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西游八戒传 >

第175部分

西游八戒传-第175部分

小说: 西游八戒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满,弟子也好缴还佛旨。”。
    佛祖如来闻言大喜,道:“观音大士此言有理,四大金刚何在?”
    “弟子在此。”四大金刚当即从中两旁队列之中站出,向着释迦牟尼施礼应声道。
    佛祖如来向四大金刚吩咐道:“方才观音大士之言你等也都听见了,我你等快使神威驾送唐三藏等人回归东土,把真经留下之后便引唐三藏西回,须得在一日之内,以完一藏之数,勿得迟违。尔等听明白没有?”
    “我等明白,谨遵佛祖法旨。”四大金刚当即领了佛旨,转身出殿。
    四大金刚出了大雄宝殿,疾步赶上正要下山的唐僧等人,向唐僧道:“圣僧,我等四人乃是奉了佛祖法旨。要送你等回归东土,今日去今日回,让取经之事功德圆满。”
    唐僧闻言受宠若惊,连连摇手道:“啊?怎敢劳烦四位金刚相送!”
    老朱在旁边哈哈一笑。道:“师父,四位金刚不是说了么,这是佛祖如来的法旨,你就别拒绝了,否则就是抗法旨不遵,对佛祖不敬了。况且师父你还从来未曾乘过云,如今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正该好生感受一下才是。”
    唐僧闻言也觉得老朱所言有理。于是也就不再拒绝了。老朱、孙悟空和沙僧三人都是修为有成之辈,不用四大金刚相带,四大金刚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是带着唐僧一人以及白龙马踏乘祥云而起。老朱等是兄弟三人则各自施展仙法神通。驾云光追上,一同离了灵山向东方飞去。
    四大金刚在佛门之中虽然算不得高层大佬,地位却也不低,一个个都是太乙真仙高阶的修为,赶起路来速度自然不会慢了。而老朱等师兄弟三人自不必说。老朱乃是大罗金仙,就算不施展天魔遁法,追风逐电也只是等闲。孙悟空乃是准大罗金仙,而且筋斗云之术冠绝天下。便是一般的大罗之辈速度也比不上他。就算是最弱的沙僧也已经是高阶太乙真仙,且云遁之法也是上乘法门。速度固然比不了孙悟空和老朱,但和四大金刚相比却是不慢分毫。因此一行人赶路的速度极快。只用了一个多时辰便从西天佛土飞回了东土大唐。
    一行赶云路飞入大唐之境,来到都城长安的上空。四大金刚停住脚下祥云,向唐僧道:“圣僧,此间便是长安城了,我们的的任务只是接送圣僧来回,就不下去了,免得到时候被凡俗世人见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圣僧只需将真经交给大唐皇帝,随后便回,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回去向佛祖交旨。”
    唐僧闻言点头称是,便与老朱几人一起按落云头,降落在长安城西一座高楼之前。唐僧不知道,这高楼名为望京楼,也是大有名堂。原来那大唐太宗皇帝自从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便一直等盼着唐僧归来。到了贞观十六年,因为唐僧有三四年便回之语,太宗皇帝盼他心切,便差工部官在长安城西建了一座望经楼准备迎接唐僧携真经回返。
    自从望经楼修建成之后,大唐太宗皇帝便年年亲至此地向西观望,而今日他恰巧又来到了望经楼上详细观望。其实经过多年的失望,唐太宗已经对唐僧取经回返之事并不抱太大希望了,之所以还年年来这望经楼上,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出于一种习惯。
    可今日注定要给太宗皇帝一个惊喜了。太宗皇帝在楼上瞭望半晌之后正待下楼回宫,忽见正西方满天瑞霭,香风阵阵,紧接着便有一大团祥云从天上缓缓飘落,降落在望经楼前,四人一马从祥云之上下来,而那端坐马上之人服装相貌甚是熟悉,再仔细一打量,这不就是前往西天取经多年的御弟圣僧唐三藏么!
    太宗皇帝大喜,忙率领一众随行官员从望经楼上下来,向着唐僧等人迎了上去。尚未到近前,太宗皇帝就已经忍不住喊声问道:“可是朕的御弟圣僧三藏回来了么?”
    唐僧也没想到才一降落到长安城中就能遇上太宗皇帝,一时间也是惊喜交集。此时见太宗皇帝出声询问,再也忍不住了热泪直淌,当即俯身跪倒在地,颤声叩拜道:“臣弟唐三藏拜见陛下,三藏回归迟晚使得陛下挂心,罪该万死。”
    太宗皇帝几乎是小跑着赶到唐僧的面前,伸手去搀唐僧,道:“御弟何出此言,御弟为了朕和我大唐亿万子民不远万里前往西天拜佛求得真经而回,乃是我大唐的功臣,怎能说有罪呢?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待到将唐僧搀起身之后,太宗皇帝注意到了唐僧身后站着的老朱等人。初一见孙悟空和沙僧两人的奇异相貌,太宗皇帝也是吃了一惊。不过他毕竟是统御万里疆土亿万子民的一代帝王,城府气度自然远非寻常人可比,只是稍一愣神便恢复了过来。见老朱等三人既是与唐僧同行而来,又都穿着僧袍,必然关系不浅,于是向唐僧问道:“御弟,这三位长老是何人?”
