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明上河图传奇 >

第35部分

清明上河图传奇-第35部分

小说: 清明上河图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师毅然道:“只要找到我的未婚夫君,就是随他拉棍要饭,铺地盖天,我也甘心情愿。只怕他人穷志不短,嫌我是残花败柳,不肯接纳。”
无影侠深受感动,一揖到地道:“姑娘出污泥而不染,质地高洁,深明大义,气节可嘉。只因你出头赈灾,又对我有救命之恩,我愿为姑娘做三件事,一是抓住淫贼,为你报仇雪耻;二是找到那半片长命锁,对你有个交待;三嘛……”
碧纱窗上映出一对剪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义盗侠妓长夜促膝谈心,互诉衷肠。
第十章 遥祭英灵金刚追命偏遇鬼
    第十章  遥祭英灵金刚追命偏遇鬼
漫话冥府半仙测运又逢神
东京民俗,在亲人忌辰之日,往往全家出动到墓地,植树添坟,烧纸上供,称做野祭。如果亲人去世已超过十周年,便在家中设置供桌,摆上牌位,焚香叩头,悼念一番,称做家祭。豪门大户在寺院里做道场,群僧诵经,超度亡灵,称做神祭。至于那些无亲无故、客死东京的孤魂野鬼就可怜了,只有在三月清明和十月鬼节时,由同乡会馆或行帮组织出面,抬着城隍,周游全城,焚烧冥币,招鬼安魂,享受路祭的集体待遇了。
这天是御史中丞陈朝天遇害两周年的忌日。张择端想起岳父大人不避斧钺,为忠良鸣冤,反遭奸贼诬陷,家破人亡,忌日连个烧纸送钱的亲人也没有,不由悲愤填膺。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自己亦有半子之劳,理应祭祀一番。退一步说,即使将来找不到陈小姐结为夫妻,对为国尽忠的仁人志士也应该表示一点心意。他琢磨半天,岳父死无葬身之地,无处上坟野祭;自己客居东京,连个正儿八经栖身的窝儿也没有,也无法家祭;手头不便,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神祭。正当他苦恼之际,蓦地心中一亮,陈府虽被官府查封拍卖,但因传说宅中经常闹鬼,一直无人过问,至今空关无人敢住。我何不趁夜深人静时悄悄潜入陈府,祭奠一番,聊表哀思呢?主意已定,便上街买来各色祭品,单等夜晚来临。
皓月升空,月光如水。京华客栈的常住客人大多已经安歇了。张择端怕惊动别人,悄悄拎着包袱离开房间。路过秀姑窗下,窗户突然打开,秀姑探头问道:“大哥,天这么晚了,到哪里去呵?”
张择端把包袱藏在身后,支吾道:“我心中发闷,想到州桥夜市逛逛。”
秀姑发现他今天无精打采,茶饭不思,好像又有了什么为难事,一直放心不下,听了这话,忙说:“州桥夜市的风味小吃花样真多,远近闻名,你早就该去品尝品尝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你今晚还可以边吃边赏月。早点儿回来,我给你等门。”

州桥是汴河穿越里城御路上的一座桥梁,宽广平直,桥洞低矮,不通舟船。晴夜,一轮明月倒映水中,银光粼粼,河面平滑如绸,水波不兴,令人心旷神怡。州桥明月是著名的汴京八景之一,也是京城百姓消夏赏月的胜地。不知何时,夜市应运而生,地方风味小吃名家荟萃,应有尽有;各地独特美食蜂拥而至,龙争虎斗,品种繁多,物美价廉,使本地居民大饱口福,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徜徉其中,乐而忘返。据说有个波斯商人来东京经商,每晚都要来此游逛,品尝两三种小吃一年下来还没有尝遍。他回国后不久去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州桥夜市的美食。特别是夏季,酷暑难当,难以入眠,夜市便成为人们最好的去处。从黄昏开始,沿着桥头两侧的河岸,形形色色的小吃摊点鳞次栉比,各向东西延伸,一眼望不到头,直到东方发白才收市。
