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 >

第23部分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第23部分

小说: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主意的原则”。


95。颠倒词序瞒天过海
——偷换论题术

诡辩者或者为了掩饰理屈,或者为了回避尖锐的矛盾,故意偷换论题的
含义,将所要论辩的论题悄悄地偷换成另一个论题。这就是偷换论题诡辩术。
明代有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太出名,他的儿子很不成材,

可他的孙子却考中了进士。
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骂他是不肖之子,是不成材的东西。
后来,这个不肖子实在忍受不了责骂,就和内阁大学士顶了起来:
“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材的

呢?”
这位内阁大学士听了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备儿子了。
在当时情况下,这个不肖子所要论辩的是自己是否成材的问题,但是却

故意将这一论题偷换成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相比怎么样,你的父亲和我的父
亲相比怎么样,这恰好将原来所要论辩的论题回避了,避免了一场争吵,足
见其机智幽默。

偷换论题诡辩术,就是指在辩论或论证过程中,没有自始至终地保持论
题的确定和统一,其实质是违背形式逻辑的同一律。
同一律作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
个概念、判断、命题的内容都是确定的,统一的。
因此,不得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意改换概念、判断、命题所包含的内容,
将不同的内容划上等号。
而偷换论题则表现为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不按照论题本意去论证,在反

驳别人观点时故意歪曲和篡改别人的原意。
其具体表现手法众多,主要有任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颠倒词序也是一种偷换论题诡辩术。
据说曾国藩带湘军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初期作战皆是败阵而归,想瞒

天过海,欺骗皇上,又没那个胆量,只得照实上报,在奏章上写有这样八个
字:“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手下师爷一看,大吃一惊,说这是要杀头的,便提笔改为“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只是颠倒了前后四个字之顺序,但意义大不相同,前者败军之将,跃然
纸上;后者虽败则气不馁,斗志昂扬,报上去不仅没被皇帝撤职查办,反倒
官升一级。

这种改变词序的方法,也可正面利用。
清朝时,有一罪犯夜闯民宅,污辱民女,受害者第二天送诉状给讼师。
讼师看其中罪行为“揭被勒镯”,说这样写治不了罪犯,于是讼师提笔

改为:
“勒镯揭被”。
果然,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其理由是:前者揭被是手段,勒镯是结果,罪行再大,也不过是个抢劫

犯。
而后者改动了词序,勒镯后,犯罪行为非但没有停止又揭被,还有更严
重的犯罪活动在进行,此时的“勒镯揭被”都是手段。


第四编随机应变答辩自如

96。喻之以利晓之以害
——晓以利害术

在论辩中,有时争辩的核心问题往往是某一事物的利与害、得与失的问
题,而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涉及这一类辩题的论辩
中,可以针对对方的不同观点,喻之以利,晓之以害,让对方在权衡利害得
失关系后,放弃其错误主张,使之与辩者的观点趋向同一,从而中止对方行
为。这就是晓以利害的诡辩技巧。

某市无线电厂由于长期亏损,债台高筑,濒临破产。

这天,该市电视机厂对无线电厂实行有偿兼并的大会在无线电厂举行。
上千名职工感到耻辱,坚决反对兼并,人们争吵着,吼叫着,吹口哨,鼓倒
掌,一片混乱。

这时,电视机厂刘厂长扯大嗓门讲道:“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到下个
月工商银行的抵押贷款就要到期,无线电厂马上就要破产,上千名职工就要
失业!难道你们愿意这个具有几十年历史的我市唯一的收录机专业生产厂家
破产吗?难道我们厂上千名职工心甘情愿失业,重新到社会上待业吗?请
问,谁能使无线电厂不破产?谁能使上千名职工不失业?是能人,请站出来,
有高招,请拿出来!你们反对兼并,拿出主意来!”

骚动的人们顿时静了下来。刘厂长面对翘首以待的上千人的殷切眼光,
接着说:“我刘××不是资本家,是国家干部。就我个人来说,叫我兼并无
线电厂,我才不干呢!我又何必自讨苦吃?可我是共产党员,看到国家受损
失,我于心不忍啊!”

这时,有人站起来说:“我要问刘厂长,你能保证我们不失业,无线电
厂不破产吗?”

