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全官途1 >

第554部分

全官途1-第554部分

小说: 全官途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心里说,我最希望这句话灵验,你杨晓丽如果忙着生孩子,你们家李向东还不就让我独霸好长一段日子?

    杨晓丽说:“你看你那笑,好??!”

    老妈子忙完了,松了一口气,脸却流了不少汗。李向东说,洗洗脸休息一下!老妈子洗了一把脸,回来坐在沙,说,我的事忙完了。杨晓丽说,你不用回去帮我爸了?老妈子说,我帮他干什么?我们有分工,厨房的事由他忙,这样事我负责。杨晓丽问,杨晓明那你也去了?老妈子说,我去他那干什么?他老婆不会自己干啊!杨晓丽说,你对她那么放心,怎么对我一点不放心?老妈子说,这是女人干的事,她不学会怎么行?枝子又忍不住要笑了。

    杨晓丽说:“你这是怎么了?这一整一都笑不停的?”

    枝子悄悄说:“你妈没把你当女人。”

    老妈子还是听见了,说:“姑娘,你不知道,自己女儿自己心痛,她的事我不帮她干,还有谁帮她?”

    杨晓丽说:“人家的女儿你就不心痛了?”

    老妈子说:“有她妈心痛她就行了。”

    杨晓丽说:“你这话别让你儿媳听见,听见了会恨你一辈子!人家嫁给你儿子,也是你女儿了,你却这样对人家!”

    老妈子说:“你真是好心不得好报!我心痛别人了?我去跟别人忙活了?我还不是心痛你,还不是来你这忙。”

    杨晓丽见老妈子又要脾气,忙说:“我知道,我知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我只是要你心痛我后,在我这忙完了,再心痛人家一点点,再帮人家一点点。”

    老妈子说:“你别教育我,你别以为你当了副市长,成天在外面教育人,回到家里也来教育我。你是我生我养的,是我培养出来的,没我有你今天?”

    杨晓丽说不过老妈子,老妈子总是有理有据。

    这会儿,枝子一点也笑不起来了,看着眼前这对母女,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母亲,那位苦苦守了她那么多年的母亲,过年了,自己却不在她身边。她想,过了

    年这几天,一定要回去看看她老人家。

    鲜花鲜花鲜花!

正文 第九八九章 另一种发展模式

    他们是四点多去老岳父母家的。巷子里很热闹,那几张石桌石凳都坐满了人。春节了,出外打工的回了家,搬出去住的儿女也回来了。团年饭还没开始,大家便凑在一起说话儿。杨晓明早到了,坐门口那张石凳喝茶跟好几个人吹水,一见李向东他们进了巷子,就对李向东“嘿嘿”笑,站起来要把自己坐的石凳让给李向东。

    杨晓丽说:“笑,笑,笑。看你像个煮熟的猪头。”

    她知道,他那是在卖乖,李向东把他调动的事搞定了。

    老妈子平时总是偏帮杨晓丽的,这会儿却不愿听女儿这话了,说:“快过年了,说话也不注意点!什么猪头猪头的,还煮熟了,说点吉利话不行吗?”

    有人笑着说,晓丽姐,回到这巷子,你就不是市长了。

    有人笑着说,你就是升到省里升到北京,老婶治你还是最有办法的。

    杨晓丽便对他们说,你们回来过年啊!这些人中,有李向东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大家见他坐下来,便不吱声了,一则,他毕竟比他们年纪大许多,一则,他那市委记的身份也够震慑的。试想想,这些小巷子长大的孩子,什么时候那么近地和市委记坐在一起?

    杨晓明把他们一一介绍给李向东后,李向东便问他们,对市县的展有什么看法?特别是对城区建设。他说,他经常听的都是官场里的汇报,很想听一听他们这些普遍人的声音。

    杨晓明说:“有什么牢骚就说?都是一个巷子里的,说错了也不会把你们怎么样!”

    有人说,这几年,城区展很快,但他们这边却没多少展。前几年,城东那边治理旧城区,搞得挺好的,以为搞好那边,该轮到这边了,但到现在也没见行动。

    有人便说,前一些,听说,这里也要搞了,又是测量,又是征求意见的,这阵却没有动静,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这事李向东了解过,不是部门单位所为,所以放下了,想如果那个老板想要投资搞测量,总要申报,总会呈送去,没呈报去,定是有原因了,或者觉得时机不成熟,或者觉得投资太大承受不起,便改变主意了。

    李向东问:“如果,要整治这里,你们觉得搞什么最好呢?”