正逢月圆之夜,夜市更加红火。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酸甜苦辣,各具特色;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张择端随着人流步入州桥,但见灯火辉煌,只觉香气扑鼻,本来不饿也引起了食欲。
几乎每个摊头都挑着醒目的布招,藉以招徕顾客。“宋嫂鱼”的布招下,宋五嫂腰系蓝底白花布围裙,正在忙活招呼顾客。她三十郎当岁,一看就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她原是黄河入汴处的一个渔家女儿,嫁给渡口摆渡的宋小五为妻,人称宋五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黄河吃鲤鱼。黄河上的渔妇都有一手烧鱼的本领,宋五嫂烧出来的鱼更是鲜美可口。这天宋小五受了风寒,胃满心堵,少气无力。宋五嫂想烧一碗鱼汤让丈夫喝了发汗。她选了一条刚打上来的红尾鲤鱼,剖开洗净,精心烹煮。鱼汤烧好了,尝尝味道有些淡,正要往里添佐料,忽然船头吊篮里的孩子哭闹起来。她生怕宝贝乱爬掉进河里,顿时手忙脚乱,错把白糖当咸盐,香醋当酱油倒进锅里,发觉时已经晚了,只得匆匆盛好端进舱去,不安地对丈夫说:“鱼汤不可口的话,我喂了孩子重做。”放下碗便急忙去哄孩子了。宋小五耷蒙着眼,一股诱人的芳香直灌丹田,用舌尖舔舔,咸中有甜,甜中有酸,味道格外鲜美,引得胃口大开,不顾烧嘴烫牙,哧溜哧溜喝个精光。他满头大汗,浑身汗毛眼都舒坦,冲船头叫道:“孩他娘,喝了你的神仙汤,俺的病全好了。”
宋五嫂歪打正着,也很高兴。她是个有心人,有意重做一碗,略加品尝,果然别有风味。最可贵的是这道汤不需要昂贵的山珍海味当配料,只是适量加点盐糖醋而已,操作也很简便,省时省事省钱,很快便在渔民中流传开来。她又逐步改进,把整条鲤鱼油炸红烧,用糖醋泼汁,便成为一道赏心悦目人人爱吃的鱼菜。此处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出入东京的门户,往来的官员客商,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在众人的撺掇下,宋五嫂在岸上开了一座简陋的饭店,以独特的糖醋鲤鱼招徕顾客。客人们品尝了她的拿手菜,个个赞不绝口。后来,小两口听说京城是块插根扁担长金条的地方,变卖了渡船闯东京,和周家父女为邻。宋五嫂在州桥夜市摆了个小吃摊,很快便站稳了脚跟。宋嫂鱼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了东京的名吃之一,就连将相公卿、达官贵人也慕名专程到夜市尝鲜。张择端大病之后,多亏宋五嫂每天都送来一盘糖醋鲤鱼让他开胃,滋补身体,才得以很快康复起来。他生怕宋五嫂看见,硬要免费招待,便用摺扇遮面从她摊前匆匆走过。好在宋五嫂正应接不暇,也没有发现他。
张择端随波逐流,任意浏览。什么百味羹、三脆羹、群仙羹、假元鱼、炙腰子、生炒肺、煎鹌子、洗手蟹、葱拔兔、签鹅鸭……海鲜时果,热炒凉拌,随点随做,瞬间即端;什么梨条、焦枣、桃圈、龙眼、荔枝、橄榄、乳糖、山楂、核桃、银杏……剥皮去核,细瓷盛放,琳琅满目,光洁水灵;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风味小吃,林林总总,散发出诱人的芳香,直叫人流口水。他忽然看到前面一家摊头,雪白的布招上书写灯笼菊三个大字,猜不透是啥稀罕吃物,特别是这三个字,写得异常潇洒飘逸,好奇心驱使他直奔过去。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手拎一把铜壶,热情地招呼张择端到紧靠汴河石栏的方桌前就坐,顺手沏了一杯香茶,笑道:“客官是第一次品尝我黄家的小笼包子吧?请先饮茶,稍候片刻,伙计们马上调馅、和面、上笼。”
张择端笑问:“掌柜的,你这小笼包子为啥叫灯笼菊呢?”
