是内应尽可能的杀掉高仙芝和封常清。主将一死,潼关大军内必然会发生混乱,使叛军有机可乘?
    不行,这事绝不能让它发生了,刘得道立即想到了杨国忠,以他的名义派人去告诉高仙芝和封常清,潼关有敌人的内应,叫他们提防一下也好啊。
    “帮主,您就这么出去了?”
    他心里着急,就想出去报信了。刚走几步听见顾非的提醒,才发现自己穿着一个大裤衩,手里还拽着另一封未拆的信笺,是关于黄河帮的那封。
    “呵呵,你瞧我这,着急的成什么样了”刘得道一拍脑袋,自个乐了。在着急也得把衣服穿上才行啊。他走回大殿旁边那间办公室,穿上衣服。同时打开那封信笺一看,信笺是韩空亲笔写的,字够多了。刘得道曾经叮嘱他密切关注黄河帮的一举一动,韩空自然不敢马虎,仅仅两件事他就写了好几页,真够详细的了。
    黄河帮与丐帮几次交手,各有胜负。不过损失最多的还是黄河帮,他们的基业在洛阳,在京师里的实力可谓底气不足。加上洛阳沦陷,叛军将洛阳洗劫一空,使得黄河帮的基业几乎损失待尽。在京师又被丐帮打击下,最近几乎都没有还手之力了。
    阎变天被刘得道当堂砍死,李勇作为他唯一的徒弟又是新任黄河帮帮主,他上任前就是拿杀刘得道,为师傅报仇来说事。。YZUU点不过这几天来看,几乎是雷声大,雨点小。别说报仇了,连黄河帮的大门都没出来过,这个让丐帮上下都疑惑不已?
    黄河帮吓怕了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不是丐帮的对手就懒得出来挑衅了?刘得道却不那么认为,表面上越是平静的事,暗里可能就是狂风暴雨。总之,丐帮不要被这表面迷惑住了,一切要谨慎对待,日后便知晓。
    刘得道暂且将黄河帮的事放在一边,去了一趟杨府。向杨国忠汇报一下研制战车的进度,随后他拐弯抹角的道出潼关可能有安禄山的内应,希望他派人去提醒一下高、封二人。毕竟国家大事高于于一切,杨国忠虽然与潼关二将关系不和,但是他应该明白,潼关一旦失守,也关系到他的利益。
    刘得道以为他能明白,但是,杨国忠听了刘得道的话,却摇头摇头拒绝了这个建议。这事只是空穴来风,无凭无据,盲目派人去前线提醒,恐扰乱二将的心弦,和关内将士们的军心,这个善意的提醒是多此一举了。
    杨国忠听不进去,刘得道也没办法了。宿命真难于琢磨,历史上,高仙芝、封常清死于李隆基杨国忠等奸党之手,这次如果他们被安禄山的内应算计死了,注定他们免不了横死的命运。
    按照惯例,刘得道每次来杨府少不了要噌一餐酒饭。毕竟二人是结拜兄弟,酒桌上容易联络兄弟之间的感情。喝的差不多的时候,刘得道再次拐弯抹角的向杨老哥打听他妹子杨花花的消息。
    自从与刘得道的关系曝光后,杨花花就被李隆基打进冷宫,任何人都不准探视,也不准任何人在谈论杨花花这个名字。
    毕竟是自己的好情人,刘得道释放出来后,一直在暗中想方设法的打听她的消息,但是一直查无音讯。刘得道很担心,杨花花很可能被李隆基赐死了。她和刘得道**被高力士曝光,闹得人尽皆知,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真的有私情,但无风不起浪,这也关系的后宫的制度,尊严和礼仪,杨花花在暗中被李隆基赐死也可能。
    听刘得道一提起杨花花,杨国忠的脸色马上一沉,一股脑的将一坛酒的喝个干净,然后趴在桌面上不醒人事了。很显然,他不想谈论此是,也有避开嫌疑的可能。
    刘得道心里对杨某人的行为鄙视不已,他们毕竟是兄妹,虽然不算很亲。但是杨花花之前得宠,也为他在皇帝面前争取不少的好处。没想到,一大难临头,杨瘪三就翻脸不认人了,连兄妹之情也舍得抛开了。。YZUU点
    。。。。。。。。。。。。。。。。。。。
    经过几日的努力,刘得道主持研制的战车计划以初见成效,第一批铁板新鲜炼制出炉。一面面几平米大的铁板,经过敲打磨平,硬度和平滑跟现代的铁板自然没得比,还很粗糙。不过刘得道已经很满意了,因为研制这种战车就是拿来撞人,撞马的,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