    有人说,我们这里是死角,能像城东那样整治整治就行了。

    有人说,城区怎么不向我们这边展?如果向我们这边展,还愁我们这边旺不起来?一个铺位租出去,每月也有好几千。

    有人说,就是,就是。你一句话,城区就像这边展了,我们就都得益了。

    李向东笑了起来,说:“这总得进行科学论证?如果,我一句话要城区向这边展,几十年后,证明这是错误的,我岂不成了历史罪人?”

    有人就说,主要就是那条河,游如果不搞那么多水利工程,不一段段把水截走了,这河水能行船,我们这就不会偏角。

    李向东说:“也不能这么说,据资料记载,这条河最高水位的时候,也只能行三几吨的船,这在以前,是一条很不错的水交通线,但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已经算不了什么了。但是,这条河的游截流后,却有好几千亩的农田得益。从这个角度说,截流还是有价值的。”

    他说,我们考虑问题,应该从大局去考虑,不要只看到自己这一点点利益,不要只考虑到这里旺起来,自己出租铺位每月能有好几千,就不考虑别人要负出的代价。

    他说,我们考虑问题,应该以一种展的眼光去考虑,不能停滞在某一个年代。某一个年代,仅靠这里的河运能满足城区,甚至市县的需要,但是,现在未必能满足一个企业的贷流量。

    有人说,那就是说,我们这没什么盼头了?

    有人说,我们还想等什么大搬迁,弄点搬迁补偿,购买新房子,住新房子呢,看来是没得望了。

    李向东笑着说:“我也在想办法。市委n届二次会议提出要展城区建设,我也想到这一块,想应该怎么找一条展的路子。现在,再像城东那样靠市财政出资治理,已经不实际了。”

    他说,原因有两点。

    他说,第一,如果按旧城区的规模和保存原貌来比,这里不如旧城东,解放前,旧城东已经是一个较完整的城区,旧建设比较完善,保护那些旧建筑,对打造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它本身的存在价值。至少投资整治后,能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他说,第二,市县城区那么点大的地方,已经有了一个旧城区建筑的旅游景点,再要打造同一模式的旅游景点,就不可能了,或者叫重复建设了。其实,这一块,虽然也有相当的旧建筑,但城区建设并不完善,后来,融入了一些解放后的建设,城区才逐渐完善的。因此,体现不出一

    种旧城区的特色。要展的话,只能寻求另一种展模式。

    杨晓丽站在一边听了好一会,笑着说:“你又在作报告啊!什么市委n届二次会议的?什么重复建设的?什么展模式的?春节放假了,没地方作报告了是不是?跑到这里来唬弄街坊邻居。”

    李向东愣了一起,“哈哈”笑起来,说:“不好意思,习惯了,大家不要介意!”

    杨晓丽说:“不介意才怪呢?人家只是不好意思打断你的话。别以为你是市委记,人家给你面子,人家是看在我的面子,才听你说下去的。”

    她问街坊邻居,你们听懂他刚才说什么了吗?

    好多人都摇头,说,没听懂!

    有人说,听懂了一点。

    杨晓丽说:“他是说,他也想展这里,但是没办法,没有钱。你们

    只能慢慢等!”

    有人说,这不是官话吗?

    杨晓丽说:“就是官话啊!但他不直说,就是带着你们转,把你们搞晕了,不知他说什么,还夸他有水平!”

    他们说,他要没水平,怎么当市委记?

    他们说,他要没水平,你晓丽姐怎么会嫁给他!

    杨晓丽笑着说:“我是瞎了眼才嫁给他的。现在后悔了,但来不迟了!”

    大家就笑,说,假话!假话!

    老妈子见这么热闹,从屋里出来,问,说什么这么高兴?有人便说,晓丽姐嫁错人了,想跟你女婿离婚。老妈子说,乱说话。明天大年初一,你再乱说话,我撕了你的嘴。那人说,是晓丽姐自己说的,你要撕,撕她的嘴。老妈子就看着杨晓丽。杨晓丽说,开开玩笑,也那么认真。我们这外面说话,关你

    屋里什么事了。大家咐和道,就是,就是。

    这时候,枝子出来了,说:“吃饭了。”

    她一来,就进厨了房,一直做杨晓丽老爸的下手,一点不见外地把自己当成这家里的一员。杨晓丽老爸开始还不好意思,忙着忙着,觉得这女孩子还挺能领会他的意思,要菜,她便把碟子递到他手里,盖蒸笼盖了,她便报出盖蒸笼盖的时间。老爸问,你在家也经常做饭吗?枝子说,我要家不用下厨干这些事。说自己做饭做菜,主要是做给自己吃的,在外面,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老爸就说,杨晓丽不如你,在家不用做,自己一个人住了,宁愿吃方便面,也不做给自己吃。枝子说,这才是当官的料!老爸说,当什么官啊?女人当官不好!成天在外面忙,家里都顾不,好在,她嫁给李记,好在,人家的官比她大,否则,她也像她妈一样!枝子听了又忍不住想笑!