    唐僧答道:“启禀陛下,这三个都是贫僧在取经途中收的徒弟。贫僧能够到得西天取得真经,全赖这三人护持。”
    太宗皇帝闻言大喜,对老朱等人也热情起来。而老朱等人见这太宗皇帝气度不俗,且又是师父唐僧的御兄,便也对太宗皇帝礼仪周到,没有怠慢相对。太宗皇帝与唐僧寒暄几句,便要为唐僧师徒接风洗尘,当即下令起驾回宫。
    皇帝一声令下,臣子随从自然听令而行。于是太宗皇帝上了御驾车辇,唐僧骑白龙马陪伴在旁,老朱等人跟在唐僧的马边。一众随驾随从官员卫士则簇拥护卫在唐皇车辇的左右前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往皇宫行去。来到皇宫门前,太宗皇帝亲领唐僧师徒入朝进宫。
    进了朝中,太宗皇帝先给唐僧师徒几人赐座,随后问起真经之事。唐僧道:“启禀陛下,臣僧到了灵山,参见佛祖,得赐真经而返。此经共有三十五部,满布灵山大雷音寺藏经宝阁。只是一来贫僧人手有限,拿不了太多,而来也是佛祖真经不肯轻赐,所以只在各部经卷之中挑捡几卷传来,共计一藏之数五千零四十八卷。”
    太宗听说唐僧竟然取来了这么多真经,心中更喜,下令道:“光禄寺设宴,开东阁,朕要为立下大功的御弟圣僧接风洗尘!”当下自有官员领命而去。
    这时候太宗皇帝一眼瞥见老朱等人,心中一动向唐僧问道:“御弟,你说这三位长老都是你取经途中收的徒弟,而且还有护持取经之功,那他们都是何方人士,哪里的高人?还有朕不是派给你两个随从么,怎不见和你一同回来?”
    唐僧向太宗皇帝道:“陛下有所不知,此去西天多有险难,陛下派给贫僧的那两个随从才一到边境双叉岭便遭了妖魔的毒手,贫僧侥幸逃脱,后来一路上收了现在这三个徒弟。这三个徒弟虽然相貌怪异,却都神通广**力高强,正是有他们的护持,贫僧才能克服重重险难到达西天,否则贫僧此时早已成荒丘枯骨了。”
    “哦?还有这事?还请御弟给朕仔细介绍介绍。”太宗皇帝闻言来了兴趣,向唐僧问道。
    唐僧道:“贫僧这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臣又呼他为孙行者。他出身原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佛祖困压在西番两界山石匣之内,蒙观音菩萨劝善,情愿皈依,被臣从两界山救出之后就入我门下做了贫僧的大弟子。
    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臣又呼他为猪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高老庄人氏,本是天上天蓬元帅犯罪遭贬投胎下界,下界之后在福陵山称神做祖庇佑一方生灵,后来也蒙观音菩萨点化,入我门下做了二弟子。
    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臣又呼他为沙和尚。他出身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之界的八百里流沙河,本是天上卷帘大将遭贬下凡,在流沙河中做怪,后来也蒙观音菩萨劝善,入了我门中做了三弟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六章 唐皇殷勤为求仙(第一更)
    第二百七十六章  唐皇殷勤为求仙
    听唐僧介绍了老朱等师兄弟三人的身份来历,得知老朱等人不是妖神降世便是天神下凡,太宗皇帝不禁心中大喜,甚至比听说唐僧取回了佛门真经还欢喜。
    太宗皇帝之所以派唐僧去取经,不过是因为当年的那趟地府之行把他吓到了,让他意识到自己虽然贵为九五至尊,富有天下,终有一天还是免不了要阳寿耗尽魂归地府。而他早年为了定鼎江山夺取皇位杀戮太重,一旦回归地府之后,难免要受到报应,正是因此,他才会对取经之事如此上心,为的就是以佛门真经洗脱自身早年所造的杀业,同时也是宣扬佛教积累功果,身死之后能够免于恶报。
    可是在听唐僧说了老朱等三人的身份来历,得知老朱三人竟然都是神仙之辈后,唐太宗的心思却活动了起来。因为诵读真经教化万民充其量也之能是让他死后能够免除恶报,最多能够转世投胎一个好人家而已。可投胎再好的人家,又岂能比得上他如今皇王帝主的身份?如果他也能够修仙得道,长生不老,永统江山,岂不是比去求什么死后的福报要强上千倍万倍?