刘厂长说:“有些同志对我不信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了解嘛。
请大家放心,从并厂后第一个月起,如果再亏损,由我刘××负责。我和大
家同舟共济。如果要跳海,我刘××第一个带头跳,至于具体办法,我这里
就不说了!”

这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当时的情况下,面对骚乱的会场,训斥制止不行,婉言相劝也不行。
这时,刘厂长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直陈并厂与不并厂的利害得失,终于打
破了人们的认识障碍,镇住了混乱的会场。

在论辩中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要注意以下三点。

·洞悉利害,成竹在胸。
在论辩中要顺利地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首先要求辩者自己对所辩问题
其中的利害得失有深刻的了解。只有真正洞悉其中的利害关系,才能成竹在
胸,有针对性地向对方“晓以利害”,打动对方,取得共同的认识。

·权衡利害,角色认同。
在论辩中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就是把事物的利害关系摆在对方面前,
作出一番权衡,启发诱导对方;同时辩者要以“自己人”的角色出现,陈述
利害关系。


·化害为利,辩证思考。
在论辩中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应该多作辩证思考,对事物的利害关系
进行辩证分析,能够做到在利言勇,在害思利,趋利避害,化害为利。这样
在论辩中就一定能高屋建领,奇招迭出,掌握论辩的主动权,取得论辩的胜
利。

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也需要调动感情因素,既晓以利害,又动之于情,
情理俱下,就更能影响人的行为。


97。以牙还牙还以颜色
——如法炮制术

在论辩中,对方如果采取鄙视和嘲弄人的态度,此时,为了维护自己的
人格和尊严,最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给他以继续嘲笑的机会,这
就是如法炮制诡辩术。

有一次,但丁遇到一个亲王的弄臣。弄臣问他:“你聪明绝顶,但是贫
穷,我虽然愚蠢,可却富有,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但丁冷笑着回答:“等我将来遇到像我这样的人,而不是像你那样的人
时,我就富有了。”
但丁面对弄臣的嘲讽,不是竭力争辩,而是如法炮制,还以颜色,这就
直接嘲讽了弄臣本人,使得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食其果。
如法炮制诡辩术除了具有变守势为攻势,有力还击对方的作用外,有时
还可以摆脱自己的窘境,是一种有效的遁身术。
美国有家服装公司,为了招揽生意,一次给海明威送去一条领带,并附

短信云:
“奉上我公司出品的领带,并望寄回成本费两美元。”
过了几天,公司收到海明威的回信,外附小说一册。信里写道:
“我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现附奉一册,请你们读一读。此书215 价值

二美元八美分,也盼寄回倒欠我的八美分。”
服装公司巧妙地推销自己的商品,海明威如法炮制地推销自己的小说,

还索要倒欠他的八美分。真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1982 上秋天,我国作家蒋子龙到美国洛杉矶参加一次中美作家会议。
在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蒋子龙解个怪谜:
“把一只五公斤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

把它拿出来?”
蒋子龙略加思索,答道:“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是

仅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
金斯伯格说:“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谜的人。”
金斯伯格的话显然违背常理,不合逻辑,但蒋子龙没有简单地指责其提

问的荒谬性,而是如法炮制,从容地回答,从而赢得了金斯伯格的赞誉。

在对话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形:有时说话人说的话是符合逻辑和事实的,
但答话者为了使大家轻松轻松,运用如法炮制诡辩术,故意作了不合事实和
逻辑的回答,体现答话者特有的幽默气质,这也是交际场合所允许的。

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曾于1933 年2 月来我国游历,到达上海时,鲁迅、
蔡元培等人在宋庆龄的家中同他欢聚。
吃完饭,大家便到花园里散步。因为天气很好,柔和的阳光照在萧伯纳

长长的银须上,使这位著名的老作家更加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这时,蔡元培高兴地说:“萧翁,你真有福气,在上海看见了太阳。”
萧伯纳说:“不,这是太阳有福气,在上海看到了萧伯纳。”
一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98。形象比喻诘难对方
——喻比质疑术

喻比质疑诡辩术,是指诡辩者通过打比方进而诘难对方的诡辩技巧。
喻比,就是打比方。质疑,就是提出问题进行质问。喻比是为了通俗易

懂地说明道理,质疑是为了诘难对方。
《孟子·离娄》记载了孟子与淳于髡的一场辩论。
淳于髡问:“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制所规定的吗?”
孟子答:“当然是礼制规定的。”
淳于髡问:“假使嫂嫂掉在水里,做小叔的看见了,能不能用手去拉她

呢?”