    鲜花鲜花鲜花!

正文 第九九零章 团年饭

    岳父岳母住的是旧房子,客厅显得有点窄,唯一显示过年气氛的是摆了一盆吊钟花,面挂了一串节日灯,通了电,一闪一闪的。大家挤在一起吃团年饭,倒有一种团聚温融融的感觉。门是那种笨重的大木门,嫌开关不方便,巷子里也没什么外人出入,就在大木门外安了一个简易的半截小门儿,这会儿,那半截小门是关的,外面也不吵了,想是都到钟点回家吃团年饭了。老妈子告诉枝子,吃团年饭是要关门的,担心吃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冒冒失失闯进来,就冲门神破财了。

    杨晓明说:“以前还要烧鞭炮,烧了鞭炮才能吃团年饭,现在城里不准烧鞭炮,就省了这一道风俗。”

    枝子是第一次见杨晓明,问他在那班?杨晓明说,在学校当了快十年老师。枝子对老妈子说,你的儿女都很出息。杨晓丽对枝子说,他话还没说完。最近升官了,沾姐夫的光,调出学校不当老师了。杨晓明说,你这话怪怪的。杨晓丽说,不是事实啊!杨晓明说,你怎么总见不得我好?我成天被别人踩在脚底下,你这当姐的心里才舒服是不是?老妈子说

    ,你们不要说话了,过年了,一张嘴都是不吉利的话。

    杨晓明想起什么,举起酒杯说,我敬姐夫一杯。李向东说,我们还是先敬你爸和你妈!虽然已经当了人家的女婿,他还是不能像杨晓丽那样,张口叫两位老人爸妈。老妈子说,还是人家李记会说话。她也不好意思叫李向东的名字。

    一起敬了老人,杨晓明才敬李向东。

    李向东问:“报到了吗?”

    杨晓明说:“报到了,放假前报的到。”

    杨晓丽说:“以后要好好干,别丢你姐夫的脸。”

    杨晓明说:“你对我说话总是这种口气,好像不教训我几句,我就一定会干坏事。”

    杨晓丽说:“谁叫我是你姐啊!我不说你,不提醒你,谁还说你提醒你?再说,这次也和以前不一样,不是你姐夫,

    你能进那个门吗?好多人都盯着你,等着你出错,等着看你姐夫笑话呢?”

    杨晓明说:“是的,是的。我也敬你一杯。你劳苦功高,不但时时提醒我,教育我,还给我找了这么好的姐夫。”

    在坐的其他人不知道,这次杨晓明能调出学校很费了一番周折。虽然,市县宣传部很想要杨晓明,但进市委机关,必须是公务员编制。杨晓明一个教师事业编制要进去,至少得过考公务员这一关。

    现在考公务员不仅规范,而且条件也放得很宽。三十五岁以下,大专以学历,仅这两个基本条件。即使刻意为杨晓明量身特设条件,也只能在学历做文章。杨晓明是哲学本科毕业,把学历调到这个位置,网公布,应考者也大有人在。现在的人,都热衷于在公务员队伍里混,特别是那些学哲学专业的。

    杨晓明考得过人家吗?考及格能进三名吗?如果只考第四?这名额就被别人抢走了。宣传部长想要杨晓明,更多还是看中他是李向东的小舅。有这小舅,以后争取市

    财政支持,那力度是很不一样的。考个别人的进来,根本没意义!

    宣传部长跑来向李向东诉苦,说,组织部人事局那边有意刁难他。说本来已经为杨晓明量身设定了几个基本条件,比如,哲学本科毕业,有学校十年以工作经验,且曾在机关工作过一段时间。如果按这个条件划线,几乎就没有竞争者了,组织部人事局却不同意,一定要放宽条件。

    组织部长也来向李向东诉苦,说,他们也希望杨晓明能考,但政策又规定要公开、公平、公正,所以,不能设太苛刻的条件,所以,很难保证杨晓明能考。

    李向东笑了笑说:“既然,你们都想把他调进来,难道还要我给你们想办法吗?我只要结果,不问过程。过程是你们考虑的。”

    两位部长再来汇报情况时,脸就有笑容了。他们说:“你看这样行不行?”

    组织部长说:“城区党委领导班子缺一个党委,我们先提拔他当党委。那

    是副科领导职务。按规定,只要担任副科以领导职务,自然就可以转公务员。其实,提拔他到那位子,也不为过。下面镇,有很多党委都是直接从学校提拔来的。”

    宣传部长说:“让他在城区工作三几个月,我们再把他调进宣传部,这样就顺理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