    以前他因为没有门路,所以只能热心于求取佛门真经,可如今放着三个活神仙在眼前,他岂能不动心?若是能够笼络住着三个活神仙,求这三个活神仙传授他修仙得道之法,修得个长生不老之身,岂不乐哉?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修炼不成仙道,求这三个活神仙给他几粒仙丹,为他延寿个千八百年,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么!
    太宗皇帝心念转动,已经打定主意要好好笼络老朱等师兄弟三人了。不过太宗皇帝毕竟是统御万里江山的人物,城府心机都是极为了得,深知他与老朱等师兄弟三人如今只是初次见面,彼此不熟,老朱等人未必愿意理会他,毕竟他这皇帝虽然位高权重,却管不了老朱他们这等仙神之辈。因此虽有心思却不能操之过急,还需徐徐图之。而首先就是要笼络住唐僧,毕竟他的这个御弟才是双方之间关系的纽带,只要能够牢牢的笼络住唐僧,再让唐僧这个师父帮他说话,不愁搭不上老朱三人的关系。
    想到此处,太宗皇帝对唐僧越发的热情起来,向唐僧问道:“御弟,那西天路途到底多远?竟劳御弟跋涉这许多年方归?”
    唐僧道:“据观音菩萨所说,从这里到西天共有十万八千里之远。贫僧途中未曾记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还经过许多国家,俱有照验印信。”说到这里,唐僧从包裹中取出通关文牒递给太宗皇帝道:“陛下请看,这是贫僧的通关文牒,一路所过之国具留有印信在上。”
    太宗皇帝拿来一看,见是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天竺国印等。不禁手捋颔下胡须叹道:“久劳御弟远涉,竟过了这么多国家,走了这么多路程。御弟走时才是贞观十三年,如今已是贞观二十七年,已经过去十四个年头,朕几以为有生之年再难见到御弟了呢。”
    唐僧闻言想起这一路上所遭遇的重重困难艰险,也是心有所感,不禁一阵唏嘘。
    就在这时候,殿下忽然有个禁军侍卫前来向太宗皇帝禀报道:“启禀陛下,圣僧所乘宝马停在殿外不走,不让我等近身牵引,已经影响了我等守卫,我等不知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太宗皇帝闻言不禁微微一愣,向唐僧道:“朕记得御弟你骑的那匹马还是朕赐给你的呢,那匹马原本是朕的坐骑,很温顺听话的啊?怎么和你去取了一趟经回来却变的这么不听话了?”
    唐僧闻言解释道:“陛下,其实这匹马已经不是陛下当年赐给我的那匹御马了。”
    太宗皇帝闻言奇道:“朕看御弟你骑回来的这马毛色模样与朕赐给你的那匹御马一般无二,怎么就不是一匹马了呢?”
    唐僧道:“陛下有所不知,贫僧这马原本是西海龙王之子小白龙,只因犯了天条,要被处斩,幸被观音菩萨所救,受菩萨点化,潜伏在蛇盘山鹰愁涧中等待贫僧,好为贫僧做个取经护法。谁知道贫僧去时这小白龙不认识贫僧,竟将陛下赐给贫僧的那匹御马给吞吃了。后来请观音菩萨来讲明了事情原委,这小白龙就照着陛下所赐御马的模样变化成了一匹白龙马供贫僧骑乘,一来弥补之前的过失,二来也是随贫僧一起取经求个正果。贫僧取经这一路上幸亏有它,驮着贫僧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出了不少的气力。”
    听了唐僧的话,太宗皇帝一时间都忍不住升起了妒忌之心,需知人间皇家都将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对于龙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可唐僧居然有幸能够骑龙,而且还一骑就是十万来里,太宗皇帝甚至恨不得当年前去取经的是他本人。
    这时候有光禄寺官员上殿禀告,说是为唐僧师徒接风洗尘的宴席已经安排妥当。太宗皇帝当即笑着请唐僧和老朱等师兄弟一起前往东阁赴宴。唐僧师徒进了阁内一看。但见门悬彩绣,地衬红毡。异香馥郁,奇品新鲜。琥珀杯,玻璃盏,镶金点翠黄金盘,白玉碗,嵌锦花缠。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几盘素品还犹可,数种奇稀果夺魁。核桃柿饼,龙眼荔枝。宣州茧栗山东枣,江南银杏兔头梨。榛松莲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齐。橄榄林檎,苹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杨梅。无般不备,无件不齐。还有些蒸酥蜜食兼嘉馔,更有那美酒香茶与异奇。说不尽百味珍馐真上品,果然是中华大国异西夷。
    当下太宗皇帝便领唐僧等人入席。原本太宗皇帝命人准备的这些美味珍馐都是上佳食品,可唐僧等人才在灵山吃佛斋不足半日,却是有些吃不下。只有老朱一人肚量大,虽然才在灵山吃过一顿,上席之后依旧胃口极佳,吃喝不忌。
    太宗皇帝有心笼络老朱等师兄弟三人,因此在宴席之上对唐僧师徒几个也是热情相待,丝毫没有君王的架子,其中除了对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