孟子说:“嫂子掉在水里而不去拉她,那简直变成了没有人心的豺狼了。
男女授受不亲,这是正常的礼制。嫂嫂掉在水里,小叔用手去拉她。这是一
时的变通办法。”

淳于髡反问:“现在,天下人民非常痛苦,已和掉在水里一样了,可您
却不去援救他们,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答:“天下人民受着水淹般的痛苦,要用‘道’去援救;嫂嫂掉在
水里了,要用手去援救。你难道让我用手一个一个地去救援天下人吗?”
这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淳于髡运用喻比质疑诡辩术,通过“救嫂

嫂”责难孟子为何不援救“天下人民”。于之诘难可谓入木三分。
孟子却通过“援救”的手段不同来为自己解脱,也同样具有说服有力。
在论辩过程中,质疑像是一支箭,喻比则犹如一张弓,弓拉得越紧,射

出的箭就会更有力。
18 世纪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富兰克林,曾参与《独立宣
言》的起草,并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化而奋斗。
按照当时的美国法律,只有具有一定收入的富裕的人才有资格被选入议

会。
对此,富兰克林说了下面的一番话:
“要当议员,我必须有30 美元。假定我有一头价值30 美元的驴,我因

而当选为议员。过了一年我的驴死了,我也就不能再当议员了。
“试问,到底是谁当议员,是我,还是驴呢?”
富兰克林的这一奇妙喻比,把当时美国法律的虚伪性揭露得淋漓尽致。

正因为“我”和“驴”的等同(按法律推断)是常理所不能接受的,其质疑

诘难才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运用喻比质疑诡辩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比喻要形象、贴切,不能生搬硬套,风马牛不相及。
二是,质疑是主要的,喻比是次要的,喻比要为质疑服务。
三是,一般说来,喻比质疑诡辩术不用来回答对方问题,而是自己主动

出击,让对方回答或引起对方思考。


99。避开陷阱旁敲侧击
——间接回答术

论辩中,对方常常出于某种目的,有意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用以
刺探你的真正的意图,或故意提出挑衅性问题以达到诘问、刁难的目的。
对这样的提问,若直接回答,有时会太露,或正中其下怀,不太明智;
而间接的回答,却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间接回答诡辩术,就是在论辩中面对论敌的咄咄逼问,不直接从正面回

答,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做出解答的诡辩技巧。
30 年代丘吉尔访问美国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
“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还是这个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次发表演说,力主与前苏

联联合共同抵抗德国。
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
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

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去细细品味。
这种间接回答式诡辩不但能回击对方不友好的态度,而且能使语言充满

情趣、魅力和耐人寻味的神秘色彩。
我国驻印度大使李连庆1986 年初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在招待会上,一位记者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
“据说,中国在新疆帮助巴基斯坦试验核武器,对此,大使先生有何感

想?”
涉及原则问题,来不得半点含糊,李大使答道:
“‘据’是一个推测用语,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使用这样的词语是不

够慎重的。据谁而说?证据何在?中国一贯主张销毁核武器的原则立场是众
所周知的,她自己制造核武器,也是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以致最终
销毁核武器,怎么会再去帮助另外一个国家试制核武器呢?”

这是一种辩驳型的回答。针对对方提出的令你为难发窘或故意曲解你本
意的问题,需要有礼貌地予以驳斥和澄清,这是明智的、有力的。
有时,对方突然提出“复杂问语”,诱使你落入他预设的圈套,对此要
保持警惕性。
当发现对方的提问中包括的那个假定是你所不能接受的,就不要简单地

肯定或否定。你可以寻找另外的可能来回答,或拒绝作出回答。
1980 年12 月,西班牙共产党书记圣地亚哥·卡里略在马德里答记者问。
问:“您认为时‘江青反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