黄掌柜侃侃而谈:“听公子口音是山东的,进京时间也不长。别看我这摊头小,名气却不小,东京百姓没有不知道我包子黄的。我包的包子活似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大小一个样,口上都是十三道摺,蒸出来皮薄如纸,透明透亮。包内灌汤,点滴不漏,看上去象朵菊花,用筷子夹起来像盏灯笼;吃起来不油不腻,味道鲜美,所以远近闻名。还是我爹在世时,翰林学士苏东坡逛夜市,品尝了我家的包子,赞不绝口,当场给我这包子起了个灯笼菊的雅名。瞧,我这布招上的字还是他老人家写的呢!”
怪不得布招上的字不同凡响,原来出自大手笔。连这不起眼的小摊也有一段风流韵事,张择端不由暗自感叹。一会儿,黄掌柜端上来一屉热气腾腾的竹笼,松枝垫底,十五个小包子排列有序,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菊花。他用筷子夹起一个,果然像一盏小灯笼,对着明月一照,皮薄透亮,清清楚楚地看到包子里面分三层,上边是空的,中间是汤汁,下边是肉馅,不滴不渗,入口后味道更是妙不可言。其实包子黄除了配方独特,选料精细外,还有一套待客的生意经。食客落座后,先沏上一壶浓茶清洗你的肠胃,然后当面调馅和面,原料新鲜,看着放心。在你等待时介绍灯笼菊的来历,增加情趣。所以等小笼包子端上来时,你早已饥肠辘辘,食欲大增,吃起来味道就更加鲜美了。
张择端意在消磨时间,一边慢慢品尝,一边领略州桥明月。河面上清辉射透,流光四溢,微风起处,碎影摇曳。一边是欢声笑语的嘈杂夜市,一边是空灵纯静的月下境界,一闹一静,相映成趣。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月景,东京百姓真会享受生活的乐趣。
鼓楼上传来三更鼓声,已是子夜时分。眼看游客逐渐稀少,张择端见是时候了,便会账离开州桥夜市。
 
云淡风轻,月光皎洁。金线巷阒无人迹,屋宇朦胧。张择端警惕地四下张望,确信没人跟踪,才登上陈府台阶。封条依旧残存,铁将军把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他用肩膀扛了扛沉重的漆黑大门,纹丝不动,看来从正门是很难进去的。
他沿着院墙,寻找坍塌之处,好翻越进去。绕了半圈也无隙可乘。来到后墙,发现一扇狭小的角门,大概是供挑水挑粪的杂役出入的。他试探地轻轻推了推,门竟“吱哇”开了一条缝,不禁喜出望外,又回首左右观看,狭长的胡同空荡荡的,才放心地侧身进了院子。
尽管张择端小心翼翼,百倍警惕,却没有发觉有两个杀手一直在紧紧跟踪他。他刚进陈府后宅,两个黑影便尾随而入。附近大树上还隐藏着一双神秘的眼睛,密切地注视着张择端和两个杀手的一举一动。“呼啦”一声,一羽黑色的信鸽钻出枝叶,飞向夜空,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院内,荒草过膝,满目凄凉。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的房屋显得老态龙钟,不堪入目。这里是一座小型家庭花园,地方不大,设计精巧,楼台亭榭,搭配得当。张择端绕过山石堆砌的假山,便是一潭池水,伸入水中的一座亭榭,石桌石凳一应俱全。他将包袱打开,在石桌上摆好供品,点上一束香,掏出祭文,口中念念有辞:
陈公朝天,世代书香门第,钟鸣鼎食之家。幼习孔孟之道,素怀报国之心,官拜御史中丞,天朝谏官首领。抨击时弊,为民请命;弹劾权奸,铮铮铁骨。阉宦童贯沽恩邀宠,炙手可热,结党营私,擅作威福。奉旨监军西北,轻启边衅,丧师辱国,杀良冒功,动摇国本。文武百官明哲保身,朝野上下噤若寒蝉,独公悍不畏死,犯颜上书,戳穿西北大捷谎言,披露迫害名将真相。不幸,童贼蒙敝圣聪,铸成千古奇冤。公身陷囹圄,以死报国,必将名垂青史,万民祷念。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他越读越动情,不禁声泪俱下。读完后,便将祭文点燃焚烧,然后撩衣下跪,虔诚地叩头致哀。当他抬起头来,怪事发生了,那炷点燃的香竟无影无踪!他打了个激凌,前后左右观望,没有一个人影。他忽然想起陈宅闹鬼的传说,莫非是岳父大人英魂不散,今天又显灵了?他老人家忠君爱国,却蒙不白之冤而死,能安心长眠地下吗?再说老人家遗下一儿一女,生死下落不明,能放心地上路吗?莫非是他暗示未了的心愿,委托我去实现?想到这里,“噗通”跪倒,双手抱拳发誓:“请岳父大人安息吧,有小婿在,一定找到云凤小姐和云龙兄弟,保全忠良之后。如有机会,一定上奏朝廷,为你老人家辩诬,昭雪沉冤。有违此誓,苍天不容!”说着又一连叩了几个头。待他站起身整理衣衫时,怪事又发生了,石桌上供的四样点心全不翼而飞。他虽然在野外为父母结庐守墓历时三载,胆子磨练得不小,此刻也不禁心惊肉跳。他已经意识到这决非亡灵显圣,一半是为自己壮胆,一半是虚张声势,厉声喝问:“什么人?站出来说话,别装神弄鬼吓唬人!”
回答他的只有微风的叹息,荒草的低语。他用目光四处搜寻,庭院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览无余,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他又竖起耳朵仔细倾听,似乎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难道陈宅真的闹鬼吗?他打了个寒战,毛骨悚然,拔腿就往后角门逃。跑过假山,又停下脚,心想,世上谁见过什么鬼神?即使是岳父的鬼魂游荡,也决不会伤害悼念他的亲人的。既来之,则安之,何不趁机弄清陈宅闹鬼的秘密。他静下心稳住神,仔细倾听,却听到一个女子凄惨的哭声,时断时续,若隐若现。心头豁然一亮,莫非也有和他同命相怜的人前来祭奠亡灵?既然敢深夜冒险到被官府查封的陈家哭祭,必然和陈家有很深的渊源。他愈联想愈多,愈想愈激动,说不定今晚就能解开许多难解之谜。他抹抹额上的冷汗,整整零乱的衣衫,壮起胆子,循声觅去。穿过后花园的月亮门,女子的哭声更清晰了。这里是东西并排的两座一模一样的两层小楼。据母亲生前诉说,他就是出生在东边那座小楼里,后来父亲告病还乡,便拆掉院墙,并入陈府。他此刻无心凭吊出生之地,继续走过荒凉的院落,又穿过一道月亮门,来到一座高大的客厅的后面。厅内灯光闪烁,犹如点点鬼火,幽幽哭声正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张择端做贼似的,心里直打扑腾,蹑手蹑脚地溜着墙根来到客厅前面紧闭的花格窗下。里面的哭声沉痛压抑,令人不忍卒闻。他用指尖蘸唾液浸湿窗纸,捅开一个小窟窿,向厅里窥视。
厅内的情景和荒凉破败的院落相反,收拾得干干净净。正中摆一张香案,上方悬挂着一位老者的半身画像。老者纱帽蟒袍, 慈眉善目,满脸正气。香案上摆满了供品,正中立着一张牌位,上书“父亲大人陈公朝天之神主”,一位白衣白裙的女子正跪在灵前蒲团上伏地痛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